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凤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殷商凤鸣-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刚才说凤姑娘有消息?她有什么消息让你告诉我?”

    “凤姑娘说,请你放心,一切有她!”

    明昭听了,先是一愣,然后一笑,点点头,“我很放心,因为有她在,我知道不会有问题。”

    “那今天晚上我来救你出去吧!”

    明昭摇了摇头,“父君给我的旨意是过来为先祖祈福,如果我跟你走了,就是明目张胆地违抗君命,到时候,无论师妹和师兄在外面做了什么,都无济于事了。我只能守在这里,你放心,外面那些人不敢害我性命。倒是师妹那边,请你去告诉她,让她一切小心,量力而行。”

    守卫点了点头,带着明昭的话离开了东山行宫。

    深夜,商君面前的案几上放着两份摊开的奏疏,一份来自蓟地,一份来自禹地。这两份奏疏从下午就一直放在他的面前,他读完之后,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蓟城城邑官在奏疏中,将太子好一番歌功颂德,说他一到蓟地就深入民间,带领老百姓消灭蝗虫,还想出火攻除虫和鸡鸭除虫的好办法,让蓟地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蓟地有一千二百户,受重灾的仅有五百户,其余百姓只是轻微受灾。朝廷拨下的赈济粮也只用了一半,老百姓都十分感恩。

    而在禹城城邑官的奏疏中,则可以看出禹地的蝗灾十分严重,一千一百户全部是重灾,朝廷拨下的赈济粮也全部用完。

    喜內侍一直都伺候在旁边,不时地为商君倒上新鲜的热茶,他看得出来,这两份奏疏让商君十分头痛。之前,就有人密报说昭王子在禹地以公谋私,用官仓的粮食向老百姓换取蝗虫市恩,然后用换来的蝗虫养鸡鸭卖钱,中饱私囊。

    商君平日里对地方官员的某些贪污行为还能放过,但是自己的儿子到了民间,竟然公然做出以公肥私的行为,这让他十分生气,也很失望,所以立刻派黄內侍去把昭王子召回来,当面臭骂一顿后便让人送去了东山行宫。

    昭王子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曾为自己辩解,任由商君将他送去东山行宫。王后也趁机插手,派人去监视他,不让他和外界联系。商君虽然看在眼里,却也没有插手阻止。喜贵是越来越看不透自己伺候了一辈子的商君了,他既没有当场处置昭王子,也没有阻止王后派人监视他。这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喜贵,这两份奏疏,你说哪一份是真的?”

    喜贵连忙躬身,“奴婢愚昧,看不出来。不过,禹城城邑官送上来的奏疏附带的这几张羊皮倒是有趣,奴婢虽然识字不多,却也能看明白。”

    商君拿起那几张羊皮,翻了翻,这羊皮上有的画着弯弯曲曲的线,有的是横平竖直地画出很多小格子,还在里面做了许多符号。

    “这个代大人倒是有意思,还从来没有见过官员这样汇报灾情呢!”商君笑了笑,“不过看上去倒是很清楚明白。”

    这表格和曲线把明昭到了禹地后,禹地蝗灾的治理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虽然不像蓟城城邑官那样洋洋洒洒一大堆华丽的说辞,但却很明显能够看出禹地在明昭的治理下,蝗灾逐渐减轻,直至最终结束的过程。

    喜贵笑了笑,“奴婢就是觉得这最后一张画得最有趣,这些鸡鸭好像活的一样,从鸭棚走到百姓家中,又从百姓家中走到作坊,然后变成了熟食,就好像亲眼看到一样。”

    商君点了点头,“这让老百姓代养鸡鸭的做法的确是很新鲜,如果真的可行,倒是可以作为以后发生灾荒时的一个赈灾之策。”

    “君上,忙了这么久,也饿了吧!明妃娘娘早就熬好了细粥送过来,说等君上累了,就伺候您享用。”

    商君站起身,动了动腰,在榻上坐了一晚上,的确是有些腰酸了,也想有一口清爽的细粥喝。

    “明妃有心了,把东西呈上来吧!”

    “是!”

    喜贵连忙把细粥小菜给商君准备好,又端过来一个食盒。

    “这是什么?”

    “这是最近都城里老百姓最喜欢买的熟食,叫做富贵鸡和茶香鸭。奴婢特意让小夏去买回来的,就等着给君上宵夜吃。正好明妃送了细粥过来,这东西就细粥也别有滋味。”

    “富贵鸡?茶香鸭?怎么名字怪怪的?很好吃吗?”

    只有近身伺候商君的人才知道,他有一个少有人知的喜好,那就是品尝民间的美食,而且最喜欢跟风,老百姓说哪个好吃,他就要让人去买回来尝尝。

    商君说着话已经取了一块茶香鸭放进嘴里,嚼了两下,立刻眼前一亮,“这味道很特别啊!”

    “听说这是用香茶和各种香料炖煮,熟了之后又点燃松柏枝慢慢烟熏,一只鸭子要连续熏制半个月才能成呢!”

    “难怪,吃起来刚入口就是浓浓的松柏清香,再细细嚼,就会有一股茶香,等到吞下去之后,又有一种很特别的回味,想必就是那些香料的缘故了。真是不错!”

    “君上可以再试试这富贵鸡,味道也很好。听说是将鸡斩杀之后,清理干净,然后在鸡肚子里塞上各类香蘑,然后用细线绑好,抹上猪油,再用荷叶抱起来。在外面抹上黄泥,放在火中烤出来的。香蘑和鸡肉的香味全部都被封锁在黄泥之中,所以味道特别浓郁。”

    “是吗?”商君十分好奇,还从来乜有听过这样烹制鸡肉的法子,他吃了一块后,忍不住大赞,“果然好吃!香味浓郁,入口即烂,十分嫩滑!”

    喜贵笑道,“这富贵鸡和茶香鸭还有故事,君上可有兴趣一听?”

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们要进城() 
都城东门,从蓟地过来的难民们都聚集在城外的空地上,几堆大火熊熊燃烧,所有人都围坐在火堆旁,呆呆地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

    “大哥,咱们在这里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脸焦虑地问着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

    “就是啊!咱们来这里也有十来天了吧,城门不让咱们进,官府不让咱们告,除了头几天丢了几袋粮食给我们,之后就再没人管过我们了。眼看着大家都没吃的了,真的要饿死在这里吗?”

    “不要啊!我们好不容易才逃到这里,总不能连殷都都进不去,就饿死在这城外吧?”

    被称为大哥的吴谦望着周围一脸激愤却面黄肌瘦的难民,微笑着鼓励道,“大家再坚持几天吧,听说君上过几天就要到东郊去祭天,肯定会路过这里,到时候我们就拦路相告,一定要把那无法无天的谢老虎的牙给拔下几颗来!”

    “不只是谢老虎,大哥,还有那个什么太子,就是他害得我们无家可归,差点丢了小命。到时候我一定要问问君上,问问他到底是怎么管自己儿子的,为什么让他到我们蓟地来为非作歹?都说蝗灾可怕,我看这个太子更可怕!”

    “好了,不要张嘴就说,虽然我们都是一条心,但若是被有心人听去了,又要倒霉了。别忘了,咱们逃到这里,可不只是为了保住我们自己的命,还有蓟地的那么多父老乡亲在等着我们呢!”

    “是,大哥,我们都听你的!”

    “行了,大家都睡吧,负责值夜的惊醒点,虽然这城外没有野兽,但还是要注意安全。”

    老弱妇孺们都在青壮年的护卫下安心睡去了,吴谦毫无睡意,两眼望着火光,眼里跳动着令人不安的神采。

    他抬头看着巍峨的城墙,知道要带着这么多人进入这道城墙隔住的世界,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人面前诉说他儿子的不是,必然是一条艰险无比的路。但是为了家乡的乡亲,他只能拼死向前,否则蓟地就要毁在太子和城邑官谢大全手里了。

    半夜,他起身到稍远的地方小解,刚刚拴好裤带,转身就看见两个人站在自己身后。他吓了一跳,见这两人全身黑衣打扮,连脸上都用黑巾蒙住了大半部分,不禁有些害怕起来。

    “你们是谁?想干什么?”他往营地的方向悄悄地移了两步,想要趁两人不注意,奔回难民那边。

    “吴谦,你别害怕,我们是来帮你的!”

    “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吴谦可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出名,随便来两个人都能叫出自己的名字。

    “这你就别管了。总之我知道你叫吴谦,你带领蓟地的老百姓来到这里,就是想向商君告太子和谢大全的状。”

    “你们到底是谁?为什么调查我们?”

    黑衣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知道你在等过几天君上郊祭,想要拦路告状。你想得太简单了,君上如果要走东门的话,提前三天就会有人出来清路,到时候你们都会被赶到君上看不见的角落里,还会有人专门管制,所以你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

    “那……那怎么办?”吴谦也只是个老百姓而已,他因为为人义气,做事敢作敢当,所以被大家推举为大哥。但是对于殷都,他是真的不熟悉。就连郊祭的事,也是无意中听路过的百姓提起的。

    “如果你听从我的安排,我保证你能见到君上,向他告状。而且君上还会重重地处罚太子和谢大全,还蓟地老百姓一个公道。”

    “真的吗?”吴谦连忙跪下,“恩人,如果你真的能带我们去见君上的话,我吴谦愿意做牛做马,任你差遣!”

    “你起来吧,我不需要你做牛做马,只需要配合我做点事情。我给你们带来了衣服,你们连夜换了,然后立刻离开这里,分散到四个城门口,等着天亮,和其他的老百姓一起入城。”

    “我们之前也想入城,可是守城的护卫不让我们进,还打伤了我们的人。”

    “那是因为你们一看就是难民,有人专门给他们打了招呼,不让任何难民入城。”

    “难道又是太子搞的鬼?”

    黑衣人点了点头,指着身后的一个平板车,上面放着两大包衣裳,“这些都是半新旧的衣裳,你们穿上不会显眼。入了城之后,我会派人接应你们,他们会带你们到王宫外会合。”

    “然后呢?”吴谦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然后我们就进宫去告状吗?”

    “当然不行,不等你们靠近王宫,就有人把你们打出来了。找君上告状,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总之,你们到时候听从吩咐就是。”

    吴谦点了点头,他虽然不认识这两个黑衣人,但是莫名地就很信任他。而且,只要靠他的法子入了城,就算之后他吩咐的事情大家不想做,他也可以带领大家去闯一闯王宫。就算是死,也要让太子和谢大全脱一层皮!

    第二天,殷都城东门外,几百个老百姓敲锣打鼓地走了过来,走在前面的两个人,手里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拉着一幅布,布上写着:“禹城百姓感恩团”。

    东城门的守卫官头都大了,他早上起来,好不容易看到城门外守了十多天的蓟地难民不见了,刚刚松了口气,这会儿又有禹城的百姓过来。这规模比蓟地的难民可大多了,难道他们也是来告状的吗?上头没吩咐拦着禹地的百姓,他一时也无法决定,到底要不要拦着这些人。

    “放我们进去!我们可是禹城来的百姓感恩团,专门来感谢君上的昭王子的,你敢阻拦,如果君上和昭王子知道,肯定饶不了你!”

    守卫官满头大汗,“你们这么多人冲进城里,会引起混乱的,不如等在城门外,待我向上头通报之后,再请你们入城?”

    “少来!说得好听!我们又不是叫花子,干嘛要在城外吃苦挨冻?再说了,我们也就几百个人,这殷都那么大,我还不信几百人都容不下!你要是敢阻拦,我们就冲进去。到时候昭王子怪罪下来,我们可不会帮你们。昭王子最体恤百姓了,肯定不会让我们留在城外的。”

    “昭王子?”守卫官苦笑了一下,“昭王子已经去东山行宫了,你们不知道吗?”

    “什么?昭王子被关在东山行宫了?岂有此理,这么好的王子为什么要关起来?我们要进城去问个道理,大家冲啊!”

    守卫官愣了一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几百个老百姓就挨挨挤挤地冲进了城,立刻就四散开去,找不到踪影了。

    他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切,“我刚刚有说昭王子被关起来了吗?”

第二百一十九章 闻天鼓() 
从大商立朝之初,就在王宫的东角门外立了一个巨大的鼓,叫做“闻天鼓”,专门供百姓向商君直接上奏用。百姓如果有事情要直接上达天听,便可敲响此鼓,自有人带他们去面见商君。

    只是,从本朝商君继位到现在,这闻天鼓从来没有被人敲响过。倒不是现任商君有多圣明,相反,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明君。所以老百姓纵然有事,也不敢去敲这鼓,就怕事情没解决,反而给自己招祸。因此,这闻天鼓虽然有专人看守和护理,但王宫中却从来没有听过它的响声。

    这一日,专门负责每日去擦拭鼓面的白內侍刚刚走到东角门,就听见震耳欲聋的“咚咚”声传来,他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难道是闻天鼓?”

    天哪,在他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听到这闻天鼓发出声响,白內侍忍不住热泪盈眶。不愧是闻天鼓啊,声音如此浑厚雄壮,震得他的心脏都跟着“咚咚咚”跳动起来。

    “白內侍!白內侍!”

    “啊?”白內侍从自己的感动中被惊醒过来,见东角门边的一个御林军在叫他,“什么事?”

    御林军指着门外,神情十分激动,“闻天鼓!闻天鼓响了!”

    白內侍点点头,更加激动,“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御林军摇了摇头,“闻天鼓响,就要立刻问明缘故,上报君上。您还在这里发什么呆呢?”

    “啊!对对对!”从来没有执行过这部分工作流程的白內侍终于明白过来,立刻冲到东角门外,激动地大叫:“是谁在敲闻天鼓?”

    一个年轻俏丽的女子站了出来,她背后站着一群老百姓,“是我敲的。”

    “你?”白內侍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番,“你有什么冤情要上告君上吗?”

    俏丽女子把手一招,立刻有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