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我是说,当然不会!”尼古拉斯连连摆手,眼看着蓝礼就要离开,却还是依依不舍,忍不住大声地宣布道,“我也希望成为一名演员,一名像你一样的演员!”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上一世,因为电影,也因为表演,枯燥无味的生活重新拥有了色彩,于是,他拥有了梦想,闷头向前、拔足狂奔的梦想,这让他站在了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之上;这一次,却没有想到,他成为了启发梦想的那个人,他成为了点亮灵感的那个人,他成为了改变某个人生活的那个人。
这,着实太神奇。
这一辈子追逐着梦想,不顾一切地狂奔,今天的此时此刻,第一次在蓝礼自己之外,衍生出了其他意义。正如托尼…凯耶拍摄的“超脱”一样,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前进,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积少成多的力量,每个人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整个社会,每个人都正在以自己的行动作出贡献。现在,轮到蓝礼了。
看着眼前这名少年那充满希冀、充满动力、充满光明的脸庞,梦想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嘴角的笑容轻轻上扬了起来,蓝礼的心情也轻轻飞扬了起来,“尼古拉斯…哈密尔顿,对吧?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表演,那么,这就是我的荣幸。”稍稍停顿了片刻,蓝礼往前迈了一步,小心翼翼地给了这位少年一个拥抱,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内心深处微微有些挣扎。虽然蓝礼知道,肯尼迪机场和林肯中心的盛况,那只是小概率事件,影迷和影迷之间,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因噎废食显然是最愚蠢的做法;但,那种恐惧和抗拒,还是无法遏制的上扬起来,比起狂热影迷来说,蓝礼宁愿与记者、狗仔交锋。有些事情,终究是一个门槛。
可是挣扎过后,蓝礼还是迈出了这半步。
不仅因为这些狂热、这些支持、这些呐喊,本身就是对他的肯定;还因为隐藏在这些欢呼和亢奋的背后,还有每一个独立影迷的故事,他能够赢得这些观众的喜爱,这是他的荣幸;更因为这位叫做尼古拉斯的少年,他的身上闪耀着梦想的光芒,恍惚之间,蓝礼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于是,蓝礼拥抱了尼古拉斯,如同当初拥抱劳伦…梅斯勒一般。
轻轻地、礼貌地、亲切地拥抱,随后,松开,退后半步,蓝礼握紧拳头,轻轻挥了挥,微笑地说道,“加油!”
说完,蓝礼这才转过身,大步大步地朝着酒店大堂的方向迈开了步伐,身后的尖叫和呐喊依旧不绝于耳,蓝礼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轻快了起来,沉甸甸的心脏,再次开始变得火热起来。柏林的冬天,似乎也美好了起来。
尼古拉斯站在原地,目送着蓝礼的身影消失,最后没有忍住,高高地跳跃起来,欢呼雀跃地呐喊着,“耶!”蓝礼说,期待着未来他们能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蓝礼说,加油!“啊啊啊!”内心的喜悦滔滔不绝地汹涌而出,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可以感受到那发自灵魂深处的欢愉和雀跃。
可是欢呼还没有来得及结束,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就出现在了尼古拉斯的面前,只见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落魄邋遢的模样,“你好,我是蓝礼的经理人,罗伊…洛克利。明天上午,记得过来酒店大堂,蓝礼会重新签名一张’超脱’的海报,放在大堂经理那儿,你记得过去取。你叫什么名字来着?可以再告诉我一次吗?”
尼古拉斯的大脑已经彻底当机了,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名字,然后就看到对方点点头,“没问题。到时候你直接报名字就可以了。还有,希望后天可以在’超脱’首映式上再次见到你。”对方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就踩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施施然地进入了酒店大堂,最后彻底消失。
“耶稣基督!”正当尼古拉斯以为今天不可能再更完美的时候,惊喜再次出现。满腔的喜悦,满心的幸福,尼古拉斯觉得,这可能是自己有生以来最开心的一天,虽然他只有十二岁而已。
“啊啊啊!”除了尖叫之外,尼古拉斯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方法好途径来表达这一刻内心的真实感受了,于是,他就这样做了。
一直以来,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戛纳电影节的疯狂和热情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法国蔚蓝海岸的璀璨阳光敞开怀抱,欢迎着世界各地的电影爱好者们拜访;但人们提起柏林电影节时,电影的题材、艺术的探讨、社会的困境、政/治的变动、德国本土电影的发展……这些才是关键词,在寒冬二月的柏林,即使影迷们再热情,即使观众们再捧场,但天寒地冻、零下气温,终究还是让狂潮无法掀起风浪。
可是,蓝礼抵达柏林之后的十二个小时时间里,这个一向以高冷、严肃著称的电影节,却呈现出了一副别样的风貌。
抵达机场的欢迎盛况,抵达酒店的人山人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当天晚上,蓝礼离开了酒店,前往电影院,按照惯例,亲自融入电影节的氛围之中——
这已经是柏林电影节揭幕之后的第五天,一大批电影粉墨登场,资深影迷们对于各部作品可谓是如数家珍。出发之前,蓝礼没有提前做功课,而是直接到了街道另一侧的索尼中心,那里有一间电影节的官方影院,准备随便挑选一部电影观看;结果,却在电影院大厅被影迷认出来,然后……他们就展开了电影的热烈讨论。
关于德国新晋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Petzold),关于他的新作“芭芭拉”,这也许是电影节至今为止最值得观看的一部作品,好评如潮;关于比利…鲍勃…松顿(Billy…Bob…Thornton),关于他的第四部导演作品“简…曼斯菲尔德的汽车”,多么让人大失所望,多么老调重弹、多么故步自封;关于梅丽尔…斯特里普,关于她即将被授予的终生成就奖;关于不久之前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点亮灯光”,多么惊喜、多么出色……
如此场景,恍惚之间,让蓝礼想起了特柳赖德电影节。不过,却与特柳赖德又有些不同,这里的影迷更加专业,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他们都可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有理有据,对于电影的见解,堪称半专业;这里的影迷更加冷静,几乎每一位看到蓝礼的观众,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没有要求签名、握手或者拍摄,而是乐于停下来闲聊几句。
尽管如此,电影院的大厅还是围堵得水泄不通。蓝礼几乎开始怀疑,因为时差的缘故,他是不是记错时间了?他离开酒店房间的时候,明明已经是十一点出头了,为什么现在电影院依旧如此热闹?为什么观众依旧络绎不绝?
为了避免打扰大家观影,蓝礼购买了一张“战地巫师”的门票,进入了放映厅,这才让讨论暂时到一段落。
可是,观影结束时,电影大厅里依旧熙熙攘攘地聚集着一大群人,或站或坐,见到蓝礼的那一刻,纷纷围堵了上来——不是尖叫呐喊、也不是签名合照,而是……询问蓝礼对于“战地巫师”的看法,大家站在原地,卷起袖子,大有讨论整个通宵的架势。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似乎是众星捧月,所有人都围绕着蓝礼一个人转;却又似乎是平等共处,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即使是蓝礼的观点,可能也会被反驳得体无完肤。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一群电影爱好者们却聚集在一起,一杯咖啡、一个甜甜圈、一个话题,这就足够了。
这样的柏林电影节,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777 神秘礼物()
“蓝礼?”内森站在酒店房间的卧室里,看着衣柜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只觉得眼花缭乱,呼喊了一声,却没有听到蓝礼的回应,不由再喊了一声,“蓝礼?”安静下来,仔细侧耳倾听一下,一点声响都没有,他不由快步走了出去,进入大厅,然后就看到——
穿着浴袍的蓝礼,躺在沙发上,又一次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湿漉漉的头发还在滴水,刚刚洗澡沐浴完毕之后,就连头发都没有来得及吹,微微泛红的脸颊依旧残留着沐浴过后的绯红以及早晨起床之后的慵懒。
站在原地,内森哑然失笑。
每天早晨,离开被窝都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过去三个多月来,“明日边缘”的拍摄日程都是正常上下班的模式,拍戏就好像正常上班族一般。每天的拍摄工作都是如此辛苦,堪称是体力和经历的较量;而拍戏之外,蓝礼还需要进行武术基本功的训练,然后背诵次日的剧本以及拍摄日程,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偷懒的演员,有偷懒的拍戏方式;勤奋的演员,有勤奋的拍摄方式。
好不容易,“明日边缘”终于杀青了,但随后又来到了柏林电影节,紧锣密鼓的宣传日程,甚至要求更早起床,而且日程密度之满可没有什么上班下班之说,六点起床之后,在采访结束之前,即使通宵,工作也必须进行下去。
内森是知道的,睡觉对于蓝礼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
知道归知道,但内森还是不得不打断蓝礼的美梦,今天还有一整天的日程在等待着呢。“蓝礼!”内森犹如惊雷一般的声音炸裂开来,然后就看到蓝礼重重地将脑袋埋到了沙发抱枕里,一副不想要起床的模样,内森着实是忍俊不禁。
“说吧。”蓝礼的声音闷闷地从抱枕里传了出来。显然,内森刚才的呼喊,蓝礼也是听见了的,只是假装没有听见罢了。
“呃,我是想问,今天选择哪套衣服?”内森指了指身后的卧室,随即才意识到,蓝礼依旧埋在抱枕里,根本就看不见,“出发之前,伊顿制作的那些标签,全部都弄乱了,根本无从识别。下次,最好还是把标签放在口袋里,这样就不会掉出来了。蓝礼?你可以呼吸吗?”
蓝礼没有回应。一秒,两秒,三秒。他重新坐直了身体,肩膀稍稍挺直了起来,那慵懒的姿态正在一点一点消散,重新恢复了平时一贯的礼仪,不过眼睛依旧紧闭着,“伊顿一共准备了四套……不对,五套正装,留在首映式和之后的新闻发布会穿,我没有记错的话,罗伊是不是说了还有一个晚宴?那些正式场合,穿着正装就可以了。”
经过几次合作,蓝礼现在正式聘用伊顿…多默作为他的个人造型师。
所谓的造型师,工作其实并不简单。
每一周或者每两周,他们就需要游走于巴黎、米兰、纽约、伦敦、东京等时尚名都,不断挑选、浏览、扩充自己的服装收藏;其次,各大品牌推出新一季的宣传目录,又或者是私人设计师品牌出现了新品目录,在正式上市之前,他们就需要进行第一轮筛选,提前预定心仪的设计;再次,每一次时装周、每一期时尚杂志,乃至时尚界顶级编辑、设计师的私人派对,他们也都必须出席,不断更新自己的时尚仓库。
通过这些工作,造型师需要定期更新自己合作对象的衣柜,多则两周一次,少则一个月一次,包括正装和私服,包括服装和鞋子,还包括眼镜、帽子、胸针、袖口等配饰……
如果是女艺人,那么还有值得推荐的珠宝——不是由造型师提供,而是造型师推荐品牌以及款式,然后看看艺人是否足够资格,让珠宝商提供赞助,不够资格的话,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如果是男艺人的话,则是手表——顶级手表的价格,比起珠宝来说也不遑多让。
作为伦敦上流阶层出身,伊顿最大的优势不在于人脉,而在于眼光。对于蓝礼的气质和品味,伊顿抓得十分到位,往往能够推荐最合适的设计。
当然,蓝礼自己从小也是接受相似教育出身的,即使他不会设计,对于搭配却头头是道——真正的贵族应该清楚地知道,什么服饰是得体的,什么搭配是恰当的,什么颜色是忌讳的。这些素质和底蕴,看不到,也摸不着,而且有钱也学习不到,却组成了气质的一部分。
上述工作,仅仅只是造型师的日常工作而已。像柏林电影节这样的特殊场合,他们还需要随时更新相对应的正装;如果是奥斯卡颁奖典礼,女艺人可能提前三个月就要开始准备了,造型师们的对决,那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一次柏林之行,伊顿准备了五套正装,还有十套私服。要知道,蓝礼仅仅只是在这里停留四天而已。不过,蓝礼的行李已经十分收敛了——女艺人出席戛纳电影节时,仅仅是衣服,八个到十二个箱子只是正常水平而已,玛利亚…凯莉的私人行李足足可以达到二十一个箱子。而且都是大箱子,不是小箱子。
“今天穿着私服就好。”蓝礼沉吟了片刻,似乎正在回想,伊顿到底准备了什么衣服,“烟灰色的衬衫,黑色牛仔裤,然后还有海军蓝的风衣,那套就可以了。”
内森懵懵懂懂地回忆了一下,然后确认了一遍,“你确定吗?今天可是新闻发布会……”
蓝礼没有回答,只是闭着眼睛,轻轻收了收下颌,瞌睡虫似乎还没有完全离开;内森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过身走向了衣柜,开始整理蓝礼今天的服装。
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柏林电影节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都非同小可,规格和排场自然不简单。
一部竞赛单元的电影作品,正式上映之前,官方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剧组还会举办一场非正式的记者采访,然后开放一些简单轻松的采访;接下来是正规的首映式、记者见面会、观众见面会、首映结束之后的访谈会;再是媒体密集采访时间。
短短三天、四天之内,热门影片的采访可能超过两百个,冷门影片的采访也至少有六十、七十个以上。这还是柏林这样“清冷”的电影节,热闹非凡的戛纳,绝对只多不少。这也是每一部作品都渴望挤进三大电影节的原因,宣传效果显著,而且是当仁不让的国际舞台!
如此规格,即使是多伦多、圣丹斯、特柳赖德也无法比拟。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