《念娘归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念娘归录-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段大人也信佛!”

    “我对这些素来不感兴趣,只不过家中女眷喜欢烧香拜佛!”段立成道,然后反问余念娘:“那余姑娘也信佛?”

    余念娘挑眉笑了:“段大人今天是第二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

    “哦?”段立成道:“以余姑娘的身份突然到寺庙,会有像我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啊!”

    “段大人说的有理!”余念娘收起玩笑的表情,郑重朝段立成行礼:“今日有事请教大人。”

    段立成四下看了看,走到一颗树下,对后面的余念娘道:“余姑娘请讲,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先谢过大人。”余念娘郑重福了一礼,才道:“不知道大人上次给我的东西是什么时候到手的。”

    段立成神色警惕的暼了眼左右,道:“那东西已经放在我处有十来年,具体哪日我已经记不清,不过,是在你父亲离开后送来的。”

    那就不是余道生亲自给的段立成。

    “大人还记得送东西的人是谁吗?长什么样子吗?”余念娘眉色凝重的道。

    段立成摇头:“那人我并不认识,也不是你父亲身边的小厮,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操着外地口音,我猜应该是你父亲之前就与人说好的。”

    也就是说余道生并不知道自己会出事,只是感觉出不同寻常,以防万一,想了个这个办法。就算是这样,如果和余道生不认识,对方能帮余道生送东西吗?

    不过,若是余道生给了重金,承诺东西送到还有酬金,陌生人也有可能。

    “我看了那本手记,全部记载了的都是有关天道的,对于其他的事一个字也没提。”余念娘道。

    对于余道生的手记,段立成只知道他有妻子,却不知道是否有子女,所以在拿到东西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交往,所以,后来他翻过余道生的手记,不过他没看懂。再后来那手记渐渐被他忘了,直到余念娘出现,他才想起来。

    此时更没想到,余念娘会如此坦白的说起手记的内容。

    “敢问段大人,当年可是与我爹爹认识?”

    段立成在决定把手记还给余念娘时就知道,余念娘迟早有一天会找他问这些事。既然已经决定不再回避余念娘那他定是如实相告。

    据段立成回忆,当初他与余道生认识时他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推丞。两人是无意中认识的,后来越谈越投机,成了朋友。

    那个时候余道生刚进天道院,段立成和余道生不过一起喝过几次酒,听余道生说的最多的就是家中娇妻,他说,等他在天道院站稳脚就回家将妻子接到京中来。

    段立成那时也正是在大理寺奋干的时候,两人道不同,却因相近的处境,这才走到了一起。

    后来段立成办了好多案子还将好些成年旧案,他善于推敲查案,当时很受皇帝重视。

    而余道生也终于真正融入了天道院,得到大天师的夸奖,就在这个时候,大天师突然飞升,天道院内部纷争涌现

    突然有一天宫中传来消息,说余道生血祭,大天师窥的天机,预言西北战争即将爆发。

    没过多久西北真的爆发战争,他就是在那个时候收到余道生的手记。

    而对余道生的死,段立成一直不太相信,在段立成的印象中,余道生在天道院虽有挫折,却一直很乐观,从未表现出想要自杀的倾向,所以,当初段立成向大理寺卿提出过疑问,觉得余道生的死很可疑,可以立案。

    因为事关天道院,大理寺卿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在第三日同意的。

    很遗憾的是,当大理寺要承办这件案子时遭到天道院的极力反对,同时天道院向皇帝弹劾大理寺卿,认为大理寺卿居心不良,破坏天道,扰乱民心。

    天道院也不仅仅的胡说,对余道生自愿血祭还有人证的,再加上当时天道院成功的预言出西北战争,天道院在皇帝心目中地位急剧上升,皇帝认为既然人证,物证据在,亲自责令大理寺销案,不得再过问此事。

    而段立成生来是个正直之人,早看到朝廷,官场的黑暗,即使明知道冤屈,都没有办法,无处可伸张,特别是遇到余道生的事后,他顿时心灰意冷,主动呈上奏折,请求调回原籍太原府。

    如果不是这次三皇子的事,段立成一辈子都不会再踏上京城。

    段立成的话和余念娘猜测的有些类似,又相差太远。

    她猜准了段立成肯定认识余道生,却没有想到父亲当年血祭时就已经有人怀疑。

    可惜,皇权之下没有任何人敢不从!

    “不知道那两个为血祭作证的人又是何人?”余念娘面无表情,紧民着唇,明亮的眸底涌动着冷冷的杀意。

    “是当今的大天师和黄天师!”段立成道。

    “也就是说,我父亲当年血祭时,这两人都在场了!”余念娘冷冷的道。

    段立成沉思了下,道:“是的。”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我父亲的死也和这两人有关了!”余念娘眉眼深冷。

    段立成立刻警惕四下看去,发现周围并没人,这才松了口气,提醒她:“有些话不能乱说,现在的天道院和十年前已大不同。”

    在百姓皇帝心中的分量也是一日不可言喻,就连钦天监都比不上。就算余道生是冤死,皇帝也不会为了一个死去十年的去责怪天道院,更别说让天道院付出代价。

    余念娘眼中喷发出熊熊怒火。

    当今的大天师在十年前还只是天道院众天师中的一个。前大天师飞升后,天道院内部当时为了争夺大天师的位置产生不少矛盾。

    而现在的大天师依靠着余道生血祭帮助,这才窥得一丝天机,算出西北战争。也因为这个被皇帝亲封为新一任的大天师。也就是说,余道生的牺牲成就了大天师今天的地位。

    反过来说,如果现任大天师是自己卜算出西北战争,那么余道生的死就很有问题,不用多说,余道生的死肯定和大天师有关,不然他不会用血祭来掩盖。

    不管是哪一种,大天师都欠余道生一条命!黄天师亦是同谋!

    或许段立成当年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主动请调返回原籍!

    余念娘面若寒霜,眼中迸裂出刺骨的杀意!

第230章 前后,意思() 
段立成带来的余道生的消息就像裹了茧的蛹,划开了一道口子,只要使劲用力一剥就有希望看到真相!同时她心中有了更多疑问。

    比如余道生血祭后那伺候他的仆人呢?

    经段立成回想,余道生之前一直租住着院子,有一个小厮,还有一个赶马的车夫,院子里留了一个做杂物的婆子,他搬到天道去后,这三个下人一直跟着。

    在余道生突然血祭后,这些仆人没多久也离开了,关于去向,段立成就不知道了。

    如果能找到伺候余道生的下人,或许可以了解到更多。

    日子很快过去,端阳节终于来了。

    大明湖热闹起来,府伊准备着端阳赛龙舟的各项事宜。

    因为今年的龙头祭改在了天师庙。需要走路爬山,所以,龙头祭的时间也由以往的龙舟比赛前,改在了端阳节头一日。

    一大早,有府伊主持着,参加龙舟比赛的船员便各自抬着自己一队的龙头上了天师庙。

    天师庙很早早将龙头祭需要的一切器具准备好,还将天师庙上下打扫一番,以示对龙头祭的重视。去看热闹的百姓自然也很多。这对天师庙又一次大力度的宣传。

    而屈子祠今年只简单的作了打扫。

    当龙头祭在天师庙庄严举行时,将军府却收到皇后娘娘送来的端阳粽子。

    和宫中往年的习惯一样,六种味道的粽子。有菰叶全裹的黍米,有杂粽,还有米中加了肉的,还有加了板栗,红枣,赤豆,一共六种口味!

    将军府连同余念娘在内,一共十一位主子,每种口味一人一个,满满一大框。

    卫夫人很高兴,热情的和内侍寒暄了几句,。然后很大方的打赏了内侍。

    内侍拿着银子,在手中掂了掂,而后笑眯眯的道:“皇后娘娘说了,着府中所有姑娘每人做一只香囊,以示谢恩!”

    指定谢恩方式还是头一次!

    送走内侍,卫夫人让人将粽子分发到各院,然后去了卫老太太那。

    “……自前年西北战争开始,皇后娘娘这两年端阳节都有派人送粽子到将军府,但没像这次这样明确提谢恩的事,您说皇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屋门口早换成了湘妃竹的帘子,外面的风透着缝儿吹进来,屋内凉爽适宜。卫老太太靠在榻上,手里端着一杯刚沏好的茶。

    听了卫夫人的话,她想了想道:“那知道皇后娘娘都赏了哪些府上粽子吗?”

    “已经派人去打听了。”

    没一会儿,打听的人就回家了。

    “除了咱们将军府,还有户部尚书府,镇国公府,护国将军府,太仆寺少卿府上,大理寺卿府上……”

    大皇子今年已经十六,已经到了选妃的时候,再结合皇后娘娘送粽子的几个府上,都有适龄未嫁的姑娘。

    卫夫人一喜:“难道皇后娘娘这是在替大皇子选妃?”

    外面有婆子匆匆走了进来:“回夫人,贵妃娘娘派人送了粽子过来。”

    卫夫人和卫老太太均一愣。

    皇后娘娘派来送东西的人才刚走,佟贵妃后脚也派了人送来粽子。

    卫夫人不敢耽搁,带着人忙去了正院。

    来人一直等在外面,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样子,卫夫人到后先告了罪,那内侍反而笑呵呵的道:“将军府事多,夫人不用客气。”指着一筐的粽子,道:“这是贵妃娘娘送给将军和夫人,还有卫老太太,二太太们的。”不等卫夫人回答又道:“副使已经上任去了吧。皇上看重副使大人,这对将军府是好事啊!”

    “承公公吉言。”卫夫人不知道内侍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意思,只好客气的笑着和他寒暄。

    几句话后,内侍让人将筐上的盖子揭开,热情的介绍:“这是贵妃娘娘特意让人做的,几种口味,夫人用膳时可以尝尝喜欢哪种口味,娘娘说了,夫人和老太太喜欢吃的话,让人朝宫里递个话,娘娘让人做。”

    卫夫人一脸受宠若惊,谢恩道:“谢贵妃娘娘。”

    内侍笑着点了点头,又好奇的道:“怎么府中几位姑娘不在吗?不知道几位姑娘喜欢不喜欢?”

    “府上几位姑娘都在南苑伺候老太太,公公突然驾临,怕有失礼,所以我先过来了。”卫夫人看着内侍,斟酌道:“要不我让几位姑娘出来见过公公。”

    “不敢打扰老太太休息,那咱家就替贵妃娘娘见见府上的姑娘。”

    卫夫人以为内侍会推迟,没想到他却很爽快的答应。卫夫人不知道贵妃到底什么意思。着人请了卫其玉四姐妹出来。

    内侍笑呵呵的对卫夫人道:“将军府的姑娘果然个个端庄贤淑。府上只有四位姑娘?”

    卫夫人一顿,道:“回公公,府上现住着五位姑娘,这四个是将军府的姑娘,还有一位余姑娘是我们老太爷身前以为好友的后人,老太太在太原府时无意中遇见了她,所以将她带回了京城,这也是老太爷的遗愿。”

    “哦。”内侍一脸恍然,很和蔼的道:“没关系,既然是将军府的客人那也请出来见见吧。”

    卫夫人只好派人去玉笙阁请余念娘。

    因为今日端阳,余念娘打算迟些去卦相馆,这会儿还没出门。

    听了下人的话,余念娘也很奇怪,她带着孙妈妈和玲珑去了正院。

    卫其玉等人不是穿了颜色靓丽的衣衫,要不然就是京城时下最新的样子,反正四个人,个个显得端庄美丽大方,举手投足都透着大家风范。

    相比,穿着一件素衫的余念娘,实在是普通太多。

    可那内侍一见余念娘,神情和善,言语亲切,甚至比对卫其玉等人还要热情几分。

    卫夫人心思一动。

    等内侍说完话,同样给了赏钱,临走前内侍道:“贵妃娘娘令各位姑娘每人做个香囊以示谢恩!”

    卫夫人心中十分惊讶,恭敬的送走了内侍后对几人道:“你们都听到了吧,各自回去今日内做出两只香囊。”

    端阳佩香囊也是一种习俗。香囊内装了朱砂,雄黄等香药,外面用丝布包裹,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不同形状,清香四溢,各种形状,玲珑可爱,可以避邪驱瘟。

    “那两个香囊是做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卫其雪道。

    “这随你们自己,主要是自己动手,算是一片心意。”卫夫人道,然后笑着对余念娘道:“……虽然都差不多,不过到底是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心意,听说你每日差不多这个时辰出去,不如带上几个粽子,饿了时候可以填填肚子,不过记得晌午回来用膳便是。”很是宽宏大量的样子。

    余念娘心中不解,前两日她还听玲珑说,卫夫人在南苑抱怨她一个姑娘家整日往外跑,说卦相馆开张这么久,从来没有向她汇报过情况。

    余念娘可不相信卫夫人能一下子真的想通。

    她微笑着道:“今日上午不出去。”

    “哦。端阳节到了,不出去也好。”卫夫人道。吩咐人把粽子送到各院,她自己又回了南苑。

    李氏虽没有卫夫人聪明,但也不笨。

    宫里两位娘娘一前一后派人送来粽子,还同时要求府中所有姑娘都要做个香囊以示谢恩。

    哪有这么巧的事!除了宫里两位娘娘开始斗法,恐怕还有其他深意。

    思付片刻,跟着去了南苑。

    卫鸿峰一走,没人商量,帮忙出主意,李氏更加靠向卫老太太。现在她是一有事就朝卫老太太这儿来!

    而余念娘离开主院,直接回了玉笙阁,粽子下人早就送了过去。

    进屋后,孙妈妈将吉星和百照支开,悄悄问余念娘:“姑娘今日是不出去了?”

    “再说!”余念娘在桌边做了下来,玲珑沏好茶端了过来。

    晌午时分,卫鸿山回来了,所有人都去南苑的花厅用膳。用完膳各自回到自己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