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小作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一之小作家-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年文艺》等好多份杂志,都会表我的校园文学;加上《闽省文学》、《海峡》、《闽省乡土》、《炎黄》等杂志表我的乡土散文。这一波作品表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国内省内知名度,这样,我的版税会提高一些,最少到百分之十!”

    汪滟皱着秀眉,谴责道:“子建,你不能老想着钱。我们作为四有新人,要有崇高的梦想,我们是社会的未来主人,要有责任心。如果有能力的话,我们要尽可能地回报社会,要帮助更多有困难的群众。”

    汪滟有点类似《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晓霞,虽然还不完美,但性格活泼、开朗,思想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虽是干部家庭的子女,却没有干部家庭子女的做派,对人友好,真诚直爽——她至今念念不忘要给南剑近百万果农寻找出路。

    蓝雪难得地同意道:“汪滟说的对,我们是学生干部,应该向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展,这本,写出了我们对家庭、社会、教育、感情的看法,是我们的心声,它的出现,让我们看清自己,直抒胸臆,少犯错误,宽容地面对生活。”

    杨子建被两名少女批评了一顿,挠了下头,笑道:“明白了,如果这本书出名后,除了版外,二、三版乃至n版,我都会捐给希望事业,让读者明白,买三重,捐学校,这样也总行了吧!”

    “哇,太好了!”汪滟和蓝雪两位思想进步的学生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笑靥如花,觉得自己的思想工作做成功了,让思想落后、觉悟很低的杨子建成为了无私奉献的人,有种成就感,心满意足,越看杨子建越喜欢,要不是杨母在厨房,要不是有对方碍眼,恨不到扑上去亲一下以示表扬。

    当然,杨子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已经不像三重原作者需要用稿费谋生、养车,他有自己的家族企业,他占有一定的股份,只要南塘能成为中国第一旅游古镇,他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他只要保持较高的文化知名度就能提升南塘旅游的名气,这是相辅相成的,他已经打上了闽学和乡土文化的烙印,南塘系列散文到时也会结集出版。

    另外,明年高二他还要出版《花雨季》等书,大一要出版《明朝那些事儿》,然后还有《新宋》、《上品寒士》等历史,这些版税会源源不断,钱太多会压身,他不是实业家,不想成为大享,因此必须给钱找一个出处回报社会,并弘扬、推广传统历史文化。

第151章 更换老师风波() 
这时,蓝鸿也回到宿舍,听了杨子建的话,点头赞道:“把版税捐建希望小学,这个想法不错。”他很正式地伸出手道,“杨子建,我一直觉得你有股小农意识,觉悟太低,过于自私,今天才知道我看错你了,很抱歉。如果你在出版方面有阻碍,我会请长辈出面提供帮助的。”

    果然好心有好报!古人一向认为,积功德必有福报,这个规律直到九十年代还是准确的——当你为社会付出时,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信用基础,它就会按约定俗成的规律回馈给做贡献的人!

    杨子建与蓝鸿相握,微笑道:“谢谢,暂时不用,我已经全权委托给楚女编辑去处理了。”

    然后大家坐在沙上,聊着三重门,聊着梦想,聊着未来,少年总是充满了理想,意气纷,总觉得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变生活,改变一切。

    就连非常成熟理性,后来当上县长的蓝鸿也一样,他在客厅里大谈如何展南剑的乡镇企业,如何让南剑市煤气化,如何改造国有企业,如何挥市场经济的优势,甚至就连南塘镇如何展旅游,也提出了自己的一揽子非常幼稚的方案。

    汪滟忽然八卦道:“你们听说没有,高三4班和高三6班的学生联名申请,要赶走两位任课老师。”

    蓝鸿是一中团委干部、学生会副主席,他揉着太阳穴,非常苦恼道:“是有这事,高三4班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教学方法太单一,只顾自说自话,没有课堂气氛,对他们高考不利,要求换老师。高三6班的学生说他们无法适应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们又要面临高考,这一生就押在这一年上了,所以万不得以,才联名向校长请愿,希望换有能力的老师来……这几天,我带着团委、学生干部会给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做工作,但都没有用。”

    杨子建念头一动,有些不安道:“如果高三可以赶走老师,那么以后高一、高二甚至初中部也会有样学样,觉得哪位老师教学水平不好,就联名赶人。”他可记得,下学期高一3班、5班就开始赶老师了,导致师生之间非常紧张,因此认真道:“如果老师教学水平确实不好,可以通过比较稳妥的渠道申请,绝对不能这么大张旗鼓要求更换,这样老师的尊严就完了,以后无法在学校立足,学校的威信也受到打击,师生关系也会紧张起来。”

    蓝鸿点头道:“这点学校领导也在讨论,但他们联名申请报告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然后他居然从口袋里取出一份6班的联名申请书给杨子建看——

    “尊敬的赖校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批阅我们更换任课老师的申请书!

    这份申请书是我们6班5o名学生(其中3人弃名:一位语英课代表,一位是学习委员,一位是李德汇)集体联名书写的,要求更换我班英语老师韩桐英。这份申请书并无对韩老师有任何批评指责,只是我们班同学见高三复习临近,无法适应韩老师的教学风格,这才决定递交的。

    我们班英语老师韩桐英师德作风方面非常不错,常常给落后同学补习,9月21日,我们班李德汇同学中暑,韩老师亲自背去看病。可是,韩老师的英语课我们不大容易听懂,全班同学无法适应,课程体验低。大部分学生认为韩老师英语课程并没有系统教学,韩老师经常是这里讲一口,那里说一通,课程内容没有很好地衔接。这导致我们班的平均英语学成绩排在全年段倒数第一名,而且倒数第二的那个班级也是韩老师任课的。

    我们6班步入高三快半学期了,为了高考,我们联名向您递交这份更换任课老师的申请书,并再次重申:我们6班全体同学非常尊敬韩老师的师德作风。

    希望校长与教务处领导予以重视,给予支持!”

    杨子建看了一遍,叹道:“这个班级的学生干部也有人才啊,申请书也尽量顾及老师的面子,把老师好的一面讲出来。”然后问道,“学校打算怎么处理?”

    汪滟既对高三学生要求更换老师表示理解,因为学生进一中读书就是为了高考上大学,如果老师太差,不就耽误一生了吗?但又对老师非常同情,申请书上说6班英语成绩倒数第一,但这排名总会有一个倒数第一吧,难道以后凡是倒数第一的班级的任课老师,都要被更换吗?

    蓝鸿摇头道:“学生很固执,而且还有家长支持,为了不让这事闹大,只能更换老师。”

    杨子建连忙大声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见他们看过来,顿了一下道,“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蓝鸿、蓝雪、汪滟听了大喜道,连忙道:“什么办法?”

    杨子建严肃道:“换一个,拖一个,分别处理,瓦解学生。”他深吸一口气解释道,“6班申请写的好,合情合理,给予批准。但4班申请书乱七八糟,简直无理取闹,是班干部无能,让4班重选班干部。拖一个月,然后悄悄地把4班老师换了。这样做,安抚了6班,分化了4班,并警告全校所有班级的班干部,让他们知道鼓动或纵容同学联名上书更换老师,是要付出代价的,是有可能失败的!”

    蓝鸿瞪大双眼,熠熠闪光,霍然起立叫道:“我立即去校长家里,把你的建议跟他讲一遍。杨子建,你不当学生会干部太可惜了,你是一个政客!”

    杨子建没听明白他是骂自己还是夸自己时,蓝鸿已经跑出了大门,朝着校长住的公寓狂奔而去。

    这时,杨母已经在厨房叫道:“夜宵做好了,你们快吃完,然后回宿舍睡觉!”

    汪滟连忙小跑进厨房道:“阿姨,我来帮你端菜。”

    蓝雪瞪了汪滟背影一眼,无奈地翻了下白眼,也走进厨房道:“杨妈,我来摆碗筷。”

    杨子建像大少爷一样端坐在桌边,看着一小碗面条、一碟小白菜、一个鸡蛋和半杯牛奶端上来,佳人相伴,觉得这小日子过得特美满。

第152章 学生日常,雷厉风行() 
1o月16日,周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南塘镇老家每年这天都做米粿吃,杨妈今天就要离开蓝家宿舍回南塘去,因此一大早就准备好了一盘米粿,并让杨子建喝了一小杯老酒,意为“吃了重阳酒,学问不离口”!

    蓝鸿和蓝雪算是外来户,不喝老酒,但吃甜米粿还是比较乐意的,一边笑呵呵地吃东西一边看着杨母“折腾”杨子建。

    饭后,杨子建依依不舍地送杨母出校门口。

    杨母也是归心似箭,家里还有小二杨子设、小三杨子珍“放养”着没人照顾呢,她拉直杨子建的衣领,吩咐道:“以后注意盖好被子,多喝点排骨汤,少吃煎炸的食物……”

    杨子建满口答应,然后望着母亲的背景消失在公路弯处,怅然抬头望天,只见乌云压顶,似乎要下雨的样子。

    回教室早习的路上,不断有同学和杨子建打招呼,认识不认识地,都非常亲切。

    杨子建也礼貌地对人点头,眼神习惯性地扫向四周的景色,转眼进入深秋,这天气越来越凉,芙蓉树的叶子有些黄,桃李苑的花草藤蔓也变得半绿半黄,有气无力的样子。

    高一(2)班依旧,铁打的教室,流水的学生,再过二十年,这教室仍坐满不同时代的学生。

    珍惜高中每一天吧!

    杨子建心情平和,坐在三组第二桌左边座位,左手取出英文课本。从校服上可以看到,杨子建肩部鼓起,仍包着药布,身上散着淡淡的黄药水味。

    汪滟关切地注视着杨子建,眨眨眼,甜甜一笑,却没有过来嘘寒问暖。

    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因为关于他们“英雄救美”的八卦情节如武侠、港台电影般风靡一时,只要他们在一起,立即会被无数目光盯住,然后编成各种离谱的段子供人yy,为了不让李闵班主任和林可纯老师吐血,他们在班上、校内公共场合尽量少些接触。

    “子建,欢迎归校!”钱丽笑靥盈盈地,落落大方地拍了一下杨子建的右肩,她脸上春风得意,顾盼流转,风姿卓约,大概因为以她为的通讯组作品在《南剑日报》表了,虽然这篇《东梓乡水泥厂带领乡亲奔向共同富裕》的通讯位于周六第三版“农村新风尚”栏目的一角,还被箫鼓编辑拦腰砍了一半,由三千字变成了一千五百字,但这可是南剑第一大报啊,书记市长都要看的报纸,她钱丽和另外三名通讯员登报,是南剑一中历史上第一批写新闻上日报的学生!

    林逸同样笑容满面,意气纷,青年报已经将他的《青峰村支书带领群众种水蜜桃致富》排版,全文将在明天的“社会新闻”栏目上表,这可是他的第二篇通讯,从数量上,他和张怡敏被同时列为文学社的王牌通讯员。

    “子建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带伤上课,身残志坚!”林逸挤着眼睛笑道。

    杨子建嘴角抽搐一下,没好气骂道:“找死啊,我还没残疾呢!”

    孟云走了过来,很是怀念道:“子建搬到蓝家宿舍后,我们4o5寝室好像少了主心骨一样,失色不少,没有聆听子建关于文学创作的经验,我觉得非常痛惜……”

    杨子建对这“哼哈二将”道:“喂,你们别奉承我了,实话告诉你们吧,中午第二届橡树文学社社员大会,我不表任何意见,完全听林老师、崔老师和汪社长的建议,我现在就是一个隐形人。”

    孟云才不信呢,低声恳求道:“诗歌组竞争激烈,汪滟不信任我,我只能靠你了兄弟。当然,我已经有失败的心理准备。但下个月的嘉福煤矿的采访,你一定要让我当通讯组领队!”

    “这个可以支持你当队长!”杨子建点头肯定道,“这是你争取来的经费和机会,不过,我会安排张怡敏或钱丽去协助你,毕竟她们经验更丰富些。”

    “好,谢谢!”孟云患得患失地离开。

    张怡敏这时走了过来,带着一些愧疚道:“看到你这么快来上课,我非常高兴,真的,这次多亏汪滟和你,是我连累你们受伤了……”

    杨子建连忙打断道:“别这样,张怡敏,归根到底,是我连累了你,本来就跟你无关。这事过去就过去了,别再多想,ok?”

    “ok!”她想了一下,眼波流转,露出一丝精明,看了附近的林逸一眼,低声道,“我是语文科代表,橡树的开国功臣,你得留一个重要职位给我。别跟我扯什么不表意见了,你才是我们文学社的隐形boss。”

    杨子建最信任的就是张怡敏了,这小胖妞无论是写作、排版、管财、组织等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尽职,几乎算得上是全才,《橡树》创刊号能成功,有一半功劳归她,因此也小声承诺道:“你会当散文组组长。”

    现在《橡树》编辑组经过多次讨论,已经细分为七个小组:散文组、诗歌组、童话及组、初中作文组、来信选登组、通讯员一组、通讯员二组。其中散文组最大,占了半本社刊,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副主编”。而且杨子建为了省事,文学社只任命组长,组员由这些组长自己从社员中挑选,原则以只挑第一批社员。

    张怡敏听了,长松了口气,虽然汪滟早就向她保证过,但她明白,杨子建才是文学社的老大,虽然他很少说话,但只要他做出的决定,林老师、崔老师都会站在他一边,汪滟也不会违拗她的“情郎”。

    然后开始上课,听讲,提问,布置作业,小测试。

    转眼就到了课间操。

    杨子建肩膀有伤,免了去做操,但仍听到今天的课间操不同凡响。

    赖校长在广播操结束后,做出一个比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