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知全能者-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异常就是,这株荷花,在某一天之后,不再开花结实,而底下的藕根,也不再向旁侧生长繁殖。

    还不止于此。

    不论是最早的位于山脚处的荷塘,还是另一个风眼处的那些荷花,其藕根、叶子、花,以至莲蓬莲子,全都长得很大,特别是风眼处的那些。

    而独有这个风眼处,这只栽种了单独一株的荷花,它一开始也是有点大,但现在,继不再开花结实不再长出新藕之后,它开始整体地变小!

    茎变小,叶子变小。

    虽然地下的藕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一样在变小!

    渐渐地,它已经由一开始时的稍微大型的,变成和山外的那些寻常的一般大小,然后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变小,现在,已经变成袖珍型了!

    看着眼前那只有巴掌大小的叶子,许广陵微笑着听两位老人述说。

    而他眼中看到的,是这株荷花此刻的内在外在。

    外在,就如两位老人所发现的,它不开花了,它不结实了,它不生出新藕根了,同时,它也越变越小了。

    内在……

    内在是这株荷花的生命光环流转如风。

    生在风眼之中,得地利之势,它大量地源源不断地汲取着元气和灵气,自身却像是无底洞一样。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只有汲取,没有反哺。

    之前,在山脚处,许广陵初试培育。

    那时,他种了桑,种了荷,种了菱,种了荸荠。

    其它几样全都表现正常,而唯有荷表示出了对于元气及灵气超乎寻常的渴望,最后,它成了最优质的植物。

    它的叶子,它的花,在聚元聚灵大阵问世以前,在嫩芽茶出现以前,一直是山中最高品质的出产,而且是远远超出其它的那些。

    桑叶茶不错,桑椹也不错。

    菱、荸荠都不错。

    以至于后来的小番茄、黄瓜、猕猴桃、火龙果、葡萄、橘子、蒲公英、枸杞等等全都不错。

    但这些所有,对上那荷塘中的藕、荷叶、荷花、莲子,全都相形见绌,如仆从对上了主人,如小妾甚至是小婢对上了正室夫人。

    那个时候,许广陵就想看看,它的极限在哪里。

    所以当聚元聚灵大阵问世,而大阵中形成了二十二个自主汇集元气灵气的“风眼”之后,许广陵考虑这些风眼怎么利用时,第一时间,就将其中的一个,预留给了荷花。

    而且是只有一株荷花,独享那风眼。

    这是目前为止,他所能拿出的最高水平的培育环境。

    而这时,结果出来了。

    也只能说是初步出来。

    因为还要等待后续,并且,不知道需要等待多久,或许只是几天,或许是几个月,或许是几年,也或许,时间还要更长。

    站在这株小巧伶仃、“楚楚可怜”的莲荷前,许广陵故伎重施,运行起了素女同心诀。

    ==

    感谢“神霧”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净?莲”的月票捧场。

第633章 植物版炼气士() 
生命体,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月光族”。

    嗯,不过在这里是日光。

    以人类而言,白天的时候,学习、工作,或者哪怕只是娱玩,到了晚间,一身精神气力消耗殆尽,然后进入睡眠,开始恢复,补蓝补红。

    第二天,继续消耗。

    然后继续睡觉以回复补充。

    如此往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消耗与恢复的这种方式不变,而改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体的“优良度”逐渐降低。

    于是,出现的情况是,消耗量一如既往,而恢复量日渐减少,渐渐开始入不敷出,以至于每天经常等不到晚间,就大感困倦,精力不支。

    所谓“半百而衰”,就是反映的这个现象。

    而以今时而论,许多人刚过四十、三十,就出现了这个情况。——其实古时也不例外。

    总有各种原因,而致身体早早就被玩坏了的。

    这种情况下,生命体一方面主动地减少能耗。

    如降低大脑的运转、降低交配的可持续次数或者直接关闭繁殖的功能等,而这两个,都是能耗大户。

    另一方面,身体的主人有感于自身的情况,也开始半主动半被动地配合着节能或者开源,如晚上不再熬夜更不通宵,如早上起来然后稍作锻炼以加快气血循环流转,如不再空腹等到早中午饭一起吃而是按时地吃早餐,如中午会抽空小憩一下。

    如此等等。

    这般下去,等到退休之年,繁重或劳心的工作担子被卸下,再减除这样一个能耗大户,许多人反而会出现精神更盛过往,有萌发“第二春”的现象。

    这就是常规的、普通的一个人的一生。

    古时有医家了解这种情况,就会思忖:

    如何改善?

    陆陆续续地,他们提出了很多的方法。

    如:适应四时而眠,春秋早睡早起,夏晚睡早起,冬早睡晚起。

    如:讲究饮食,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如:节房事,适度,毋纵。

    如:毋过逸过劳。

    如此等等。

    还有人想着,不止节流,更要开源。

    于是,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调和肢体、摄养气血的“古代导引法”,诞生了。

    于是,再进一步,古代的“炼气法”及“炼气士”也诞生了。

    根据章老先生及陈老先生的考证兼猜测,早在《黄帝内经》最早的篇幅产生以前,正宗的炼气士,就诞生了。

    甚至都可以说,内经的很多篇幅内容,不是出自医家之手,而是出自炼气士之手。

    何谓炼气?

    在了解了人体气血的一些基本运转及生发消耗规律之后,他们设想着,在人体内开辟这样的一个地方,使其具备这样的一些功能:

    一、能够沟通四肢百骸、大**脉。

    二、在做到一的基础上,快速地向身体任何需要的地方输送气血,以及能够一定程度地攒聚气血。

    类似于今时的物流中心或者说货物集散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水、陆、空联合高速通道。

    这样的一个地方,古时炼气士称之为“炁海”,后世道家则称之为“丹田”。

    出土于战国时期的一段刻在玉佩上的铭文,大抵体现了这样一种手段: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他们试图用这样的手段,来避免成为“日光族”的尴尬,由无产而渐至低产、中产、高产。

    如果说前段时间许广陵遍览道藏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了解了古代几乎所有的有关这个方面的思路、设想、手段。

    以他现今所站的高度,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对他毫无用处,尤其是那些具体的手段,其中荒谬以至于错漏之处,简直是不用枚举,比比皆是。

    但这并不妨碍他,一一了解并梳理着那些从零开始、从最初起步的筚路蓝缕。

    其中有踏踏实实步步登高,其中有异想天开一步到位;其中有设想以外物补济自身,如草木药石,其中有试图独以自身不假外求……

    应该说,许广陵的收获还是很多的。

    那是古代很多很多的思想,展示面前。不管其正确与否,总是颇多闪光。

    而很多荒谬、错漏,略微转换一下思路,略微作一些简单或关键补充,便是真知灼见。

    于许广陵而言,那些不同的出发点,以及那些不同的归属处,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一路道藏阅来,简直是给了他无数的启发。

    所谓大宗,就是先要“大”,海纳百川,然后“宗”,万流归宗。

    纳万而成一。

    这是两位老人老早老早就给他讲过的道理。

    身为弟子,许广陵自当践行。

    用无数个“大宗”,一拓基础,二开前路,这也是许广陵早就既定的基本策略。

    而此刻,站在这株产生着异变的莲荷面前,许广陵通过素女同心诀,赫然发现,那生在小池中的,仿佛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植物人。

    一个植物版的“炼气士”。

    这株莲荷身周,其生命光环在疾速而又轻盈地流转着。

    大量的元气灵气,被汲取进来。

    无名山上其它的草木,包括最早的荷塘及另一个风眼处的那些荷花,其实也都是这样,虽然它们因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而在程度上有所逊色。

    但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的。

    然后。

    汲取了元气灵气,它们干什么呢?

    它们快速地生长、繁衍,并且因为可以恣意地生长,所以一般长得都比较大,就比如那荷叶,有些,“伞大如盖”,大得像现在他们所用大锅的锅盖,直径足有一米多宽!

    其它的那些许广陵特意栽培和照顾的草木,都是这样的。

    而眼前的这株莲荷呢?

    它在汲取了远比其它任何草木都要更丰厚的元气和灵气之后,一不长根抽茎,二不开花结实,三也不滋养那已经小如巴掌大的荷叶。

    它把它自己的两节藕,当成了“炁海”。

    在生命光环的流转中,一上一下,形成了两个气旋,元气从根入,灵气从叶入,然后,元气和灵气分别进入两节藕中的一节。

    再然后。

    在外面生命光环的带动下,一个位于地下的、很微型的“内生命光环”诞生了。

    以那两节藕为中心。

    一个小小的类似于黑白太极的圆,一个流转着的许广陵前所未见的生命光环,在他的感应中呈现。

    ==

    感谢“少惗”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孤寂影?”的月票捧场。

第634章 我行生灭间() 
许广陵有点愣。

    这算不算是“成精”?

    应该不是,因为它的意识和感应,依然是处于一种很简单很本能的层次,和其它草木基本无差。

    只能说,生在风眼中,在聚元聚灵的环境下,它的生长条件太过丰厚,从而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层次上的进化。

    之前的嫩芽茶树,茶树一如既往,而只是生出了特别的嫩芽,有着一些“灵物”的征兆。

    而这株莲荷,则是直接把自己变成了“灵株”。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迈过了从平凡到超凡的那一步,从寻常的草木,变成真正的“灵草”?

    再巡视了一遍其它风眼处的情况,和两位老人一起往着工作室而去的时候,许广陵仍然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而此际,他很期待,这株灵草以后会带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联系了大佬,到了工作室的时候,已经是三个人一起给许广陵讲解。

    包括他入定时间这片区域三次大规模的降雨,也包括无名山外被影响的区域这段时间以来的所有特征性变化,同时还有国家的一些针对性政策等等。

    许广陵只是听着,基本没发表什么意见。

    一个本来只是针对山中的大阵,影响了周边几百公里区域的生态环境,这是他事先所没有想到的。

    但当然,这是好事。

    这些算是“正事”。

    而和郑琴的小聚,就算是闲事了。

    郑琴身上没有太多的变化,许广陵是可以把风眼也给她匀一个的,反正总计二十二个风眼,太多了,拿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都不是什么事。

    但她又不像两位老人那般地,就是给了她风眼,也是浪费。

    甚至,风眼对她来说,可能还不如面对荷塘更好,每天晚上的向塘而卧,在荷叶荷花的清香中入眠,反更适合她一些。

    至于更进一步,还待她把那套小法诀练练再说吧。

    这同样包括大佬和钱绍友,如果他们有进步,那许广陵是不吝于进一步指导及给予风眼的待遇的。

    但以许广陵的判断,情况并不乐观。

    就一句话。——

    此道艰难。

    关于身、关于心,在提升上面,看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但其实处处都是障碍,而很多障碍,都是无形的。哪怕已经是所谓的大宗师了,许广陵也不知道别人走这条路,究竟会遇到哪些障碍。

    和两位老人朝夕两处,他们共同研讨参详,推敲并解决着一路遇到的所有问题。

    很多时候,也都依赖于两位老人身为一代大宗,自己能够发现问题。

    而“朝夕相处”、“站在大宗的高度自我发现”,这两条,都是郑琴、大佬、钱绍友他们所不具备的,所以许广陵就算有心,也只是让他们从一个小小的法诀起步。

    然后,以观后效。

    而伊藤真桐姐妹,他则始终连这一个小法诀,也没有传授。

    自从在化妆品方面展开合作之后,伊藤真桐基本上保持着一周往返无名山一次的频率,她一般是周一过来,然后周二、周三离开。

    伊藤真梨多半蹭着她一起来。

    事实上,许广陵和伊藤真桐的交流并不多,伊藤真桐到了这边之后,也多是和郑琴在一起。

    倒是伊藤真梨,她会拉着许广陵下下象棋,许广陵也多会应允。

    然后对弈一次,他就感叹一次天生顶窍大开的神奇,而且直到今天,他也还都没有找到克制这种“读心术”的方法。

    虽然,伊藤真梨一直都是输。

    但许广陵从来没有一次,能赢得很轻松。

    因为任他千般弄巧,万般算计,甚至以最平实也最霸道的方式一路横推,伊藤真梨却总能不依靠自己的水平而纯靠仿如读心术一般的直觉,在很多关键节点,知道他会怎么下!知道她自己应该怎么应对!

    许广陵只能赢在细节。

    依靠大宗师层次的那种滴水不漏的处理,以极细微的优势,累积取胜。

    这其实,是欺负人了。

    在大的方面,伊藤真梨并不输给他。

    只能说,天生顶窍,实在是太厉害太厉害了,厉害到连一位大宗师都不得不服。——许广陵直到现在,都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