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花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满花香-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花儿已经在一张桌前坐定。

    吕掌柜坐过来,将手上的包袱放在了桌上。

    只是,还没等他说话,李花儿就已经开门见山,笑问:

    “我还以为吕掌柜最近正焦头烂额,没工夫出来寻人说话呢。”

    吕掌柜听她说得直白,反而真个笑了出来:“这话从何说起?”

    李花儿提了一下嘴角:“我见过您和陶县丞一起,所以就在想,这次的事情,你家怕也要被牵连了吧?”

    吕掌柜听见这话,眼睛一眯,反问道:“看来,李大姑娘很知道我们的事情?”

    李花儿问小二要了一壶茶,而后才继续:

    “我们家和陶家有些仇怨,所以他们的事情,我会格外关注点儿。”

    语气平静地,还真是像说家常话一样。

    吕掌柜仔细打量着李花儿。

    看着是小女孩儿模样,听说话的语气也是个小女孩儿,偏偏说出来的话,怎么听怎么都带着机锋。

    有人说这是个妖孽,所言,还真不虚。

    不过说到底,还是个乡野之人,有点儿本事就要四处彰显,不懂得藏拙的道理,更不知道如今她的事情,惹了多少人的眼。

    不过也亏得她这个妖孽,才能让他那么顺利地除掉陶、蔡两家。

    此刻,小二已经端上了茶水,正要为二人斟上,吕掌柜却先接了过去,殷勤地给李花儿倒了茶水。

    “吕某从商之人,自然要和官家人多多接触,这是时势所迫呀。”他意有所指地说。

    李花儿也不端茶,而是抬眼看着他,问道:“吕掌柜今天来找我,只是说这个吗?”

    吕掌柜哈哈一笑,将放在桌上的包袱打开了。

    包袱里裹着的是个匣子。

    而当李花儿看见匣子中放的东西,瞳孔地一缩。

    那竟然是她之前,给沈珩做的一套蟋蟀罐子。

    “这套东西,原来是做给吕掌柜的?”李花儿看着盒子里的东西,冷冷地问道。

    吕掌柜以手指点着那匣子,一副神秘的样子:“姑娘既然知道,又何必问我?”

    李花儿的目光转向吕掌柜,默默不语。

    她当然不信沈珩和珍宝斋是一伙的,但问题在于有些事,珍宝斋知道多少?

    “吕某家的大掌柜看了这套东西,有了爱才之心,所以想请姑娘到我们铺子来,至于工钱,柯掌柜给你多少,我加双倍给你,可好?”

    李花儿转着眼前的茶杯,看着其中浅淡的茶色,问道:“如此说来,您那大掌柜,如今也在平水州了?”

    吕掌柜道:“本来是在,不过要做的事情已了,就回去了。”

    李花儿已经明白了他这话的意思。

    这倒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而之前的一些事情,她也想明白了。

    比如,是谁将那军饷银子,放进暗仓之中的。

    原来珍宝斋和陶家,并不是一条线上的人。

    如此看来,盯着平水州和清远县的,可不仅仅是关三小姐一个人了。

    李花儿拿起了那个瓷质的蟋蟀罐子,仔细看了看,道:“这工匠的画工,可真难看。”

    吕掌柜看着李花儿,又问了一句:“李大姑娘莫要顾左右而言他,只需要告诉吕某,究竟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罢。”

    李花儿将蟋蟀罐子放回到匣子里,又将那盖子盖上,推回给吕掌柜,笑道:“吕掌柜,把小女看得太轻了,而您的大掌柜,就把小女看得太重了。”

    这就算是拒绝了。

    吕掌柜面色一沉,道:“李大姑娘,真的不再考虑一二?”

    李花儿摇摇头,始终没有端起眼前的茶杯:“我不过是一个会些小手艺的乡女,又哪里值得你们挂心?况且这套蟋蟀罐也是普通,看了这套东西就要有爱才之心,倒显得贵铺那珍宝斋三个字,是打脸的了。”

    吕掌柜斜着眼睛看她:“我奉劝李大姑娘一句,再好好想想吧。”

    李花儿摇摇头:“不必想了,只是吕掌柜,有个事情,我还真的要求你。”

    吕掌柜看着她。

    此刻,李花儿已经站起身,只微微弯下身子,轻声道:“你们这些神仙打架,也别来连累我们这些小百姓。再有一次这样的事情,只怕我连您珍宝斋的牌子,也敢拆了呢。”

    ……

    齐伙计坐得有些远,又听不见他们说什么,只抓耳挠腮地担心着。

    待看见李花儿走出的时候,齐伙计连忙也起身跟了出去。

    却听见背后,传来了吕掌柜摔茶碗的声音。

    他吓得一激灵,但见李花儿神色轻松,这才安了心,连忙小声问道:“怎么?他为难你了?”

    李花儿摇摇头,笑道:“没有,他是想让我去他的铺子里做事情。”

    齐伙计听见这话,有些犹疑地看着李花儿,小心翼翼地问:“那你……”

    李花儿看着齐伙计的表情,正色道:“人家说了,柯掌柜给我多少,他就给我一倍呢。”

    齐伙计吐了吐舌头,好大的手笔。

    “这……虽然钱给得多些,但你也要想好,那吕掌柜看着,可不像是个好人……”齐伙计搜肠刮肚地想着话,要怎么劝住李花儿。

    李花儿看着他的样子,掌不住笑了出来。

    “齐兄弟当我是那等不讲信义的人吗?”她道,“在我和果儿最难的时候,是柯掌柜帮衬了我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齐兄弟和我相处已久,还不信我这个?”

    齐伙计一听这话,就知道刚才自己想岔了,连忙作揖笑道:“是,是我想岔了,着实该打。”

    李花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仰起头,看向那斜挂天间的太阳,自言自语道:“两年了。”

    “什么?”齐伙计没有听清楚,问了一句。

    李花儿笑道:“两年了,不知道两年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

    齐伙计一脸莫名地看着她。

    李花儿不再说话,而是重新坐回到牛车上,难得惬意地,连肩膀都松了下来。

    她确实不怕珍宝斋的威胁。

    从她成为李花儿到今天,已经两年了。

    不知道两年之后,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只希望以后少些这些事情,让她安安心心地赚很多钱,然后到京城里去吧。

    她还在意很多的事情,在意很多的谜团。

    这些,但愿都有能解开的那天。。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两年后() 
♂,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

    在平水州这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界,日子过得想快也快,想慢,也是非常慢的。

    比如这两年的时光,当真如白驹过隙一样,忽得一声,也就过去了。

    清远县城北,隔着关上军士驻扎瓮城两条小巷的木头大街上,有一家叫“南北木匠铺”的铺子。

    这间铺子和城内的那间南北杂货铺是一家的本钱,虽然只开了一年半有余的光景,但却已经是在平水州都小有名气的木匠铺子了。

    有名气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这木头大街本来叫“北大街”的,在这家铺子开了不到一年的光景,就改名成了木头大街。

    不过据说,本来这木匠铺子,是要开在城中最繁盛的街上,和南北杂货铺比邻而居的。

    但是这个铺子的掌柜,却一意孤行,偏要将铺子开在城北。

    要知道,城北因为接近瓮城的原因,本来是不太繁华的。起先这木匠铺子开在这儿,别人还嘲笑是傻的呢。

    谁知道等木匠开起来之后,带着这条街都兴旺了许多。

    这次,人人都改口称“当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纷纷称赞还是因为这木匠铺的掌柜兼大工匠有真本事,才能因一人、一铺而兴旺一街。

    至于这个铺子的掌柜,是那清河村人士,在族里村中,是有名的泼辣货,最难驯服,动不动就敢和人动兵刃的人;

    而在清远县乃至平水州,这个掌柜又因着两年前军饷案子的旧事,而颇有声明。

    那可是寻到了暗仓、破解了机关、为破军饷助力的能人。

    更在一年半前,从京城来的大财主、隆丰钱庄的大掌柜韩掌柜都对这掌柜盖的屋子赞不绝口,也让人对这铺子的本事有了了解。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铺子的掌柜,实际上,是个女孩子。

    如今,南北木匠铺的女掌柜李花儿,正在铺子的后院之后,歪在榻上,细细地翻看账本。

    长发自脑后一侧绕过身子,散落在前。

    如此的模样,让已经长到十六岁的她,比之前两年小女孩儿,更添了许多韵致。

    而做了两年木匠铺掌柜的,又给她本就英气的模样,添了几分爽利。

    待翻到了账册的最后一页,她打了个呵欠,将账本子放在一边,抱着竹编的枕头发了个会儿呆,这才起了身,坐到了镜前,开始拢头发。

    自从李花儿有了这个铺子,有些时候因为事忙,难以回家,所以就在这铺子后面的屋里过夜。

    起初为了这事情,家里还吵过一次。

    张氏是万分不能放心的。

    这世上,哪儿有未出嫁的小丫头,自己在外过夜的?

    一旦出了事情,又该怎么办?

    就算不出事情,那到底还是不好的,将来找婆家的时候怎么办?

    不过李花儿最终还是劝服了张氏。

    这个,也是得益于她的手艺。

    她在自己的这个屋子里安了不少的小机关,一旦有人误闯,碰到了机关,纵然死不了,也是要伤一层的。

    而这也是她将铺子地址选在这城北的原因之一。

    因为瓮城里有守关的军士,这些军士无事的时候又常来此处,有个动静,也有照应。

    这也是因为她爹李大,是如今军屯的督卫,名气也是不小的。

    而选在这里的第二个原因,大概就是她为自己的铺子做个一个宣传了。

    起先开铺子的时候,她本来就已经有了些名气,人们对她的行动也充满了好奇。

    而这样的她,偏偏把铺子开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大家自然不但好奇,还要笑她傻了。

    更有好事者,一定会来凑凑热闹。

    这热闹呀,不怕有,只怕没人来凑。

    再加上铺子开业的日子,是选在乔妈妈住进了自己盖的屋子的第三天上、隆丰钱庄开业的半月之后,所以那韩掌柜再一登门,自然就更妥当了。

    果然,她想对了。

    ……

    而这过去的两年时光里,事情发生的也着实不少。

    张氏又生了个小女儿,虽然村民们偶尔有闲言,都说可惜不是个男娃子,但是李家众人却很是喜欢,还因为这孩子来的时候好,所以给起名叫福宝。

    李大将军屯打理地不错。那陶家的地本来就很好,而李大又通水利和农事,所以也好打理。并且在这期间,他还开了一些荒地,如今这军屯产出虽然不足以让清远县关上的守军衣食无忧,但已经可以给当地的乡民们减少些许赋税了。

    是以因此,李大在村民心中,渐渐有了不小的声望。

    冯二囡生了个儿子,不过如今,李花儿已经很少能看见她了。

    因为就在一年半前,清水河南面的水匪彻底被剿灭之后,就真的开海禁通商了。

    冯姐夫实现了他的承诺,真个带着冯二囡,到那南面诸国去做生意了。

    韩掌柜和柯掌柜的商队也很好,岳茂还做了商队的头头,偶尔,岳芳也会跟着岳茂一起去,回来了,就给李花儿说那南面诸国的新鲜事儿。

    张玉儿还是之前的样子,半年前和邻村一户姓赵的人家订了亲事;

    孙家也是和以前那般,只是孙来财如今也跟着柯掌柜的商队跑商了;

    孙三贤的父亲也回家了,而孙三贤和刘杏花也订了下来。

    而最得意的,当属吴大太太了。

    吴大少爷去应试的那一年,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还直接入了翰林院里,做了个从六品的史馆编修。

    依着吴大少爷的年纪,这份成就,当真算是顶尖的那一批了。

    毕竟昔年关三小姐的祖父、大伯父、三叔父、大哥初入官场的时候,都是七品官起做起的。

    吴家人俨然就成了这平水州的香饽饽,更是直接搬进了清远县城里,做了官家人。

    只是吴大太太,偶尔在县里看见李花儿,依旧是十分不喜的样子。

    偏偏她对李果儿,却怎么看都看得上。

    这两年的时间,虽然偶有磕磕绊绊的事情,但是大体而言,比之前两年那一步一惊雷的时候,真是平顺太多了。

    李花儿拢好头发,就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她站起身,过去开了门,就见李果儿抱着小福宝,自前面的铺子走了进来,笑道:“两天没见姐姐了,福宝哭闹得厉害。”(。)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两年后的姐妹() 
♂,

    两年时光飞逝,李果儿已经从小女孩儿的模样,长成了大女孩儿模样。

    虽然依旧是没长开的十岁女娃娃,但本就漂亮的她,现在更显得出水芙蓉一样的好看了。

    也难怪如今,李花儿甚至都乏人问津的,而来问李果儿的人,已经要踏破门槛儿了。

    这事情,惹得张氏更心忧了。

    “花儿如果总这样子,可怎么办呀。”张氏每每看着李花儿,都是忧心忡忡地和李大说。

    倒是李大看得开,一次突然和张氏说:“花儿将来是要招婿进门的,慢慢地看着人,也是好的。”

    张氏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这才略微好了点儿。

    这夫妻说这话的时候,倒是不背着人。

    只留同在屋中,却被当了不存在一样的李花儿;捂着嘴,偷笑到眼睛都看不见的李果儿;还有伸着手,非要大姐姐抱不可,一脸懵懂的福宝。

    “怎么就到了要招婿上门的地步了?娘还年轻呢,定能给我们生个弟弟。”李花儿每次不想他们继续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

    她每次说这个的时候,张氏就会佯装生气地要打她,口中还说:“这是女孩子该说的话?”

    而李大,则在一旁嘿嘿地傻笑。

    婚事呀,李花儿一边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