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的桃花山在北面,一大座山上,全是桃花树,春风吹开了满山千树万树的桃花,远远就看到了染上了桃色的大山,阳光从东面洒了一山,桃花便在阳光下开的格外耀眼。(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桃花山上有一座桃花庵,庵里都是脱了红尘的除馑女。桃花庵很大,从山腰进,山顶才看到围墙,每年上巳节赏桃花的地儿无意都是在庵里。
卓夷葭和林玉琪的马车一从山脚入了山,走一路,桃花雨下了一路。路上来来往往的游人络绎不断,窗外一路都传来少女的娇笑,或者郎君们即兴赋的诗词。
知画和红姗那些丫鬟的马车跟在后面,
到了庵门口,后面的丫鬟们先下了车,卓夷葭和林玉琪带好了面纱,才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红姗和林玉琪的丫鬟各打上一妃色一箩青的伞,撑在卓夷葭和林玉琪的头上。
“这儿桃花开的满山坡,千朵万朵开都压不了枝。”林玉琪下了马车,转身看着山下,一山的桃花让林玉琪赞叹。
卓夷葭回头瞥了眼,应道:“是很好看。”
两人进了庵,由林玉琪带着,先往正庵里添了香火钱,拜了观音娘娘,才往放生池走去。
“我买条鱼吧。”林玉琪看着拜了乌龟,鱼,蛇的地方,挑了一条小鲤鱼。
林玉琪买了只鲤鱼,卓夷葭便把头转过了其他的地方:“我要这个。”说着指了蛇摊上摆着的一条乌梢蛇。
林玉琪一愣,瞪着眼睛看着那条长的恶心的蛇:“卓四你确定要这个?”
卓夷葭点点头:“就这条了。”
要知道今儿来逛上巳节看桃花的大多都是文人小姐,买蛇的,一早上加起来不过一双手的指头。蛇贩闻言一喜,卓夷葭话音一落就赶紧从笼子里抓起了卓夷葭点的乌梢蛇,生怕反悔不要。
林玉琪瑟缩了下身子,别开了眼:“那我先陪你去放生吧,回头再放我的鱼。”蛇是放到山林里,于是放到桃花山上那条桃花溪里。
卓夷葭摇摇头:“你放生鱼在山北的桃花溪,我放蛇在山南的林子,隔的太远了,各自放吧”
“那怎么成,今儿人太多,走散了就找不着了。”林玉琪闻言摇摇头。
“山腰桃花林的入口处不是有一株木槿花吗,待会儿我们各自放完生就在那边汇合就是。”卓夷葭说完,蛇贩已经抓好了蛇,塞进了竹笼里。递给了卓夷葭,身后的红姗赶忙山前接过,憋红了脸用食指和大拇指紧紧的捏着吊着竹笼的绳子,后面三个指头张的不能再开。
“给我吧。”知画小声说道,从红姗手上接过了竹笼,一脸泰然的拿过绳子,还凑近看了看,顺便笑了一声。
红姗一脸震惊,怎么还有喜欢蛇的女子?
哦,对了,她是会毒的。红姗恍然,恢复了淡然。
林玉琪看着知画一脸喜爱的看着笼子里的蛇,抽了抽嘴:“好吧,那你放完记得过去哦。”
卓夷葭点头应声。看着林玉琪转身走了几步,才转身背道而驰。
山南的阳光虽不算明亮,但还是能透过树叶的间隙照进来,比起山北却是少了一丝暖意。不过这里放蛇的便是最佳位置。只是因为买蛇的少,又有些冷,山南来往的人便就不多了。
卓夷葭带着知书和知画放了蛇,径直走到山南顶上的望山亭。卓夷葭远远便看到了青铃、三娘和淳耳候在里面。
满山的桃花有些让人有些恍惚,站在亭子中的人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一个身着桃粉色春衫襦裙的女子,身旁的丫鬟打着妃色的伞,桃花雨纷纷洒洒,落到伞上,也飘到衣襟上。较好的脸颊胜过了漫天桃花,像是从桃花里走出来的仙子。
“主子真是好模样,跟娘娘有几分相似呢。”陈三娘接过红姗的伞,轻轻收了起来,放在一旁无意的说道。知画站在亭子外守着。
“娘娘?”卓夷葭抖了抖身上的花瓣,偏头看着陈三娘。
陈三娘讶然,将才只是看着主子,又少了防备,心中所想便脱口而出。此时顿住竟然不知怎么说。
“三娘刚刚说我跟谁相似?”卓夷葭坐到亭子中的石凳上,又问道。
看到卓夷葭坐下,一旁的青铃从手上挎着的篮子中拿出一壶沏好的茶,放了一个通体透明的白玉杯子斟满茶,递给卓夷葭。
在卓家卓夷葭几乎没有用过这么好的东西,也不会有足够的丫鬟带这些物件。
三娘看了眼拿起杯子抿了一小口的卓夷葭,缓缓开口:“属下说,主子长得像,皇后娘娘。”
卓夷葭手一顿,她当然知道三娘说的皇后娘娘是谁。
陈三娘看着卓夷葭,一阵沉默。
卓夷葭放下手里的杯子,看向陈三娘:“三娘为何会觉得我像皇后娘娘?”
陈三娘看着卓夷葭,想了想,才开口:“有一年皇上携着皇后娘娘来着桃花山看桃花,属下跟着,那会儿山上桃花开的正艳,属下陪同皇上从后山上挖出桃花酿,也是在这亭子里,摆着娘娘喜欢的吃食。属下就和皇上在这里等着娘娘过来,那时候娘娘从桃花里走出来,也是穿着这样颜色的衣服,打着这样一把朱色伞,美的像是从桃花里走出来的仙子。将才看到主子的时候,属下一晃眼,竟然觉得有些相似。”
卓夷葭听着陈三娘说完,抬头看了看陈三娘,回头没再说话,她又想到卓子华的书房里看到,本该是母后的《春江花月夜》画轴,眉头蹙了起来。
心中总觉得有一些东西她抓不住,她知道母后,问题不会出在她身上。那又是出在哪里呢?
青铃已经知晓卓夷葭的身份,但若是卓夷葭现在的身子,长得像先皇后,谁都会乱想。于是看着卓夷葭慢慢变沉的脸色,以为她想岔了,便开口道:“主子跟很云姨娘也很相似的,云姨娘是极美的女子呢。”
卓夷葭回头看了青铃一眼:“是么?”
青铃点点头:“主子除了眼睛跟二老爷一样是桃花眼,其他都跟云姨娘像极了的。”
陈三娘闻言。看了看卓夷葭的五官,定了定,才低下了头,眉头张开又蹙起。
卓夷葭应声,看着青铃道:“嗯,说到云姨娘,我今日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是否还记得云姨娘的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山交谈1()
青玲疑惑的看着卓夷葭,摇了摇头道:“云姨娘走的时候我比小姐大不了几岁,记得不多。”r
“那你没有听过你娘说过些关于云姨娘的事吗?”卓夷葭看着青玲。r
青玲偏头想了想,才道:“关于姨娘的事,阿娘说的很少。属下只记得阿娘那时候常叹息,云姨娘所嫁非人。说以云姨娘的身份,加入皇亲当正室也是可以的。还有就是,”青玲顿了顿,看着卓夷葭:“云姨娘刚进卓家的前几年,可谓顺风顺水,进门不久就生了小姐,全家都是宠爱有加,虽是姨娘,却不比二夫人待遇差,甚至比二夫人更受宠。就是在小姐两岁多的时候,卓家众人突然就改了性子,对姨娘和小姐不闻不问,二老爷去了边疆,二夫人将云姨娘和小姐关到了偏园,也没有人说过。第二年姨娘就走了,那时候小姐才三岁。卓家的人把姨娘匆匆裹了席草垫子就抬到了城外的乱葬岗丢了。连个碑都没有立。”说到后面青玲眼镜有些红。r
卓夷葭听着没有说话,思绪飞快的转着。她醒过来已经过了四年,那年卓夷葭七岁,四年前刚好三岁,云姨娘死的那一年。所以云姨娘和自己是同一年去的。再往前一年,是云姨娘失宠的那一年。刚好也是父皇薨殁的哪那一年。。。。。。r
旁边站着的众人都静静的看着卓夷葭思绪纷飞。都等着她说话,没有人敢上前打断她。r
“其他呢,还知道吗?”卓夷葭转头看着青玲,又问道。r
青玲想了想,摇了摇头:“那会儿属下不大,记得不清楚了。能记到的,也就这些。不过要是小姐要查,属下可以去蜀地,那里是云姨娘的老家。”r
“云姨娘不是在京城长大的吗?”卓夷葭皱眉,她一直以为云姨娘是京城土生土长的女子。r
“不是,本来云姨娘的爹是蜀地的知州,后来从地方官升成了朝官,云姨娘是随他爹升任佥都御史调往京城的。”青玲回着卓夷葭,这是京城许多人都知道的事。r
卓夷葭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看着青玲道:“那你去蜀地查一下,地方官升到朝官的不多,但升成都察院御史的太少了。而且云恒还是以前蜀地的知州,要找他们的老家,应该不难。”r
“是。”青玲点头应声。r
交代完青玲,卓夷葭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淳耳:“药单子找到了吗?”r
“回主子,找到了。”说着淳耳从怀中掏出一章折叠好的药单子,泛黄的纸张已经磨碎了角,岁月在上面留下斑驳的痕迹。r
卓夷葭结果单子,着里面的写的字:r
v归身三钱、川芎两钱、黄芪三钱、羌活两钱、乌头一钱半、厚朴两钱半、芫花两钱、枳壳两钱半、菟丝子两钱半、川贝三钱、藜芦半钱、甘草两钱半、荆芥两钱、艾叶两钱半、党参三钱、炙甘草半钱r
卓夷葭对医理并不熟,只知道这单子看起来的确就是活血理气、散大寒、止咳的药单。r
“这药单有什么问题吗?”卓夷葭将药单看了两次,才问着淳耳。r
淳耳走到卓夷葭的旁边,道:“一般看来,这药单就是活血理气、散大寒的药。可这里头有大反的药。”说着淳耳指着药单里的几味药道:“甘草,与芫花大反,攻肺;乌头,与贝母大反,攻心;藜芦,与党参大反,攻血气。此三者,同用四次,便可要人命。”r
卓夷葭看着手里拿着的药单子,没有说话。r
青玲在旁边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主子,属下想起来一件事。”r
“说。”卓夷葭依旧看着药单子里的药,声音很轻,在这满风的山间让人听的不真切。r
“属下记得,那时候云姨娘病重,二夫人请了大夫来看,大夫说是体大寒还是什么,属下这个记得不清楚,只记得后来大夫写了一张单子,二夫人便差人出去拿药了。”青玲皱着眉想着,生怕哪个环节记错了。r
青玲话音刚落,卓夷葭便看向淳耳:“我记得你给我说过,是卓家二老爷向宫中求的排签。”r
“是的,那是拿着药单过来拿的药。只是因为浮生堂有规矩,出了店的药要有单据记录。”淳耳站在卓夷葭旁边说着。r
淳耳说完话,青玲便接过道:“这么一说属下就想起来了,当年那段时间二老爷好像回来过一次,属下出去给小姐取东西的时候看到了,但是并未来看病中的姨娘。当时姨娘走的时候,二老爷又去了辽北,阿娘去求了二夫人让二老爷回来,二夫人只是送了一封信。还将阿娘打了板子,阿娘回来之后,就随姨娘去了。”r
卓夷葭吐了一口气:“现在能确定了,云姨娘的确是被二房害死的。还是大费周折害死的。”卓夷葭说着想到卓子华为了拿药害死云姨娘,大费周折的求了浮生堂的排签。顿了顿,又道:“关于云姨娘其他的事,也只有青玲等到青玲从蜀中回来才知道了。三娘呢,我让你查的朝廷中卓子华的同僚和交好的官员,有眉目了吗?”r
闻言,三娘往前走了两步,对着卓夷葭道:“目前还没有异样,似乎卓子华只是一心为着明献帝效力。唯一一个走的近的,就是夏呈文。”r
“兵部右侍郎夏呈文?”卓夷葭偏头看向陈三娘,她想起来宁王践行宴上的夏含佩。r
陈三娘点点头,“夏呈文是先皇的臣子,位至工部员外郎,在先皇去世到现在的七年里,他从从六品升到如今的正三品右侍郎,很蹊跷。于是属下去查了他的底子,发现夏呈文跟十二年前关南洪灾有关。”陈三娘说着停下,看着卓夷葭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又道:“当年关南水利疏通由前工部尚书何文清执手,本来所有工程的河道桥梁和河垒都没有出过纰漏,在第二年夏季的大洪水中还是冲垮了河垒,先帝撤了何文清的职,派了当时的刑部和大理寺去查。最后只是查出何文清贪污工程款,河道梳理疏忽,何文清判了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山交谈2()
卓夷葭自然知道这个事,当时从武宁到洛河,一路贯穿关南的百里之地,全部受了洪灾,因为当时暴洪是在夜里,关南十几个县城的百姓几乎全部被淹死。本来没有查出事情的始末,但是为了平明愤,父皇不得不斩首何文清。当时派了刑部和大理寺,刑部没有查出,但其实当时的大理寺是查出来一些事的。
“那这跟夏呈文有什么关系?”卓夷葭问着陈三娘。
陈三娘看着卓夷葭,道:“属下查了夏呈文,发现他当年作为工部员外郎,将工部文案和水利策划工程盗过一份出去。”
“南商的蛀虫实在太多了。”卓夷葭冷哼一声:“为了皇位可以让关南的千万百姓的性命做垫脚石,至少父皇是不可能做的。一个皇家的人,不以苍生为己任,私欲滔天,为害百姓,老天看的过去,我不行。”说道后面,卓夷葭想起当年关南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名不聊生的场景,脸色阴沉咬牙。
“说起来这位之后,上位之时,杀了所有忠于先皇的的贤臣。如今又开始一个一个除先皇留下来的,却在他谋反时没有明确表示过追随的臣子。其他的,似乎根本什么都没有做过。”陈三娘说着不自觉皱起了眉头:“最近夏呈文便上了几次书弹劾大理寺少卿郑田叔。郑田叔在先皇时候就是大理寺少卿。”怕卓夷葭不知道,陈三娘又在后面补了一句。
卓夷葭蹙眉,郑田叔,郑泽桥的父亲,当时去关南查洪灾就是他为父皇带回的不为人知的疑点。不过作为一个大理寺少卿,也未曾明面上被人发现是父皇的人。
“是赵顺义的意思吗?”赵顺义是明献帝的名字,如今全天下敢直呼他性命的,也只有卓夷葭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