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演义-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傩战圆嗄慷樱昕诓谎浴

    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建纣议。

    十二月,姬发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在先秦时代,战争之前一定会卜算吉凶,所以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但是按照文王对《易经》的研究心得,虽然文王传说中什么都能算到,但是文王创作的《易经》确不是简单的占卜书,而文王对占卜的作用看得不是很大,一伯事情如果决定去做,就要去做,而不要因为占卜而怀疑不去做,只有在怎么做的选择上,可以占卜为参照,即文王说的“时至而勿疑”。

    姬发很明白文王《易经》的道理,所以并不理会占卜的结果,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在鲜原集结大军,精选战车300辆,虎贲3000,甲士人,组成伐纣大军。

    诸侯群起响应,在刑丘(故邘国之地,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周师会师的最大的八个诸侯是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后人称之为牧野八师。周武王改刑丘之名为怀庆。

    庸国,牧野八师之首,为荆楚大国,建都上庸(湖北十堰竹山县)。

    庸国在商朝时期,是群蛮之首,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这与庸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威望是分不开的。

    商汤至周早期的庸国疆土包括现今的荆州市及荆门市的南部到今钟祥一带。庸国的南部包括今天重庆的东北地区,含万洲、开县、梁平以北各县。庸国的西部包含陕西省汉中市大部分属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属地。庸国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县及商洛东部。

    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

    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处是岩葬,即“悬棺文化”。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迷底长期无人揭开。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一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古人丧葬之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恢复原样。以上的民间传说与竹溪岩葬风俗有紧密联系,老人洞事实上就是老人死后的丧葬之地。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烟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第十六章 鱼凫氏冉族() 
古庸国是中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其后,十巫中最强大的“巫咸族”建立了一个“巫咸国”(在今天的巫溪县一带)。十巫中,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彭精通医道,巫咸除精通医道外,还精通天文、乐器。巫咸、巫彭所研究的医道、天文、乐器等,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明、清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术也基本相同。这些巫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积累着宝贵的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庸人还能歌善舞,并发明鼓等乐器,因此古人有时将大鼓称为“庸鼓”。庸人善于歌舞,在《诗经》中可见其端倪。《诗经》中《江汉》及《墉风》中一些作品,很可能就出自庸风。世有“吉甫作诗”之说,尹吉甫为周武王的大臣,其出身地即庸国的附庸之地麇国。庸国的歌舞后来发展成山歌、戏剧。两竹高腔、薅草锣鼓、闹房花鼓调,主要源头就在古庸国的歌舞。

    早在商、周时期,庸国人就开始食用茶叶,并使用生漆,并将茶叶、生漆作为贡品。产地“巴”,实际上包含庸国的三峡地区,即后来的峡州、夷州等地。在三峡一带,庸人的茶文化后被楚人所继承。

    庸国还是中国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庸国的富强与其地产盐有很大关系。早在****时期,庸人就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并打开了通往楚国、秦国等地的盐道。秦地少盐,楚灭庸后占领了庸人的盐泉,籍以控秦,秦国则派白起占领了鱼邑之地,夺取了盐泉。据史书记载,秦楚战争,首先就是从争夺庸人盐资源开始的。

    在科技方面,庸国盛产五金,是铸钟大国,掌握着先进的青铜技术,因此又被称为“镛人”。商代的许多鼎器、大钟都是庸人的杰作。同时,庸人又因善于筑城建房而被称为“墉人”,周朝统治者就曾请庸人在洛邑(河南洛阳)建造都城,竹山县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3000余年风雨侵蚀,仍然屹立不倒,这些足以证明庸人的建筑艺术确实高超。

    蜀,位于四川盆地,东接庸国,北接周国、羌国。为牧野八师之一。

    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冉族、蚕丛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鱼凫氏冉族、开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文化的民族(华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前面介绍过从商王廪辛时期开始,外来的柏灌氏羌族一直统治着四川盆地。

    时值商朝末年,在今成都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部落,北岸是柏灌氏羌族部落,南岸是土著冉族部落,南岸的百姓喜好水,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部落里,有个中年人杜宇,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就拥戴他当了打渔头,被百姓称作“鱼凫”。

    这个部落的大王凶残贪婪,捐税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恼火。打渔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带领老百姓推翻了那个大王,重新建立了一个部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要用渔网、鱼叉,还要靠喂的鱼老鸹下水逮鱼,鱼老鸹是一种野鸭,古称凫,因而这个部落就取名叫鱼凫氏部落,那个打渔头当了大王就称为鱼凫王了。从此以后,渔民们的税轻了,生活越过越好了,杜宇就被族人唤做了“蒲卑”,鱼凫王的心也越来越大了,把现今郫县那边的犀浦、花园、德源、彭州占了。

    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古蜀军队是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暴君殷纣王的重要力量。这个文明形态不同于华夏族,被后人称为蜀族。这是蜀字首次出现在史书中。

    羌,即羌方,位于甘肃东南部,曾经非常强大,商代从武丁时起,直到廪辛时多次与之交战,此时加入伐商的周武王联军,为牧野八师之一。

    髳(mao),位于北胜(云南丽江永胜县),加入了伐商的周武王大军,为牧野八师之一。

    微,位于渭水中游南岸,位于陕西宝鸡眉县,与位于山西长治潞城市的微子国不是一个国家。此时加入伐商的周武王联军,为牧野八师之一。

    彭,原为被武丁平灭的大彭国(江苏徐州)。大彭国和豕韦国被灭后,从此东夷无人可制。

    彭祖本姓籛,其后裔以国为姓,大彭国被灭后后,其后代于是以国为姓,为彭姓的渊源;而豕韦国被灭后,其后代也以国为姓,为韦姓的来源。在周朝时期,彭氏的一个子孙在周王朝中担任掌管钱粮的官员,后以“钱”为姓,成为彭氏的姓氏分支,所以历来都称“钱彭一家”,即籛彭韦钱实为一家。

    韦姓源自彭姓,彭姓源自海眨院笠嵛蘼凼切蘸'或姓彭,姓韦,都可以,如同姜子牙姓姜,姓吕,都可以,前者祖姓,后者国姓。

    后裔四方奔逃,流落各处,北方、南方、西方都有他们迁徒的足迹。其中南迁的一支,到达浙江临安、福建武夷山,最后到达广西,融入百越,成为今天壮族的先祖,壮族多韦姓,正是他们的后裔。北迁的一支,融入北方东胡,成为其中的一支,成为其中的室韦族。

    其中南迁到武夷山的一支的始祖为彭武、彭夷。

第十七章 牧野之战() 
当地流传着彭祖的传说:据说彭祖晚年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彭祖隐居武夷山时,教人开垦荒地,种植粮棉、花果、茶叶,挖井取水。据说他种的茶叶味道香淳,引来七仙—钟离权、吕洞滨、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他们一致商定赐他寿享880岁。当然这纯属戏说,传说七仙的成仙年代都在汉唐宋,而彭祖的年代却为大禹时期,所以不可能为真。

    据《武夷山志》记载:彭武、彭夷为彭祖之后,一生下地就成长起来,一阵春风吹过,他们就能呼喊爹娘,二遍春风吹过送来春雨浇洒,就能站立。彭祖用三片自己种的春茶泡水给他们饮,就能下地奔跑。从各方资料推断,他们是一对弈生兄弟,系福建彭族始祖。后人便把此山命名为武夷山,直延用至今。

    实际上武夷山的彭武和彭夷并不是彭祖的儿子,而是彭祖一千多年之后,大彭国被商王武丁所灭,南支后裔流落至此。

    西迁的一支,为逃避商的统治而由东南的徐州向西迁到西南成都平原,今四川彭山市,国名仍为彭,实为彭韦两国后裔的共同聚居地,按现在的地理位置,应该是以彭州市为主体、包括广汉市、郫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

    后又迁徒到长安西北的泾渭流域的泾河上游(茹水河一带,甘肃庆阳),此时在韦国后裔海у诘拇煜屡砦ち焦笠峄匙哦陨掏醭脑骱薅渭恿酥芪渫醴ド讨郏澳烈鞍耸Α敝弧

    卢,在商末与彭一样位于泾河上游(茹水河一带,甘肃庆阳),两国关系非常密切,后在彭的影响下,卢也加入了伐商的周武王联军,为牧野八师之一。

    濮'pu',位于顺宁(云南临沧凤庆县)。此时加入伐商的周武王联军,为牧野八师之一。

    周武王利用商朝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的机会,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于十二月二十八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河南郑州荥阳市)渡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河南新乡辉县市)折而东行。

    帝辛五十三年(周武王十二年,)正月初四拂晓,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河南新乡卫辉市)。牧野原非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殷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历史上的牧野主要指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也包括新乡市凤泉区、获嘉县部分地区。牧邑的具体位置,东汉的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里说得最为明白。他说: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汉代的70里,约合25公里,正是卫辉市区所在地。

    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前来与武王会合。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没有任何的防备,商国的主力当时都在东南的东夷前线镇守,所以帝辛只能匆忙组织了数量很少的禁卫军,因为军人不足,故大量武装奴隶和囚徒。这些奴隶大部分都是临时征招的修建宫殿的奴隶,这些奴隶平时受苦受难,根本没有求战意志。

    帝辛亲率以奴隶为主的大军,共有十七万人。

    初五凌晨,周军布好阵,庄严誓师,史称“牧誓”。

    以下为《尚书·牧誓》的原文:

    武王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武王在阵前声讨帝辛罪行以激励将士斗志,统一战斗动作以保持阵形严整,在了解到商军大部分由奴隶组成,所以严格申明不准杀降以分化瓦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