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记没让德志他们到他家,自然有原因,但是,九书记送他们下山到村委会,就让人不解了。九书记说:“我去一下村委会,刚好同行。”
德志弄不清楚,难道九书记真的是大禹,经过家门还不入吗?那是因为大禹治水,废寝忘食,为了百姓福祉,情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照顾家人的机会,心中装着百姓,故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知道九书记唱的是哪出戏?
再往前走,就是学校了,学校里传出来孩子们的读书声。白色的墙,青色的瓦,郁郁葱葱的树,非常美丽。美丽一方面是环境,另一方面是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动听,使人产生愉悦之情。
第150章 卖笑生涯()
在学校高处的山坡上,有一个圆桶状的东西,不知是什么东西,德志好奇,就问九书记:“那个东西真奇怪,是个什么宝贝?”
九书记说:“那是个水池校园全能高手。【;//”
“水池?怎么回事?既然有水池,为什么还要我们来做水利工程?”尹懋责问道。
“水池是有,但没用,自从做成的那一天开始,就装不住水,等于是个摆设,样子好看,却不中用。”九书记介绍说。
接着九书记把修建这个水池的经过讲了一遍。
学校吃水一直是个难题。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在这个小学校上学,吃不到干净水,即便是脏水,干旱的季节也没有,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因此学校也鼓励孩子们节约用水,请人挑水是要付钱的。
孩子们的情况反映到了上面。
上面一直没有解决。
有一次,省里教育系统的某人来学校调研,发现这一情况,回去后在会上反映了这一困难,省里决定调拨资金三万元来修一个水池。谁知道层层承包,到了学校包工头那里,承建人只拿了三千元。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就这三千元修水池,承建人当然还要从中赚一点,结果造了个水池完全是稻草人,吓吓飞鸟,做做样子,给上面的人看看就行了。
小学校还是没水吃,那个标志性的建筑倒还结实,站在那里,像个惊叹号,笑话着学校没水吃。
听完了故事,德志心里五味杂陈,连孩子们的主意都在打,真他妈不是个东西!难怪需要民间慈善机构来做好事呢,敢情政府的钱不容易落实到位,中间环节一多,贪婪者就要捞一笔。这雁过拔毛的家伙们,肯定不论什么钱,都敢染指,都要捞一笔,否则当官干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是典型的为人民币服务。
边走边说,他们到了村委会,九书记开了办公室的门,拿了一份表,对德志说:“去村里一下,有点事,马上回来。”
德志问:“我们是不是要再去一个组。这次工作时间是一个星期,我们总不能天天玩吧。”
“好,我来安排,我来安排。”九书记说,他找到了表格,折叠一下,放进了口袋。
九书记临走说:“你们先休息一会啊。”
尹懋答应了一声,九书记就走了。德志上楼,听到旁边办公室传出来播放电视节目的声音。
凭着日常的观察,估计他们在打牌,德志知道他们从山上回来后,在饭前,必须要打一会牌,这是个习惯。
打牌成了农村消遣的主要方式,德志却不怎么会打,也不爱打。原因有很多,关键是输不起,也不符合信仰的要求。
打牌本来是一件费时费钱费力的,又伤害身体,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德志清楚这个弊端,因此杜绝打牌,不想去冒这个险,也不想重走爷爷的老路。
据说,德志的爷爷就爱打牌,又抽大烟,结果把家财散尽,弄得只剩三间偏房。即便是偏房,那地基在全村算是最好的,地势最高,遇到大雨暴雨,雨水都绕过那块地,跑到别处去。
但是,德志从来没有见过爷爷,只是听父辈们在说,也可能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对父辈的父辈说一些过激的话罢了。但是,说话是说话,肯定有根据,没根据的话不会说,说了也会添油加醋,这样其实对被说的人不公平。
这是几代人的事,到德志这一代,也就看得很淡,不知道爷爷是怎样的人,但是,因着这件事,让德志更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个人沾染上恶习,常常陷在罪错当中,后人们不会感谢,反而会痛恨。难怪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传说已久,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了。
旁边的那些驻队干部,应该相当于被发配穷山恶水的旧时官吏,或者是准备提拔,被派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总之,上面的关系不硬,后台不扎实的,被分派到下面来。将来能否升迁,要看造化了。德志和尹懋不用说,毫无升迁的希望,但是,德志也甘于呆在基层,虽有思念亲人之苦,但是,身心比较自由,不用担心在天子脚下,伴君如伴虎,看着领导的脸色行事说话,当领导的哈巴狗,摇尾乞怜,弄点残羹剩饭,好度过余生。
这是一个什么世代?这是一个无比功利的社会,人之所以贱,贱就贱在拿自己的尊严去换粮食,或者得到虚假的荣耀,好在其他同类面前高人一等,耀武扬威的,似乎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实际上还是很可怜的。这样的人注定没有朋友,只有孤单度过余生。
九书记返回,笑眯眯地找到德志,说:“不好意思,让二位久等了。”
“没事,没事,你辛苦了。”德志说。
“九书记,我看您今天累了,我们也有点累,不如明天去六组怎么样?听说六组比较远,比较难走。”尹懋说。
“哪里,不是的,六组比一组好走,顺着公路走,一会就到了。最难走的是七组。那里最高,和一组隔着一座山。”九书记说。
德志知道尹懋想休息,从一组回来,已经累得不行,现在还要爬山,估计有点够呛。九书记是聪明人,也清楚尹懋一个月拿多少钱,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多劳动呢?又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人分配,看哪个人有关系,后台硬,就照顾谁多一些;没有关系的,没有后台的,就是累死,也得不到半点奖励,反而会被人笑话。
“那好,我刚好家里也有点事,今天就不去,明天再联系好吧?”九书记说。
“但是,你们吃饭就不要自己动手做了,已经跟食堂说好了,等一会就下去吃。吃完饭,你们再自由安排时间。”九书记说。
原来,九//来找他们之前,经过老张家的时候,就交代了的,多准备两三个人的饭,那第三个人就是九书记自己了。
九书记的小眼睛眨巴眨巴,下巴上有一颗痣,痣上长了数根胡须,这是富贵痣,胡须也是富贵胡须,不能割断,免得理还乱。这样的造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假包换。那胡须随着九书记说话时,上下左后飘动,非常独特。
在动脑筋的时候,九书记会自觉不自觉地捋着这几根胡须,如同军事家在作战前思考。但是,他说出来的话,一般无可指责,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哪怕是把假的说成真的,仍有很多人信,这就是当书记的魅力所在。
村民有几千人,没有两样子,怎么应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是一些几十年、几百年留存下来的前仇旧恨,一些没根由的事似乎没有,一项看起来不值一提的事,都会酿成一个悲剧,所以,村里的小事,其实不是小事,每一件小事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九书记丝毫不敢马虎,都是连哄带骗,辅助于高压或者好话,或者想尽一切办法,让邻里和谐,家和万事兴嘛!
他的智谋用在管理一个村显得过于丰富,要知道,他以前是管理一个乡的,有些大材小用的嫌疑,故镇上的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位书记都不敢小觑九书记,到村里之前,先让秘书跟他打招呼,到村里后,征求九书记的意见,一般都会采纳。
也有一些比较二的镇领导,下来后,有些高傲,没把他放在眼里,结果吃了不少亏。故,他们吸忍训,内部交流时,特别提出要重视九书记的意见。
九书记还不算老,当书记起码还可以当十年以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可能半路上杀出个二愣子来,硬要把九书记拉下马,自己当,一般情况下,九书记不做坏事,如果你硬要拉他下马,那对不起,他就极有可能要做坏事了,让新任的村书记也不好过,这就是村里的实际情况。
晚餐和工作队的人在一起吃。要说晚饭,其实算是下午饭,早饭基本上和中午一起吃,午饭基本上和晚饭一起吃,这是山村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德志已经习惯,尹懋来了一段时间,也算是习惯了。
只要不是自己动手做饭,应该是需要每天吃三顿的,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毕竟德志和尹懋都来自汉族地区,没有练就侗族人能够忍耐的特性。
但是,九书记安排的恰是不能自己做饭吃,这就麻烦了。住在村委会,附近没有卖菜的。要想买菜,就要到别处去买。村民都有自己的菜园子,吃新鲜蔬菜,只要不算太懒的,都有的吃。即便自己不种菜,想吃菜,就去人家菜园里“拿”,应该不算什么的。村民种的菜吃不完,挑到集镇上去卖,划不来,还不够支付车费的,只好将吃不完的菜喂猪,或者扔掉,或者就地埋掉,作为菜地的肥料。
工作队的人有身份,但是看起来都不怎么开心。他们似乎对领导的安排很不满意,或者对“一把手”的贪婪,而自己贪不着感到愤懑罢了。
德志不求他们,既然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各奔东西,各忙各的,没有啥可交往的,人不求人一般高,何必要屈尊去迎合他们,去向他们陪笑呢?
当晚,洗了睡,无事。九书记回家去了,去陪那个神秘的女人。不知何故,自德志、尹懋到村里多日,她竟然连个照面都不打,看来很有背景,或者根本没把这两位慈善机构的先生放在眼里。
第151章 并非基友()
德志心中郁闷,尹懋要看电视连续剧,战争题材的,他最爱,德志不想看电视,更不喜欢和那些索债一般的驻队干部打交道,于是一个人在公路上走着,走着,他看见曾帮他安装宿舍玻璃的人,那人向他打招呼,说:“来了?”
“来了倚天屠龙穿越记。【ka〃///”德志说。
“谢谢你们,听九书记说你们来做好事,让人敬佩。”他说。
“哦,你贵姓?”德志突然想不起他姓什么,连忙问道。
“姓杨。”他说,“你叫我杨熊就可以了。”
德志一看,他长得像一根甘蔗,清瘦,仿佛风一吹,马上就要到处找,地上没有,一看,在天上打着旋飞呢。德志真佩服他父母,原来希望他像熊一样,谁知道,到最后还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不过,他做事还是挺麻利的,安装窗户玻璃动作娴熟,非常迅速。好像下一单生意在等着他,需要他快点去一般。
杨熊说:“九书记呢?”
“回家了,这两天都在陪我们,一组的群众代表会已经召开了。明天去六组。”德志说。
“九书记还真能干,六组不好走,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我本来想说,你们城里人,没走惯山路,肯定会怕到六组去,但是,我觉得你们既然能去一组,那,你们一定能去六组,还有最高处的七组。到七组要经过一片大森林,是国有林场。”杨熊一口气说了这些话。
德志愿意听杨熊的故事。杨熊没有说到多少和他有关的事,他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他拿很少的钱,虽是村委会的委员,但是,一切都要听命于九书记的安排。他是委员,九书记的老婆也是,另外,他老婆负责村里的妇女工作和纪检工作,想来可笑,村委会就三个人,他们家就占了俩,杨熊占绝对少数。
原来如此,怪不得九书记那么热情、那么积极呢!原来他是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两个人拿了村委会的两份的工资,难怪这位杨熊这么义愤填膺呢?
九书记的老婆不想见德志、尹懋,看来是有原因,这是个神秘的女人,内幕就是有点权,可以驾驭整个村。九书记是一把手,他老婆是二把手,杨熊是?不好说,但是,杨熊明显地有些抵触情绪,暗暗地抗议,但又舍不得一年到头能拿的那点工资和补贴,他业余还做点商业保险,反正社保和商保,村民分不清。在收社保的时候,可以做点商业保险的业务。一举两得,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方有亮光。
杨熊这样做实出无奈,他只是一个配角,主角是九书记夫妻,这倒让德志更长见识。那白虎坡村的宫支书的夫人还不参与政务,这倒好,升级了!真是让人感到意外啊。
杨熊还说,他夫人在省里有人,亲戚连亲戚,在中国,都是靠关系,这当官更要找靠山,否则,这官也当不长,三天两早晨,就会掉官帽,这不是假的,是确确实实的。从上到下,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没关系趁早,不要吃政治这碗饭。
杨熊朝里没人,在这里生闷气没用。不过,他还比较明智,提前为自己找好退路,在工作的同时,可以做点自己的事。他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这倒好,城里的保险业务员不愿意到村里来,太远了,有时候还空跑一趟,车费花掉了,却没业绩,不如他本地人,乡里乡亲,都熟悉,买不买保险都行。反正于公于私,都能兼顾。
已经到了深秋季节,新的社保又要开始收了,杨熊一边收着社保,一边做着商业保险的业务,村民闹不清,杨熊耐心地解释,但是,村民买得起商业保险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摇头拒绝。都是熟人,不存在得罪不得罪,花钱的事不存在得罪的事,如果为了借钱,有可能就要得罪人了。
杨熊脚底上沾了泥巴,可能在草丛里擦过的,但是鞋帮子上还有泥痕,鞋面上有些泥点,他也挺辛苦,爬山涉水的,虽有摩托车,但有些地方摩托车去不了,只能步行。因此,做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商业保险业务员,的确不容易。他自己还做农活,种烟、卖烟,养猪、卖猪,像普通村民一样,做着普通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