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咸鱼术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零后咸鱼术士-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先生又道“另外军功是需要兵部核算,最后封爵仪式则由礼部主办,其中还有大明皇家大宗正院,虽然一般大宗正院都是照顾勋贵一方的,一般不会卡着新晋勋贵不给入册,但是若能打点一二,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郑铭点头。

    “宋先生就直说这些需要多少花费吧,咱们不要宁缺毋滥,而是要多多益善,宁可多花一些,也不要出什么疏漏。”

    那位宋先生也松了口气,露出笑容。当手下的就怕这些上面的人,斤斤计较,扣扣搜搜,舍不得钱还要办成事。

    “如此就好办了!”

    最后计算,至少要三万两银子,车晨当即大手一挥,大方的给了他们五盒珍珠作为公关费用,大致折合白银四万五千多两。

    即使对当朝一品大员,这个数也是极大的一笔钱了。

    除了甲申之难之前那非正常的几年,通常求当朝阁老办事也就几百两的问题,大太监们可能要贪一些,不过一般司礼监的大太监也不过千两的价码,而且太监的好处是贪归贪,通常给钱就给办事,文官还需要估计各种名声、阵营等问题,有时候钱会打了水漂,事情也没办成。

    。

三百零四 外交人才() 
“还是人手不足啊!”

    大明官员手下一般都养着不少人,这些跑腿的杂事需要专门的手下处理,程千户和罗岩虽然能够帮得了一时,却不能回回都让人家出手,郑铭心里寻摸着,得招揽一个信得过、有能力的大明土著管家来为自己等人做事。

    穿越者小队目前缺少一位外管家的人才,内管家有伯德负责,忠诚与能力都有着保证,而罗岩毕竟是盟友而非部下,不能有事总指望人家处理。

    这样车晨想起了在盐城墟市的清客,这些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简直是最适合的人选。

    “你看这人怎么样?”把话跟郑铭一说,正愁分身乏术缺人手的郑铭当即就定下了。

    不要以为清客考不上功名就是无能之辈,实际上论起待人处事,经办实务,这些清客要比那进士老爷强过百倍。

    如果大明的官员录取不问出身,大部分采用这些没有功名但智商和能力都在线的清客的话,说不定也不会轮到流民作乱,后金突虏崛起了。

    每个清客能够混出名声来,基本都有自己的本事,在某方面出类拔萃。

    郑铭安排罗岩派来的几个找人打听了一下自己的这位本家,盐城和京城这边来往的客商和官吏不少,要打听一个比较出名的清客还是很容易的。很快手下就有了回报。

    郑一平,字青云,父乃青皮出身,后入县衙成为壮班,母为扬州名妓,梳笼之后,被为台州海商的恩主赎身收归府里,后因大妇嫉妒,在其举家迁往扬州时,被卖入盐城妓馆。

    幸运的是当时因为战乱,妓馆老板急着离城,被郑一平之父以百两银子赎身,又请县衙的主簿出面为郑母消籍为民,至此郑母从良嫁人,生了郑一平这独子。

    作为古代的名妓,相当于现代的演艺明星,不但要擅长歌舞音律,更要有不俗的诗词造诣,才能与各方名仕交谈,为青楼带来名声利益。可以说是古代难得的知识分子,各方面都完爆现代那些号称才女的明星。

    自小受母亲教导郑一平不但擅长丹青音律,且自小混迹坊里,为人灵通圆滑,有急智,曾经16岁未及冠便被当初的盐城知县聘入幕中,成为县尊幕客,如果不是年龄太小,当个师爷也不在话下。

    不过虽然胸有智慧,但是郑一平一直想要通过科举走上人上人的地位,可惜其父衙役的身份尽管在街坊里受人敬畏,但却属于贱藉,子孙不可参加科举。其母虽然贤惠,又脱去了贱藉,可到底出身卑微,名声不好,就算入学也不会有老师肯教。最后只好沦为一名清客,周旋于达官贵人和市井之人中间。

    如今年纪已经三旬出头,前任知县离任之后,新上任的费知县清高冷酷,瞧不起妓女之子,便不再入幕,只作为掮客为各方大商和士绅服务,后来又转为盐城墟市服务于各方修士,在修士之间名声不错,经手的事办的都很利落。

    有了这些信息,穿越者们对这位出身卑微但志向高洁的郑清客很满意,就是不知道对方能否接受他们的聘请了。

    于是当即派人走水路去盐城,把他们的条件说明,看那位如何选择。

    盐城,墟市不远处的一座民坊之中一个小院里,郑一平拿着师爷宋先生代笔润色,郑铭口述的聘书看着,其中提出的条件让经历了不少东主的郑一平也不由心动了。

    后面是郑家二老,郑一平虽然当家了,但仍旧孝顺父母,把信交给二老询问他们的意见。

    年近五旬,但是一身朴素仍旧看出姿色的郑母看完轻轻一叹。

    “我儿受我连累许久,此乃难得机会,如何抉择就看我儿想法了!”

    虽然饱经生活磨难,但是郑母的智慧却非寻常人家妇女可比的,不然也不会在当初一众青楼姐妹都结局凄惨很多活不过三十年岁,她却能经历被抛弃被大妇发卖的险境仍能够得个依靠,成功脱籍为民。

    平时家里小事情都是郑父郑一平做主,大事却必会问郑母的意思。

    郑父也是多年衙门生涯,现在虽然退下去让本家侄子顶了上去,但是人脉关系还在,而且不用打听就知道之前在盐城一战大放异彩的太阴派诸位修士的名号,心里也十分看重这次聘请。

    “平儿心里委屈为父也看在眼里,只是为父无能,不能让你才华得以施展,此乃难得机缘,我儿得贵人看重,为父也不能拖后腿。”

    说是这么说,但是对于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和郑父还是十分不舍的。

    父母的意思郑一平都明白了。

    在一个贵爵封地,不但自己一身本事可以得到重用,就连自己儿子也能够脱离贱藉的身份,可以参加科举圆自己的梦。这样的聘请条件不得不说是一般东主给不了的。除了世袭贵爵,就是五品的知府也不能随意给自己儿子科举的资格。

    不得不说郑一平已经动心了,唯一可虑的是这位东主爵位不高,只是三尉中的最高一级,并非公侯伯子男那种真正的封建领主。

    不过又一想,爵位虽低,但是却有可能进步,何况对方还是一位实力不小的修士,背后有一个门派支持,在这道法显圣的年代,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再是最高,成为强大的儒家法师自身掌握强大实力才是大多数读书人心中所望。

    要是自己儿子能够在其门下学个一二,那么成为人上人的梦想就在眼前。

    于是郑一平十分果断的甩卖了家里的房子,连夜带着父母妻儿坐上了返回京城的客船。

    这郑一平也算是精英家庭出身,拿现代的话来说,他父亲从混混到协警最后成为正式警员,母亲也是大明娱乐圈和文学圈曾经混到高位的存在,人情世故和技能修养他都不缺,缺的仅仅是一条上升的路罢了。

    要知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所谓的“知县附郭”,说的就是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县衙府衙同在一地,自然地位低的要一举一动处处受制,甚至沦为摆设。“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附郭京城就不用说了。

    当时的盐城虽然已经比较独立,但是作为大明在淮安府仅存的大城,上面还是有着婆婆、奶奶管着的,那位可没有现在的费知县的背景和五品分守道的实职。

    郑一平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助盐城那位知县在官场上混的不错,最后连任数年高升而去,可见见识和能力都不一般。

    三尉爵位虽小,但只要是世袭也为贵爵,不是挂名的勋爵,有权任命封地下属官吏。

    其中正九品的令史,是三尉府上的主官,如同王府里的长史一样。

    一般令史都是挂大宗正院长史司典簿之职,余下还有主管礼仪、工匠、医士、教化的典仪、工正、医正、教授等从九品佐官,和库使、副使等不入流的吏员。这些是世袭贵爵属下,共同辅佐贵爵治理封地治下百姓。

    其中令史按例为朝廷委任,以下由贵爵自行任命,这是为了防止勋贵作乱。

    至于领地的武职,一般三尉都是武职出身,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轻车都尉兼任本县巡检,所以为了平衡,三位府上只允许设立少数随从侍卫,不可再设武官。

    当然如果是边地或者海外封地,这些情况都会大大的放宽,令史都可以由贵爵自行任命。

    郑一平考虑着,如果入了那位爵爷的幕下,等爵位封地跑下来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领地中能够获得什么位置。

三百零五 古有谋士,今有清客() 
郑一平一家比穿越者们想象中来的要快,收到聘书的第五日,就已经感到了京城。而罗岩与他们也是脚前脚后。

    于是郑铭在客栈里开了一座院子,他们住那上房之中虽然宽敞,却装不下这些人。

    大家在院子堂屋里见了面。

    郑一平交还了聘书,上面已经签了他的名字。车晨很满意的收起这一式两份的聘书,另一份还在郑一平手里。

    签了聘书他们现在就属于自己人了。郑铭安排郑一平家小到院子厢房那边安顿下来,重新回到大堂落座,郑铭首先开口。

    “罗贤弟,郑先生,你二位来到这里,都是为了相助我太阴派来谋事,不知这爵位封地要到什么时候能确定下来?”

    罗岩笑而不语,看着郑一平。这方面他久在金国,虽然偶与南边通信,但是也不甚了解,至少收到郑铭的信后向程千户询问了一番,了解的实在不深。

    正要在东主面前展示自己的郑一平当仁不让的上前施礼说道:

    “东主,罗东家,平虽未曾亲自帮人走门路获封贵爵,但在盐城前知县幕下之时,也见过至少三位军兵以军功换取爵位,其中平还帮忙牵线一二,所以这流程还算是了解。”

    见郑铭罗岩等人都在注意听着,马上接着道:

    “按规矩,各位东主的军功首先要上报到兵部进行核算,因为东主们并非文武官员,所以只能委托别人进行上报,之前东主通过天象军的路子算是对了,作为大明两大雄兵之一,天象军的报功奏章是没人敢匿藏的,这就可以让东主的功绩早早为朝廷所知,甚至上达天听,但这般做也不是没有坏处。”

    宋先生在旁边着急道:“什么坏处?”走天象军的门路是他一力推荐的,如果出了问题,难免会在自家东主程千户那里失了分。再加上他是正统文人出身,有些瞧不起出身低微的贱役之子郑一平。

    郑一平微微一笑:“坏处就是天象军虽然坐镇一方,又有张军门这一方总督支持,但在朝廷里也不是没有政敌,众所周知的福建郑家就与天象军一向不对付,而朝堂之上,天象军还有一大死敌,而且势力十分庞大。”

    没等郑一平卖关子,郑铭就插话说:“我知道了,清流或者说东林党是吧?”

    郑一平不由有些郁闷,说好的海外修士不了解大明情况呢?怎么这几天不见都学会抢答了?

    “没错,就是以东林党为主的文官,平在前任盐城县幕下之时,没少见识东林那帮文痞的手段,只因前任知县不是清流出身,以二甲头名进士出身,一身才华,却被压制十几年,先后充任三次县令不得晋升,直到盐城任期满了,考评优异,这才无法阻止。”

    “故此几位东主能否获得满意爵位封地,首先必要面对东林官员的打压。此等存在,成事不足,但想要坏事却是容易的很。”

    这番话说的在场的人都不免心生忧虑。

    郑铭也拍了大腿有点懊恼道:“早知道这么麻烦,我就直接通过天枢府上报好了。”

    不过中人之中车晨的眼睛最好,却见到郑一平嘴角带笑,显然心里有了打算,于是难得的开口说道:

    “青云先生想必心中已有成算,可否说出来让大家高兴一番?”

    郑一平见到自己引起了正主的主意,也就不再卖关子。

    他是心思灵巧之人,早就从穿越者的行事之中看出了各人的位置。首先郑铭这位就是太阴派的大管家,大小事务和对外交流都是郑铭出面做主,这位肯定是不能得罪的。其次申明和另外的赵铁柱后者他虽没见过,但是也能看出应该都是那种心直口快的爽快人,没有那么多心思,这太阴派里属于不管事的长老地位。

    唯有最后一位太阴派的掌门车晨,他有些看不清楚,不过也明白这位虽然看起来不问世事一心只求修炼,但是往往少有几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基本都会被他人采纳,显然属于真正做主的。

    “东主见谅,平以为,东主们请来天象军出面确实是一步好棋。”

    这一说,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方才他还说走天象军的门路会遭到东林党的打压,怎么又变成好棋了?

    尤其是那宋先生更是关注,完全没意识到所有人几乎都在被郑一平牵着鼻子走。

    “各位,东林党虽然在朝廷势大,但可以说是举目皆敌,不但武官勋贵不待见他们,就连同为文臣的其它势力也十分敌视,这也是当年东林党铲除阉党顺便打掉楚党、浙党等文官势力做下的根子,如今东林党与其它文官可是有着难以化解的矛盾,这是利益之争,所以只要稍稍使些银子,就会有别的文臣主动为反对而反对,将东林党的打压抵消一部分。”

    “啪啪啪!”

    以车晨为首的穿越者们都大为惊叹的鼓掌叫好。

    郑铭满脸赞赏说:

    “青云先生果然是市井之中埋没的大才,就这一番分析,就知道先生乃是酷似诸葛的谋士。”

    郑一平连忙谦逊的施礼。

    “东主过奖了,平也不过是消息灵通,才分析出这些,不敢与武侯相提并论。”

    “借助东林党敌对官员为己助力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罗岩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