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花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满花香-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珩觉得,李花儿对自己而言,就是个很有趣的人。

    “李大姑娘。”他想了想,道。

    “嗯?”

    “那****说,米分身碎骨,无以为报,是真的。”他认真道。

    李花儿一笑:“当真不敢当。”

    沈珩揉了揉鼻子,笑道:“我想了很久,总觉得我米分身碎骨于你而言,并无多大的益处,所以……”

    他停住脚步,看着李花儿。

    “我帮你,寻你父亲的下落,如何?”

    李花儿猛地顿住了脚步,转头看着沈珩。

    沈珩看着李花儿的眼睛。

    明明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子,偏偏方才须臾的震惊后,所有的情绪就似被敛起了。

    “那,七公子已经找了多久了?”

    李花儿平静地问。

    没有惊喜、没有激动,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何时开始找的。

    沈珩又笑了。

    看,他就说这丫头,并不一般,是个很有趣的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落() 
♂,

    “挺久了。【ㄨ】”沈珩说得坦诚,“从看见你做的蟋蟀笼子那日,我就着人寻了。”

    李花儿依旧看着他,一言不发,似是等着他说下去。

    沈珩也确实没有等她开口问。

    “你做东西的技法,与京中有一户人家姓关很像。十六年前,他家曾有人到过平水州。”他道,“你的技法既然是令尊所授,我才好奇,想知道令尊是否认识他。”

    沈珩一边说,一边看着李花儿的表情。

    哪怕听了这么一番话,依旧神色平静。

    沈珩有些失望。

    “那七公子,寻到我爹了吗?”李花儿将所有的心绪都掩在心底,问了一句。

    沈珩道:“不算寻到,也不算没寻到。”

    “你父亲先是在镇南将军麾下骁骑营,后来随威远侯部北上,在西境和北境,都有过驻守。”

    沈珩说话的语气难得少了点儿张扬,和缓得很。

    “只是,跟着定北军到了北三郡后,就再寻不着了。”

    李花儿看着沈珩。

    “那这几年,北三郡可有战事?”

    沈珩沉默,而后点了点头。

    “屡有战事。”

    李花儿暗中握紧了拳头。

    沈珩看着她的表情,沉吟片刻,才道:“不过你父亲的事情,确实蹊跷。”

    独丁入伍,每每到了能放还回家的时候,就会突然换了地方。

    显然是有人故意的,为的就是不让李大回家。

    这比杀人可难多了。

    一个乡间工匠罢了,也值得让人如此在意?

    就是沈珩,都看不懂这是为什么。

    李花儿依旧不言语。

    她知道北三郡是什么地方。

    那是大雍与北敌争夺之地,是曾经四易其手的地方。

    李大的消息,到此戛然而止,那只怕,凶多吉少。

    终于,她长长地叹了口气。

    沈珩听见这声叹,心中猛地一疼。

    埋在他内心深处,曾经也有一个人,在他的身后,如此叹息过。

    而后,斯人已逝,再无追处。

    “你……你也不必太担心,”沈珩语带安慰,“我如今只能托赖先祖父旧部,打听的消息并不全。再找找吧,有祖籍,有姓名,总能找到的……”

    沈珩一顿,还是咽下了“再不济,也能尸骨还乡”这句话。

    李花儿清楚沈珩没说出的话是什么。

    她并不觉得十分难过——她毕竟从没见过李大——她只是觉得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她本以为,真的能有奇迹呢。

    不知道李果儿和张氏将来知道了这个消息,会哭成什么样子。

    可是事到如今,还能如何呢?

    不过尽人事罢了。

    李花儿对着沈珩,恭恭敬敬地一礼。

    “多谢七公子。”

    沈珩连忙还礼:“不劳谢,你放心,总会寻到的。”

    李花儿一笑,道:“时候不早了,公子快些上马走吧,不然赶不上渡船了。”

    她想一个人安静会儿,想些事情。

    沈珩沉吟片刻,终于答了一声:“好。”

    而后,翻身上马。

    只驾马走出去了两步,沈珩又停下来,回身道:

    “人生事,多是无常,李大姑娘也不用太难过。”

    李花儿笑了。

    “是,多谢沈先生。”李花儿用了吴大少爷对他的称呼。

    沈珩这才一笑,绝尘而去。

    ……

    李花儿知道什么是无常。

    比如她死了,却以李花儿的身份活了过来,就是天地间最大的无常了。

    而李大所走的那一路,不是无常,而是阴谋。

    能如此操纵军中人事,那幕后之人,连陶家人都不可能了。

    李花儿一路思量着,就到了村口。

    她停下脚步,想将那些心绪,都好好地藏在心底。

    她不希望李果儿现在就面对这样的消息。

    谁知刚站定,就看见陶大少爷拿了些什么东西,正乐颠颠地在那儿玩呢。

    二人正好打了个照面。

    陶大少爷愣了一下,转身就要跑。

    “你站住!”李花儿立刻叫了一声。

    陶大少爷竟然真的听话得站住了。

    李花儿走过去,和他离了丈余的距离。

    如今她对陶家人的愤怒,实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刚才又想了李大的事情。

    “你最近,到底是要干什么?”李花儿皱着眉,问道。

    陶大少爷撇了撇嘴。

    “给你东西,你就吃呗,管那些做什么。”他嘀咕了一句。

    李花儿听见这话,生生气笑了。

    “大少爷是在和我玩笑吗?”她笑道,“你要是不说,也好办,你送来我家的东西,我一样没动,都送去到陶大娘子眼前,说道一二,怎么样?”

    陶大少爷顿时就急了。

    他一跺脚,“你,你人怎么不知道好歹?”

    李花儿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

    她再不说话,侧身就往陶家方向去了。

    “喂,你去哪儿?”

    陶大少爷真怕她去和陶大娘子说,忙叫道。

    李花儿停下脚步,回头看他,冷道。

    “你既然说不知道好歹,我还真要做两件不知道好歹的事情了。”

    她笑得越来越冰冷。

    “我去问问陶大娘子,怎么将儿子教得整天里翻门越户的。”

    陶大少爷立刻拦在了李花儿面前。

    “好……算,算我说错话了。”陶大少爷有些语无伦次的,“可我是真心要送你些东西吃的,那天……”

    没等他说完,李花儿就往后退了好几步,同他拉开了极大的距离。

    “我和陶大少爷很熟吗?”她冷声问。

    陶大少爷不说话了。

    “陶大少爷是不是忘了我是谁?也忘了自己做过什么?”李花儿又问。

    陶大少爷张张口,依旧说不出话。

    李花儿冷道:“从今天起,陶大少爷要是再敢往我们家进一步,我立时就到陶大娘子面前,可懂?”

    陶大少爷眼神里,都是委屈,动了动嘴唇,半天才说了一句:“我……我知道了。”

    李花儿再懒得理他,抬脚刚要走,又对他叫了一声。

    “陶大少爷。”

    他抬头,看着她。

    “你这些日子送的东西,我一样都没动。明日我把东西包了,就放在这村口的界石下,你来拿走吧。”

    陶大少爷站在那儿,满脸满心的委屈。

    李花儿不再看她,向家走去。

    突然,陶大少爷跑过来,从来推了李花儿一下。

    幸亏李花儿一直提防陶大少爷。

    但依旧没有避开,被这一推,推得踉跄了几步。(。)

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耕大典() 
♂,

    “你——”

    李花儿站稳,刚要说话,就听见陶大少爷恨恨地喊了一句:

    “你都扔了吧,我再也不送了,也再不想看见你了!”

    而后,就跑远了。

    所有的话都噎在了李花儿的喉咙里。

    说得好像她想见他一样。

    这……这算什么?!

    她自重生至今,本以为天下怪事,都不过尔尔了。

    可是今天这事儿,确实让她无法理解了。

    “果儿说得真对。”李花儿气得自言自语,“还真是中邪了。”

    她抱怨了一句,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她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最好能如陶大少爷所说,那些讨厌的人,再不见才好。

    ……

    立春这天,春耕大典。

    前一夜,绵绵细雨下了半夜,及早才停。

    李花儿这几天忙得很,就有些惫懒。

    但李果儿却很是兴奋。

    “往年都好生热闹呢。”李果儿穿着李花儿给她做的新衣,“去年我都没去成。”

    去年的时候,姐妹二人还是朝不保夕的光景。

    不到一年的功夫,她姐妹二人便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而且那个戏台子,还是姐姐搭的呢。”李果儿又强调了一句。

    李花儿一笑:“好了,又没说不去,快走吧。”

    ……

    在进城的路上,见那路边不知名的花儿好看,李花儿就采了些,插在李果儿的鬓角。

    到了县城,没入城门的时候,就看见了冯二囡与她那几个妯娌,也在人群里。

    冯二囡一看见李果儿,就先笑了。

    “这是谁家的妮子?插了这一头的话?”她拉着李果儿笑问。

    李果儿笑得开心。

    她今天心情好,笑得又开心,所以更显得和那瓷娃娃一样。

    “是姐姐给我戴的花儿,好看吗?”李果儿笑问。

    冯二囡笑道:“好看。”又对李花儿笑道:“怎么自己不戴些?”

    李花儿笑道:“我不喜欢簪花,不过姐姐要喜欢,我给姐姐簪?”

    她确实不喜欢簪花,从前世就不喜欢。

    刚才给李果儿戴花的时候,她就记得,她的家里有个很大的花圃,一贯是祖母亲自打理的,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每到花期,祖母就带人家里采了花,四处送人。

    她不喜欢戴花,却喜欢给别人打扮,所以每次都是她给祖母簪、给姐姐簪。

    有几次,还给父兄簪过。

    有一次,父亲还打趣过她,“昔年你母亲为我也簪过花,今日还有你。”

    恍恍惚惚的记忆,和以前一样,突然来了,又突然就隐去。

    只能给李花儿添了烦乱的心绪。

    李果儿和冯二囡还在互相说笑着,李果儿还从自己的头上摘下了几朵花,插在了冯二囡的头上。

    见李花儿还在愣神,冯二囡向她的鬓上,也插了两朵。

    李花儿躲闪不及。

    “花儿真配红色。”冯二囡看着她,笑道,“我听人说,京中牡丹花最好看,要是有牡丹给花儿戴就好了。”

    李花儿恍惚了一阵子,看着李果儿的笑脸,这才回过神来。

    那些事情,到了京城,慢慢查访,总能知道的。

    还是顾好眼下的事情吧。

    想着,李花儿也不摘鬓边的话,而是笑道:“真有牡丹,戴一只就好,两只可就累赘了。”

    三个女儿家说笑了一阵子,便向集市去了。

    只几人都不知道,那街角处,有人指着三人中的李果儿,对一个缎衣长袍,打扮得富贵的中年男子道:

    “钱掌柜,就是那个小丫头,你看可好?”

    那被唤作钱掌柜的人,踮着脚尖看了看,脸上露出了色胚的笑意。

    “好,好,好,果然甚好。”他对那人道,“只是,究竟要何时,才能成事?”

    那人赔笑道:“钱掌柜的且等着日子,那书信,再有几天就到了。”

    那钱掌柜听说,不觉大喜笑道:“好好好,我就说你们做事,一直是老道的,那,我便等着了。”

    ……

    清远县的中央有一个大广场,戏台子就在那广场之上。

    如今戏已经开了场。

    依旧是咿咿呀呀,热闹非凡的大戏。

    百姓将戏台子团团围着,看得欢喜。

    李果儿就想要往里面进,李花儿却不让,只拉着她,在外围看。

    “可是我想看姐姐做的戏台子。”李果儿嘟嘴道。

    “等下散了戏,我们再过去看,现在怕被挤到。”李花儿笑道。

    李果儿虽然不甘心,但看那密麻麻的人群,也知道自己挤不过去,就站在外围,垫着脚看。

    就在这时候,吴家两个少爷,也和一班同窗,过来看戏了。

    好巧不巧地,他们正好就看见李花儿姐妹二人在那儿,旁边还有做了妇人打扮的冯二囡。

    吴小少爷一看见李果儿的背影,眼睛都亮了。

    可是如今兄长和那些同窗也在,他到底不敢再上前聒噪了。

    吴大少爷则看着李花儿的背影。

    今天李花儿的两鬓边,还戴了花。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李花儿戴花。

    他看得有些出神,以至于同窗评了几句那戏,他都没有听见。

    可就在这时,突然就见有个头戴斗笠的人,慢慢地凑到了李花儿身边。

    吴大少爷的眼睛顿时就眯了起来。

    他看得清楚,那个人,分明就是前些天的拐子!

    ……

    这几天县里画影图形要抓此人,却至今没抓到。

    不想他今天出来了,竟然还出现在了李花儿周围。

    李花儿此时正护着李果儿,在那儿站着看戏,时不时地还转过头,和旁边的冯二囡说话。

    浑然不觉周围的动静。

    此时人多,吴大少爷担心自己叫出来,反而会让拐子狗急跳墙,伤了别人。

    一思之下,吴大少爷已经有了主意。

    “去叫官差。”他丢下一句话,给旁边的吴小少爷。

    “啥?”吴小少爷正看着李果儿呢,没明白兄长的这句话。

    吴大少爷却不及多说,而是掏了一把铜钱,跑到不远处的摊子上,对那老伯急切道:

    “老丈,买你的这个。”

    说罢,不拘数目,就塞在了老伯手里,拿起了面摊上的擀面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