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奇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宝藏奇兵-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这个遗址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一个青铜盘的底部铸有3行铭文,共19个字,陈东对照象形文字,衍化自夏篆的甲骨文,花了一个星期时间解读出9个字,通过这9个字推测了全文的大概意思,说的是夏代的井田制,因井田而制军赋,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

    还有一个鸮鼎,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鸮的造型,鸮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鸮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成鼎足之势,鸮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鸮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鸮鼎的腹部铸有铭文3行20字,己卯,泌伯于啵瘛A钜劣谧鞑岚悖唬骸白嘤谟梗髋Α!

    意思是说,泌伯在啵牡胤讲痘窳他^,觉得光彩,便把自己捕获的鸮赏赐给作册般作宝物。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十天干,有学者认为,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

    打滚卖萌,合手合十,求求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8节 玉琮() 
而有的学者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比如,”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

    现在看来这个争议,可以定论了,己卯,泌伯于啵

    鸮鼎上的‘己卯’两个铭文,可以证明,在夏代就有天干地支,并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年法。

    己卯,陈东查过夏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禹23年,是己卯年,相五年是己卯,少康37年是己卯年,槐19年是己卯年,不降19年是己卯年,扃19年是己卯年,皋7年是己卯年,桀37年是己卯年,在夏代之前的年代也有己卯年记法。

    鸮鼎铸于什么时候,泌伯是谁,泌伯,从字面上面理解,是封于泌的方伯,比如,夏朝前期,皋陶之子伯益的长子名大廉,被封于葛,建立葛国,封为夏朝方伯,史称“葛伯’,大禹时,寒国臣服于夏朝,被封为方伯,商族的部落首领成汤,在夏朝为方伯,。

    泌伯是被封于泌的方伯。

    不管在《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殷商的甲骨文,等记载夏代历史的文献中,都没有泌的地方,也没有泌伯这个人。

    现在,鸮鼎上清清楚楚记载了‘己卯,泌伯于啵瘛A钜劣谧鞑岚悖唬骸白嘤谟梗髋Α!

    夏代的历史不是信史,大部分是根据《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尚书》,马王堆帛书中的《春秋事语》、战国楚简中《国语。吴语》,《左传》等晚出文献记载的,隔了商、周二代,夏代没有文字纪录,很多现在我们认知的夏代的历史是虚构的,大部分夏代真实的历史,被掩埋在历史的废墟中。

    夏代曾经有过一个泌的方国就是被掩埋在历史废墟中的真实历史。

    历史记载的夏代的势力范围,对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也就是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陈东发现这座遗址就是江西北部。

    陈东清点出的第三件带有文字,刻画符号的器物就是一件镇国国宝了。

    这是一件玉琮。

    对玉琮的尺寸,陈东用尺子测量了一下,高61。2厘米,上宽7。7厘米,下宽8。2厘米,比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琮之王还大。

    玉琮的颜色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玉材属于软玉系列的透闪石,它的基本造型为方柱体,中心对穿大圆孔,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上大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

    器身共分14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戴冠人面或兽面神像,蛋圆形凸面作眼廓,线刻重圈为眼,中间以桥形凸面连接,和一条横凸块作鼻,凸块上也满刻横直线和云纹图案,既生动且富有变化。

    琮的上端上部正中队线刻日月纹,这种日月纹应该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

    陈东注意到玉琮的细节。

    古人每做一件事都很讲究,特别是玉琮这种祭天的大礼器,更是极为讲究。

    首先,玉琮14节。

    玉琮的节数反映一个宗族各个家族延续的世代数。

    也就是说泌伯的宗族延续了14代。

    第二,玉琮的每一节,除了人面或面神像,装饰纹图案外,还有一些文字以及刻画符号,与人人面或兽神像,纹饰凸面线条连接在一起,或一个文字,刻画符号,或2个文字,刻符号,或三个。

    结合,玉琮节数的含义,陈东猜测,这些文字,刻画符号是一个宗族谱系图。

    陈东将这些文字,刻画符号按照节数,1到14节,拓印在一张纸上,一共24个文字,或刻画符号。

    然后,对照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查寻文献资料,寻问燕京大学的研究古文字的学者许方益教授。

    花了1个星期时间。

    解读破译了7个字。

    从上到下。

    玉琮第1节,两个文字或刻画符号,一个‘工’下面一个反‘八’字。

    一个单人旁,甘没有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口,最后面一横。

    没有破译出。

    玉琮第2节,?

    玉琮第3节,??

    玉琮第4节,穷,?

    玉琮第5节,?,康

    玉琮第6节,??

    玉琮第7节,桥,牛。

    代表事,物的象形文字破译起来非常容易。

    不指事,物的文字,又不在甲骨文中,破译起来有些抓瞎了。

    玉琮第8节,?,?

    玉琮第9节,舜

    玉琮第10节,共

    玉琮第11节,?,?,?。

    玉琮第12节,?

    玉琮第13节,?,?

    玉琮第14节,禽。

    燕京大学,许方益教授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坐在一张桌子前,在他面前有一台电脑,旁边还有一本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

    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

    己卯,泌伯于啵瘛A睿坑谧鞑岚悖唬骸保坑冢浚俊

    1,两个符号。??

    2,一个三叶草的符号,‘厂’字,半包围一个‘十’,一个‘口’。

    3,两个符号,??。

    4,穷,?

    5,?康。

    6,??

    14,禽。

    事情还要回到一个多月前。

    许方益教授在上网的时候,在古文…国学论坛看到一篇求助贴子。

    求助,这个字怎么译。

    许方益好奇地点开了贴子,因为,他就是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权威专家。

    贴子里就一个象形文字,一‘丿’,两横,一‘乀’,‘甘’少上面一横,他刚好知道这个字,与一个甲骨文非常相似,他回复了贴子,这是一个周——

第69节 国宝() 
几分钟后。

    他的回复被贴子的楼主回复了,高人啊!!感谢!能再帮我破译几个字吗?

    许方益也来了兴趣,在贴子里回复道,“可以。”

    叫中国有夏的楼主又发出了一个象形字在贴子里。

    一个很长的一竖,一横,下面一个立三角形,右边,右上角一个点,下面一‘丿’,一个‘十’,一‘乀’。

    刚好这个字,许方益也认识,他在贴子里回复道,这是‘作’字。

    就这样,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这个叫中国有夏的楼主,不时地拿一个形象字在贴子里寻问他。

    许方益开始以为叫中国有夏的楼主只是普通的向他讨教学问,他也乐意教。

    然后,许方益慢慢发现,这些字虽然非常像甲骨文,但并不是甲骨文,比如,一个芒字,甲骨文是上面两个像金元宝的符号,下面‘’的符号,中国有夏发给他的文或刻画符号,上面一片叶子的符号,下面三条波浪形的竖线。

    这些文字,或刻画符号也不是金文,篆文,更不是现代已经成熟的文字。

    似乎这些文字与甲骨文一脉相传的。

    忽然,在许方益的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几乎惊呼的跳起来了,“这是夏篆。”

    越想就越觉得这些文字是夏代的文字,这些文字很多与甲骨文非常相似,可以通过甲骨文来破译,一脉相传,或者是继承商朝甲骨文的文字,就是西周春秋的金文,作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权威专家,许方益可以肯定的说,这些文字不是西周春秋的金文。

    或许,商朝甲骨文继承了的关系,那就夏篆。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文字?有没有夏篆?一直在争论不休。

    不过,许方益坚定的认为,夏代是有文字的。

    第1,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是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甲骨文出现在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

    这么成熟的文字不可能突然之间就出现的,由此证明在商代以前就有文字,甲骨文是在商代以前的文字基础了发展成熟的。

    第2,历史是文字很发展以后才能产生的。

    《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数,和史事,都有过详细的记载;春秋时铜器铭次辞积载禹的功绩,孔子称述尧,舜,禹;许多虞夏的文化,在春秋以后还保存着;这种种都可证明夏代已经是有史时期。同样,我们可以说夏时代,文字一定已很发展。

    接下来,中国有夏的楼主发给他的文字或刻画符号更是证明了这些文字是夏篆。

    穷,?。?康。

    桥,牛。

    舜。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对照有虞氏的世代谱系,基本上可以对得上。

    穷?,就是穷蝉,穷蝉就是文献记载的有虞氏的始祖虞幕。

    穷蝉是黄帝的曾孙,自幼喜欢歌唱,擅长制作乐器,常引百鸟和鸣,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封此人于“虞”地。此人以封地为姓,号称有虞氏。?康是敬康,颛顼的孙子,穷蝉的儿子,舜的四世祖。

    桥牛是帝舜的祖父。

    舜就是帝舜

    陈东用笔在笔记本上玉琮第9节,舜的下面划了一条线。

    舜之后是夏朝。

    舜是第九世,共是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第十三世,?,?,第十四世,禽,那么玉琮是第十五世的泌伯时期制作的。

    玉琮与鸮鼎,出自同一座陪葬墓。

    ‘己卯,泌伯于啵瘛A钜劣谧鞑岚悖唬骸白嘤谟梗髋Α!

    可以推测鸮鼎铸造于少康37年,第十五世的泌伯时期铸造的。

    这时,在陈东脑海中可以梳理出一个脉胳。

    舜禅让给禹后,禹上演了“隔代遗传”的好戏,让自己的儿子启间接登上了王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迫害是可以想象的。禹将舜的儿子商均改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徙。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大量向南方、东方迁移。

    除了舜的儿子商均改封于河南虞城,至少还有一支有虞氏族人封于今西江,古代叫泌的地方。

    这一支有虞族氏的首领叫泌伯,第一代泌伯是共,第五代泌伯是禽,第六代泌伯就是‘己卯,泌伯于啵瘛A钜劣谧鞑岚悖唬骸白嘤谟梗髋Α!械拿诓耒彩堑诹诓逼谥谱鞯摹

    地底的城市遗址是泌国的城市,从规格上看,这是泌国的‘都城’。

    虽然,从泌城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器物数量远远比不上商周遗址出土的器物数量,但,全是重器级别的,可以称得上国宝级文物的有6件,分别为玉琮,鸮鼎,井田制盘,狩猎图彩陶罐,嵌绿松石象牙杯,水晶鱼。

    特别是玉琮,不管尺寸比良渚文化的玉琮之王还大,而且,玉琮14节,记载了有虞氏的宗族谱系图。

    有虞氏这个氏族在中国上古历史中占了很大的片章,有虞氏出过舜,在比《史记》更可靠的上博竹简中,还记载了一个叫‘有虞’的帝王,根据上博竹简里《容成氏》的记载,有虞是位贤明的君主,其德不在尧、舜之下,战国古书《慎子》记载,“孔子云:有虞氏不赏不罚,夏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赏且罚。’——

第70节 夏前有虞() 
有虞氏是尧之前的帝王,尧禅位舜,尧虽然不属于有虞氏,而是陶唐氏。不过,尧本是虞代的一个部落首领,后被推选为天下的共主,他后来禅位给了虞舜,所以仍可归为虞代帝王。这也说明,虞氏君主是在部落联盟内禅让、推举产生的。在很多战国文献中,虞和夏、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