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疯了!真的疯了!这么多民众涌向华阴,难道他们得知我劫了董卓的宝贝?全部想分一杯羹?

    董卓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李毅越想越乱,他胡思乱想间,只听张英愤然道:“董卓丧心病狂,竟然用难民压垮我建州军!”

    听了张英之言,李毅这才恍然大悟。不过李毅立即陷入迷茫,这策略歹毒之极,却是伤敌三分,自损七分的阴毒之计。董卓费尽心力,从洛阳迁民至长安,如今又抛弃了民众,他真是黔驴技穷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文优毒计困义师() 
面对这诡异的计策,李毅三人出现了分歧,张英想良久道:“董卓自断经脉,我便趁机兵至长安城下,将他的丑恶嘴脸公之于众!长安军民得知真情,必引人神共愤,一战克城擒拿老贼!”

    张英之言可行,但民众阻道影响进兵速度,不知要几日能到长安城下,而十数万甚至十数万百姓涌至华阴,他们何以生存?李毅犹豫半晌道:“英儿之策甚善,但百姓将如何安置?我们带走全部人马,留给李蒙、华雄万余兵力,能妥善照顾民众的生活起居吗?”

    “几十万民众,生活用品全被剥夺,只是带着一张嘴,来分自家的资源。这残暴、无耻的****,竟然想出这等歹毒的主意!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于冰负责后勤,她深知这几十万民众的压力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去年秋季所收粮食虽多,怎够这么多人耗费?她犹豫片刻道:“董卓洞悉我们走亲民路线,才出此下下之策,逼迫我知难而退!”

    “决不能令董卓得逞,就算再耗一年半载,也要把他根除!”李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个辛辣的主意,并不是董卓的手笔,他心狠手黑,脑袋却不灵光。知我者李文优也,李儒搜肠刮肚想出此计,无论我们去留,他终能胜出一招!”张英也显得十分无奈。

    大批难民涌来了,从初时的几万,上升到十几万,直至几十万,面对严峻的形势,张英收起了铁石心肠。什么攻击长安,如今便是董卓反攻倒算,李毅也只能闭城不战。于冰也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思路,若真是弃民众而走,李毅多年经营起来爱民如子,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形象,立时毁于一旦。

    派出快马报与赵云得知,令其速令兵马撤回华阴防守。同时将面临的窘境通报马氏父子,让其好自为之,能守住槐里最好,若是守不住,便视情况撤兵,等待再次择机进攻。

    有赵云镇守前沿,李毅等终于能全力以赴安置难民了。本想众百姓也许能留下后手,不想抽样调查的结果出来,董卓、李儒合谋的计策歹毒之极,所有百姓家的粮米,要一粒不漏的献出,否则将面临家破人亡之残局!被迫交出粮食,由于时间仓促,极少能转运至长安,大部分被官兵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了!

    有敢私藏粮食者杀无赦,许多民众因此丧命,最终私藏粮食百不足一,且所藏粮米微不足道,不值得劳师动众往返奔波。

    几十万的庞大军团,聚拢在华阴至潼关之间,挤满了所有房屋,撑破了许多营帐,依然有人风餐露宿荒野。那拥挤不堪,哄哄嚷嚷,混乱的场景令人无法想象!吃喝拉撒睡,便令李毅全军忙得不可开交。面对巨大的压力,必须早日想出应对之策。

    疏散,尽快的将这些百姓疏散至弘农,那里被董卓迁成无人区,只有深山才留下几户人家。迁徙百姓的工作,在首日便已经展开了,但百姓行动缓慢,尤其粮食供应不利,令饥民难于奔行。

    董卓为李毅好好的上了一课,如何安抚民心,令李毅焦头烂额,他奔赴各处,对百姓做出保证:“不管面临的艰难困苦有多大,只要有我李毅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死!”

    百姓生命有了保障,发出一片欢腾之声,李毅仁爱宽厚的形象,也深深印在众人心间。李毅成了百姓支撑下去的守护神,他们忍着饥饿,等待着好日子尽快到来。

    好在大军进发在即,从弘农调运大量的粮食,支撑着局面。不过这也只能保证,几十万民众不至于饿死,每日喝上两顿稀粥。随着百姓的动迁,关中减小了压力,但粮食也几乎消耗殆尽。

    每日调运粮米不辍,由于运力有限,难于满足百姓的嘴巴。如何尽快疏散百姓,才是当务之急。走了一段弯路,终于改弦更张,回归了正途。为了使饥民能够有力气行走,沿途之上每隔十几、二十里,便设立一处粥棚,一天之内连续不断的熬粥并分发到每个路过的饥民手中。

    饥民能填饱肚皮,情绪得到稳定,行走的速度终于有了改观。随着地表温度一日高过一日,夜宿荒野的滋味,也能够忍受。鞋子穿烂了,将士们献出战马,衣服破了士兵们取出针线包

    军拥民民爱军的故事比比皆是,随便讲出一个小故事,都能令听众泪水盈盈。

    屯田一年的收获,可供将士维持两年,因粮食富足,送十万斛引诱于夫罗出兵,不失为上策。但如今待哺之口徒增将近十倍,当初的决定变得有些草率行事了。

    粮食短缺已成定局,不采取自救,便无法支撑到秋季。荆州少有祸乱,民富粮足,是一个天然粮仓。李毅金银财宝不可胜计,大量外购粮食,填补军民的消耗。

    “我与刘表的关系平平,不过购买粮食,可令其从中渔利,他不会错失大捞一把之良机!”于冰献策往荆州购粮。

    “派人远涉荆州,再经南阳回奔弘农,长途贩运消耗巨多,浪费尚不足惜,但运输效率低下,才真正令人担忧。”张英讲出了心中的忧虑,不过未经过实践检验,还不清楚运粮的损耗率。若没有分段运输的经验,损耗太大恐难以为继了。

    采买粮食的队伍派出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致使效率不高,所采购的粮草显然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见远水解不了近渴,全军上下只能选择一条自力更生之路。

    除了留下赵云带领本部人马防守华阴,将余下将士以伍什为单位,分散于各处,令其带领饥民从事生产自救。百姓也按照乡、屯、里,进行了编制,分布于弘农的各县。按照人丁将土地分到百姓手中,而此时已到一年一度的春耕播种之季节,李毅将种子发到军民手中,带领百姓抢墒耕作。(。)

第四百五十五章 空前灾难自力更生()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五谷杂粮基本上是春种秋收,如黍子、荞麦等生长期短的作物,要延后几个农时播种,而谷子也有一样叫“六十天还仓”的品种,李毅为了作物能够早成熟先收割,也顾不得农时,更不管其收成好坏,将能找到的生长期短的农作物,都一股脑的埋进了土中。

    黍子、荞麦以及六十天还仓虽是早熟作物,但也得等两个月以上,才能吃进肚中。李毅经过粗略估算,明白自己所能筹集的粮食,绝对维持不了如此长的时间。要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在春耕农忙之后,不得不发动军民向大自然索取食物。

    凡事靠近山林的军队,便成建制的进入深山,射猎飞禽野兽;临近河流的军民,则结网捕捞鱼鳖虾蟹;附近有野生树木的,就采摘野果及菌类;最贫瘠的地区,总还可以挖掘野菜总之集思广益,只要想出办法,李毅等便付诸实施,如此军民生活水平大有改观,已从初时减量到一天一顿稀饭,增回到每日两顿,而且常有野味改善滋补。

    董卓丧失了几十万民众,初时痛彻心扉,当他探知李毅全军忍饥挨饿,便在长安窃喜,并洋洋自得的对手下将士道“看他李毅能忍耐多久,几十万张嘴,总有他放弃之时!”董卓并对李儒大加褒奖。

    见李毅虽被饥民拖住,董卓本想趁机惩戒马腾,但李儒劝告道:“华阴与长安近在咫尺,骑兵用不一日便兵临城下,李毅诡计多端,主公出兵扶风,恐是有去无回!”

    董卓想了半晌,终是想不出谁有一击而败马腾的能力,也只好悻悻作罢。董卓的长安城得到了暂时的安定,他便悠然自得,又开始了恣意享乐的生活。

    本想李毅迟早会放弃,没想到弘农的生产自救,搞得轰轰烈烈。得知李毅要打一场持久战,董卓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榻上。

    李儒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建议道:“李毅购粮于荆州,只要我主出使刘表,便可切断李毅的命脉!”

    “先生此言甚是!”董卓已是言听计从,他曾派人亲近刘表,却热脸贴了冷屁股!怎么让他就烦呢?无非是封官许愿!但刘表抱着宗室的牌位,不肯轻易就范!还能有什么办法?

    看出了主公心中的忧虑,李儒微微一笑道:“李毅虎狼之师,联合刘表夹击,他不会轻易协同。但此次只是停止与李毅的贸易,应不费吹灰之力!”

    虽然李儒的语气斩钉截铁,但董卓脆弱的心,已经承受不起伤害。董卓没了初到京师,妄行废立的霸气,便是自信心也极其不足。死马当作活马医,董卓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派人出使刘表。

    李儒亲自请缨前往,令董卓大干感欣慰。果然李儒不负众望,他以三寸不烂之舌,陈说:“若李毅取胜,将尾大不掉,荆州危亡难安!”

    刘表将信将疑,但他手下谋士蒯越,对两人的说法表示赞同。蒯越道:“李毅非等闲之辈,若任其做强,荆州必首当其冲,沦为其兼并之地!我主只需已荆州缺粮为借口,禁止粮食外流,便可不落口实!”

    蒯越字异度,襄阳中庐人,乃荆州南郡望族,刘表之得力谋臣。闻蒯越之言,刘表欣然接受了李儒的忠告,传令封锁各路口要塞,禁止商贾往来。

    “荆州牧刘表断我粮路!”

    弘农刚刚有所起色,失了外购粮草,却是雪上加霜。李毅面色阴沉可怖,他咬牙切齿道:“刘表可恶至极!我要尽起人马,拿下他的荆州,以解我粮草之危!”

    “罪魁祸首乃是董卓,哥哥莫要中了他挑拨离间之计,不分青红皂白,无端扩大事端!”知李毅是发泄一下郁闷的心情,张英也是点到即止。

    长安易守难攻,襄阳何尝不是如此!而攻打刘表,需借道南阳。有假道灭虢之先例,油滑的张济怎肯放行?冤有头债有主,不能让真凶在长安逍遥自在。军民奋战了一个月,李毅终于得以安定内部,遭到董卓愚弄,李毅本来是心有不甘,如今他又招惹是非,新仇旧怨齐聚心头,李毅愤然道:“董卓老贼实在可恶,我与他势不两立!”

    有半数兵马在弘农屯田,依靠三万兵力,强攻长安不太现实,但全军都憋着一口气,若不出兵征讨董贼,难平心头之怨!打一次长安又有何妨,也只是摆一摆姿态,为这次讨伐董卓,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张英想至此处,她微微一笑道:“经过月余修整,董贼兵马今非昔比,其士气、军心都有所恢复,若其坚守不出,我实无破城之策。世事难料,瞬息万变,如董贼犯下低级错误,我便可兵入长安。”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于冰负责后勤筹备,面对严峻形势,她所承受压力可想而知。既然出兵希望渺茫,何必要多此一举?于冰叹息一声,她苦着脸道:“我军现状两位心知肚明,食不饱力不足,如何与敌一战?不如待粮草充沛之际,再发兵也不迟晚!”

    张英也觉得于冰之言有理,但她还未出言,李毅已经抢先道:“暂时恢复出战将士的军粮,用不了几日,全军便可养精蓄锐。等到达长安城下,定会各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说不定寻了个战机,董卓的军粮就乖乖送给我们也未可知!”

    劫董卓粮草并不现实,就全当李毅自娱自乐,发泄心中怨气,张英微微一笑道:“我军与董卓为敌,显得人单势孤,还需约马腾一同伐董更有成算!”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李毅立即表示赞同。

    “马寿成实力不俗,有他加入讨贼的行列,成算将增加一倍。”于冰也微微颔首,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于冰、李毅再无异议,便决定弘农仍由华雄屯驻,潼关乃兵家重地,还交于李蒙把守,樊稠负责押运粮草,将后方安排妥当。调集了三万人马,李毅、张英、于冰、赵云四员大将,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长安。(。)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两虎将鏖战长安城()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但董卓等人的好日子只享受了一个月,突闻李毅与马腾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杀来,众人皆大惊失色,只有李儒奸笑道:“李毅虽来势汹汹,但他军粮匮乏,终是不能持久!主公只要坚守不出,凭借长安之坚城,李毅不躺尸十万,他就休想破城!而李毅假仁假义,他是不会越雷池一步,用将士的生命,换取胜利的!只要李毅退兵,马腾这跳梁小丑,便不足惧矣!”

    听了李儒之策,董卓心感稍安,他传下命令,立即四门紧闭,严防死守,准备把缺草少粮的李毅军拖垮。

    面对董卓的闭门不出,李毅和马腾别无办法,只能派兵城前叫骂,什么侮辱的语言,只要能想得出来,就齐声招呼到董卓头上,一连三天,侮辱的语言已经穷尽,许多士兵嗓子都已喊哑,但董卓却毫不理睬,李毅等人都佩服他的忍耐功夫。

    李毅埋头分析,骂阵起不到效果,那一定是所骂的对象出了问题,于是李毅令士兵调整了痛骂的对象,从原来的董卓换成了其手下战将,并重点照顾吕布。

    董卓藏于深宅大院之中,长安城方圆数十里,就是上万士兵喊破嗓子,也传不到董卓的耳中。而董家众将可是不同,他们要负责城池的守备,如今就站于城头,骂的污言秽语,每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傕、郭汜、牛辅之辈,已是跑路的常客,脸皮的厚度虽然比不上长安城墙,却也非平常之人,面对污言秽语,便是充耳不闻。吕布非泛泛之辈,他自出世以来所向无敌,把脸露上了天,岂能受这等窝囊气,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叫骂声,立即火冒三丈,七窍生烟!

    气急败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