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四想起亡故的双亲,他含着眼泪道:“我已失去了父母,现如今,师父就是徒儿唯一的长辈,师父全可为徒儿做主!况且您的学问那么大,起的名字便一定不会错。”

    在练武的间隙,李毅曾与徒弟们讲过您字的用法,他半开玩笑道:“你字加心乃为您,是把对方放于心中之意;你字去人是为尔,称尔之时,便是辱骂对方不是人!”没想无心之言,却被宋四所使用。

    宋四话音未落,薛五马上拍着胸脯道:“我薛五自打娘胎出来,就不断地闯祸,父母大人早已不待见我这个儿子了,要不然也不会将我赶出家门!如今回不回家都不打紧,他们才不管我改名换字呢,师父您就掂量着办吧!”

    听了薛五的话,李毅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我得开导开导他,帮助他解开心结。于是语重心长的道:“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珍贵的,父母是望子成才心切,难免恨铁不成钢,言行过激也情有可原,但事后都会后悔,只是碍于颜面,不会在孩子面前屈服,但是在心中早就盼望你回家了。儒家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既然你在家排行老五,就叫薛信吧。人以信为本,子以孝为先,你的字便叫至孝。”

    薛信趴伏于地,连连磕着响头道:“弟子谨记师父的大恩大德,只是师父不知家父的脾气,如果徒弟一事无成,这样大摇大摆的回家,定会被家父打骂出来,弟子不混出个样子,是不会回去的!”

    李毅点了点头,心中暗想:看来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只盼薛信不是心血来潮,他能从内心感悟,从此做出一番大事。李毅屈身扶起薛信,好言安慰道:“人言:有志者,事竟成!你有志气,就不怕没有成功的一天,为师希望你能如愿以偿,等你混出个模样,师父会陪你一起回家,去见你的父亲!”

    虽然这样说,但李毅也不知道,是否能真能陪他回家。薛信闻言大为感激,又要叩头行礼,李毅恐他把脑袋碰破了,忙一把将其拽住。

    李毅把目光投向宋四,他沉吟片刻道:“行四者为智,智者聪明人也,你就名智字思聪吧!希望你能多多读书,成为善于思考,即聪明又睿智的有识之士!”

    宋智正色道:“宋智谢谢师父,只是徒弟不知这智和聪字长什么样!”薛信也在一边嚷嚷道:“我长这么大,就怕让我识字,我除了会写薛五这两个字!也没有几个字会认,至于信啊孝啊的,我也和宋老四一样,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第七章 爱恨情仇袭心间() 
李毅看着这两个汉子,心中是又气又乐,不禁勾起了儿时的记忆:自从进入校门,自己便对死记硬背不感兴趣,每次遇到听写生字都大是头痛,记得初中时的一节语文课,自己的卷纸上画满了圆圈,梦游一般被老师叫到了大庭广众之下,狠狠地尅了一顿。当发现有位大哥画的圈子比自己还多,才感到一丝安慰!

    想起那难忘的一幕,李毅大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是师父的身份,总要对徒弟负责。李毅思虑片刻,他对王仁、刘平道:“你二人念过私塾,薛信、宋智也不是旁人,两位就费费心,把教书育人的重任承担起来吧!”

    师徒们正自言谈,突然起了一阵大风,李毅只觉寒意袭来,他仰望天空,只见翻滚的乌云已经遮住了大半天空。李毅摆了摆手,四人恐遭雨淋,急忙飞奔出了客栈。

    四人刚自离开,豆大的雨点洒落在地面之上,不多时已汇成条条小溪。李毅倚在门框边,看着地面上溅起的雨雾不觉出神。李毅心中盘算:自己吃住费用都来自于王仁,如今该教的已倾囊而授,自己再死皮赖脸的靠下去,终究不是办法。除非王仁肯采纳自己的建议,改进耕作工器具和耕种细节,粮食获得丰收,自己才能吃着心安。

    暗自想着心事,李毅不知不觉穿过回廊进入后院,突听后屋中有翻腾跳跃之声,李毅偷偷将门推开一条缝,却见李三正拿着一个烧火棍,在那上蹿下跳。李毅一眼便看出,李三正练习自己所教四位徒弟的枪法。偷学武功本是大忌,李毅非但不以为意,反而对李三大为赞赏,他推门进了后屋。

    李毅的突然现身,吓得李三大惊失色,他急忙弃了烧火棍,“扑通”一声跪倒在李毅面前连连磕头。见李三脸色已然惨白,李毅心中不忍,忙身双手拉起李三道:“你小小年纪,便有此心机,却是极为难得!既然你如此喜爱武功,我愿意倾囊而授,不知兄弟愿不愿意?”

    本以为面临重处,就算李毅心慈面软,一顿毒打也是免不了的,而李毅不但未怒,反而要收自己为徒,令李三大感意外,他傻愣的站了片刻,便急忙跪倒纳头便拜。李毅忙拉起李三,看着面前这个机灵鬼,郁闷的心情畅快了许多。李毅笑着道:“我们二人都姓李,本应亲如兄弟,自不必行礼拜师,遵循那凡夫俗礼。三弟虽偷学了全部招式,却是依葫芦画瓢,细节上相差甚远。我也是闲来无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纠正。”

    李三惊喜万分,便与李毅兄弟相称。李三聪明机灵,又是腿脚灵活,用了两天时间,便纠正了全部错误。

    大雨下了一刻钟,便逐渐转成了小雨,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一夜,终于乌云散去,雨过天晴。

    太阳照射着大地,将耕田表皮水分蒸干,太平村人都急着强墒播种。李毅望眼欲穿,终于盼来了王仁,李毅笑着道:“你来得刚好,我正有要事与你相商。为师再讲一遍,我的耕种技能不比枪法差,你如果有心相学,为师愿和盘托出!”

    见李毅期待着自己作答,王仁十分为难,他嘬着后槽牙,久久沉吟不决。师父年纪轻轻,双手又白又嫩,分明是富家公子,如何懂得田地里的活计,若是师父道听途说,对耕作一知半解,轻信了他的话语,岂不是倒了大霉。

    农村的还在,到了农忙季节,谁不帮助父母搭把手,久而久之,田里的活计也就学全了。但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只有逢年过节回家,才得机会下地感受生活,长期呆在屋中,肤色当然会比从事室外工作的人白些,手上更难磨出老茧来。

    见王仁一脸为难的神色,李毅清楚他是顾全师父的颜面,不好一口拒绝。若自己露上一手,使王仁等太平村人信服,那才能推广实践。但这一耽误至少要半年时间,难道要在太平村空耗数月?

    李毅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望着远方,叹了口气道:“为师该离开了!”

    王仁闻言立即颜色更变,他慌忙施礼道:“是徒儿照顾不周,未能侍候师父左右?还是师父住不惯客栈,惹了师父生气?若是如此,师父移步至徒儿家中,王仁愿亲身照顾师父的起居!”

    见王仁神色惶恐不安,足见其一片赤诚之心,但为何不给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李毅淡淡一笑道:“为师学得旁门左道之术,在太平村无法施展,而大汉地域辽阔,才可一展宏图!”

    李毅虽讲得委婉,却暗含对王仁的不满,王仁怎会听不出来,他面色微红道:“师父既然决意离去,徒弟也不好强留。大汉幅员辽阔,却不知师父赶往何处?”

    虽已心生去意,李毅却未及深思熟虑。面对王仁的追问,李毅无暇多想,他随口说道:“闻汉都洛阳繁华壮观,又是藏龙卧虎之地,为师准备前往京都洛阳,长一长见识。至于到达洛阳之后,只能视情况而定。”

    王仁听李毅要去洛阳,他暗中咧了一下嘴,又重新打量李毅几眼,他心中暗道:太平村距离洛阳,不知相隔几千里,其途中道路艰难,又怎是平常之人能够成行?王仁面带疑惑的提醒道:“仁孤陋寡闻,所见之人皆未至洛阳,仁只知有千山万水阻隔,还请师父闪死而行!”

    李毅曾坐火车路过洛阳,他又是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就是远隔万里,也就是多走上几月,又如何把路程远近放在眼里?李毅一笑道:“几千里的路程,也架不住我的两条腿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路途再远,也终能抵达终点!”

    王仁见李毅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也不再相劝,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道:“这是下个月的食宿费用,既然师父定要远行,这钱也不用给客栈了。师父先暂时收下,至于所缺部分,待徒弟寻了代步马匹,再拿给师父。只是买马要等上几日,师父不必急于动身,待得三日后,徒弟购得马匹,再与师父辞行。”

    李毅本欲徒步走上几千里,见王仁赠钱送马,如此的有情有义,他心中甚是感动。李毅知马匹不是贱物,即是王仁家境殷实,也怕是伤筋动骨。李毅便打了暂借的主意,待到将来回到太平村,再还与王仁不迟。李毅主意已定,他接过钱袋,赞赏的点了点头道:“难得你想得如此周到,为师就先行谢过了。

    师徒二人以三天为限,但王仁离去后,便没了音信。而且四个徒弟只剩下薛信,李毅觉得奇怪,但询问王仁等下落,薛信确是一问三不知。

    薛信自然明白,师父如果知道马是盗来的,不说要严厉申斥,就是不领受这片情义,几个人也是瞎忙一场。

    自王仁离开客栈,李毅便是思绪万千。他回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只是短短的十来天,经历过成功和失败,感受了欢乐与忧伤。唯一令李毅耿耿于怀的,便是空有播种技能,而不能付诸实践。

第八章 识巧匠牛刀小试() 
李毅百无聊赖,想起了热心肠的李二。首位相识的汉人,李二热肠古道,帮助救治素利,又赠送衣物。看到李二用最原始的工具镐头锄地,李毅当时便想赠送他一副犁杖。当初没有钱,也只好作罢,如今腰杆硬了,就应该知恩图报!李毅想到此处,便喊了一声:“三弟!”

    李三闻声答应道:“来啦!”便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李三恭敬的站在李毅身前道:“大哥只管吩咐,小弟一定不负重托!”

    李毅面带微笑道:“这件事兄弟不能代劳,哥哥需亲自走一趟,我只问一件事,太平村有没有工艺精湛的木匠师傅,其家住在何方?”

    李三哈着腰满脸堆笑道:“大哥您真是问着了,兄弟对太平村了如指掌,若说手艺好的匠人,王衡便首屈一指。”太平村本就不大,李毅根据李三的指点,便轻松找到王衡。

    王衡是王仁的从兄,他听过从弟提起新拜了一位师父,因此对李毅十分的敬重。两人客气了几句,李毅被让入屋中。

    李毅打量着陈列于两旁的家具,见其做工精良,心中便打定了主意:就是这家啦!李毅取出画好的图纸,双手递给了王衡。

    王衡虽认识几个字,但捧着李毅所绘的三视图,不免一头雾水。见王衡眉头紧皱,盯着图纸却不得要领。李毅微微一笑,便耐心的为其讲解。

    整日与木料打交道,使王衡形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其聪明程度堪比李毅。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王衡的脑中很快浮现出实物,李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道:“我所见过的师傅,王兄最为心灵手巧!”

    得到李毅的赞美,王衡眉开眼笑道:“多谢贤弟看得起!王衡这几手粗活,登不得大雅之堂,仅混口饭吃而已!”

    士农工商,匠人的社会地位底下,但这只是士大夫阶层的看法,李毅的心里当然有另一杆秤。李毅目前还不具备挑战社会规则的实力,他无奈的摇了摇头,与王衡谈起了价格。

    王衡排满了日程,但看在王仁的关系上,不但破例接下来,还提出不收工本费。知道王衡说的是客气话,他还是付了定金。

    离开了王衡家,李毅又去找铁匠赵能。赵能不比王衡,而犁铧的形状又十分复杂,李毅描述了半晌无果,他只能留下来,随时解答赵能的疑惑。

    自做了四杆枪,赵能还未接到活,要重新点燃炉火,忙碌了一阵,才将一块铁锭烧红。由于生意惨淡,赵能的帮手早已辞退,见他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李毅心有不忍,便帮着他一起忙活。

    火炉的助燃工具,只有吹火筒和蒲扇,吹火筒虽然风力集中,但需要连续不断的鼓动腮帮子,只一会功夫,李毅就感到无法忍受。换成蒲扇后,由于风力分散,助燃的效果不佳,又吹得灰尘满屋漂浮。

    又累又热的李毅,想到了一个简易助燃工具风匣。风匣是送风机的前身,一个长方体木制风箱,内设有方形木质活塞,活塞用密致的鸡毛绑缚,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活塞的端部为连杆,通过前端的孔洞伸出箱体,末端设置手柄。风箱前后各设一个逆止式入风口,风箱的测下设有送风筒,与灶台或火炉连接。

    风匣的工作原理酷似打气筒,通过往复拉推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把风箱中的空前,源源不断的送入灶膛或火炉中助燃。

    李毅儿时,风匣是农家小院吹风助燃的主力军。风匣有着造价低廉,使用周期长,无维护运行费用,绿色环保等优点。风匣的缺点是必须占用人工,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

    将画好的图纸交到王衡手中,这一次经李毅稍加点拨,王衡便了然于胸。李毅笑着道:“恐怕王兄要临时做些调整,尽快将风匣赶制出来,虽是有些强人所难,但风匣一经出世,王兄的生意就火了!”

    王衡心中暗想:近年来,乡亲们遭受胡人盘剥,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也只有春耕播种这几天火爆。王衡思量片刻,他看到了商机,便点了点头道:“本来有个叫刘三的小伙子,一直吵闹着让我收他做徒弟,由于活计不稳定,我不敢答应他。刘三这孩子脑子好使,腿脚也勤快,每当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便跑来帮着忙这忙那,而他的嘴也极甜,闹得我难于推脱。待我把刘三从地里喊回来,下午就把风匣送到赵能的铁匠铺。”

    果不其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搬着风匣送到了铁匠铺,李毅从刘三手中接过风匣,将送风筒对准临时开凿的炉洞。随着李毅抽动拉杆,空气源源不断的供入炉内。

    风匣问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太平村乡民都赶往赵能的铁匠铺,见风匣果然好用,中上等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