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明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氐鹊降驴ぶ鳎课医棠闾枞绾危空夤谐ひ孤阄胰裟芤煌鹞瓒裙拐媸呛媚亍!薄拔遥课乙部梢蕴瑁课易孕〖抑衅逗荒苡敫盖紫笆椋睦锬苎У锰瑁课椅璨缓玫摹!薄叭绾尾荒埽俊槎谥卸斡谘浴Q灾蛔悖枢堤局`堤局蛔悖视礁柚S礁柚蛔悖恢种柚阒钢病!槎谥裕绾尾荒芪瑁颗尤裟芪栌胱约核耍的巳松沂隆!

    听了玉竹这番话,若兰脸上露出一丝憧憬,“若真能如此,待我学会了白纻舞,我便也能一袭白纻舞衣,用那挥洒自如的长袖绾住郎君的心了。”玉竹笑着转头吩咐:“郁离,快回咱们长乐宫拿两件白纻舞衣来。”郁离应声而去了。玉竹接着说道:“技艺好学,但真情难得,舞与所爱之人,最重要的便是情动于衷,凭你对太子的真心,定能舞好。”

    过了一会,郁离拿来两件白纻舞衣,玉竹将其中一件递与若兰,“咱们换上这舞衣,去园中,本宫教你跳白纻舞。”若兰笑着接过舞衣,谢过玉竹。二人一边换着舞衣,一边说笑着:“若能舞及贵妃娘娘十分之一二,便能得太子殿下之心了。”“能舞与此生最爱,定是舞得最好的。若兰一定能舞好。”二人说话间,已是换好了舞衣,于是玉竹便教若兰如何起舞。

    转眼间端午节便到了,朱棣在华盖殿设宴款待王公贵戚。宫宴结束之后,待微醺的杨士奇回到府中来,已是天黑。杨士奇欲去书房找些东西,便径直走向书房,不待入得书房,便闻到了淡淡的艾香,走进书房一看,这书房却与往常不一样了,书桌前竟然挂上了轻纱帷幔,借着夜晚的微风,轻纱飘扬,那淡淡的艾香便是从帷幔中飘出的,此情此景,真是美妙至极,士奇透过帷幔,隐隐看见了一婀娜的女子在焚烧艾草,帷幔中的女子听见脚步声,便走了过来。那女子纤纤玉手缓缓掀开帷幔,士奇看去,正是如愿。帷幔飘飘,艾香缭绕,加之如愿的嫣然一笑,此情此景让微醺的士奇仿佛置身仙境,“哥哥回来了?我替哥哥更衣。”半晌,杨士奇才回过神来,知是如愿在与自己说话,却不知如愿说了什么。如愿一边替表哥更衣一边说道:“端午时节蚊虫最多,如愿将哥哥的书房挂上帷幔,再将去岁风干的艾草焚烧些,哥哥读书之时,就免了蚊虫烦扰了。今日端午,梅英姐姐带着如愿与母亲又去山中采来了艾草,到明岁端午,便又可焚艾驱蚊了。”士奇说道:“如愿有心了。”二人说话间如愿已为士奇换好了衣衫,如愿接着说道:“看哥哥今日微醺,就别读书了吧?坐下尝尝如愿给哥哥冲的清茶。”如愿便拉着士奇的手来到书桌前,端上了自己冲好的清茶,士奇饮了茶说道:“我怎么突然觉得你长大了呢?也是长大了,明岁你便十五了,待及笄之后,哥哥是不是得给你寻婆家嫁人了?”“我才不用,去了婆家谁给我讲史听?别处哪里还有哥哥这般疼我?我哪也不去,就在哥哥身边。”杨士奇一笑,“好,你就在哥哥身边,时候不早了,快去睡。”

三十三、永乐帝佯嗔罚翰林 姚广孝省亲受冷遇() 
这日,朱棣常朝过后,留下了解缙、杨士奇、杨荣,“你三人陪朕去看看翰林院的翰林们书读得怎么样。”解缙说道:“陛下亲自提擢的二十八位翰林都是饱学之士,且日夜苦读,日后定可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心。”朱棣边走边说:“但愿不是读死书的文人,而是真正懂得治国,知晓民间疾苦的好官。”

    君臣几人边聊边来到了翰林院,翰林们见陛下驾到,赶忙伏地叩拜,朱棣笑着让他们都免礼后,便问道:“都读的什么书?”其中一位翰林答道:“回陛下,臣等近日在读《大学衍义》。”朱棣点了点头,“甚好,也要读一些关于百姓疾苦的文章,如此才能明白百姓生活不易,日后为政才知道为民做主。你给朕背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那翰林听了吩咐,赶忙开口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无。。。。。。无御之者。。。。。。”朱棣看这翰林背不下来,便对后边的翰林说道:“你来背。”那翰林走上前来,“陛下,臣等平日都是背四书五经的。。。。。。这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不在会试范围之中。”朱棣对着后边的翰林们喊道:“谁能背下《捕蛇者说》?”翰林们纷纷低下了头,朱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嗔意:“朕八岁的时候,太祖皇帝便叫我们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捕蛇者说》虽不在会试范围之内,可它讲的是什么?不读《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这关乎百姓疾苦的文章你们竟背不出?看来你们是真心不知百姓不易啊。”

    朱棣说完叹了口气,转身看了看解缙,说道:“这样的翰林日后如何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心?如何为天下黎民苍生请命?你去安排,让这二十八个翰林去戍边充军。何时知道百姓不易,何时再回翰林院。”朱棣说完便转身走了,行至翰林院的门口,朱棣回过头来,又对众翰林说道:“戍边之时再背背白居易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说完便直奔奉天殿,杨士奇等人赶忙跟随着朱棣回了奉天殿,路上,朱棣吩咐道:“这二十八人的试卷朕都看过,都是饱学之士,只是还日日读书,不知民间疾苦,充军历练一下再用。过段时日,记得把他们召回来,好生提点培养着。”

    朱棣回到了奉天殿,恰好督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回京奏报治水之事,朱棣赶忙接过俞士吉的奏疏,说道:“苏、松、嘉、湖水患不断,去岁四月,朕遣户部尚书夏原吉去治水,苏州府、松江府等地现况如何了?灾民可安置妥当?”俞士吉答道:“回陛下,夏尚书布衣徒步,日夜经画,苏州府、松江府等地水患已然治理,当地灾民也已妥善安置。”朱棣欣慰地点着头,“甚好,万不要让受灾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翻看着奏疏,突然皱起了双眉,“你这奏疏写的是什么?《圣孝瑞应颂》?苏州府、松江府水患严重,何来瑞应之说?”俞士吉答道:“正是陛下圣贤仁孝,才能让苏、松水患缓解得如此之快,并出现了种种瑞应啊。”朱棣将奏疏一把扔向俞士吉,“你身为大臣,不言民间利病,却献阿谀奉承之词。朕想知道的是苏、松等地现况如何,不想看这些。回去写一份治水的奏疏来。”俞士吉吓得大惊失色,赶忙拿起地上的奏疏,退了出去。

    端午过后,解缙将编好的《永乐大典》进献朱棣,朱棣高兴异常:“果然是大明第一才子,才一年的功夫便将这《永乐大典》修好了。”“请陛下过目,并为《大典》题名。”朱棣笑着翻看着修好的书,可看着看着,朱棣的脸上却露出了不悦之态,然后拿起笔在这部书上题了四个字:“文献大成”,解缙不解地问道:“陛下,不是说这部书叫《永乐大典》?”朱棣看了看解缙,“你没有领会朕的意思。朕想修的是一部旷世奇书,要收录历朝历代的所有古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万千余种古书典籍都要汇编在内。朕方才翻看了一下你修的书,都是儒家文化,这便太狭隘了。这部《永乐大典》要集百家之言,它必须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旷世奇书,不然的话,何谈‘为往圣继绝学’?”朱棣沉默了一会接着说道:“参与编写这部《文献大成》的一百多位官员都重赏,朕再给你派一千人,重修《永乐大典》,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朕说,一定要尽心修好这部书。”解缙应道:“是,陛下。”

    这日夜里,解缙坐在朱棣的龙床边奏事,朱棣说道:“朕已下令命姚广孝帮着你编修《永乐大典》。姚先生身负大才,可绝非常人,《永乐大典》的事儿,你们俩商量着来。”“谢陛下,臣定当尽心。”解缙沉默了一会,接着说道:“陛下,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讲无妨。”听朱棣如此说,解缙说道:“汉、赵二王已受藩封,应去就藩。如今,二王长留南京不说,还住在宫里,这不合规矩。历来哪有成年皇子还久居深宫的?”朱棣说道:“太祖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受封藩王之后,定要就藩镇守封地,可朕就这三个儿子。高煦、高燧若去就藩,无诏便不能入京。高煦在靖难之中有大功,高燧年纪还轻,且与王妃徐氏并不恩爱,朕与皇后都放心不下。至于久居深宫的事儿,大绅更不必担忧,他俩都已成家,难不成还能秽乱宫闱?”“陛下,祖宗立下的规矩……”不待解缙说完,朱棣赶忙说道:“大绅,体谅一下朕这做父亲的心如何?”解缙听朱棣如此说,也只好沉默不语。

    这日,姚广孝回老家长洲省亲,姚广孝年少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终于实现了,他十分欣喜地回乡探望他还在世的姐姐姚天凤。回乡的路上看见还能认出的乡人,姚广孝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可谁知这些相见的乡邻认出他便是昔日的姚天禧便都默不作声,姚广孝心中甚为惊讶。

    早有乡人跑到姚广孝的姐姐姚天凤家中告知:“天禧姐姐,你家天禧回来了。”姚天凤听闻,便将家门紧闭。

    姚广孝来到自家门前感叹道:“离乡数十载,终于又归来了。”于是边敲门边喊着:“姐姐,姐姐开门。我是天禧。”敲了半天门都无人应,姚广孝继续敲门,“姐姐,姐姐你在不在家?天禧回来了,我是天禧啊!”正巧一位老者路过,姚广孝认出是幼时的玩伴何泉,便问道:“何泉,我是天禧啊,我姐姐在不在家?”那何泉“哼”了一声便走了。姚广孝不解,转身继续敲门,此时姚天凤隔着门说道:“天禧,你走吧,我姚家没有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建文仁柔,本为仁主,可你助纣为虐,竟与燕王谋反。如今你已为当朝重臣,不必再到姚家这寒舍中来了。”姚广孝听闻忙说:“姐姐你听天禧说啊,建文仁弱,治不了天下,当今陛下才是治国之君……”不待姚广孝说完,姚天凤便说:“你走吧,别再回来了。”姚天凤说完便回了房中。“姐姐,姐姐,你听天禧说完啊。”任凭姚广孝在门外如何大喊,门里也不再作声。

    姚广孝无奈之下,便去寻自己幼年的好友王宾,来至王宾的家门前,姚广孝敲着门,“王宾在不在家?我是天禧。”门中也是无人应答,姚广孝继续敲门,“王宾,王宾,我是天禧,快开门啊,我是天禧。。。。。。”此时一小孩子来到姚广孝面前,“王爷爷知道你会前来,便要我带句话给你。”姚广孝听闻忙问:“什么话?”那小孩儿答道:“和尚误国。”说完便转身跑开了。姚广孝心中万般不是滋味,只得悻悻回了南京。

    在回南京的路上,姚广孝第一次怀疑了自己的信念,他自小就怀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奈何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还抑郁不得志,直至他遇到了当年的燕王朱棣,他便认准了燕王朱棣定是治国之才,朱允炆仁柔寡断,只有助燕王除掉朱允炆,燕王朱棣才可施展抱负,所以他为燕王出谋划策,成为燕王朱棣夺取天下的第一谋士,如今大业已成,自己也已年近古稀,终于成了辅佐贤君的能臣,年少时的抱负终于得以实现。可不想老境竟然如此凄凉,乡人不理,亲人不见。

    待到了南京,姚广孝便接到朱棣让他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旨意,于是姚广孝将心中哀伤掩藏,投身到《永乐大典》的编修当中。

三十四、指挥使抚镯念贵妃 黄美人生妒打金黑() 
尽管姚广孝掩藏着内心的悲凉,可他省亲的状况却很快便传到了朱棣耳中。朱棣对郑和说道:“想不到建文竟如此深得人心。朝臣忠于允炆是因为他们食朝廷俸禄,可那些乡民却也如此忠于允炆?允炆去了哪里,竟无人知晓。胡濙寻访近一年也无结果。朕听闻允炆已逃亡海外。”朱棣叹了口气,沉默了半晌,接着问道:“宝船建造可还顺利?”“回陛下,宝船建造按部就班,一切顺利,陛下放心。”朱棣点点头,“甚好,我大明强不欺弱,众不暴寡。待宝船队建成,你便出使西洋海上诸国,昭示天下,我大明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还有,顺便留意一下允炆的下落。”郑和自是明白朱棣的心思,应道:“陛下雄才伟略,臣定当尽心。陛下,姚先生说,大报恩寺将修缮完毕,待七月十五碽妃娘娘忌辰,陛下可去祭拜。”朱棣点头说道:“甚好。”

    转眼间便到了七月十五,碽妃的忌辰,这日夜里,朱棣穿着青袍来到了大报恩寺,郑和陪着朱棣来到大殿前,郑和赶忙将大殿的门打开,“陛下请,臣在外恭候。”朱棣独自一人进得大殿,来到碽妃的牌位前,跪倒在地,“母妃,儿臣来看你了。自母妃去后,每岁今日,儿臣必会与母妃畅聊一夜。如今儿臣为天下主,特为母妃建了这太报恩寺,儿臣自知无法报答母妃大恩,只盼这大报恩寺千百年后仍立于南京,待儿臣百年之后,总会有人知晓大明永乐皇帝的生母便是太祖皇帝的碽妃。让后人知晓是碽妃为大明留下了永乐皇帝。”朱棣将登基之后的事情以及心中烦忧之事一一在碽妃的灵位前诉说,就似孩子向母亲诉说着自己的心事一般。不知不觉间,一夜已经过去,可朱棣还没有睡意,因为每岁七月十五,他都越发想听碽妃为他唱的童谣。四鼓已到,郑和在门外说道:“陛下,时候不早了,该回宫常朝了。”朱棣这才离开大报恩寺。

    常朝过后,朱棣在奉天殿批阅奏疏,这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在奉天殿外求见。大明朝的锦衣卫乃是天子耳目,专为皇帝打探王公贵戚、高官重臣的密事以上奏皇帝,纪纲乃是锦衣卫的最高长官——锦衣卫指挥使,前朝、后宫无一事能逃脱他的眼睛,所以前朝、后宫诸人都对纪纲十分忌惮。朱棣知是纪纲来向自己汇报密事,便命其进殿。纪纲将绣春刀放在殿外的宦官手中,穿着飞鱼服走上殿来,施礼后将手中的一个卷轴呈给朱棣,朱棣打开卷轴,上面画的是皇太子朱高炽教皇太孙朱瞻基射箭的情景。纪纲说道:“禀陛下,太子殿下近日用心读书,杨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