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新**来,是一种试验。是看看****的态度。”德志补充道。
第324章 远走高飞()
网永久网址,请牢记!
政府当然愿意外来者进入,一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吃饭,二是说不定能引进新项目,做好了是政府的成绩,奖章里有政府的一半,哪怕政府从来没管过,也有贡献,也要受到表彰,当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受益者不亦乐乎。请使用访问本站。百姓要的是实惠,官府要的是名誉,做好了是政府得荣耀,做不好是非政府机构没有经验,应当负责,和政府没有关系。
当晚,新妹住在宿舍,好在房间多,四室两厅,三个人各住一间,竟然还多出一间房。
当晚,德志也不敢瞎想,知道第二天新妹要跟余哥下乡去了。余哥恩施的项目已经结束,只等验收了。验收完了之后,彻底从恩施撤出来,然后去新的项目村。
谁知道,撤出来之后竟然到了盛站长管的另一个村,叫永和村。
从此,德志开始担心起来,因为盛站长送给德志一部笔记本,虽是二手的,可是,最少也值几百元钱,收了人家好处,就难免会为人家说话。
于是,德志在上网的时候,和盛站长聊天,特别提到要防止余哥,小心他告状。盛站长知道了,并谢谢德志的提醒,其实,盛站长并不担心他告状,告状请便,只怕你不懂告状的门路。
盛站长发过来一些幽默的图片,逗得德志大笑不已,后来,盛站长说,没问题极品天骄最新章节。
事后,德志突然发现自己的浅薄,在这样的场合,盛站长十分懂得打交道的玄机,和人交往,不同于搞技术。人是活的,不确定的东西太多,技术是死的,固定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马上就能显现出来。
永和村是移民村,不是外地往里面移,是山底下的往山上移,当然,政府鼓励搬出来,但收效甚微。搬家到平原,容易受欺负,很多人搬出去,后来又搬回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住惯了山区,平原就不想再住了。平原没有什么起色,总是平铺直叙的,没有波澜和涟漪,总觉得平淡无奇,久而久之,就会生厌。
加上山区能看到自然的东西,真的东西,不做假,全是实心实意的,包括山,屹立千年万年,还有水,总是长流不息。
永和村的支书和村主任,是叔侄俩。这也算世袭制,老支书的背有点驼,身材不高,但是很聪明,喜欢抽烟,喜欢说笑话,还会算命。儿子在宣恩城里卖洁具。
德志在县城里见过他,留下了印象,他的侄儿也在场,从永和村到宣恩城,走水路还快一些,最近雨水比较多,水利局下了禁令,不准从水路走,因担心悬崖上的土石垮塌,砸伤砸死来往行人。
禁令发布前后,没有一人受伤。政府有点脑残了,没想到经过千万年的峡谷,没有垮塌,没有出人命。但是,最近的情况有点奇怪,水电站修建好了之后,情况略有改变,垮塌的多了,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仍没有人员伤亡。
德志清楚了余哥要带新妹去永和村,德志他自己则去清塘村,现在就俩同事,芭比和尹懋在休病假,需要等他们康复后才能工作。而德志的想法是,趁这个机会,该遣散的遣散,该补偿的补偿,早晚都要出钱,长痛不如短痛,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他这样想,可不代表机构的想法,只有到了当时的情境之中时,才会有这个突破性的想法,但是,德志想错了,他忘了,芭比背后是齐老师,她可以有力地得到保护伞的保护,即便所有人都遣散,也不会遣散她;即便所有健康的人都被遣散,也不会遣散她这个残疾人。
事实胜于雄辩。芭比在休假,在江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手机都不离身,每天都忙于上网聊天,她这样做,美其名曰,在找男友。但是,这个工作无法跟进,是个人行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可公开。她要做的,是给大家展示结果,等到恋爱成功,结婚生子才算有结果。结婚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还在,可以送礼表示祝贺,所谓的dashing基金会的大龄女青年总算名花有主,谢天谢地!
问题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让大家破费一次,送礼吃高价饭。因着芭比的极端自私,这个机会往后推辞若干年。
新妹去了永和村,德志去了清塘村。
过了两天,余哥打电话来说:“回城吧!有事。”
德志不清楚是什么事,电话里也说不清楚,余哥好像有点不耐烦,有些泄气。说回就回,德志安排好村内的工作,搭车回宣恩。好在清塘村交通便利,每天都有车到宣恩,从村里出来,有便车就搭便车,没有便车,就打电话让查理文来接,查理文没时间,他会派他的手下来接,总之,不会让德志走路。
因着清塘村的交通便捷,在走路方面,德志没有感到压力和困难。
回到宣恩,见到新妹,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德志问:“怎么了?不舒服?”
新妹脸上浮现一片红晕,说:“不好意思,让你受连累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想要提前回江城,然后飞回香港,再从香港飞往新加坡,十分感谢你们的照顾。”
她的一番话,把德志弄得如同云里雾里,不知如何应对。
晚上,余哥请客(实际上还是基金会出钱,可以报销的,再说白一点,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一家做土鸡火锅比较有名的店里吃,显然,新妹吃得很开心,她说:“这是最好吃的,让人难忘持戒者最新章节。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吃。”
“有机会,有机会,欢迎你随时回来。”德志说。
第二天,德志和余哥送新妹上飞机,等飞机飞上蓝天,消失在云端后,他们返回,在车上,余哥吐露实情,也算是给了新妹面子。
原来,新妹到了永和村,发现农家的厕所非常危险,都是一个坑上面横着木头,那木头也有很多年了,老朽不堪,看得见下面的粪水,发出恶臭。
一家厕所是这样,新妹看了之后,不敢解决内部问题,又找了几家,还是老样子,她实在憋得难受,就解决了小问题,但是大问题不敢解决,害怕粪汁喷溅了一屁股,弄不干净,想到都恶心,且发出臭味,飘到很远,用香水都无法掩盖,于是就憋着,只解决小问题。
为了达到憋大便的效果,就严格控制饮食,尽量吃得少,只要不感到饥饿就行。
然后憋了差不多两三天,实在憋得难受,就告饶要回家。
余哥没办法,村里的支书和主任都不解,问她,她不好意思说,余哥只是打掩护,说,不习惯,不适应。
村干部露出一脸羞愧,那没办法,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没有办法搬走,不能改变生存状况,只能适应了。好在这里是移民村,政府有移民款,可以用来种植树木,有些地方,人不能去或者不愿去的地方,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总不能让新妹到树林子解决大问题吧?万一出事怎么办?那可是国际影响。
德志听说了这事,突然想到,难怪新妹回来第一件事,就要借德志的卫生间用呢。当时,德志还十分纳闷,为什么?这事为什么?
后来听余哥一说,心里茅塞顿开,原来新妹有心理障碍,不喜欢蹲式的便池,而喜欢坐式的,德志的房间是房东家的主卧,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松木的地板,非常好。卫生间有马赛克的地砖,墙上是瓷砖,做工非常精细。
难怪新妹喜欢呢,她是新加坡来的,从小在干净的环境里生长,当然看不惯不适应山区的情况了。
山区的大山非常干净,可是人居的条件比较差,特别是家庭建设方面,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心建设好家庭,可是手头上钱不宽裕,没办法做好。
新妹飞走了,德志心里的浪漫梦随之破灭。德志生长在大陆,家庭条件也不好,不可能给新妹想要的生活。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好了。德志做不到,余哥也做不到,很多内地的人都做不到。幸福指数偏低,人人为了生存到处奔波,不可能得到新加坡或者香港那样的生存环境,也没有他们那样有素质,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或者在个人的修为方面,都要差得多。
德志和余哥总算打发走了这个外国妹妹,想要松口气,刘小姐打电话来问了新妹的一些情况,然后通知余哥他们去江城开会,马上要到春节了,该放假了,德志突然想起来,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今年出车祸,没有受伤,也没有死,是不是以后有大富大贵呢?这个谁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
回到宣恩,德志和余哥已经没有打算去项目村的意思了,不过,德志比较理智,离开村子之前,还是要交代交代,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村干和村民呢?春节假期将近一个月,需要安排一下工作,总不能在放假期间,村里的项目就暂停吗?
最起码,春节放假期间,村里的物资在仓库,需要有人看管。特别是清塘村,房东的家人会不会在春节的时候从外地回来?会不会占用仓库,借此机会拿走水管也说不定。这些细节问题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出岔子,出了问题,德志怎么担待得起?
…,
第325章 锦鸡家宴()
(猫扑中文 ) 回到宣恩,德志看看房间里的坐式便池,觉得新妹还没走,上面还带着余温。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心里有些失落,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就想得到,得不到自然就有失落。
在离开宣恩前,德志要去红田村看看,余哥说:“我也要去村里看看,恩施项目的余款又做了一个老人院,现在完工了,我要去看看,以后可能还要再做点别的项目。
“什么项目?”余哥问道。
“卫生培训。”
“是啊,那里的老人,正需要卫生培训,人又好组织,你真会想,这个可行。”
“不是我想到的,是村干部想到的,他们很聪明,如果好好利用一下村干部,能省不少力。”余哥说。
“有些村干部的确不行,比较贪心,每说一句话,都得想想,免得上当。”德志说。
“没事,没事,我清楚着呢。”
其实,到了现在,领导安排的眼线已经完全没有了作用,芭比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余哥是狗腿子,想用的时候,就唤他过来,用完了,就一脚踢开,永不叙用,虽有时还假惺惺地过问一下,实际内心里是排斥他的,很瞧不起他的。
人到了这个份上,只能靠自己了,德志和余哥在恩施、宣恩,领导在江城,还有小领导,都想当大王,实际上小鬼就那几个,等小鬼都死翘翘了,小王就得当小鬼,大王得降级,再说残酷点,就是大王也得干小鬼的活儿。
德志不愿意多想,余哥要离开,就让他离开。德志再去红田村,看看水管安装得怎样。说起来好听,实际上还是有人没有安装,到时候验收的时候,一旦问起来,抽查到某人身上,岂不丢人现眼?
说去就去,深秋初冬的白天不是很长,要抓紧时间,和余哥道别后,德志在桥头买了烧饼,一边吃,一边等车,到红田村的车没有,都是过路车,以前的小乡镇撤了,还有一些商店在,农用车每天定时从小乡镇到县城,再从县城返回,错过了时间,就没有了。那些农用车也捎带一些货,人与货的装运都要钱。
农用车早上出来,下午回去,没有对开的车,德志只好坐过路车。坐过路车的好处是随时可上可下,价钱也不贵,整个路程需要三元,半路下车,说不定需要一元或一元五角。
这个现象很不正常,不过,这是恶性竞争的结果,也是山区百姓的福祉。没有竞争,就有垄断,久而久之,就会殃及平民。
有车过来,德志看到了招牌,此时烧饼已经吃完,车在德志身旁停下了,门打开,他上了车,先给售票员车前,售票员不收,摇摇头,摆摆手,然后嘴巴向着司机努了努嘴,司机说:“去哪?”
“红田村南园藏爱txt下载。”
“到桥头下车,嗯,哦,不。”
德志说着,突然想起来,在桥头下车,要想到红田村,必须要爬山,而爬山的结果,肯定是汗流浃背。想着就觉得十分痛苦。
德志想到了盛站长,他有摩托车,可以送他上山,加上,盛站长很喜欢摄影,送德志上山,然后沿途拍一些风景,上传到网上,怎么说都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想到这里,德志说:“算了,我去乡政府。”
然后,司机在本子上记下了,可能是画了一笔。
车发动了,摇摇晃晃、起起伏伏地到了目的地,还好,盛站长在店里。他见了德志,连忙让座,并倒茶,在店里,他有两部电脑,外面是水管和配件,在墙上挂的有红布,是给人拍身份照的,另外,也帮助老人制作大相片,镶上了镜框,然后将货交给顾客,顾客将相片拿回家,然后就等死,死了之后,将老人的相片挂起来,就算完事。
盛站长要请德志吃饭,德志说:“不必了,到了山上再说,我的时间紧张,要快去快回,眼下没多少时间了。希望送我一程。”
“没问题,我把手头的事处理一下,马上来。”盛站长说。
他说完,起身关了电脑,然后和里面的一个女人说了几句话,就笑着对德志说:“走吧,我送你上去。”
德志看里面走出了一个女人,长得还行,但不像是本地人。她冲德志笑了笑,德志也点点头,以示礼貌。
盛站长说:“这是我侄儿媳妇,在开网吧。白天过来帮我打理小店,她和她老公,也就是我的侄儿,相互照应,就是我的侄儿有点贪玩,没有她刻苦。”
德志听了说,心想,一家人总有一个稍微逊色一点的,不全是优秀的,否则,就像手指头都长得一般齐,那有什么意思呢?
盛站长的车就是摩托车,非常轻便,跑起来非常迅捷,这样漂亮的车,证明了盛站长十分爱好生活,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