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冰见果然是自家兵马,便押解着李大目等下了平云山,李毅军大获全胜,打扫完战场,正准备撤退之际,突然传来军情,黑山军数路大军分进合击,要将李毅军歼灭在平云山下。(。)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不是故人不聚首()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面对十分紧急的军情,李毅军中众人都并不敢怠慢,各军将领集合于中军,等到张英发号施令。

    张英思虑片刻道:“黑山军大举来攻,能调动数万之众,必是主帅张燕。张燕骁勇善战,又富有韬略,绝不可轻敌,我军当避其锋芒。而其左右两翼,应是其部下所领,哥哥与子龙可各带三千兵马迎击,一则试探其虚实,二则如能避实就虚而破之,便可挫张燕军的锐气。”

    赵云、李毅领命而去,樊婵本要跟随李毅出战,但此次乃是遭遇战,而且是敌众我寡,如樊婵跟定李毅,必然影响其军。张英立即喊住樊婵道:“英媛暂且留步,李大目乃是张燕死党,本想招降于他,岂料李大目顽固不化。而英媛机灵聪明,还请助我劝降之。”

    樊婵知道张英留她招降是假,顾及她的安全才是真的。樊婵道:“末将领命便是!”她便前往后营,再次提审李大目。

    张英、李毅都夸赞樊婵机灵,果然樊婵马上做出了证明。她知道李大目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会归降。樊婵便剑走偏锋,她想通过讲述李毅的仁德之行为,慢慢感化于他。

    讲故事需要具体事例,想动之以情更不能笼统空洞,樊婵计议已定,她便娓娓道来。樊婵首先讲了李毅如何在建州建了一个世外桃源,但她觉得不是自己亲临,没有亲身感悟,缺乏感召力。她又讲了李毅弘农军粮救民的故事,这个故事前半段她没有经历,但后半段她亲眼见到李毅与军民同甘共苦,却是感同身受。樊婵见李大目有所感触,便决定趁热打铁,把自己三岁时的遭遇讲了出来。这也算她祭出的杀手剑,樊婵没想到出此绝招,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大目听了樊婵的第三个故事,他刚听过开头就是一愣,他心想:这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吗?李大目边听樊婵讲述,边努力的回忆着当年发生的事情,他两相比对,简直一模一样。他心中惊讶不已:难道世上有这等的巧事,他随即否定了这是巧合,他感觉樊婵讲的李毅,便是自己遇到的那位恩公。李大目思考良久,他眉头紧锁,突然李大目有了计较,他问道:“樊姑娘,你的母亲是不是名叫吴玥?”

    樊婵听了便是一愣,她心中暗想:母亲又不像自己,她的名字没有几个人知晓,这个李大目是怎么知道的呢?樊婵心中疑虑甚深,但她预感李大目所问的问题十分重要,她还是点了点头道:“我母却是吴玥。”

    见吴玥果然是樊婵的母亲,李大目再不犹豫,他颇为激动的道:“我就是曾经与你一家三口结伴而行的年轻人,只是那时你尚年幼,不会记得的,但不知你母亲曾否提起?”

    樊婵感到极为惊讶,她瞪大眼睛望着李大目,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樊婵盯着李大目看了半晌,她脑中急速飞转,心中暗想:也只有李大目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母亲才可能告知姓名与他,而且他那时年龄不大,母亲可能将他当孩子看待,才没有避讳。樊婵点了点头,她走动李大目身前施了一礼道:“小女子樊婵多谢李将军救命之恩!”

    李大目闻言就是一愣,他上下打量了樊婵几眼,这才一脸兴奋的道:“原来你是那个小姑娘,我还以为是你兄长呢!”

    自从樊婵得知哥哥被迫送给了别人,她就无限伤感,如今被李大目无心体积,又触到了她的伤心处,樊婵黯然落泪,她哽咽了片刻,才擦干了眼泪道:“兄长与我母女失散已经整整十二年,他现在情况如何,我却是一无所知!”

    李大目与母子三人分离时,便已料到的有此命运,但他亲耳听着樊婵说出,心中还是黯然神伤,虽说那时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但樊婵与其兄失散,自还是有些责任。李大目强笑着劝慰道:“樊姑娘,事事都要想开些,说不准你兄长现在已是大富大贵!”

    明知李大目是安慰人的话,但樊婵还是愿意相信他的话。见樊婵神情有所恢复,李大目道:“我被俘之后,本抱了必死之心,谁想遇到了恩人,我李大目也不必一死了。请樊姑娘带个话,就说李大目要与恩公相见!”

    樊婵高兴地差一点蹦了起来,她难以抑制兴奋的心情,道了声:“请李将军稍等片刻!”便飞跑出账外,跨马赶往前营。

    一路上,樊婵还在为自己说动李大目而庆幸,只短短的一个时辰,李大目就使自己惊喜连连,如果李大目真的投奔过来,那自己所立功劳可是不小。

    张英见樊婵脸上洋溢着笑容,跑的是气喘吁吁,她感到十分的诧异,心道:难道樊婵能有说服李大目的本事?于冰也觉得莫名其妙。樊婵入中军大帐后,见李毅出战未归,她心中略有失望,不过她知道张英和于冰完全能替李毅做主,便把李大目与李毅是旧相识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张英听了眼前一亮,李大目被俘后宁死不开口,没想到如今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英思虑片刻,她确定李大目所讲之言绝无虚假。张英立即传出命令:速召李毅和赵云回兵。

    如今的张英可谓成竹在性,她脑中已经设计了一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就在张英刚刚派出传令兵,李毅便带领人马赶了回来。

    原来张燕探知李毅极善于用兵,其机谋巧计频出,不敢不强加防范。李毅见张燕军无懈可击,只是派出小股骑兵骚扰一番,便带兵赶了回来。

    张英将李大目与他曾有旧交,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李毅。李毅回想着自己十二年前所作所为,他想起自己见只是两个毛孩子,就没问二人的姓名,他也不能确定,李大目便是那两少年之一。

    樊婵与李毅、张英、于冰一同赶往后营,见李大目一脸急切的神情,便知道他等了很久,已经耐不住性子。樊婵指着李毅道:“这就是你嘴中的恩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百九十七章 游说张燕无功而返()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虽然过去了十二年,但李毅事事均不操心,他的面容并没有改变,因此不用樊婵介绍,李大目也能立即认出。李大目见到李毅,他抢步上前跪倒在地,神情激动的道:“恩公再造之请,我李大目不敢忘怀。”说着便以头击地。

    当年李大目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如今已到而立之年,面容变化比较大,李毅见到他并没立即认出,但见他真情留露,便不再怀疑,上前一把将李大目拽起道:“你我当日一别,没想到如今还能再见,这真是天如人愿!”李毅想起来,当年是两个少年,他便随口问道:“你的小伙伴如今可好?”

    李大目见李毅问及,忙回答道:“恩公问及,李大目不敢隐瞒,我们而是是异性兄弟,我的结义兄长原本姓诸,因他在家排行老三,原名叫诸三。恩公也知道,我们兄弟都是常山真定人,因为光和三年的那场大水,我二人都失去了亲人。由于我们俩在十几里外的山中掏鸟捡蛋,才侥幸逃过了一劫。其后的事情恩公也都知晓,自不必我细说。自从恩公赠钱并劝我二人从善,我们也是心中一热,这才有护送樊姑娘一家的想法。但恩公所赠的钱本也不多,又加上我们年幼不懂得节省,哪里供得上五张嘴的耗费?没支撑多少天,钱就所剩无几了,我们无奈只好与樊姑娘一家道别,后有重****旧业。但恩公放心,你的话我时刻牢记,从没劫过穷苦人一个铜钱!”

    李毅点了点头,他心道:黑山军中鱼龙混杂,虽然李大目乃至张燕能约束部下,但其他十数个大小势力也难免做出为非犯歹之事!我虽是劝人为善,但自己何曾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后来更是刺杀灵帝

    李大目见李毅并没有怪罪之意,反而流露出赞许的神色,他才稍有心安,又接着道:“恩公也明白其中缘由,不是情非得已,谁都不会走这条路,我们抢贪官,偷奸商,积攒了一些钱也就见好收手了。之后我兄弟二人拜了名师,学了一身武艺。艺满下山之时,正逢黄巾军高举义旗,我和兄长一合计,既然朝廷不让我们穷人活,我们干脆趁机明着跟朝廷杠上了,便也打起了义军的旗号,一路上招揽流民,在常山国中转战四方,也曾攻克了几座城池。每当官军大举清剿时,我们便带领义军藏入深山,那茫茫太行,多少官兵进入,都我们弟兄奈何不得。至中平二年,我们已小有名气,因此被博陵人张牛角所看重,张将军实力在我们太行山一带是最强的,而他也凭借极高的威望,将各路散兵联络在一起,他自称将军,黑山军便初步形成。我们与张将军合兵后,由于实力的增强,开始攻击临近太行山的郡县,初时每每获胜。但在进兵攻打瘿陶时,张将军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他在弥留之际,将黑山军首领的职务传给了兄长诸三。而兄长也感激张将军的知遇之恩,从此便以张为姓,改名为张燕表字飞燕。经过数年的发展,我们黑山军已经扩大到今天数十万的规模。”

    李毅倾听李大目的回忆,听出他对自己毫不隐瞒,李毅频频的点头,见他已经讲完,便问道:“大目,你如今有何想法?”

    李大目从樊婵嘴中得知,李毅仁德慈善,不论是对自己治下乡亲,还是临时驻地的百姓,都能以心相待。李大目从相信樊婵的那一刻起,他就打定了主意,带着自己的部众归附李毅。李大目见李毅问及,他毫不犹豫的道:“恩公如不嫌弃李大目顽劣不化,我愿率众跟随恩公!”

    李毅闻言大喜,他抡起大手拍着李大目的肩头道:“大目何出此言?你能看得起我李毅,把我当作兄弟,我李毅当求之不得!”

    张英本要劝说李大目,没想到他主动投奔。张英便趁机道:“既然大目与飞燕与兄长乃是故交,我不愿再与黑山军为敌,大目可否促成我们双方罢兵停战?”

    李大目此时豪情万丈,他信心满满的道:“罢兵言和对我李大目来说并不是难事,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兄长张燕,带他一同投奔主公!”

    见李大目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李毅也对其之言信以为真,他拉着李大目的手道:“兄弟,我信得过你,那些跟随你攻山的兄弟,你全都带走吧,我在此恭候你的佳音!”

    见李毅如此信任自己,李大目心潮澎湃,他临别时又一次拜倒在李毅面前,这才带着释放的战俘,出了李毅的军营。

    李毅、张英、于冰、樊婵目送李大目带人离去,众人回到中军,张英见已无外人,她道:“哥哥不要太过得意,你忘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了吗?”

    李毅正信心十足,等待着张燕领军来投,闻张英之言,李毅知张英从不故弄玄虚,她既然这样说,就一定有她的道理,忙问道:“英儿此言何意?”

    张英见李毅面露惊慌之色,知他恐李大目言而无信,一去而不复返。张英道:“李大目心直口快,是个诚实可信之人。但张燕身为黑山义军之主,岂是李大目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动的?”

    李毅闻言,便如同冷水浇头一般,从上凉到下。他心道:我还是太过乐观了!

    此时赵云也领兵而还,他与张燕军展开了一场接触战,本已占得了上风,但接到张英传出的军令,不得不退兵。于冰见赵云不明就里,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了一遍。

    赵云这才明白撤军的缘故,见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赵云便表示赞同。李毅心中打鼓,不知李大目能否顺利返回。

    次日巳时,李大目带着一脸沮丧的表情来见李毅,李毅看到他一脸的吃了苦瓜的神色,知道他无功而返。果然李大目苦着脸施了一礼道:“李大目有辱使命,请主公责罚!”(。)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百九十八章 孤胆英雄入敌营()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毅自我解嘲的一笑道:“俗话说人各有志,俗话还说强扭的瓜不甜,张飞燕无心于我,我便不能强求,兄弟也不必太过在意!”

    李大目佩服李毅的胸襟,他点了点头道:“主公不要误会,兄长并未拒绝主公的好意,他只说与恩公多年未见,想请恩公过营痛饮!”

    李毅心中暗暗叫苦,喝酒可是自己的软肋,没有酒量又怎么去赴约呢?而且张燕是不是摆了个鸿门宴呢?如果真的是鸿门宴,那么谁陪自己去,都是有去无回了!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李毅不知所措之时,于冰抢先道:“大目兄弟有所不知,我兄长酒量差劲的很,只他一人前往,恐怕不能让飞燕兄弟尽兴,如果由伴他同行,可以免去很多的尴尬!”

    李毅心道:于冰酒量是比自己强得多,但她的心就不是为自己挡酒,而是为自己的福祸难料之行加上一道保险。但于冰的武功还比不上自己,多她一个又能起多大作用?还是不让她冒这个险才是上策!

    正在李毅思虑之时,赵云哈哈大笑道:“若论酒量,云在军中乃是魁首,陪行之事恐水寒兄恐要让一让了!”

    见赵云也抢着护行,李毅心中暗喜。赵云智能化险为夷,勇则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有他相随可保自己万无一失。但李毅又一想还是不行,只要自己几口酒下肚,不要说上阵冲杀,恐怕马都上不去了!就算赵云再勇,他也没有能力背着个大汉杀出重围吧?

    于冰、赵云二人先后请命,却见李毅都是一声不吭,二人不知道李毅如何打算,但见李毅眉头紧锁,二人只有暗自着急。

    就在几人愁无良策之际,张英气定神闲的开口道:“水寒、子龙均不宜随行,二位与张飞燕从未谋面,而哥哥所赴的又是叙旧宴,如果有不相干的人坐于席间,必会影响故人重逢的气氛!”

    于冰心想:哥哥此行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