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嘉年-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他们互相紧张关心,却要让自己来见证,这算怎么回事啊!

    “好吧,文若,你也要走了。”郭嘉叹了口气,摊手道,“志才前几个月离开了,公达要去京师,现在你也要走,就留嘉一个人在这里。”

    郭嘉说的哀怨,实际上也不过是与荀彧开个玩笑让这份离别不那么刻骨。荀彧自然是知道郭嘉的性子,但却还是停住了动作,认真道:“说起来,明年你便要及冠了。你的及冠礼上,彧一定会参加的,也一定会带上公达。”

    “哪有什么及冠礼,”郭嘉摆摆手,显然对此事不是很在意,“嘉的字其实父亲早就取好了,是‘奉孝’二字。嘉家中也没有什么亲人了,也不必什么及冠礼,草草过了便是。”

    当郭嘉说“家中也没有什么亲人”时,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哀痛,郭家的事他十分清楚,大家族龌龊尤为多,但做到这么绝,郭嘉的处境不可谓是不难。不过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他见郭嘉的确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波动,便也连忙隐去眼中的情感,只是温声唤道:

    “那彧以后便称呼你为‘奉孝’了。取了字便是成人了,以后可不能就那么披着头发了,要把头发好好束好才是。”

    郭嘉听着荀彧温声的嘱咐,浅笑拍拍他的肩,道:“文若,放心吧。做你想做的事情,无论如何,嘉都会站在你那边的。”

    荀彧眸色微闪,当时他并不知道郭嘉的这句话有多大的重量,但仅是这份情谊便足以让他感动。

    而他更未想到,郭嘉的这句承诺,竟跟了自己整整一辈子,哪怕最后已是两人立场已是陌路歧途,也不曾有分毫改变。

    郭嘉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时,夕雾正在为他布晚食。郭嘉一进屋就拿起筷子开始用食,夕雾站在他身后,面色沉静。荀攸让郭嘉瞒着夕雾,可郭嘉但凡要调动蠨蛸卫,都会通过夕雾来通知调动,这又怎么能瞒得住。

    “少爷,京师那里已经安排好了。纵使荀先生刺杀失败,我们的人也可以接应他安全离开。”待郭嘉坐定,夕雾向郭嘉汇报道。

    “嗯,你亲自去京师安排的事情,我很放心。”

    京师的局势如今瞬息万变,想要在这样的乱局下插进去人手,风险极大。所以在郭嘉刚知道荀攸要刺董时就派人亲自去京师走一趟安排。本来这种危险的事情郭嘉是舍不得让夕雾亲自去的,但夕雾十分坚持,郭嘉只能感叹“女大不中留”任了她去。

    夕雾被郭嘉说的面色又一红,嗔道:“少爷我们在谈正事。”

    “好好,正事。”郭嘉笑着道,却掩不住他对夕雾的担心。他可以接受夕雾懵懵懂懂的关心荀攸,却绝不会让他们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毕竟夕雾的出身摆在那里,真谈婚论嫁,她只能为妾,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夕雾去受那委屈的。

    担心虽然担心,但郭嘉不会和夕雾多说什么,万一本来没什么他再提个醒反而弄巧成拙。按下心中的担忧,郭嘉道:“收拾一下,待文若和公达离开后,我们也启程去京师。”

    “少爷?”夕雾疑惑郭嘉为何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仅是公达一人,我可以遣人暗中接应。可文若若去京师任守宫令,这名面上的官职是不能轻易离开的。一旦公达事败,文若会首当其冲遇到危险。”

    “正如你先前一样,只有我亲自去了,才放心。”

    “记着,隐去行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去京师,无论是谁。”

    “是”

    第三日清晨,荀攸一身素衣从荀家的偏门走出,荀家的暗卫早已备好马车在那里等候。为首的护卫在晨起薄雾中面庞略显模糊,却难掩他身上的肃杀之色。他对荀攸点点头,为荀攸掀开车帘。

    荀攸回首再望一眼荀府高高的匾额,双眼微眯,而后不再留恋转身他上了车。

    可他没想到,车上,早已有人在等候他。

    “彧进京任职,公达应该不介意让彧搭一程吧。”

    “小叔”

    “彧任守宫令,负责掌管圣上的笔墨用纸,常会有机会出入于宫中,你若想行事,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荀彧缓缓的说这些话时一直浅浅微笑看着荀攸,后者被荀彧看得发愣,原本坚毅的心开始渐渐温暖。

    荀文若,温润如玉,有匪君子,他可以礼貌客气的对待每一位遇见的人,也会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朋友。但是,这并不代表,荀彧没有他的坚持。

    但是,此刻,他的小叔明知道他去刺董是九死一生的事,是冲动无比几乎没有多少成功可能性的事,却仍选择与他同去,而且会尽心尽力为他谋划与他同进退。

    文若,你就没有发现,你做的这些,已经不只是“小叔”应该做的事情了吗?

    荀攸暗笑,却不会点明,有些事情顺其自然等水到渠成才是最好。不过,若是小叔与他同去,那此事的成功性,或许真的会大很多。

    “奉孝呢,攸还以为他回来送小叔呢。”荀攸已经从荀彧口中知道郭嘉将来要取得字,索性便如此称呼。

    “他受了风寒,昨天请了大夫开了药也不见好,只能留在屋中养病。”荀彧答着,眉宇间却掩不住对郭嘉的担心,“他的身体太弱了,调养了这么多年,本来彧以为已经大好了,结果这次还是病的如此突然。”

    “病的突然吗”荀攸轻声喃了句,却是突然轻笑,“纵使奉孝不来也不打紧,或许很快小叔就会见到他了。”

    荀彧皱眉疑惑看向荀攸,荀攸却只是笑着不答。

    早在郭嘉与荀彧接触时,他就不放心的调查过郭嘉,郭嘉所拥有的实力也是略知一二。依他和小叔的关系,荀彧在这时候随自己进京,不会坐视不管。有他在,就算情况再糟糕,保住小叔,是足够的。

    而护小叔周全,便是他做任何事,唯一的底线。

    注:历史上记载荀攸刺董是在董卓迁都至长安后,至少是在公元190年关东军后。此章节中荀攸于公元189年意欲刺董与史料不符,此处提出防止误导学历史的妹子。

第 17 章() 
“六人与四人,五十一人与四十九人,统治者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但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错的。如果有足够权力与力量,那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子民面临这样子的局面。”

    “正如你所说,结局很重要,为了最终的和平中途的牺牲只是一串数字,或许他们在史书上仅是一笔带过或者毫无踪迹。但于他们的亲人而言,他的生死,便牵挂着一生的喜怒哀乐。”

    “彧不会天真的以为不需要牺牲,但如果有能力,让更多的人去迎接和平的时代,不是更好吗?”

    郭嘉一直都记着荀彧说这些话时的神情。他语气温和,眼中泛着柔和却坚定的光芒。清风掠过,衣袂轻扬,纵使那时天下已乱,人心惶惶,但仅望着他,便安抚了心绪,感受岁月静好。

    其实,荀彧就算再出身世家,也不时没有见过乱世的黑暗。易子而食、劫掠抢劫他也时常看到,纵使荀家名声在外但家族中的黑暗绝不可能一点都没有。他也和郭嘉一样清楚那施的粥予的钱不能救得了天下人,甚至那在门口乞讨之人或许只是在假装。但不同的是,哪怕只有一丝不确定,他也选择相信,无论郭嘉怎么拉他,他都要去救人。

    就算不是所有人,但哪怕只是多让一个人有活下去的希望,便是值得的。

    那一刻,一直把自己当作历史的旁观者的郭嘉第一次无不渴望的想,如果三国的乱世能早些结束该多好。

    乱世用法,治世用儒。道德规则,君子行为,真心相交,在乱世总会悲哀的沦为利益的笑话。但乱世之后的和平,却往往是依靠那些乱世的“笑话”,才得以存在维持。

    而经历过最深切的黑暗的时代,却没有被磨去对美好的未来的希冀的荀彧,若是能迎来和平的年代,为官为相,将是帝王之福,更是天下万民之福。

    “少爷,醒醒,马上我们就要到京师了。”

    被夕雾唤起来的郭嘉抚着隐隐发痛的头,回忆一下,似乎刚才梦到了些事情,可真细细想起来,却只有个模糊的轮廓。不再强求推敲梦的内容。一边起身掀开窗上的帛帘,郭嘉一边问道:“我们这是到哪了?”

    “马上就到城门了。”夕雾回答道“少爷把帘子放下来吧,秋日风大。”

    “你当你少爷是纸糊的吗?”郭嘉笑道,却还是将窗帘放下。

    越到城门前,两三成群的流民就越多,甚至和前几年相比都有井喷之势。自打董卓入主京师以来,原本流散在洛阳城里的流民都被赶了出去,城门口的盘查更是比原来严格了许多,除非有特定的文书,任谁轻易闯城只有死路一条。

    这不,在郭嘉将文书拿出递给车夫让他交给城门口的士兵时,就看见一人,衣衫褴褛企图混在人群里混过去,但还是被发现。在搜查过后发现此人没有文书后,士兵手起刀落,此人应声倒地。

    无论是等候入城的人还是城门口的士兵,表情都是麻木的,这样的景象,他们见得太多了。

    文书经士兵检查无误后,马车缓缓的驶进了洛阳城。那又厚又高的城墙,所隔绝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城内繁花似锦车水马龙,城外残垣断壁秋风萧瑟。

    郭嘉在京师寻得宅子在洛阳城的北面。洛阳城的风水,南贵北贱,南边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府邸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而北面则是普通百姓的聚集处,宅子又小又破,来来往往的人也多,经商的跑车的都住在这里。

    郭嘉选择宅子在这里,自然是打了这里鱼龙混杂不易暴露身份的目的,但更为重要也更实际的原因是,他选到的这座宅子,已经是洛阳城里最便宜的了。

    这次来京师已经彻底让本来就薄下去的家底空了,而打算在颍川书院遇到合适买主将蠨蛸卫卖出去的打算也完全没有成功。洛阳城作为京师,寸土寸金,郭嘉要是再大手大脚的花钱,不出一个月他就可以宣告破产了。

    他突然就想起来那年曹操送来的金子。为什么当时他就那么善良的把那些钱全用去救助难民了呢?!不对,应该说为什么曹操就不能直接给他也送一箱金子来吗?!一车来吗?!一院子来吗?!

    远处正在袁绍府上的曹操因为郭嘉完全没有道理的怨念,狠狠打了个喷嚏。

    “孟德,你近来身体不适吗?”袁绍正与曹操商讨国事,见曹操突然打了个喷嚏,皱眉问道。

    曹操也是觉得莫名其妙,他身体精壮,初秋又天气温和,哪会惹了风寒。不过这等小事他也未多想,只是一摆手:“无妨,还是继续商讨刚才之事吧。”

    袁绍点头,继续提起刚才之事。董卓霍乱京师,天下英雄无欲不群起而攻之,只是群龙无首,缺少统一指挥之人。袁绍出身袁家,四世三公,当是世家士人的表率,由他来发起讨董令统合诸侯再合适不过。

    只是,他想让曹操和他一起出京去冀州筹备,曹操却坚持要在京师多留一段时间。

    “董卓如今很信任我。”曹操说道,“在京师多留一段时间,可以让我有机会看清楚董卓的兵力,也可以寻找机会,伺机下手,看是否可以直接取董贼的性命。”

    刺杀董卓哪是那么容易。袁绍不同意曹操的想法,却不知出于何种心思没有出声,沉闷的喝了杯酒,而后沉声道:“那就这样,你留在京师,我们还可以里应外合,更易成事。”

    曹操点头赞头,墨色的双目中却闪过一丝晦涩的光芒,分辨不清。

    他若是此时和袁绍同去,最多也不过是成了袁绍的陪衬,或者袁绍一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但于曹操而言,他是绝不会甘心屈居于何人之下的,更何况是袁绍这把名族的威望看得比汉室的存亡还重的人。

    他留在京师,可以做的事便多多了。

    只是想想最初两人相识时的情景,曹操暗叹了口气。不知何时,幼时那份一起偷鸡摸狗胡打胡闹的情感,渐渐变了味。

    如今已开始面合心非,将来,可切莫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刚送走了袁绍,曹操府上便来了使者,看其衣着是董卓府上之人。董卓位高权重,连带着府上的人也是鸡犬升天,纵使面对比他身份不知尊贵多少的曹操,言语间也未见多少尊重:“曹校尉,董相国明日将在府上设宴,邀你前去相聚。”

    “好,劳你回去回秉相国,操必定准时前去。”曹操客气的回道,又问,“董相国是否请了其他大臣,操也好提前准备一二。”说着,对身边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一锭金子不着痕迹的从来人手中滑入他的袖里。

    感受着那金子的重量,来人眉开眼笑,立刻回答道:“朝中的诸位大臣董相国都遣人相邀了,连圣上也会前去,曹校尉可是要好好准备才是。”

    “那是自然,有劳使者了。”

    朝中诸位大臣都去,这宴会,恐怕,要与鸿门宴不相上下了。

    不过,这项羽是董卓,可高祖却不是他曹操,而是在那群大臣之中的某人。

    比如说,王允。

    到了城北的宅子,郭嘉可算知道为何这座宅子的价格便宜的匪夷所思了。

    洛阳作为京师,规制严格,所有的房子以皇宫为中线东西对称的,房屋的朝向也要相对,不是正南便是正北,而这座宅子总共的两间房都是正北朝向的,一年到头照不到多少太阳,又阴冷又潮湿。

    夕雾一看到这个宅子的时候就和郭嘉提出要换一座,破乱没有关系,但阴湿的环境对于郭嘉的身体而言损害太多了,不过郭嘉倒是没在意,吩咐着人将行李拿进去。

    “这里挺好的啊。”郭嘉随意踢着年久失修的石板路上的碎石子,饶有兴趣的欣赏着这里仅有的两间房,“至少没破也没倒,就这么着吧,反正也住不了多久。阿雾,去整理一下,然后把文若和公达近期的行踪告诉我。”说完,郭嘉就转身进了间房。

    是啊,没破没倒,但这宅子除了没破没倒也没有别的任何能拿得出手的了。

    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