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麦-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导高兴啊!宁愿自己掏钱,也高兴地哈哈只笑。笑的是员工为争宠,为表功,相互倾轧,相互排挤,领导感觉到自己治理有方,自己是君王,是被舔的对象,于是飘飘然,高兴地不知其可。

    到了白虎坡村,尹懋和德志合作,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尽量和睦相处,否则两败俱伤,但是偶尔他的本性还是表现出来,比如摆摆长子的架子,指挥指挥德志,都是有的。德志呢,知道谦虚谨慎重要,处处谦让才是君子,把持这个度,是不容易的。尹懋恰好把德志的谦让当成了认可和懦弱,于是将其放大,充分利用。

    德志说:“那你为贾友虎求什么情呢?他犯了什么错误?”

    贾友牛说:“他的弟弟是个哑巴,贾友虎又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八十多岁的老娘,好在儿女都已经长大自力更生,不再依靠家人供养,但是,他们仅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对家人也缺乏照顾。贾友虎夫妻也日渐衰老,总有挑不动水的那天。趁你们在这里,帮助他们解决一部分水管就行,水源池没问题,水源的流量也有保证。就是从水源到农户家里的水管不行,到处都流水,修了又修,补了又补,十分淘气。”

    尹懋问:“那是水货水管吧?怎么老是漏水?”

    贾友牛说:“是啊。当时让大家凑份子,每家都出点钱,买了一条看起来不错的水管,价格低,买的又长,大家都图便宜,就买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买回来,把水接通后,高兴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水管就出了问题。当时水管埋在路上,埋得不深,家里没水,沿着水管往上查,才发现埋设水管的地方,湿成一片,就断定这里漏水,挖起来一看,可不是,真是这块地下的水管漏水。”

    德志问道:“你们买的水管肯定是有颜色的吧?”

    贾友牛说:“对啊!只有这种有色水管才便宜,要不,那么长的距离,我们怎么买得起呢?”

    德志说:“有色水管里面加了辅料的,又有色素,水管不经晒,不经冻,如果埋得浅,就容易漏水。头一年还将就,第二年就不行了,开始是一处漏水,接下来是二处、三处。。。。。。会越来越多。”

    贾友牛说:“没错,正是这样,所以,我要为贾友虎求情,请你们帮帮他,还有附近的人。哦,对了,有一位孤寡老人,也是受益户,如果将水管换了,那位老人也不用用塑胶水壶到水源处提水吃了。”

    尹懋说:“好啊!我们考虑考虑,本来整个项目就接近尾声,没有可能再申请新项目的。刚才宫支书还说,要修建以前那个旧水池呢。我们刚刚把他打发走。”

    贾友牛说:“哦,他说的那个旧水池我知道,你们可能不清楚。”

    德志问:“有什么来历吗?”

    贾友牛说:“那个旧水池早就存在了。你们没来村之前,那个旧水池还在用,土里还有水管,这个项目是重复投资的项目。你们不知道实情,上了当,受了骗。”

    尹懋问:“怎么会呢?我们走访的时候,村民家里确实没有水啊。”

    贾友牛说:“说不定,他们把你们带到了没有安装水龙头的农户家里。只要你们留心,再次去到农户家,会发现那些农户家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旧的,是以前用的,一个新的,是你们援助的。”

    德志问:“那村里为什么要这样做?”

    贾友牛说:“你们来之前,是不是乡水利站的在这里实施饮水项目?”

    德志说:“是啊。”

    贾友牛说:“姚先生您来了之后,要求其将物资运走,不想和政府搅成一团,免得说不清到底谁做的项目,是谁的功劳对吗?”

    德志说:“是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贾友牛说:“你很聪明,打乱了宫支书他们的部署,将煮熟的鸭子放飞了,宫支书就很恼火,你发现没有,宫支书一直对你都不感冒,甚至很反感?”

    德志说:“是啊,我还以为他脾气古怪呢。”

    贾友牛说:“宫支书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我琢磨他琢磨了四十年,他和我从小玩到大,很了解他。他想利用乡水利站的提供的物资做好水利项目,然后把你们的资金弄进来,做假账,瞒天过海,中饱私囊。没想到,你们一来,亲自管账,他们的计划落空,只好改变策略,将物资低价卖掉变现,把政府的物资折价变卖后,再进行瓜分。你们的物资进村,他们也在打主意,你发现没有,修建水池多进了十几倍的钢筋,当时仓库是满的,现在还满吗?”

    德志说:“仓库已经空空如也。”

    贾友牛说:“是啊。已经变卖了,贾新意的儿子的婚房,就是拿的仓库里的物资,只不过算钱的时候,少分给他而已。”

    尹懋听了,心里不是个味儿,这下子遇到高手了,防不胜防。在眼皮子底下,他们胆大包天,将国际组织的爱心捐赠拿去谋私利。

    贾友牛说:“你们蒙在鼓里,村里早就传开了。实际上这个项目就不该设立,也不该经过村干的手。可话说回来,现在,不经过村干也不行,你们不认识村民。在和村民的第一次接触,就需要村干帮忙组织开会,他们不动,你们也动不了,也就不会认识我们。时间长了,你们自然就会认识的更深。”

    德志说:“所以,以后再设计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长一点的时间,需要充分地了解,再上项目。不能搞速决战,这样真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尹懋说:“是啊。这个宫支书,心思可真深。把我们卖了,我们还傻乎乎地帮着他数钞票呢。”

    贾友牛很想再抽一烟袋锅的土烟,德志看出来,对他说道:“你想抽烟就抽吧,窗户已经打开了。我们没事。”

    贾友牛抬头看看德志,说:“那我就对不住了哦。”

    他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不知道藏在哪里的烟叶来,然后擦了擦火柴,点着了烟叶。然后,他又使劲甩了甩火柴,将没烧完的火柴梗扔到外面地上。德志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不用一次性打火机,那多方便啊,又不怕受潮啥的。

    后来心想,那是他们的习惯吧?喜欢用洋火,这个习惯可能延续多年,对于一次性打火机,不太接受,况且有利于环保,真的应该提倡使用火柴,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打火机。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贾友牛讲完这些话,又扯了些别的话题,就要走,他说:“家里的猪还等着喂呢。老婆子一个人又要带娃娃,又要做农活、弄家务,实在忙不过来,我先走了,有空下去坐坐,吃顿便饭啊。”

    尹懋说:“好的,你赶紧回去忙吧。”

    贾友牛吸完这一烟袋锅的烟叶,将余烬在地上磕了一磕,站起来,说:“真希望你们考虑一下贾友虎那十几户人的需要,别的不说了,我就下去了啊。”

    德志说:“你放心吧,我们会认真考虑的,看看还有没有资源。”

    贾友牛笑着走了。

    德志总算明白他为什么喜欢蹲着吸旱烟了。

    //btxt520xs ……》

第064章 纳香烟税() 
其实很容易理解,贾友牛蹲着吸烟,离地面近,想磕掉烟灰,不用弯腰,不用起身,蹲着,顺手一动,就可以完成,不必那么辛苦网游之天下无双。/他、还有其他村民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的很少,但看到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都吸烟,他们就吸开了。

    再说,他们家的堂屋一进门的正面墙上基本悬挂或者张贴毛像,主席手里就有烟,连伟大领袖都吸烟,他们更要紧跟脚步,免得掉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烟瘾,在村里,大部分男人都吸烟,也有吸过滤嘴香烟的,大多是年轻或中年人,老年人买烟不容易,就靠自己种点旱烟,晾干了,收藏起来,想过瘾的时候,拿出来吸一吸。

    偶尔,像贾友牛这样的村民到乡镇赶场,上车后,就会被司机提醒,不要吸旱烟,可是有些老人健忘,或者没听见等原因,他们不自觉地拿出烟叶来,放入烟袋锅,点着,旁若无人地过瘾,引起其他乘客不满,如果司机不管,乘客就要求退钱下车最新章节校园全能高手。司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再一次地提醒老人不要吸烟,这一次动作大了,当然管用。于是车内暂时取得和平和卫生。

    老人们下了车,那就开始猛吸起来,其实,一烟袋锅的烟叶也没多少,吸两口就没了,不知道这个习惯始于何时,终结于何时,反正德志在山区工作期间,见识这样的事太多了。

    德志心想,如果他们不吸烟,凭借这好空气,好水,好食物,起码没经过农药化肥添加剂污染的食物,加上不吸烟,多活几年应该没有一点问题。可是,他们偏偏好这一口,那就没办法了。跟着墙上的偶像学,肯定要学吸烟;跟着村干部走,肯定要吸烟;请人帮忙,也需要香烟打头阵,没有烟,不好开口求人,有了烟才胆大,才说得出来。

    德志和尹懋见贾友牛背着背篓回家了,尹懋说:“这样办,你看好不好?”

    德志问:“怎样办?”

    尹懋说:“我们再申请一点钱,帮他们再买一点水管,看起来,这个是新增的项目,没在计划内,但是,确实有这个需要。”

    德志说:“我们明天去看看究竟,再说好吗?”

    尹懋说:“当然,看了心里会更有数,也好计算到底需要多少米的水管。”

    事情就这样商定,二人当晚话,到第二天一早,德志跟贾友虎打电话说:“今天有空吗?”

    贾友虎说:“有,有好消息吗?”

    德志说:“暂时没有,我们需要去实地看看再说。”

    贾友虎说:“没问题。我马上上来。”

    德志说:“如果水源在你们下边,就不要上来了。免得走回头路,冤枉。”

    贾友虎说:“没关系!山里人,走惯了山路,一天不走,脚板都发痒呢。”

    德志听了,还真是那么回事。

    什么事情做习惯了,突然停下来,还真不适应。比如写日记,德志天天写,结果,突然不写了,就很不习惯。搁置时间一长,再回头想写,心里有,却写不出来。正如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苦闷至极。

    早晨,是尹懋做饭,吃过早饭,贾友虎果然上来,也背着背篓。

    德志问:“今天不去理发了?”

    贾友虎说:“最近农活比较多,我堂客做得辛苦,我在家帮帮忙,免得她絮叨个没完没了。一刻也不住嘴,不消停,真受不了。”

    德志问:“你现在准备去哪?”

    贾友虎说:“准备去打猪草。”

    尹懋问:“养了几头猪?”

    贾友虎说:“我们家人口多,喂了六头猪。”

    尹懋问:“养猪干什么?”

    贾友虎说:“养猪,可以卖钱,改善一下生活,养猪的好处太多了。我也说不好了。”

    德志问:“你们吃肉是怎样解决的?”

    贾友虎说:“吃自己养的猪,杀了,腌制,然后放入烤房,熏烤,成为腊肉,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将肉取下来,用水洗干净,洗干净之前用火烧一烧,将肉上的毛烧掉,然后再用水煮,晾干,想吃的时候,就切一绺,配上各样蔬菜,就是很不错的山珍美味了。”

    德志问:“你们养的猪出栏后,怎样处理?”

    贾友虎说:“六头猪,卖四头,吃两头。”

    正在说话间,贾友虎家的来了,她就是高颧骨女人,她并非像命相书上所写的那样克夫,而是非常热心快肠,愿意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的。

    她问:“两位先生好!怎么还没去看呢?”

    贾友虎说:“正准备走呢,你就来了。”

    她说:“好吧,我走了,我去平阳坝买点东西,村里的商店卖的东西水货多。”

    她一边说着,一边招手,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前。

    这女人不简单,算车到的时间,算得很准呢。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怪不得从乡镇来的人不简单,有时间观念呢。德志这么想着,尹懋已经关上了门,他俩由贾友虎带领,前往一组部分村民公用水源处走去。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就到了水源处,其实,这里正是比较集中的地方,地势适中,他们的祖先寻找的水源很好。可惜的是,水源刚好在耕地和小路附近,按照加拿大水利卫生专家的要求,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

    但是,除此而外,祖祖辈辈都没有发现更好的水源,在dashing基金会驻村之前,他们已经在使用此处水源,如果让他们变更,恐怕很难。

    尊重目前的现实,德志和尹懋不建议他们去变更。

    德志发现,这水源池做得挺好,有盖子,多余的水溢出,但也不浪费,多余的水流入沟里,引入远方的农田。

    德志心想,这里的水源池就是这十几户合资建的,比起村里做得水池来,要好得多。

    村里不是做不好,是心术不正,一开始就想借着这个项目大捞一笔,没想到基金会做事不同于政府部门,专门有人驻村监督项目进展,资金不经过村干的手,了不起就是物资进村,入库之后,他们借职权,拿去变卖,但是,变卖的东西,远没有新东西值钱,加上山路崎岖,运费高昂,豆腐都卖成了肉价钱。

    因为得到了世行的好处,尝到了甜头,宫支书一直以为基金会比世行要小得多,还用怕吗?世行能搞定,基金会同样能搞定,睡一个女人都睡了,睡十个女人又有何妨?这个没有道理的道理,被宫支书拿来作为自己谋财的只当理由,想让德志、尹懋就范。德志恰巧没有多少权力,尹懋的权力也受到限制,想让宫支书得逞都难。

    机构派两名同工在一个项目村,是领导的意思,那很明显,就是相互监督,免得搞鬼。宫支书不明就里,还以为就业形势不好,没地方安排了,才到大山里混日子,有点本事的,就不会往大山里钻。

    看看尹懋,还有德志,相互瞧瞧,还真像那么回事。要是正常人,干嘛不到城里打工?干什么都比干这强。干嘛要到穷山沟来,离开家人,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