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明王-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争执?婶婶不见这妇人若是把心思全放在舌与脚上,便没了功夫生孩子了。”韦凤娘、王静娈二人大怒,可谁也不敢拿这极得天宠的皇太孙怎么样。如愿听瞻基如此一说,破涕为笑,抚着瞻基的头,“瞻基乖,咱们快去给你母妃贺寿。”“谢谢婶婶,婶婶随瞻基来。”说完,朱瞻基拉着柳如愿向张若兰房中走去。韦凤娘、王静娈只好愤愤地离开了。

    奉天殿内,朱棣与杨士奇正在议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拿着一幅画儿来到奉天殿。纪纲刚要上报密事,看见了杨士奇在旁,便顿了下来,朱棣说道:“无妨,呈上来。”马煜将画儿呈与朱棣,朱棣见了画儿,沉默了一会说道:“士奇,你过来看。”杨士奇走上前去,将画儿拿在手中,只见那画儿上正是画了在慈庆宫如愿受辱的情景,杨士奇甚是心疼如愿,可在朱棣面前又不能露出不悦之态,遂转身问纪纲:“敢问纪指挥,赵王妃是否哪些地方做的有失体统,得罪了二位娘娘?”纪纲答道:“赵王妃倒是有礼,是王选侍无礼在先。王选侍辱骂杨首辅无能,赵王妃才与其起了争执,以致王选侍绊倒了赵王妃。”朱棣问道:“王选侍是如何辱骂杨首辅的?”“她言,杨首辅靠表妹与皇家联姻,是无能之辈。”于是纪纲将监视到的一切,细细告知朱棣与杨士奇。朱棣听完沉默了一会问道:“高燧可知道此事了?”纪纲答道:“赵王殿下出宫未归,应该是不知。”朱棣说道:“将此事告知高燧,高燧如何替他王妃出气,且由他去。只是汉王妃有孕,让高燧仔细着点。”纪纲应了一声便退下殿去。朱棣看了看杨士奇,说道:“士奇放心,你的表妹嫁入我皇家,朕是断断不会委屈她的。咱们静观高燧如何替如愿出气便好。”

    如愿给张若兰贺寿毕,便带着梅英回到了万安宫,受了委屈的如愿心中更是思念西杨府,思念疼爱自己的表哥。此时高燧带着贴身宦官赵安归来,还未进门便喊道:“如愿,你看本王给你买什么了?”高燧进得门来说道:“今日在宫外见这雀钗甚美,心想若是如愿戴上一定惊若天人。”受了委屈的如愿一把夺过雀钗扔到了门外,朱高燧不明就里,只知道如愿生了气,边跑出去捡雀钗边问:“谁这么大胆欺负本王的王妃了?”此时梅英走进房门,向高燧使了个眼色,然后走到如愿面前,“娘娘,奴婢再给娘娘换点药敷上。”如愿将手伸出来,朱高燧看去,只见如愿的手上有伤口,还酿着血色,大惊喊问:“这是怎么回事?”梅英掀起如愿的长裙,“殿下再看这儿。”朱高燧见如愿的膝盖上已然红肿。大喊道:“谁干的?本王杀了他。这时门外一人喊道:“殿下有所不知。”高燧寻声看去,纪纲已走了进来,纪纲随即将今日慈庆宫之事告知了朱高燧,朱高燧听罢,拍案大骂:“这俩贱妇。赵安,带上侍卫,同我打死这俩贱人。”说着便欲走,如愿赶忙站起身来,“你干什么去?你若胡来,父皇会怪罪你的,再说汉王妃有孕三月了。”纪纲赶忙说道:“赵王妃不必担忧,此事陛下已知晓,陛下说如何替赵王妃出气,且都由着殿下。只是要仔细汉王妃的胎。此刻她二人正在御花园大骂赵王妃呢。”朱高燧听完此话笑了,拱手对纪纲说道:“谢纪指挥。”说完便拉起如愿,“跟本王走。”如愿赶忙问道:“去哪?”“教训那俩贱人去。赵安,带几个人跟本王走。”

    高燧带着如愿、梅英偷偷来到御花园假山后,韦凤娘、王静娈各自带着婢女正在御花园散步。静娈问道:“柳如愿这蹄子如何知道迷情散的事儿?”韦凤娘答道:“高燧与锦衣卫相熟得很。”静娈露出了积分担忧,“那旁人会不会知晓?”韦凤娘冷笑着,“旁人知晓又何妨?父皇不知道便好,你放心,锦衣卫的人不敢将此事告知父皇的,他们怕汉王殿下。再说,我只是想帮你承宠而已,谁会因为这等小事而得罪我?”静娈口中骂道:“柳如愿这蹄子,居然如此羞辱我,我承宠的日子也不少,可为何没怀上子嗣呢?若是此刻能有一男半女承欢膝下,怎会受人辱骂。”韦凤娘说道:“王选侍何必如此动怒?你不是将她绊倒了?那一跤摔得不疼死她才怪。”秀萍在一旁一脸媚笑,“二位娘娘别再为此事费神了。总之还是赵王妃受了辱,咱们得了便宜的。有咱们汉王妃在,谁也别想欺负了咱们。”秀萍说完又挥着罗帕扭身吩咐采萧:“你去尚膳监,就说汉王妃晚膳想用些清淡的,然后,你再去针工局把汉王妃的新衣取来送到我们长春宫。”采萧应声而去了。

    只剩下韦凤娘、王静娈、秀萍三人。静娈还是越想越气,愤愤说道:“还有皇太孙说的话也着实难听。要不是看在他是太子殿下的长子。。。。。。”韦凤娘说道:“他还是父皇的长孙呢。有朱瞻基在,恐怕就有张若兰在,你便不会有出头之日。”秀萍赶忙插话:“皇太孙定是被太子妃惯坏了,还有那赵王妃,年纪轻不懂事,娘娘们何必挂在心上,她故意与太子妃结好又如何?见了娘娘一样要施礼问安。”秀萍那正说着,只见赵安带着几个宦官偷偷从三人后面跟上,分别在三人头上罩上了黑布袋,将三人暴打一顿,随后便跑了。只是打韦凤娘的宦官怕损了她的胎,只是打了韦凤娘的腿。三人被打后,自行取下头上的布袋,自是又哭又骂,高燧、如愿、梅英却是在假山后偷笑。突然韦凤娘听到了笑声,对着假山喊道:“谁?滚出来。”高燧赶紧拉着如愿跑了,梅英自是在后面跟着。三人跑回了万安宫,如愿问道:“这大白日里便如此伤人,若被人知晓……”高燧说道:“父皇默许了,不必担心。”

    纪纲这时又带着画好的画儿到奉天殿复旨,朱棣打开画儿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将画儿递与杨士奇,杨士奇接过画儿一看,也笑了。

    韦凤娘被打之后正在长寿宫与朱高煦哭闹:“这还用问,定是柳如愿那小贱人,刚入宫便如此嚣张,大白日里竟敢在御花园打人。妾可是有孕的,他们竟下如此毒手。妾这便去母后那里告她一状,就言那贱人惊了妾的胎。”朱高煦一把拦住韦凤娘,“他们知道你怀着皇孙,对你是留了情的,不然你怎会只有腿上有些轻伤?此事就此罢了。”韦凤娘一听大喊道:“什么?就此罢了?殿下的王妃被打,若就此不管不问,殿下颜面何存?”朱高煦说道:“你且记住,柳如愿惹不得。”“为何?”朱高煦看着韦凤娘,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听闻柳如愿眉眼间有几分似太祖碽妃。”韦凤娘听罢一下呆坐在椅子上,自语道:“原来柳如愿受此盛宠,是因为长得像碽妃。”韦凤娘惊住了,过了一会,韦凤娘咬牙切齿说道:“暂且忍下,本宫饶不了这小贱人。”

    转眼间便又到了端午节,杨士奇在宫中用过端午晚宴后回到了西杨府,还未走到书房,便闻到了一阵艾香,微醺的杨士奇自语道:“如愿,是你吗如愿?”杨士奇疾步来到书房,只见书桌前又挂上了轻纱帷幔,借着夜晚的微风,还是轻纱飘扬,还是那般飘逸唯美,那淡淡的艾香又是从帷幔中飘出,士奇透过帷幔,见有人在焚烧艾草,帷幔飘飘,艾香缭绕,杨士奇大喊道:“真的是如愿,真的是你啊如愿。你不是嫁到宫中了?陛下许你回家省亲了?”杨士奇掀开帷幔,那帷幔中烧艾草的却是福安,士奇一下子酒醒了许多,只见福安上前施礼,“老爷,如愿小姐入宫前交待,每逢端午时节,蚊虫便多了,让我端午之时挂上这帷幔,焚烧些艾草,免得老爷读书之时被蚊虫叮咬。这艾草还是如愿小姐去岁采回来风干的。今儿个早起,福安也去山上采了新鲜艾草,已晒在院中了,明岁端午,便又能焚艾驱蚊了。”士奇听了此话,悲从心生,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四十六、入东宫孙蓁蓁得荐 下西洋永乐帝践行() 
朱棣登基后,张若兰的父亲张麟受封彭城伯,任京卫指挥使,母亲仝氏受封彭城伯夫人。端午时节,彭城伯夫人仝氏来慈庆宫看望女儿,与以往不同的是,仝氏此次带来了一个极其俊美的小姑娘。若兰见到仝氏身后的小姑娘,不禁赞道:“这小姑娘生得好生俊俏。母亲这是将谁家的孩子带到东宫来了?”仝氏回答道:“这是永城主簿孙忠的女儿,叫孙蓁蓁,与我是同乡,那次我回乡省亲,见这小姑娘如此俊俏又聪明伶俐,便留在身边,我怕这东宫琐事,娘娘应付不过来,身边多一个伶俐的丫头伺候总是好的,不如就把这蓁蓁留在东宫伺候娘娘。”“劳烦母亲费心了。蓁蓁这名字好,‘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果然人如其名。今年多大了?”孙蓁蓁走上前去,施了一礼,“回太子妃,蓁蓁今年七岁。”张若兰细细打量了一番孙蓁蓁,满意地点点头,“恰与瞻基同庚。”蓁蓁说道:“虽与皇太孙同庚,确是无法与太孙相提。早便听闻皇太孙年幼便负有大才,加之太子、太子妃悉心教导,将来必可如当今陛下一般,成一代英主。”若兰笑了笑,“这孩子果然伶俐,说话如此受听,刚刚七岁便出语不凡,留在身边也好。多谢母亲了。”

    正说着,瞻基走进房门,疾步来到仝氏身边,施礼说道:“听闻外婆来宫中了,瞻基特向先生告了假,来看望外婆。”仝氏赶忙扶起瞻基,“瞻基又长高了。”“外婆好不容易进宫,定要在宫中多住些时日。”瞻基突然看见了仝氏身后的孙蓁蓁,见这小姑娘如此俊俏,不由得心生欢喜,便问仝氏:“外婆,这是?”孙蓁蓁见瞻基问自己是谁,便向瞻基施了一礼娇羞地低下了头。仝氏赶忙说道:“这是永城主簿孙忠的女儿孙蓁蓁,恰与你同庚,从此,她便留在你母妃房中伺候了。”瞻基心中更加欢喜。

    话说这永城主簿孙忠是个极有城府之人,主簿只不过是下层官员,这孙忠却不甘人后,可无奈凭借自己之力就是到死也只不过能混一县丞来做。可他的女儿孙蓁蓁自小俊俏聪颖,孙忠听闻皇太孙与孙蓁蓁恰好同庚,而皇太孙的外婆又是永城人,每年都会回永城省亲,孙忠便悉心培育自己的女儿,盼望着哪一日能攀上皇亲。这年孙忠终于得到了见仝氏的机会,并花重金收买仝氏身边奴仆,将自己的女儿荐与仝氏为婢。这孙蓁蓁受了她父亲的教导,事事讨好仝氏,终于等到这个机会,进了东宫,结识了皇太孙朱瞻基。朱瞻基本就对这俊俏的小姑娘很有好感,加之孙蓁蓁知道朱瞻基喜好斗蛐蛐儿,便投其所好,陪着他斗蛐蛐儿,两人从小一起斗蛐蛐儿,自是感情深厚。这孙蓁蓁还真有富贵之命,十几年后,她不仅攀上了皇亲,还成了大明的皇后。

    这日,朱瞻基与孙蓁蓁斗过蛐蛐儿,便来到慈庆宫的院落当中。朱瞻基练习射箭,孙蓁蓁便在一边陪着。孙蓁蓁递给朱瞻基一支箭,朱瞻基将箭搭在弓上,用力将弓拉开,一箭射去,正中靶心。孙蓁蓁在一旁拍手称赞:“皇太孙好箭法。”朱瞻基说道:“我这箭法不及父王一二。父王箭法乃是我大明最绝,就是闭着眼,三箭齐发,也能击落天空中的三只飞鸟。”孙蓁蓁问道:“太孙可能击落空中飞鸟?”“待我试试。”朱瞻基说着拿过一支箭搭在弓上,对准了一只飞来的鸟,朱瞻基刚要松开弓弦,突然一人大喊:“瞻基且慢。”瞻基与臻臻循声望去,乃是太子朱高炽带着李崇前来。朱瞻基、孙蓁蓁二人忙过来施礼。朱高炽看着刚才的飞鸟飞回了慈庆宫一棵树的巢中,才说道:“瞻基,方才那只鸟,前些时日诞下了一窝雏鸟。它日日都飞出去为雏鸟觅食。那雏鸟日日在巢中望母归来,且饶它性命。能骑善射是我大明皇孙的气魄,可心念苍生更应是我大明皇孙的风范。你小的时候父皇便教你背白居易的《鸟》,你还记不记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朱瞻基将弓箭递给孙蓁蓁,拱手说道:“父王说的极是,儿臣记住了。”

    正在此时,只听身后一人说道:“太子殿下心念苍生、仁慈温厚,真乃我大明之幸。”众人回头看去,乃是首辅杨士奇。朱高炽迎上前去,“杨先生来了。”杨士奇赶忙施礼,“太子殿下万安。”朱高炽赶忙扶着杨士奇,又转身吩咐道:“李崇,带瞻基去那边练射术,本宫与杨先生独自聊一会。”

    待众人都走了,朱高炽说道:“先生此时来慈庆宫,定是有什么事儿?”杨士奇说道:“前几日因为如愿,东宫的选侍被打,臣特来向太子殿下致歉,请殿下不要怪罪如愿。”朱高炽笑着,“先生说哪里话?是静娈无礼在先。如愿乃是先生的表妹,她入宫前先生便托本宫照拂,本宫视如愿,如亲生妹妹一般,哪里会怪罪她。”“今日臣再求太子殿下,请太子、太子妃在宫中定要替臣照顾好如愿,臣感激不尽。”朱高炽说道:“先生放心,本宫定当照顾好如愿。”杨士奇后退三步向朱高炽施了一礼,“臣谢过太子殿下。”朱高炽赶忙扶起杨士奇,“先生不必多礼。先生这些年来对本宫尽心竭力,如愿嫁入宫来,照顾好她乃是本宫分内之事。”

    一日,梅英替如愿梳妆,将那日赵王带回的金雀钗戴在了如愿的发髻上,不禁赞道:“娘娘戴上这雀钗果然好看,赵王殿下真是有心了。”梅英又看了看镜中的如愿,说道:“娘娘听奴婢一句劝,世事无常,有时候阴差阳错就成就了一段姻缘。陛下与皇后最是疼爱自己这小儿子,可想赵王殿下是多么心高气傲的人,不想她却如此心疼娘娘,也实属难得,娘娘此生既已嫁与了赵王殿下,就与他举案齐眉,恩爱共老。何必要苦了自己?老爷费了多大的周折,才为娘娘寻得好郎君,娘娘千万不要负了老爷的一片苦心。”如愿沉默了一会说道:“也不知他们在府中好不好?你随我入了宫,福安能否将哥哥侍奉周到?”不待梅英回答,赵王朱高燧匆忙跑进房来,“如愿,快跟本王来。”如愿赶忙起身,“殿下如此慌忙,发生何事了?”朱高燧气喘吁吁跑到如愿身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