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2%。

    进入新世纪之后,受环保压力以及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影响,中国加快了风电建设的步伐。2002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推进大型风电场建设。此后几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至2017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8gw,是2000年的500多倍,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上升到了35%。

    也就是在风电特许权招标政策中,明确提出了风电机组国产化率不低于50%的要求,其目的正是为了促进国产风电设备的发展,以免这一个庞大的产业完全落入国外企业之手。

    欧洲的风电设备产业非常发达,因此,对中国政府的这个政策,欧盟自然是非常抵触的,并因此而向中国政策进行了交涉,认为这一要求违背了世贸规定中的国民待遇条款。中国政府声称通过政府干预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是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而享受政府补贴的项目可以提出国产化率要求,这并不违反世贸规定。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扯皮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且目测还将继续扯下去。所谓世界贸易组织,其实就是一个互相扯皮的地方。世贸规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是补丁撂补丁,因为这些规则早已被各国钻得百孔千疮,只能通过不断地打补丁来予以维持。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提出国产化率要求的,并不仅限于中国。2009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局出台了一个规定,给予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电厂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其中特别规定对于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大规模风力发电的企业,享受政府补贴的前提是其开发和建设发电设施时,必须购买一定数量在本地制造的产品,称为“本地含量指标”。

    2010年,日本和欧盟分别对安大略省的这条规定发难,并最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经过几年的扯皮,wto最终裁定安大略省的规定是违反世贸规则的,但同时也承认这一问题非常复杂,这一判例并不能简单地适用于其他的案件。

    博瓦德没有直接参与欧盟与中国就新能源问题的争执,但多少知道一点其中的难度。听海因茨尔说起此事,他自然是要解释一二的。

    海因茨尔说:“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欧盟与中国的谈判。我们感觉欧盟在谈判中的态度过于软弱,中国人明显是在拖延时间,以便赢得发展国产风电设备的机会。我建议,欧盟应当把海洋石油装备和风电装备捆绑起来,如果中国人在风电进口上坚持50%国产化率的要求,则我们也可以要求从中国进口的海洋石油装备必须包括50%的欧洲产品,我想,比尔图公司是不应当对这个要求提出异议的。”

    “捆绑?”博瓦德眼睛一亮,他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第八百四十九章 欧洲人学乖了() 
“咦,欧洲人学乖了嘛?”

    国家发改委,王振斌的办公室里,听罢商务部司长徐振波介绍的情况,冯啸辰嘻嘻笑着评论道。

    欧盟的贸易官员向中国提出把海洋石油装备和风电装备进行捆绑谈判的要求,让商务部陷入了抓瞎的境地,徐振波不得不跑到发改委来找王振斌商量此事,并要求冯啸辰必须参加会谈。

    第六代钻井平台出口欧洲,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商务部力推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项目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约20亿美元的出口额,更在于这是中国第一次向欧洲出口这类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大型装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以往,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多数是轻工业品,即便有一些技术装备,也属于技术上相对落后,仅仅是凭借价格优势而获得的订单。反过来,中国从欧洲进口的却是尖端、精密的机器设备,包括一些大型成套装备。

    第六代钻井平台,属于高技术装备的范畴,而且据说欧洲迄今自己还无法制造这样的装备。中国能够抢在欧洲人之前突破这项技术,并把产品卖到欧洲去,其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高层领导得知此事之后,专门对商务部做过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保障这一项目的完成,实现中国对欧高技术装备出口“零的突破”。

    按照装备工业公司向商务部介绍的情况,这个项目的完成并没有什么障碍。进口商挪威比尔图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中国来过好几次,对于中国的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设备的价格也完全在比尔图公司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甚至让他们觉得有些意外之喜。双方目前正在就一些细节进行谈判,最终签约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商务部办公厅的笔杆子们甚至已经在草拟不同场合下使用的宣传通稿,准备双方一旦签约,就要找媒体来进行大肆的宣传。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欧盟却横生出了一个枝节,声称欧盟对于欧洲的海洋石油开发提供了政府支持,因此与海洋石油开发相关的设施建设必须满足一定的本土化要求。简单说,欧盟同意比尔图公司从中国进口第六代钻井平台,但这个平台上必须包括欧洲企业生产的产品,比例不得低于50%。

    至于理由嘛,参见中国在风机采购中提出的相应规定,我欧盟是很萌的,如果我们有哪个地方做得不对,那也是因为你们中国人有样在先,我们不过是跟你们学的而已。

    商务部当然知道风机采购的事情。发改委当初提出这条规定的时候,是与商务部商议过的,确认这条规定其实是打了世贸规则的擦边球。双方在当时还商定了遇到纠纷时候的应对口径,这段时间欧盟就风机国产化率一事向中国发难,商务部一直是按当时约定的口径在与欧盟周旋的。

    “欧洲人这一手,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也很为难啊。”徐振波这样对王振斌和冯啸辰说。

    王振斌说:“这两件事还是不太一样吧?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海洋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补贴风电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欧盟补贴海洋石油开采,完全没有理由啊。”

    “理由这种东西,想找总是找得出来的。”徐振波说,“其实他们的想法和我们一样,都是要拖延时间。我们要质疑他们的理由,就要和他们进行谈判。这种事情,一次谈判肯定是不够的,而是要反复好几轮,甚至十几二十轮都是可能的。十几轮谈判下来,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欧洲企业自己也把第六代平台搞出来了。”

    “我可以给你保证,给欧洲人三个一两年时间,他们也搞不出来。”冯啸辰笑着评论道。

    徐振波无意讨论欧洲人能不能搞出钻井平台的问题,他说:“就算欧洲企业搞不出来,时间这样拖延下去,对我们也是不利的,这一点你承认吧?”

    冯啸辰点点头:“这倒是,罗冶那边是卯足了劲要拿下比尔图的这个订单。有了比尔图的订单,再加上咱们自己准备放到南海去的几座平台,罗冶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了。他们前期在研发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就指望着在比尔图项目上赚回来呢。”

    “这就对了嘛。”徐振波说,“所以,我们不能被欧盟牵着鼻子转,必须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冯啸辰问。

    徐振波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个办法。第一,我们答应欧盟的要求,让出口钻井平台上欧洲产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冯啸辰说,“我们辛辛苦苦开发出这样一个平台,是希望它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把50%的设备交给欧洲人去做,就相当于替欧洲人辛苦了。再说,我们就算想用欧洲的产品,他们又能提供什么产品呢?核心设备部分,他们自己的库克船长项目已经半途而废了,所以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也造不了核心设备。而如果是把辅助设备交给他们去做,他们的造价会比我们高出一倍以上,相当于我们花大价钱请他们做那些我们自己也会做的东西。到时候装备的整体造价上升一半,恐怕客户那边就要掀桌子了吧?”

    “我明白这一点。”徐振波说,“那么就只有第二个办法了,也就是我们自己放弃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用以换取他们放弃钻井平台本土化率的要求。”

    “我看,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王振斌评论说。

    “这是很明白的嘛!”徐振波说,“我们当时一听他们的要求,就知道他们是冲着风机来的。钻井平台这个东西,他们自己造不了。比尔图公司是私人企业,也不可能听欧盟的摆布。欧盟提出这个要求,明显就是拿这件事刁难我们,迫使我们在风机国产化率问题上,向他们让步。”

    “所以我才说欧洲人学乖了,居然会跟我们耍心眼了。”冯啸辰说。

    王振斌笑着调侃说:“他们在你冯大总经理这里吃了那么多亏,也该学聪明了吧?”

    冯啸辰说:“他们可不是因为吃了亏才变聪明的,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想装绅士范儿也装不出来。你看前些年,欧洲日子过得好的时候,他们成天在我们面前念叨什么自由贸易规则,又是什么人文关怀,又是什么国际责任之类的,现在原形毕露了吧?”

    “嗯嗯,言之有理。”王振斌说,“这算不算是哲学上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的竞争力下降了,所以各种过去不屑于采用的手段,也都使出来了。”

    “我说二位,你们就别在这里夸夸其谈了。”徐振波受不了了。眼前这二位,据说是在社科院读研究生时候的同学,他们同学之中还出了祁瑞仓、丁士宽这样的知名学者,所以他们俩的理论水平也是很高的。但现在徐振波需要的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哪有闲情逸致来听他们聊什么哲学。

    “嗯嗯,跑题了,跑题了。”王振斌笑着说,“对了,老徐,你们部里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徐振波说:“我们只是贸易部门,具体该怎么做,还得听你们宏观规划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意见。我们当然也可以两个方案都不采纳,拉着欧盟到wto打官司去。欧盟在这件事情上不占理,真把官司打到wto那里去,他们也会败诉的。”

    “但这样一来,我们的风机国产化政策,也会受到批评。”王振斌说。

    徐振波说:“这就对了,我们也是投鼠忌器,不敢跟欧盟打官司。钻井平台的事情,刚才啸辰也说了,实现50%的欧洲本土化,是做不到的,而且我觉得欧盟也不想这样做。如果我们这样答应他们,他们肯定会找出其他的理由来搅局,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上。现在唯一有可能做的,就是我们和他们进行交换,放弃风机国产化率的要求,或者适当降低一点要求,比如说,降到40%,或者30%。”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看着冯啸辰的。风机国产化是装备公司在推进的事情,冯啸辰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冯啸辰想了想,问道:“徐司长,关于风机国产化率50%的这个要求,是不是真的违反世贸规则?另外,商务部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徐振波说:“关于你的后一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你,为了这个规定,我们商务部的确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和很多国家谈判的时候,都会因为这项规定而受到对方的质疑。至于说是否违反世贸规则,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擦边球,钻了世贸规则的空子,目前并不违规,但未来是不是违规就不好说了。关于新能源方面的贸易纠纷,这些年越来越多,世贸肯定会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规定,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干脆一步到位,取消掉这个政策好了。”冯啸辰把手一挥,断然地说道。

第八百五十章 连还价的兴趣都没有() 
“取消这个政策?”

    徐振波扭头去看王振斌,等着他表态。这个意见其实是徐振波自己先提出来的,但听到冯啸辰这样说,徐振波又有些心里打鼓,不知道这样做合适不合适。

    关于风电产业的情况,徐振波是有所了解的。风电投资中的70%来自于风电设备,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千瓦风电的设备投资大约是7000元左右。2008年,全国的风电装机预计在1500万千瓦的样子,计算下来的设备投资将高达1000亿元。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当然不能拱手送给外国企业,发改委规定设备的国产化率不能低于50%,就是为了迫使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进而帮助中国企业掌握相关技术,最终实现进口替代。

    为了这个大目标,商务部纵然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也得硬着头皮去扛。现在冯啸辰突然提出干脆放弃这个政策,徐振波一时竟有些不敢接受了。

    “取消这个政策,你们能撑得住吗?”王振斌对冯啸辰问道。他说的“你们”,自然不光是指装备公司,而是指整个风机制造产业。目前,全国有70多家风机制造企业,其中20余家有自己的产品,其余的或者是正在研发,或者是在为国外企业代工,假以时日,这些企业也是能够成长起来的。

    冯啸辰说:“我考虑过了,国内至少有10家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即使国家取消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这些企业也不至于被国外企业挤垮。其余的企业,能发展起来的,就让它们发展。实力不行的,就让那10家企业把它们兼并掉。我们在技术上和欧洲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如果要拼价格,我们是有绝对优势的。风电场招标的时候,把价格的权重定得高一点,欧盟总没什么话可说吧?凭着价格这一条,我们也能够让欧洲企业灰溜溜地滚回去。”

    “也罢。”王振斌说,“其实,国产化率这件事情,发改委领导也曾几次提起过,说行业保护政策不能永远地搞下去,到适当的时候就该取消掉了,否则企业习惯于被保护,就没有上进心了。”

    “老王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发改委也同意取消这个政策?”徐振波问。

    王振斌点点头:“如果装备公司方面认为可行,我们也同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