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复兴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级复兴系统-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耀笑着点点头“您放心吧,现在媚俗这种东西老百姓也唾弃,而且我这戏是写给年轻人看的,就是让他们体会一下咱们这个好东西,不深不浅刚刚好。”

    “所以你是要把这些民间的艺人聚在一起,弄一个团?”徐玉兰问道。

    “临时的吧,毕竟她们也是同行,要是能靠着唱戏活下来,总比去讨生活强,而且这戏人都是咱们越剧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一个成熟的演员至少十年光景,您们也是知道的。”王耀咧嘴笑道“等这十年过去,您们现在录制的教学视频会教出一批更加专业优秀的演员,到时候如果运气好,戏曲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就活下来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金采风点点头,笑道“我们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就剩下一身本事,能为越剧做点什么,你指示我们就行了。”

    “不敢这么说。”王耀连忙说道“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们几位随便一人都抵千军万马。”

    “呵呵,这小嘴,真能说。”陈佩卿笑着摇摇头“真是一点也不想徐峰教出来的。”

    “徐峰运气好啊。”徐玉兰笑道“对了,师叔们前些天录了一处《梁祝》你有时间看看,还有这个。”

    徐玉兰说着拿出一张卡递给王耀。

第一百五十三章 顺势东风() 
第一百五十三章顺势东风

    银行卡这东西王耀已经很熟了,上次郑西西给他卡时还记忆犹新。

    所以徐玉兰拿出来之后王耀一怔,连忙推脱“师叔您这是干嘛?还没到过年给呢,不用压岁钱。”

    “不是压岁钱。”徐玉兰笑道“是我们老姐儿几个这些年攒的不住,不多,就几十万,我们都只,你给咱们拍带子都是自己出的钱,那么多出戏,怎么好都让你一个人出。”

    王耀笑着摆摆手“这不是有票房分账吗,这几天我就分了十几万了,够咱们拍教学教程的了。”

    “让你拿着就拿着,别想着都一个人逞英雄,这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徐玉兰严肃的说道。

    王耀微微挑眉,犹豫了一下接过卡笑道“那行,就多谢几位师叔们为越剧后人们做出的贡献了。”

    “什么事情都是人多力量大,好事是,坏事儿也是,师叔们忙活了几十年,也没有起色,你一下子就做到了,你是咱们的救星,但是我们也是你的后盾。”金采风笑着拍了拍王耀的肩膀“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

    王耀抿着唇有些感动,点点头“我知道了。”

    “我会跟努力跟组织申请一些经费,用于戏曲发展的,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你别在这方面的费心,继续做好你的艺术创作才是关键。”陈佩卿也笑着拍了拍王耀的肩膀“你这是在为民族艺术做贡献。”

    王耀点头称是,送走了几位老太太,松了口气,刚才还担心劝服不了这几位呢,没想到这么轻松。

    王耀转身进了另外一间办公室,把刘云清叫了出来。

    “怎么样了?”刘云清出来红急吼吼的问道,王耀把想法告诉他之后他是一百个同意,因为想看戏的人太多了,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钞票啊。

    “同意了。”王耀笑道。

    “太好了。”刘云清惊呼一声,拍手叫道。

    “吓我一跳。”王耀白了他一眼“这样,你去统计一下演员人数,然后分配好角色试戏,我让贺师姐和茅师姐还有谢师姐她们来帮忙,然后再分队,我现在去团里选几个有舞台经验的,插进去当队长。”

    刘云清眨了眨眼,笑道“你还挺精。”

    “防人之心不可无。”王耀笑了笑。

    “之后的事情呢?这些人明显不是奔着临时演员来的。”刘云清小声说道。

    “咱们这台戏唱遍大江南北,至少得几个月时间,到时候他们尝到了甜头,你要是能申请下来编制,就设立个编外分会,要是不行,到时候我就找人走商业模式的剧团。”王耀说道。

    “商业模式的?”刘云清一怔“那不是抢咱们饭碗吗?”

    “你是又牌照的怕什么,你要担心的是,这些人里别出一个大名角才对。”王耀轻笑道。

    刘云清眨了眨眼,面色严肃“嗯,我得看紧点,万一有真会唱的,死活都得扣下。”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王耀轻笑道。

    “对了,王老板,您现在财名双收,有没有兴趣在仕途上转一圈?您放心,我这个团长位置就是你的跳板。”刘云清贼兮兮的笑道。

    王耀摇摇头“不了,我可没那么多精力往上爬,您这个团长的位置,还是好好坐着吧。”

    刘云清讪笑着摸了摸鼻子“说实话,你要是有心,不一定混的比李卓差。”

    “李卓。”王耀轻嗤一声“他现在混的很好?”

    说完王耀拍了拍刘云清的肩膀“这里交给你了,我得回去了,家里还有客人。”

    刘云清看着王耀小跑出去的背影,吞了吞口水,推开会议室的门。

    王耀骑上停在楼下的自行车,穿梭在马路和弄堂里,哼着小调往家走。

    剧团的事情解决了,推广力度和收益都有了,一晚上唱十场还真是吹吹牛。

    不过一晚上如果能达到一万左右的上座率,按照这个趋势能唱十天,而且明珠和江浙其他地区也都向王耀发出邀请,邀请剧团去其他城市表演,如果这股武训热和戏曲热能够真的利用好,至少能把戏曲在现在年轻人眼中拔高一大截,不敢说超过流行歌曲,但是也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因为戏曲这东西是符合华夏审美的,虽然最近几十年国际审美都被西方把持着,但是戏曲这种抽象美和写意美食藏在华夏人基因中的,只要稍微一引导,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就是本土艺术的魅力。

    其实艺术是没有淘汰这个说法的,只有没有跟上审美进步和大环境影响的淘汰,没有一向艺术是本就应该淘汰的。

    因为人类的审美是多元化的,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但是如果有一种大众审美碾压了小众审美,而且让其边缘化,那么这项艺术的生命就会受到致命打击,如果没有大力度的保护的话,就会走进历史中。

    这也是一些被大环境影响的小众艺术的可悲之处。

    不过千说万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向艺术的进步没有贴近来源生活,那么它被淘汰,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毕竟在这个地球化的新时代,闭关锁国和孤芳自赏是不可取的。

    王耀希望戏曲能够走近生活,然后一点点改变大众的审美,层层递进最后能从现在的通俗,慢慢转换会审美的本质,就是那些雅的地方,大俗即大雅,同理,大雅也是大俗。

    而且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对于整个华夏的文化推进和弘扬都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戏曲里表达的思想内核,还有唱词都是来源于华夏文化的精髓部分。

    一部剧,就相当于一本语文教材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书无数也就让华夏文化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在每个观众的意识中了。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与民族本身的文明都是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华夏的文化的整个没落不只是因为一个原因,而是所有相关的文化都受到了波及,而王耀想改变这一点,毕竟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下手,或者说,王耀要另辟蹊径,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西方用流行文化和西方式思维来对华夏文明逐层侵蚀,王耀也希望自己做点什么,能够让华夏文化在西方扎根,而电影是目前王耀最看重的一个文化。

    因为这个最符合时代潮流,在西方受众面极其广泛,并且是一种传播速度最快的文化。

    而这次‘武训热’也跟电影行业息息相关,说实话,甚至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力,如果没有这次电影界的推波助澜都不会有这种举国上下的巨大轰动。

    因为国人对于教育这两个字十分陌生,甚至会有些疏离感,百分之九十的人民,对于教育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多是觉得,教育是一种神圣但是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的东西。

    对于事不关己的事情,老百姓除了呵呵一笑之外,就是高高挂起了。

    但是电影不同,电影现在是国内老百姓最重要的消费娱乐项目,虽然也跟他们很远,但是却让他们觉得很接地气,所以津津乐道,至少在政治,教育,民生等问题新闻中,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会选择电影。

    更别说现在针对的王耀这一代的年轻,更是只对电影感兴趣,对明星感兴趣,对八卦感兴趣,对教育,社会还有法律等新闻,都是漠不关心的。

    这就是现在国内的状况,新闻失去了它本该传递的东西,为了生存只能往娱乐版块上靠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公办报纸,也都开始以‘娱乐性’为前提了。

    不过王耀本身对于娱乐性是没有看法的,而且他也认为娱乐性很重要,《武训传》创作的时候王耀就加了很多娱乐性,包括哪些武戏动作和快书包袱。

    但是在娱乐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其他的存在,包括教育性,艺术性,还有社会性,这种偏科的现象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都偏向娱乐的。

    因为这一代的娱乐性父母的孩子,也会在这种娱乐性的家庭中成长,久而久而,就是一种偏科严重的疾病,让整个社会甚至国家都跑偏,这样是不对的。

    但是王耀总觉得,大方向似乎在有意往偏科的地方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回到河坊街,回来一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的马先生突然一掷千金,又把周围两间房子租了下来,而且开始进行博物馆规划了,所以这两天河坊街会热闹一些,因为会有很多测量和设计人员。

    王耀把车子骑进院子,小二正在院子里对着水缸练习憋气,听见声响抬头喷了一地的水高兴的叫道“师兄你回来了?”

    “让你憋气,不是让你喝水。”王耀黑着脸拍了拍小二的肚子“等下还吃不吃饭了?”

    小二笑得满脸憨厚“我现在能憋气四十几秒了。”

    “加油,你师兄我憋气两分钟是打底的。”王耀笑了笑“好好练。”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戏曲和电影() 
第一百五十四章戏曲和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金闻声收了小二当徒弟之后,王耀就不自然的摆出一副师兄的做派,太奇怪了。

    走进屋里,今天的大厅不再是几位先生的谈论声,而且还有好几个人的讨论声。

    王耀进门挨个问号。

    谢晋导演,陈恺歌,张艺眸,姜晓军还有杨凡导演,另外加上一个相对几位先生来说年轻的文人,他姓余。

    “哟,我们的小英雄回来了。”谢晋导演见王耀进门,笑呵呵的说道。

    “称不上,称不上,我就是一个小哪吒。”王耀笑着自嘲道。

    “嗯,哪吒闹海水漫陈塘。你是水漫华夏。”余先生轻笑道“初次见面,但是有所耳闻,启功先生的闭关弟子。”

    “您好您好。”王耀握手笑道“久仰大名,拜读过您的著作,没想到能到本人?”

    “哦?真的?”余先生微微挑眉笑道“都读过哪些?”

    “《戏剧理论史稿》《龙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这三本是我的戏剧启蒙读物啊。”王耀笑道“您可难不倒我,我从来不打诳语。”

    “倒是个机灵的小伙子,先生福气。”余先生笑了笑,转头对启功先生说道。

    “剧团的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了?”启功先生笑着摆摆手问道。

    “差不多了,要是没什么问题,这演出就铺开了演,准备上大戏了。”王耀笑道。

    “我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他观后的影评,我很有触动,可惜现在骂名满身,不能帮你宣传了。”余先生笑了笑“我要是一宣传,你这戏不是烂也是烂了。”

    “先生不与世俗争论,文人风骨毅然,我辈楷模,我不行,我一被骂,就想着怎么报仇。”王耀笑了笑。

    “墙上的字,你写的?”余先生愣了下,指着墙上那两条格言问道。

    王耀点点头“是的。”

    “精气神全在,挑不出毛病。”余先生笑道。

    “行了,别夸他了。”启功先生笑了笑“那边的事情解决了,这边几位大导演的事情你也听听吧。”

    “怎么了?”王耀眨了眨眼,疑惑的看着几位大导演。

    “本来想过来拜访启功先生,顺便看看你结个善缘,但是听先生说你要拍电影,我们就找你聊聊。”谢晋导演笑了笑“你有什么想法?”

    “额,我的想法,是好莱坞。”王耀顿了一下,干笑着说道。

    众人听后都愣住了,惊异的看着王耀,整个华人导演圈,没有对好莱坞没想法的,但是能实现的,目前只有李桉导演一人,如果换一个年轻人来说,他们觉得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王耀一说,他们竟然有些当回事儿,毕竟,这个年纪就能写出《武训传》这种本子,确实称得上天才。

    “说说你的想法?”谢晋导演回过神,皱眉问道。

    “故事我还在编,就是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一种科普华夏生肖的系列题材,选好莱坞的理由是,那边市场大,能赚钱,咱们国内,我跟小钢导演询问过,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王耀有些腼腆的抓了抓头,毕竟冲着钱去的,说出来有点丢人,对面可都是搞艺术的大导演。

    王耀的话没有获得嘲笑,反而还让这几位导演有些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一会儿,姜晓军笑道“别说,我觉得可行。”

    “现在龙国好像没有一个有天赋的导演,是奔着钱去的,都是奔着情怀和艺术区的,你倒是特立独行。”陈恺歌也目光怪异的看着王耀“有意思。”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就是奔着钱去的,拍出来的商业片,说不定真的能有惊喜。”张艺眸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们不行了,目的不对。”

    “而且我们也改不了了,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