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有个时空门-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到杨光再次出来的时候,他身上穿着八成新的员外服饰,就算遇到之前见过自己的人,杨光相信他们也不会再把自己与刚来时的那个乞丐形象联系到一起。

    杨光悠闲、低调的在繁华的街道上闲逛,用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到了中午的时候,他找了家很热闹的酒楼走了进去,坐下来点了些酒菜,一边听周围的食客高谈阔论,一边慢慢享用了起来。

    哪里有了天灾**,哪家做生意大赚一笔,谁中了举人秀才,谁在瘦西湖与醉月楼头牌缠绵数月一掷万金

    杨光通过这种环境一点一滴的收集信息,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他穿梭的这个历史位面是明朝嘉靖年间,自己所在的城市就是天下一等一的繁华所在扬州,现在是嘉靖31年,也就是公元1552年。

    这一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小时,杨光不仅收集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想好了下一步要走的路,他拿出五文钱丢给店小二,让他给自己跑腿办事,杨光则舒舒服服的喝着热茶继续听食客讲闲话。

    等到一盏热茶喝完的时候,满头大汗的店小二带着一个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来到了杨光面前。

    男子朝着杨光拱手行礼,开口说道:“这位员外,学生方山,扬州本地人士。这城里的一应买卖门道我都清楚,雇佣学生一天需要半钱的银子,不用管饭。”

    这就是杨光让店小二为自己办的事情,他毕竟初来乍到,如果贸然去做生意说不定就会吃亏上当,有一个熟悉门道的中人帮助就方便多了。

    只是这半钱银子似乎少了点,杨光信奉“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不久之前他买成衣掏出的银角子都差不多有这么重,让他很是怀疑这个方山的水平。

    但是人已经被喊来了,杨光索性就试他一试,给了跑腿的店小二五文钱,打发他离开,然后邀请这个叫做方山的中人坐下,慢慢的攀谈了起来。

    说是聊天,实际上基本都是杨光发问,方山回答。十几分钟的面试让杨光对方山非常满意,这个人熟悉扬州城内的情况,很多货物的卖家买价都能一口说出,符合杨光的招聘条件。

    交谈之中,杨光旁敲侧击的问起了扬州城的物价,这才发现自己小看了明朝白银的购买力,说起来还是那些拿好几两银子买个馒头的电视剧带起的节奏。

    比如去市集买上一斤猪肉,大约要花18文钱的样子,一头整猪也才1500文钱,也就是1。5两银子。要是一个馒头就可以换两头猪,估计穷人睡着都能笑醒,随便做几个馒头卖就可以顿顿吃肉了。

    杨光当场付了定金,把方山雇佣下来,随后他便告诉方山自己此行来扬州为的是进货,让方山先带自己去租赁仓库。

    杨光不可能真的用船只车马把买来的货物运走,因此在挑选仓库的时候,既要考虑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又得挑选较为偏僻的地方。

    前者可以解释仓库里的货物为什么一夜之间消失,后者保证平日里自己的行为举止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在现代时空松鹤开发区租赁的仓库也是这个原理。

    挑来挑去,最终在运河边上找了间半新不旧的院子。沿着一条可以走马车的便道直达前门,推开院子后门就是滚滚流逝的运河水,符合杨光的心意。

    尽管杨光多半不到一个月就会离开,可他还是签下了半年的租约。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己的身份问题,结果在办手续的过程中根本没人过问,很顺利的就把所有事情都办妥了。

第十八章 大通票号() 
眼看已经是晚饭时分,杨光买来烧鸡牛肉,邀请方山与自己同食。这只是现代社会从事销售工作养成的基本习惯,可对方山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宽厚待遇,他也不矫情,坐下来跟杨光一起饱餐了一顿,拿着日结的工钱走人。

    杨光巡视了一趟院子,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回到住所激活了时空门。

    伴随着杨光的命令,一道白色光线从拱形大门里射出,在杨光身旁的空气中快速“勾勒”出棱角分明的线条,从无到有将一堆工业银锭的影像显现了出来。

    奇异的能量从拱形大门中涌出,有些虚幻的工业银锭影像开始变得凝实,等到白光消失之后,杨光在现代时空准备的那些工业银锭便真真正正的出现在了这个位面。

    第二天一大早,方山就急匆匆赶了过来,杨光把自己今天的安排告诉他,让方山去雇了一辆马车,将两个破旧的木箱子放在车上,招呼一声朝着票号驶去。

    马车在石板路上颠簸了三刻钟,进入了一处宽敞干净的所在,这里的街道比起之前接踵摩肩的热闹场所显得安静了许多,两旁房屋依然是常见的那种青砖黑瓦样式,可店铺的面前却无一例外的全都没挂出幌子。

    杨光掀开车窗帘子观察外面,发现街面上很少有行人来往,因此在每一家店铺面前,人数不等或坐或立的壮汉就特别的显眼。同样的,杨光所乘坐的马车也吸引了这些壮汉的注意力。

    方山看到了杨光的动作,他低声说道:“这些都是票号养的护卫,不让闲杂人等靠近。若是在城里其他分号汇兑,说不定被闲人看在眼里。”

    杨光听出了方山话语中的意思,他在红松镇的时候,就是在市集上买东西被盗贼盯上,才有了自己学会法术后的第一战。

    马车在方山的吩咐下,在一个并不是很大的店铺前停稳。看到穿着员外服的杨光走下来,几名壮汉分散开迎过来,为首的那个用温和恭敬的语气问道:“这位员外,有什么事情让小的做吗?”

    不等杨光说话,旁边的方山开口说道:“来两个人把箱子抬进去。”

    看了一眼马车上有些破旧的木箱子,几名壮汉对望了一下,眼中流露出狐疑的表情,来存银子的富商多了去了,可用这么旧的箱子装银子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为首的那位壮汉犹豫了一下,朝着其他几个人使了个眼色,两名壮汉迅速走上前来,分别搬起了一个木箱子。

    49公斤的银锭分成两个箱子装,就是一般的男子都能抱起一个搬走,可这个壮汉却好像没吃饭似的完全拿不住,将其失手跌落在了地上。

    这木箱是杨光从仓库里找来的,不知道丢弃在角落里放了多久,本来就很破旧了,经这么一摔立刻散架,里面的工业银锭撒了一地都是。

    看到这个情形,方山有些气恼的说道:“放肆,你们大通号就是这么对待上门主顾的?”

    “哎呀!你们这几个狗头,怎么粗手粗脚的干不得活路?一人扣半个月工钱!”一个掌柜模样的男子快步从店铺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指着两个壮汉斥骂。

    来到杨光面前后,这个掌柜模样的男子抱拳拱手说道:“鄙人姓吴,是大通号掌柜,不知道老爷大驾光临,得罪!得罪!”

    杨光知道这不过是钱庄不信任自己,故意用些手段来验明银锭而已,他不动声色的拱手还礼,简单表示要把这些银锭存在大通号里换成银票。

    大通票号的吴掌柜将杨光让进店铺里的正厅,奉上茶点招待,自有人去查验银锭重量和成色。

    过了一会,帐房用木盘子捧着一叠银票和一大把纽扣大小的碎银过来,吴掌柜看了下账目,对杨光说道:“这里一共是13张100两的银票,还有些散碎的银子,给老爷赏下人用的,请收好。”

    杨光看了看那13张银票,这还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古代的银票,未免有些好奇的翻来覆去多看了几眼。

    旁边的方山见状咳嗽了几声,得到提醒的杨光这才将银票揣进衣服里。这时方山主动走上前来查验碎银子的成色和数量,抓起来放进了自己的褡裢里。

    送走了杨光一行,那个姓吴的掌柜撇撇嘴,不屑的说道:“不过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财,区区一千多两居然装阔跑我们大通号总号来汇兑。哼!”

    杨光不知道那个吴掌柜背后编排自己,他坐在马车上,听方山为自己解释:“东家,您刚才露怯了,大通号在本地也算是一等一的票号,不至于给您假票。”

    杨光不以为意,反倒好奇的问道:“一等一?那我怎么看它的门面比其他的几家小啊?”

    “因为那几家是我大明朝一等一的票号,南北通兑。5000两银子以下的生意都不接待的。”方山回答说道:“也就是因为如此,这大通号才没有限制。”

    “哈哈哈哈,我明白了。”杨光笑着点了点头,全国百强集团看不上的业务,地方民营企业可不会嫌弃,蚊子再小也是肉嘛,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

    揣着银票,坐着马车,杨光让方山带着自己在这扬州城里到处逛了起来,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这里各种物资的价格和质量,再慢慢考虑要做什么生意。

    有方山这个合格的中人在,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唯一让杨光不爽的就是明朝的度量衡了,理解起来实在有些恼火。

    那些相对陌生的石、斗、担什么的还好,最麻烦的莫过于现代时空一样常见的斤、两。明朝一斤有16两,等于现代时空的590克,而不是熟知的500克。

    就因为古今重量单位的数值不同,名称却一模一样,于是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杨光总是将两者搞混,以至于弄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他索性将收集到的数字单位全都先转换成现代的度量衡再记录下来,尽管这么做在换算的时候有点繁琐,可在后续分析整理的时候却轻松简便了许多,并且不会再搞出那种乌龙事件了。

第十九章 挑选贸易货物() 
在扬州城里转了七八天,陌生的城市在杨光眼中一点一点变得熟悉起来,他也基本收集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看着手上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数据,杨光呆在租赁的院子里开始思考要经营那些物资,位面贸易不可能单纯的考虑利润,还要计算其中的风险。

    以铁这种金属为例,在古代任何朝代想要碰这玩意,都跟造反、各据一方之类的罪名挂钩,被抓到基本上就是一个“死”字,哪怕最受帝皇优待的王公大臣也不例外。

    还有像食盐这种有着丰厚利润,却被固定群体把持的物资,也不是现在的杨光能去染指的,那些圈养着大群私盐贩子的淮扬盐商们,会不择手段的阻止其他人分走自己的蛋糕。

    至于石油什么的,明朝的人估计没几个知道这玩意有啥用,可杨光孤身一人,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就算弄来现代的设备,也要明朝的工匠会用才行。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利润太低,也被杨光被划去了。这样算来算去,目前只有两类东西是杨光可以经营的,一类是材料比重大的行业,另一类则是人力成本高的行业。

    杨光决定先选择前者,他敲定了木料作为自己的位面贸易货物。

    现代时空木料需求量极大,杨光记得不久前看过一则新闻,滨海市去年的木料交易量好像是1500万立方米。如此庞大的市场,杨光从明朝这边弄几千方回去,基本上连泡都冒不出一个,不会有人留意的。

    明朝的树木都是自然生长,哪怕在这个时代品质只能算一般的木头,放到现代时空都是相对比较优质的木材,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有了目标,杨光再次喊上了方山,开始详细的考察扬州城内最有名的几家木材商行。方山给杨光推荐的首选是丁记木行,这是一家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很多船厂都从这里进货,据说那会海上跑的私船,十艘就有一艘用得是丁记的木料。

    嘉靖帝发布禁海令后,丁记木行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维持下来规模还是比一般的木行强得多。

    方山推荐它的理由是,丁记木行在仓库里屯了大量用于造船的木料,由于没有大买家这些年只能一点一点小量的出货,如果杨光看得上的话,价格方面自然要优惠一些。

    站在丁记木行的库房里,杨光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里堆放着全都是树龄百年以上的木料。看着那些粗大的树干,杨光有点明白方山的意思了,这些用于造船的木料,若是劈碎了做其他事物未免太过可惜,难怪过了几十年还剩这么多留存。

    因为乱砍乱伐等原因,这样的木料在现代时空已经很少见了,杨光要是把它们弄回去绝对大发一笔,不过现在华国正在封山育林,必须要找一个合理的出处才行,否则只能是为人作嫁。

    从甲号库房出来,杨光和方山又跟在丁记二掌柜的后面来到丙号库房,这里存放的木料品质相对较差,树龄、直径还有长度都没那么夸张,正和杨光的心意。他问了一下价格后,直接拿出银票订下了一批酸枝和柚木,另外又挑外型比较歪瓜裂枣的黄梨木买了几棵。

    明朝士大夫崇尚花梨木家具,可杨光选的那些实在不成材,丢在丁记木行的库房里无人问津也有好多年了,收购它们终归是花了银子的,直接扔掉未免可惜,放在库房里又占地方,实在是鸡肋,现在见杨光居然想要买走,陪同的二掌柜心中暗喜,不过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劝了几句。

    杨光当然知道自己挑的是什么货色,可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前通过跟方山和丁记二掌柜的闲聊,他知道丁记商行有直径超过100厘米的上好黄梨木。能长到这么大起码也要300年以上的树龄,这玩意一棵才几十两银子,杨光身上的银票直接就能买上二十棵。

    这样极其罕见的300年黄梨木原木,放在现代时空说是稀世珍宝都不为过,一棵1000万都算是大白菜价了,转转手起码能卖出2亿的价钱,800倍的利润直接秒杀军火、毒品还有其他任何所能想象到的暴利生意,可杨光敢做吗?

    任何暴利生意都有控制它的利益圈,就好像盐商控制着食盐贸易一样,现代时空或许不会有私盐贩子杀上门来,却也有几百万的乌木作为前车之鉴,因此杨光所能做的就是强行压下自己的贪念,然后尽可能挑在现代时空好卖又不会引来麻烦的货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