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麦-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志突然想到他刚才说什么冶炼的事就问他:“你刚才说芭比搞冶炼,是怎么回事啊?”

    “哦,是这样的,我和我老伴上坡上做事去了,回来后,看到厨房里的水壶都烧红了,原来,芭比在屋里看电视,竟忘了烧水这事,竟然把水壶的壶底给烧穿了。”村支书笑着说。

    德志、余哥听了,当时石化在那里。

    简直令人惊诧不已!村里的房子绝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这些木头房子一座连着一座,万一一家走了水,其他都要受牵连。芭比啊芭比,你险些铸成大错!

    德志唏嘘不已,说:“多谢书记及时发现,要不然,真的无法收场。”

    “没啥,没啥,那芭比姑娘可真是投入,看电视,竟忘了烧水。煤气是你们机构解决的,可以报销吧,难怪用起来那么大方!还有,希望你们以后派一个懂水利的人来,这样大家行走才有方向,不会迷路。”支书说。

    言下之意,就是说芭比不行,对水利项目一窍不通,让芭比来村里,还”不如不派人。

    德志想到芭比已经不胜任这个工作了,她实在是在村里混工资的,每天晚上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一直到深夜。早晨不起床,支书和他老婆都要起早到坡上做事,特别是夏天,要起早做事才能避免被太阳暴晒,到了太阳升起来一竿子高的时候,他们再回来,在家里做点家务,到下午点,再到坡上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既种好庄稼,又能避免太阳的暴晒。

    这次幸亏发现得及时,要不然,芭比就成了千古罪人。

    一头事还没有,另一头事找上门来,村民不同意在祖宗的墓地旁建水池,芭比坚持要建,正在僵持中,偏偏遇到了余哥,余哥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是力图用尽方法替芭比掩饰

    罪错,只希望她不挨批。

    其实,办公室里所有的同事,都挨过批,唯独芭比没有挨批,这是不正常的。

    村支书说:“不是告状,是芭比姑娘有点幼稚。村里人心负责,是苗族聚居区,可难保有人不做坏事。我们要考虑全面,方方面面都要小心谨慎才行。要不然没办法向上级交代。”

    余哥和德志被让进了屋子。

    苗族人住的房子和侗族人住的差不多,都是木头做的,不同的是,在苗族人的堂屋里,挂的有牛头骨,而侗族人的堂屋里没有这个。

    德志弄不清楚为什么要挂牛头,也不好意思问。只听说他们有锥牛节,女儿会啥的,这些习俗令人费解,德志也懒得去问。锥牛节上市要杀牛的,杀了牛,分了牛肉,牛头留给族内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起源于狩猎民族的习俗,他们对族人首领十分敬重,就将牛身上最重要的部分,给最重要的是人,给配得的人。

    喝茶的习惯都有,支书的妻子,一位老但健壮的女人,去沏茶给他们喝。村支书的(海”全。文。)夫人边沏茶边说:“芭比姑娘不用烧开水,我们这里的开水用不完。柴禾满山都是,墙角檐下堆得满满的,一到秋天,炉火就从不熄灭,怎么会没有开水呢?她偏要去用煤气烧,烧开水,怎么能离开太远?怎么不留心?”

    女人絮叨女人,简直比女人絮叨男人还厉害,将芭比说得一无是处,德志、余哥面面相觑,都恨不得马上就离开。

    但是,村支书打断了他老婆的话,说:“去,弄点饭吃,少在这里啰嗦。我刚才已经说了芭比姑娘,说不定她这一会儿在江城大打喷嚏呢!”

    他说了这话,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想不到村支书说话也挺幽默。

    喝了茶,吃了饭,余哥要了到户水管的数据,然后记下来。

    村支书说:“你们不喝酒,是好同志,不过,说明一下,我们这里的酒,都是自己的作坊里酿制的,不是假酒,更不是超市里卖的,是原汁原味的包谷酒。山里没什么好东西,就出包谷,包谷多了,除了喂猪,留一点自己吃,大部分用来酿酒。”

    “那为什么不卖出去呢?”德志问。

    “是这样的,因在大山区,交通不便,运费又高,豆腐都当肉卖了。到了外地,没有人买。”村支书说。

    “也是,为什么不在当地成立玉米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包谷不就身价高涨了吗?”德志问。

    “深加工是好事,但是要投资。投资就需要钱,现在宣恩还不是很开放,只是对旅游完全开放,但是,对投资建厂,还有许多限制。”村支书说。

    德志点点头,没有再问。

    大水池的建设就在学校后面,这个应该没有坟头的争议,也不存在风水的问题吧!德志的想法,被余哥看出来,毕竟他和芭比是一组,安排芭比去宣恩,目的就是要让芭比学点东西,谁让余哥是水利工程师呢?

    余哥说:“不如去看看吧。”

    “看什么?”德志问。

    “看水池啊。我们又不是来搞玉米加工厂的。”余哥说。

    “行,我们现在就去。”德志说。

    村支书起身,说:“就在前面。我带你们去。”

    德志和余哥跟着支书,顺着“户户通”的小路往上爬。

    所谓“户户通”就是让每家每户都有水泥路走,下雨不用担心脚踩泥,也就是,下再大的雨,鞋子也不会沾上泥巴,给大家出行带来方便。

    学校里只有两个班,但是还保留着教授苗语的习惯,在整个宣恩,这是难得的。

    他们上课用苗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不知道到了小学三年级会不会学英语。德志看看两个班,可能不会有三年级,到了三年级,就会到另外的地方读书。

    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德志听不懂,可抑扬顿挫的童声,仍是那么吸引人!其实,德志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氛围,只不过,德志还不知道是否能在学校教书,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条件,不给孩子留下遗憾。

    水池建在学校上方,德志看到了,余哥也看到了,比较大,可以容纳百多立方米的水。

    但是,德志弄不清的是另外一件事,心里头在盘算怎样开口来问。

    余哥说:“这个地方不错,是个好地方,是养老的首选。”

    “行,你退休了,到我们村里来住,免费给你宅基地,盖房子,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怎么样?”村支书说。

    德志听了,心里也为之所动,这个地方的确不错,空气干净,房子漂亮,看上去像小别墅,住在林海之中,简直是一种享受。

    (^^)

第307章 毛坡归来() 
看了水池,这是个关键的部分,有了它,就有了保证,把水接通到村民家里,才是根本。这样一来,池子下方的所有农户,都有了水的保障,人老了,住在这里算是比较好的。德志心里不净,杂念太多,这可能是庸人自扰,倒不如愚笨些好。

    余哥问了支书的到户所需要的水管长度,村支书倒很清楚,他一口就说出来,倒省了不少事,这是一位负责的村干,要不然,就要德志和余哥到处去找人测量了。说实话,这是芭比负责的村,弄好了是她的成绩。

    德志没有这么多的牺牲“听潮阁”精神,同样,余哥更是睚眦必报的主儿。他绝对不会屈从于芭比。正如领导想让员工臣服于她们一样,想让她的亲戚也能在山城当上一把手,独当一面,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听命于她,没想到,这个计划落空,因着意外的车祸,让她们的打算最终成为一场梦。

    这位芭比就是一名过客,急匆匆来了,又急匆匆地走,来的时候郁闷,走的时候几乎是坐了火箭,来的时候,坐卧铺车,走的时候,坐飞机。除了留下脏兮兮的屋子,还有拖鞋,废旧电池、皮筋、谢霆锋的画像,等等所有追星族的特点,在芭比身上都找得到。

    芭比比年轻一代的追星劲头儿稍微弱一些,但与同时代的想比,还是要领先一些的。她的工资收入,大部分用在了衣服、鞋子还有化妆品,以及购买偶像喜欢的东西,总是容易陷入幻想中。而对大姨妈的良苦用心,她却无半点体会,只想混到时候能拿工资就行。殊不知,这些钱来自香港,全是爱心捐献,老外的钱早晚都有捐到厌烦的时候,因随着国内的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树立美好的形象,故意展示大国的风采,从而让西方的民间慈善团体减少对机构的支持,好日子就快结束了。

    大多数人都没有忧患意识,只是在混日子,特别是芭比,听命于齐老师的安排,到山区监督同事,生怕同事搞鬼,随便搞一点,就有很多钱。可惜,德志没有抓住机会。

    毛坡村比较好,适合做项目,又有了“户户通”,晴天雨天出门都不用担心脚会沾泥。因县民委在毛坡村做了很多年的项目,村民十分信赖政府,他们见来了女干部,把芭比当成好人,哪怕芭比不出门,她的名声仍在外,因他们知道她是县民委派来的。

    从水池下来,沿着公路,德志和余哥就要离开毛坡村,和村支书道别,村支书要安排一辆麻木车送他们到主公路上,免得走路辛苦。德志和余哥都拒绝了,因村里的麻木的确不多,有车一族,不用麻木,只用汽车,汽车不巧,都在外面,没有在家。他们很清楚,买了车,就要让车轮子转圈,转圈之后,才能赚钱,把买车的钱给赚回来,要不然,买车干啥,还不如走路呢。

    没错,在山里,有时候走路比坐车还便捷,特别是那些道路崎岖难行没通公路的地方,更能体现腿脚的作用。德志和余哥选择了走路,其实,在山区做项目,走路不算什么,有时候一天要走差不多几十里路,对身体有好处,喝免费的清洁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些财富在城里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

    公路顺着河边建,很有道理,本来山谷都是由山洪冲成的,走过不少地方,德志发现公路都有这个规律,差不多都是顺着河边建设。

    从山坡上下来后,走过另外一个村子,过了桥,就看到一辆车过来了,余哥跑过桥,那班车是从凤城来的,见了他们,车缓缓地停下来,德志走了这一段路,腿脚都有些酸疼,也没看车上有没有座位,上了车,车就开始发动,德志突然想起来,没有看座位,想了想,再看,还要,于是坐下来。余哥也找索本书名+第五文学看最快更新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德志看到最后还有座位,要说选择,他有很多选择,每天到宣恩的车有很多,从凤城来的,从江城来的,从外省来的,大多数都经过这个地方,只要愿意多等几分钟,就会有车过来。选择有没有座位的车,就在乘客的取舍了。

    不过,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先到的车,见了车就很激动,因为大多数在外赶路的,都想快点离开大路,早点到达目的地,这样才有安全感,哪怕车上没有座位,将就将就,都愿意,目的是达到目的地,不是要在车上生活一辈子。

    车还没到宣恩城,余哥与殷老板联系,殷老板又要请吃饭,德志有点不想,可有点舍不得,明天都要下乡,再买菜恐怕不好,吃不完,不可能带下乡,反而费钱。殷老板大方,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恐怕芭比不懂,德志和余哥都清楚,既然他想做这笔生意,让他破费一点也不算什么。

    这么一想,德志心里舒服了,他甚至对他还欣赏起来,这个家伙,不是傻瓜,虽有些讨人嫌,可长相动作都不是自己随心所欲的,想要变成什么样子,不能由自己来决定,一方面靠上帝,另一方面靠自己后天的修炼,这个修炼,不是三天两早起就能成的。

    余哥买票,这是他负责的项目,德志不过是来陪同他的,无非是证明一下真实性。其实,好多事情,德志都无法证明,特别是在关键的岗位,或者关键的时刻,他都弄不清楚真相,这个要从余哥的内心里才能发现。余哥和怎样谈的,鬼都不知道,人怎么知道?余哥和奸商打交道,私下里怎样约定利益,这事谁知道?

    隐秘性较强,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就搞定了,这些事不必写信,留下来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怎么说,现在的人都不傻。

    殷老板对余哥和德志所负责的项目村需要水管这一情况了如指掌,于是大胆实行性贿赂,让德志和尹懋上当,从而可以玩弄德志和余哥于股掌之间。

    殷老板请客,肯定要去,又不是只请吃了一顿饭,如果要仔细计算起来,恐怕都算不清,这个事没完没了,吃饭是为了联络感情,很多事,都是因人而异,其实,殷老板情愿在他们身上花钱吃饭,像这样的人,机构有钱,不存在拖欠货款的事,只担心卖的货不够。

    他们下了车,一边走,余哥一边说:“殷老板在重庆酒家等。”

    “算了吧,我们随便吃点,免得他要在价格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德志说。

    “你怕了?怕什么怕?他是做生意的,开店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我们花钱买他的东西,他赚钱,拿他所赚的钱的一小部分,用来招待我们,难道说不应该吗?再说,我们不知道他从我们的材料里面赚了多少,可能你想不

第308章 牡丹餐厅() 
德志心里有些想法,吃饭就是喝酒,如果吃饭,在家里完全可以吃,吃有吃的学问和规矩,想这殷老板在江湖混的久了,多少人事,他都经历,什么人他都清楚。

    德志甚至有些奢望,想梅开二度 ,但是,他不能那样做,可一到了晚上,自然有些难以打发时光,显得有些寂寞,实际上,他不爱女人是假的,不爱妻子也是假的,只是想将就着把这个本科文凭和资格证弄到后,再说跳槽的话。

    其实,他更看中的是机构在香港,多少能有外出的机会。不至于呆在内地很多年,反而没有见过大世面,没见到过,自然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写不出东西来。

    殷老板从余哥和德志那里拿到了数据,装入公文袋,好安排进货,至于货款,当然,要先交一部分定金,剩余部分等货物到了再给一半货款,等水管全部到了村里,安装完毕,没有问题后,再全部结算工资。

    这个方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