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重工-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省口音呢。”

    “哈哈,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董老和孟凡泽都笑了起来,想象着一群黑人士兵用带南江口音的汉语喊“一二三四”,怎么琢磨都带着一些喜感。

    “不过,光我叔叔一个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冯啸辰说,“过去咱们国家也有一些零星的援非计划,派去了一些人。包括我们装备工业公司,也向非洲派遣过工程师。但这还远远不够,光靠这些人的影响力,不足以抵销西方国家一两百年留下的影响。时不我待,我觉得我们应当加大对非洲的人才支援力度,最好能够让非洲的每一座政府办公楼里至少都有一个中国面孔。”

    “嗬,好大的手笔!”孟凡泽咂舌道,“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个政府部门,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你打算派多少人过去?”

    “一两万人吧。”冯啸辰轻松地说。

    “一两万人……”董老重复了一遍冯啸辰的话,沉默了片刻,点点头说:“这个数目倒真不算多。”

    孟凡泽哑然失笑:“董老,一两万人的确不算多,可是咱们一下子派出一两万干部到非洲去,这可就是一个大动作了,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呢?”

    董老摆摆手,说:“这个倒无妨,咱们可以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先笑了起来,孟凡泽和冯啸辰也跟着笑了。冯啸辰知道,这句话是老电影《地道战》里的台词。从前拍摄的电影少,很多电影大家都反复看过多次,里面的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所以一张嘴就说出来了。冯啸辰没有想到的是,董老这样一个看起来挺严肃的老人,居然也会玩这种梗。

    众人笑罢,孟凡泽说:“董老的意思我明白了,咱们不要以政府顾问的名义派出人员,而是可以借其他的旗号,比如中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之类。到了非洲之后,让他们多和当地官员接触,赢得当地官员好感之后,再逐渐介入他们的日常管理事务。这个过程应当是很长的,也许要五年,也许要十年。”

    “只要不超过十年,就值得去做。”冯啸辰说,“既然是经营,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十年之后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一半的非洲国家,就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的确是非常成功。”董老说,他回头看了一下秘书,秘书向他扬了扬手上的记录本,示意自己已经把刚才的谈话都完整记录下来了。董老点点头,说:“这件事,我记下了,我会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系统地阐述一下经营非洲的问题。”

    孟凡泽用手指点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我也都记下了,回去之后,我也会写一个报告的。”

    “那我就放心了。有你们两位老领导向中央提出建议,这件事就算是有八九成把握了。”冯啸辰说。

    董老把脸一沉,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和老孟只是帮你敲敲边鼓,这个提案是你提出来的,当然要由你先向中央建议,我们只是附议而已。未来要经营非洲,靠的是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和老孟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怎么可能去管这些事?”

    “这个小冯,一贯滑头!”孟凡泽说,“过去每次都是这样,明明是他自己有个好的想法,非要借别人的口说出来。国家让你当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不是让你在背后煽风点火的,而是要你独当一面。如果有什么想法还要藏藏掖掖,国家要你这个总经理干什么?”

    后面的话,他是对着冯啸辰说的,语气里有三分调侃,倒有七分是认真的。冯啸辰有些窘,认真想想,好像自己的确有些过于藏拙了。在过去,他作为一名穿越者,拥有超前的视野,但年龄却是一个硬伤,有些惊世骇俗的想法,只能通过孟凡泽、罗翔飞他们反映给上级。而且在对孟凡泽、罗翔飞说起这些想法的时候,他也是极尽掩饰,生怕被对方当成妖孽。孟凡泽一开始没太注意到这个,与他接触时间长了,也就摸到了他的底细。

    过去,出于保护冯啸辰的想法,孟凡泽虽然知道冯啸辰在借自己的口传话,也乐于当这个二传手。但时过境迁,现在冯啸辰已经是奔四的年龄,又当上了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属于有话语权的人了,在这个时候还躲在背后,不愿意公开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有些不合适了。

    对于那些不了解冯啸辰的上级领导来说,他们会认为冯啸辰没有水平,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这对冯啸辰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你的思想就像锥子一样,藏是藏不住的。现在是你们这代人建功立业的时候,你应当大胆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担心别人说长道短,你的能力和你对事业的忠诚,组织上都是清楚的。”董老意味深长地说。

    冯啸辰郑重地点了点头,说:“董老,孟部长,你们批评得对,我的确是有些畏手畏脚了。今天在董老这里说的这些话,我回去之后就会整理出来,作为一份报告,提交给经委领导。如果经委领导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同意把报告提交给中央,那么到时候就需要二老为我多敲些边鼓了。”

    “哈哈,没问题,不过,你这是响鼓不用重锤敲。你的想法非常好,有没有我们敲边鼓,你的报告都会得到重视的。”孟凡泽说。

    这一次谈话,冯啸辰收获最大的就是最后的这些话了。董老和孟凡泽的表态,代表着老一代领导对他的承认。在这次谈话之后不久,冯啸辰被吸收进了经贸委党组,成为经贸委领导层的一员,虽然排名还非常靠后,但也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接着,国家若干个综合管理机构也将他的名字列入了成员、委员、理事之类的名单里,这使他有机会参与许多更高层的决策会议。

    关于经营非洲的思路,果如董老所言,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中非合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了60年代,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但冯啸辰提出的“经营”的理念还是带有很多的新意。以往的中非合作层次较浅,中方更多的是出于人道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考虑而对非洲给予援助,而冯啸辰却把非洲放到了中国战略纵深的高度去思考,并提出了一整套帮助非洲崛起的方案,这就与以往的合作大不相同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因为以往的领导目光短浅,而仅仅是因为过去中国实力不足,非洲的资源和市场对于中国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精力只能限于搞好自己的事情。而现在,国家实力增强了,外贸方面从资源出口国变成了资源进口国,生产上则隐隐有了世界工厂的影子,非洲对于中国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没有冯啸辰这样一位穿越者,睿智的领导人们也同样会开始思考经营非洲的问题。

第七百三十章 到非洲去() 
“什么?你要去非洲?”

    冯啸辰家的院子里,杜晓迪看着妹妹杜晓逸,眼睛瞪得老大。

    “不是我要去,而是长锋要去,所以我也就只好申请去当驻外记者了。”

    杜晓逸大大喇喇地啃着姐姐给她削好的苹果,乐呵呵地说。在另外一边,杜晓逸的新婚丈夫黄长锋正在与刚从非洲回来的冯飞窃窃私语,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年前,冯啸辰还在榆北挂职的时候,身为《浦江晨报》记者的杜晓逸前去采访榆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事情,偶遇韩国大韩超市老板安相秀让中国员工罚跪,杜晓逸气恼不过,上前理论,随即演化成与安相秀的斗殴。在安相秀叫自己带来的韩国助手对杜晓逸发难时,来自于空降兵部队的现役军人黄长锋挺身而出,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

    因为殴打外宾,杜晓逸和黄长锋被带到榆北公安局接受调查。后来,在冯啸辰的斡旋下,这场风波最终以大韩超市认错道歉而告结束,杜晓逸和黄长锋也算是有惊无险,而且还因为此事而擦出了火花。去年,二人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考虑到杜晓逸也已经是30岁的大龄女青年了,杜晓迪没事就要在她耳朵边嘀咕,让她抓紧时间生个孩子,别再把自己拖成了高龄产妇。可谁曾想,生孩子的事情没个着落,这小两口居然要去非洲了。

    “要说起来,这事还和姐夫有关呢。”杜晓逸说。

    “怎么和他有关了?”杜晓迪问。

    杜晓逸说:“中非深层次合作这件事,不就是姐夫最早提出来的吗?各单位都分配了任务,要求抽调得力人员到非洲去工作。长锋他们部队也有名额,长锋第一个报了名,要求派他到条件最艰苦的国家去。我一看他都到非洲去了,我总不能和他当牛郎织女吧?所以就申请了驻外记者的岗位,也到非洲去工作。姐,你可不知道,我们报社有几十个人在争这个岗位呢,我因为有长锋这个原因,所以才抢到了这个位子。”

    “可是,非洲那边……”杜晓迪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与十年前冯飞留在非洲的时候不同,今天的国人对于非洲的了解已经很多了。杜晓迪自己也到非洲去过两次,一次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另一次则是受一家企业的委托,去帮助解决一个工地上的焊接技术问题。有了这样的经历,再加上冯飞、曹靖敏回来介绍的情况,杜晓迪知道非洲并非如过去大家想象的那样蛮荒一片,至少冯飞两口子在那里是呆着很舒服的,曹靖敏还靠种菜成了千万富翁。

    但是,说呆着很舒服,是与想象中的不堪相对比的。如果对照国内的生活条件,非洲就的确算是一个艰苦的地方了。气候、饮食、经济发展水平、治安,还有各种从没听说过的流行病,都让人心生怯意。国家动员干部到非洲去,往往要附带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额外的津贴,以及奖励、晋升等方面的承诺。即便如此,发自内心要求去非洲工作的人还是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单位的压力或者个人前途方面的考虑,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黄长锋和杜晓逸二人的情况,杜晓迪多少是有所了解的。这小两口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人都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想要建功立业,否则也不至于联手和安相秀一伙打架。如果说别人申请去非洲是为了回来之后得到晋升,这小两口就纯粹是为了去玩个心跳了。

    以杜晓迪的本意,是想劝阻妹妹和妹夫放弃这个想法的,可杜晓逸一开头就把她的嘴给封上了,杜晓逸说这件事是冯啸辰提出来的,这让杜晓迪说什么好呢?

    正在为难之际,门外传来汽车停车的声音,接着院门就被推开了。冯啸辰一马当先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两个人,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其中的一位,是杜晓迪事先就知道的,正是她的弟弟杜晓远,冯啸辰刚才就是开车到火车站接他去了。而另一位,则让杜晓迪觉得颇为意外,此人居然是全福机械公司老板阮福根的小舅子王瑞东。

    “咦,王总,你怎么会和啸辰碰上了?”

    杜晓迪赶紧起身去招呼王瑞东,与杜晓远擦身而过的时候,杜晓远冲她弱弱地喊了声姐,她却只给杜晓远送过去一个白眼,杜晓远赶紧低眉顺眼地侧身躲开,在杜晓逸身边找了个位子坐下了。。。

    王瑞东不知道杜晓迪与杜晓远之间有什么事情,见杜晓迪迎上来,他赶紧放下东西,向杜晓迪微微鞠了一躬,说道:“杜教授,打扰了。这不是快过年了吗,我姐夫让我给京城的领导送些海产品过来。我本来是给冯总打电话,问你们家的地址,然后我叫个车送过来。结果冯总说他正好顺路,就开车把我接来了。”

    冯啸辰笑呵呵地指着王瑞东刚放到地上的东西以及刚才杜晓远拎着的那些东西,说:“这些都是阮老板送的,干贝、鱿鱼、带鱼、紫菜,够咱们吃一年了。”

    “这么多东西,咱们怎么好意思收呢!”杜晓迪不安地说。

    “收就收了吧,改天我拎些送给罗主任和孟部长他们去。”冯啸辰不以为然地说。

    王瑞东经过这些年的磨砺,也不再是过去那个不谙世事的二世祖了,听到冯啸辰的话,他赶紧说:“冯总,你说还要送哪些领导,我让我姐夫再去准备,明天就派人送到京城来。”

    冯啸辰笑着拍了拍王瑞东的肩膀,说:“这就免了,阮老板送给我的东西,我就收了,回头给几位领导分一些。你们如果专程给他们送,他们是不会收的。”

    王瑞东有些悻悻然地说:“呃,冯总,我不是说我们给几位领导送,我是说你送领导的那些,我们来帮你预备就好了。”

    “不用了,其实就算收你这些东西,我已经算是受贿了。我可是冒着被纪检调查的风险,接受阮老板的心意的。”冯啸辰一边招呼王瑞东坐下,一边半开玩笑地说。

    王瑞东送过来的这些东西,简单目测一下也得值好几千块钱了,换成其他官员,收受这样的礼品,的确就有违纪之嫌了。不过冯啸辰是敢收的,因为纪检早已懒得去管他的事情了,以冯啸辰的身家,商人们拿几千块钱的水产品来行贿,这不是开玩笑吗?当然,冯啸辰收礼的范围也仅限于阮福根、包成明、宁默等少数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其他商人给他送礼他是一概不收的,这涉及到一个风气问题。与那些关系好的朋友,冯啸辰也很注意礼尚往来,去年阮福根的儿子考上大学,冯啸辰给他送了一台最新款的康柏电脑,价值两万多元,算是把阮福根这些年送他的海产品都还上了。

    王瑞东知道冯啸辰的脾气,也就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了。他接过杜晓迪递上来的茶水,喝了两口,又与冯啸辰说了几句闲话,然后便做出一个要起身的样子,说:“冯总,杜教授,你们这里还有客人,要不我就不久留了。过几天我姐夫可能也会到京城来,到那时候我再找个好点的饭店,请你们二位去坐坐。”

    “别忙。”冯啸辰伸手拦住了他,说:“没关系,瑞东,这里也都不是什么外人。晓远你刚才已经认识了,这位是晓迪的妹妹,那边是我连襟,和我连襟说话的是我二叔。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