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红楼-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现在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态度,让他主动将珍珠的名字又给改成了袭人?

    联想起之前听说的,在宝玉房里发生的事……

    在联想一下,贾家破败,婆子媳妇们都失了约束之后,她听到的那些东西……

    虽一时间联想不起来,但黛玉还是慢慢的想到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让她有些心跳如鼓。

    为什么宝玉会突然不待见珍珠?

    为什么他会在向珍珠道歉后,接受袭人这个名字?

    很可能是因为。真正的宝玉已经在他的面前露了面。他忽然不待见珍珠。大概和他之前排斥为她改名袭人。是一个道理。

    假如真正的宝玉还记得他前生的事……那时候,袭人已经摆明了,成了他的妾!

    这事儿,当时的贾府还有谁不知?

    甚至。王夫人都未必不知袭人和宝玉的关系。只不过袭人已经投靠了她,而晴雯却始终是贾母的人而已。

    现在这个宝玉多半是在乎这个的。

    黛玉虽年纪不大,却到底曾活了一世。也知这世上的许多男子,都万分鄙弃失了贞洁的女子。

    对宝玉来说,不曾见到原本的宝玉时,或者还可以含糊过去,若是见到了原本的宝玉,袭人对他来说,也就变成了不贞洁的人了吧?

    不过。对这样的女子他又到底不到“鄙弃”的程度?

    黛玉越想,越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尽管……宝玉就算是重新接受了袭人,为什么又要把她的名字给改回去?这就不是黛玉能理解的了。黛玉也不怎么在乎这个。

    她抿着唇,细细的思量。

    就是北上的时候,看宝玉的态度。他也应该不是在路上上岸时碰见的。而且从胭脂的事情来看,真正的宝玉也该在京城。

    可在京城,这宝玉天天早出晚归,基本只在贾府和广法寺来回,身边还有许多小厮、家丁陪护。

    他又能见着什么人呢?

    真正的宝玉似乎也不想暴露如今的身份,难道还特地往宝玉的面前凑?

    黛玉的思绪,渐渐明朗起来。

    回京的这些时日,宝玉只有一日的行踪不同往常。

    倘若这番推断不错……

    黛玉这才回神,看了宝钗一看。

    同时她也反应过来。她走神走得十分明显。若是正常的宝钗,早该出言探问、劝慰了。可她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因为她自己似乎也在走神!

    黛玉稍愣了一下,立刻决定不再多考虑真假宝玉的事。根据之前得到的线索,她现在的心境渐渐明朗起来,反而开始害怕,害怕自己的推断出错,期待落空。也怕自己想得太多,太露痕迹,被人看出后,反成阻碍。

    她略略掀开厚重的车帘往外看了看,动作一如既往的稳定、优雅。

    然后她看见,宝玉正骑着一匹小马驹护在边上。

    虽说是练了武,但那只是让他比她记忆中的那一个要清瘦一些,气色要好一些。五官却还是一样的。

    然而,她这时候看她,却依然只能感到生疏。

    即使是长得一样也不是一个人。她从头到尾都能分清这点,但今日看来,却没有了那种眼见着雀占鸠巢的厌恶感。

    只要真正的宝玉还在,黛玉简直能想到宝玉换了个人的好处。

    当然,晴雯就未免委屈了。若那金玉良缘成真……

    黛玉微微摇头,再确认了马车尚未出城,就又把帘子给放下了,示意紫鹃倒两杯茶。紫鹃见黛玉已经恢复正常,早松了口气。莺儿却还是担着心的样子。

    黛玉轻咳一声,放大了音量道,“宝姐姐可渴了么?”

    宝钗一怔,这才回神,忙笑道,“……真有些渴了。”

    莺儿也松了口气,忙从紫鹃手上接了一杯茶递给宝钗。不管是谁,都只当两位姑娘走神、发呆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只是紫鹃又比莺儿更纳罕些。

    毕竟宝钗在想的事情,莺儿作为贴身大丫鬟约略有个底。可黛玉之前在想什么,紫鹃就真摸不着头脑了。也只能一并归到黛玉的特异之处上去。

    “宝姐姐的诗才我是知道的。”黛玉先开口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听说。群芳宴摆了,也就散了。总不用担心诗做得太好了,其他千金小姐把你给生吃了。”

    黛玉这么说,直让宝钗苦笑不已。

    这说得是没错,宝钗也确实是已经做好了决定,在群芳宴上表现一番。但这不等于她就没有别的烦心事了。

    宝钗略想了想,还是道,“妹妹不知。我也不是担心这群芳宴的事。是那个徐延恩……就是和我哥哥起冲突那个,如今已经从官府里出来了,正放出了风声来。要我薛家好看。如今母亲将哥哥拘住了。可哥哥那性子是个混不楞的。却不肯示弱,只怕母亲拘他不久,出门出事。”

    黛玉几乎没将这事给忘了。

    不过,宝钗这么一提。自然又记了起来。虽没再听说后面的事,但单以当初那柳夫人的叙述来看……

    这徐延恩,至少是个搅局的好棋子。

    姑且不说他那殉国功臣之后的名头。

    徐靖已经成功的和他的纨绔撇清了关系,几乎必然得到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名声。但在同时,他却依然以辽东都督之身,成了这徐延恩最大的后台!

    凭这个,现在的贾府就很难对那徐延恩怎样。薛家就更不用说了。黛玉不由摇头道,“姨妈可曾想着送你哥哥去外面避避?”

    闻言,宝钗颇有些无奈的看了黛玉一眼。小声道,“去外面,就能避了么?”

    黛玉是个聪明人,被这么一说,也顿觉自己的提议甚无诚意——那徐延恩身边的随从。可都是军里出来的!

    她也有些无奈,这事儿真没什么好办法,且她对那个徐延恩也不了解,“听说薛大哥还是很孝顺的。”

    这也是薛蟠身上唯一让她认可的一点,“想法子将他关到王大人回来吧。到时候做舅舅的总有法子。”

    哪怕他看这外甥不上。

    黛玉在心底补了一句。

    宝钗对黛玉的这话就点了点头。不过黛玉对她再熟悉不过,却依然能从宝钗的眉眼中分辨出两分愁绪来。

    这种愁绪似乎……

    黛玉蹙了蹙眉。可宝钗到底不愿意再说下去了。或者说,剩下的那部分忧虑,让她有些难以启齿。

    黛玉看了她半天,才灵光一闪,有些明白过来。

    如今,宝钗进宫的路已经基本断了。可她又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长得又美貌。她这是担心……自己被盯上吧?

    她前生的时候,宝钗也算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

    但这一生,黛玉想想回扬州前,宝钗跟着贾家姐妹出门交际的次数……根本就不用打听了。

    宝钗的美貌,肯定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与她的容貌相比,她的身份确实是显得太低了。

    黛玉想到这点,就更不好说什么了。这种麻烦若是出现,比之前的麻烦更无解。就是她自己,身上的异常之处若是被人发现,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于是,一行人一路无言的被送到了忠烈亲王别庄。如今这季节,外面的树木早已经枝叶凋零,但靠近别庄,反而能看见不少依然郁郁葱葱的树木。就连路边似乎也只有薄雪。

    便有知情的人终于忍耐不住,在外面说起了缘由。

    原来这别庄乃是建在温泉之上,故此庄中的温度超过外面。是先皇的时候就赏了当时的二皇子的,一度收归皇室,但在忠烈亲王受封以后,就又赏赐给了他们。

    往年里,城中最是寒冷的时候,忠烈亲王一家常常过来暂住。

    也是明淑郡主在府中极为受宠,才能拿了这别庄来办群芳宴。

    黛玉和宝钗两个坐在车中,对这些话也听了一两耳朵。再接着,这些议论的声音渐止,便听见有嬷嬷的声音道,“贾家的姑娘也到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芳宴初探() 
听得一个“也”字,黛玉就和宝钗对望了一眼。她们已经知道,在王家的那次经历,就是个小小的预演。

    没有让互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见面就坐在一起争长短的道理。故此,接到群芳宴帖子的姑娘们,在开宴前的十日左右,就会陆续的被接来,现在别庄住一段时日。

    可是,因为元春的缘故,她们却该是来帮着协调、招待的。那么,也就该到得比大部分闺秀要早。

    宝钗想了想,道,“吴家的姑娘们来得要早些?”

    黛玉也这么觉得,“可能是。”

    两人笑笑,都定了心神,裹了大衣裳下车。黛玉先往宝玉那里看了一眼,只见他正在四处张望。不过这也就是一会儿。

    宝玉也很快就停止了这种举动,少年老成的跟在了姐姐妹妹的身边。在庄园的门口,正有两个女官打扮的女子和几个宫女、嬷嬷在那儿等着。

    其中一个女官,从上一次元春回家省亲之后,黛玉等人就认得了——虽然没人当面介绍——正是元春从贾家带出去的抱琴。

    不过,抱琴到底年资尚浅,还是那年长些的女官站在首位。姑娘们就都上去行礼。

    且如黛玉这样的,自然都注意到,这个女官,在之前元春省亲时,并未跟在元春身边。

    果然,将黛玉等人都打量了一番,这女官便赞道,“果然都是好风姿、好模样。不愧是荣府出来的,当得起太孙妃一赞。”

    黛玉几人便知,这女官是太孙妃身边的人。

    年纪虽非最长,却真切出自荣府的迎春就出头谦让了几句。

    这女官就又道,“今儿奔波劳累,也不忙着帮忙做事,先好好整顿梳洗一番,明儿再见才人吧……吴家的三位姑娘比几位早来了些时候,已经进去了。几位姑娘被安排在落梅院。之后和她们比邻而居,还要好好相处。”

    说着,就让抱琴引她们进别庄。

    黛玉还听见那女官在后面对宝玉道,“贾三公子和我一起去见才人吧。太孙妃早听说,三公子是由才人领着启蒙的,如今也不用忌讳什么。”

    宝玉忙施礼道谢不迭。

    听那女官和宝玉说话时额外柔和了一些的语气,黛玉若有所思。

    忠烈亲王别庄占地之广,那是不用说的。毕竟是皇家庄园。然而,走进了别庄之后,黛玉等人却并没有看见什么小车小轿。

    倒是抱琴这会儿离了那女官的眼。就有些不好意思的回头朝迎春等人笑道。“姑娘们若累了。便说一声。这园子里一路上歇脚的地方不少。原是来之前,太孙妃说了,姑娘们比试琴棋书画固然是雅事,脾性却也不能养得太娇了。是以。这院子里如今就剩了五顶小轿,如今都有人用着。”

    不能养得太娇了,所以只留了五顶小轿?

    这是让姑娘们要多走路,还是想看姑娘们走路走累了以后的反应?

    抱琴这番话,当真是颇为意味深长。因年纪的缘故落在后面的黛玉和探春对望一眼,却都没说话。

    她们初来乍到,许多事情都不是很清楚,自然不能贸然开口。且那太孙妃虽派遣了元春及吴才人两个帮助明淑郡主,可她们才到这别庄多久?听见得最多的。倒是太孙妃三字。

    或者说,短短的时间里,已经感到了太孙妃在这桩事里的影响力。

    迎春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

    不过她自忖不比宝钗,宝钗办事的能力不谈,文比也丝毫不落人下风。她到这儿来。都已经顶了帮忙的名头,难道还能真的只等着群芳宴的时候开谈生意经么?

    是以,她想了一会儿,便先向抱琴搭话道,“太孙妃是书香世家出身,果然眼界不同。像是林大妹妹,她是个连轿子也不肯坐的……”

    说到这儿,迎春略犹豫了一下。

    哪怕是现在,她也不是很肯定该怎么称呼抱琴。

    抱琴原本也是贾家的家生子,可如今也是个有品级的女官了。

    抱琴回头看一眼,似乎明白迎春在犹豫什么,便笑道,“二姑娘怎么和我生疏了?便是在东宫,抱琴也还只是才人的奴婢呢。”

    这倒是。

    迎春现在也早知道了。在这个年代,主仆之间的关系是很严谨的。颇有些一日为奴终生为奴的意思。

    为此,她还对林家的家风颇为不以为然呢。事情如此,也简单省心,何必非要执着于投靠文书之类的名头?

    于是迎春就接着笑着说道,“抱琴姑娘,太孙妃的心意是好的。可这别庄应该不小,群芳宴下帖子,总不会专找那些能走路的姑娘吧?”

    抱琴心中暗赞一声。

    迎春先提起黛玉连轿子都不坐,现在再说这话,就真是“玩笑”了。

    她便笑道,“也不是这么说。这五顶小轿,自然两顶听两位才人的吩咐,另外三顶,却是随姑娘们调用的。只是之前那几位吴家的姑娘就坐了轿子去,还没空下来——她们都是南边人,极小的脚,真走不了什么路的。”

    闻言,迎春身上一凛。

    黛玉也想起之前那走镖女子云萝说起的话来,也是不知为何身上一寒,忙道,“我也是南边人,就没有不能走路的。”

    抱琴一听,也忙笑了,“是我说差了。谁不是南边人呢?我和姑娘们一样,祖籍都是金陵那边呢。是还要南边一些,听说是岭南一带吧。”

    探春却没听明白。她的眼睛往黛玉的脚上看了看。

    当然,以黛玉的礼仪,就是夏日里,行止之间连脚尖也都不露出裙外的。何况现在。探春莫说现在看不见,就是想想过去,也想不起黛玉的双脚有多大。她有些纳罕,到底小声凑过去问黛玉,“什么是‘极小的脚’?”

    她觉得姑娘们的脚都很小的。在贾家尤其如此。

    黛玉摇头,也小声道,“我也只是听说了一二。哪知道什么详细的。”

    探春只得作罢。

    撇开这个问题,她也能想到其他东西。比如说。那三顶小轿,算是对参加群芳宴的姑娘们的一种考验吧。而这种考验,还近乎是光明正大的。

    若有那等礼数不够的姑娘,只怕一听说没了轿子,立马就要闹腾起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