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管宁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他三句话不离本行,随着话锋一转,谈起了之乎者也。

    李毅是理科生,而且是严重偏科的理科生,对文学不感兴趣,特别是古文更是机械的背诵,应付高考了事,从都是不求甚解。到了大汉后,秉着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便将舞文弄墨之事,全部扔给了张英,他将以前背下的诗词歌赋也忘了许多。

    而且李毅不愿借用,恐落个欺世盗名之徒,他一时无言以对,只能听管宁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

第三百七十九章 言语投机贤士归心() 
李毅急中生智,他话锋一转,开辟第二论题,大谈如何治理一方。开始讲述建平的成功经验,如何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行各业,使百姓尽快过上富足的生活;如何发展水利,扩大灌溉田地的面积,促进水产养殖和运输业的发展;如何更安全的开采铁、铜矿石,制造出更先进的农具

    这一套治国理论,管宁却不曾研究,不过其中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他听得却是津津有味。二人你说你的,我讲我的,没有共同语言。

    还是闻讯而来的张英、于冰,解了李毅尴尬之围。二人与管宁相见后,各自客套了几句,张英便尽展自己的才华,她虽没有管宁那科班出身的造诣,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与学而不厌的钻研精神,从蔡邕、贾诩等人那里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今终于可以卖弄一番。

    传闻中的张英能谋善断,百万遗策,成为建平百姓中的神机妙算的仙人。没想到她的学识也十分渊博,令管宁大跌眼镜。

    四人谈至夕阳西下,工地上的百姓全已散去,只有李毅等几名随从,还远远的等在一旁守候。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管宁被三人的才华征服,更为李毅的爱民如子所折服,他心情十分激动,见天色将晚,在耽搁下去,恐要露宿荒郊野外。管宁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道:“宁久寻贤主而不得,本欲隐居深山了却此生。未想到今能得遇明主,乃是宁三生之幸!”

    李毅闻言不由得一阵狂喜,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在上升,身体战力都有些不稳,几乎要眩晕而倒。李毅哈哈大笑道:“能得先生之贤才,乃李毅万幸之至!”

    于冰微微一笑道:“管先生留于建平,天下学子必慕名而至,此我主之幸,建平万民之福也!”

    得知管宁从上午至此,水米未进一口,张英微微一笑道:“现在天色已晚,想是管先生已然腹中饥饿,只是工地附近只能吃糙米饭了,先生莫怪我等慢待之礼!”

    汉朝平民只吃早晨、中午两顿饭,管宁当然也是过午不食,但他赶路大半日的路程,体力消耗很大,肚中已然饥饿,管宁一笑道:“主公能与民众共患难,宁又何尝不可?”

    李毅等上了坐骑,一阵奔行后,来到附近的镇子。众人进了客栈,要了些酒菜,张英、于冰陪着管宁小酌,因李毅重体力劳动,早已是饥肠辘辘,他苦笑道:“李毅酒量甚浅,只几盏便要醉得一塌糊涂,请先生见谅不能相陪之过!”

    众人回到建平,李毅委任管宁为礼司副领值,辅助蔡邕教化建平民众。管宁摇了摇头道:“宁不愿为官,只想教化民众!”

    李毅不由得一愣,难道管宁是嫌弃官职太低,而故意推辞?见李毅不明管宁之意,张英忙道:“先生真乃高洁之士,即便是我家主公,也不能望先生项背!”

    经张英的点醒,李毅这才恍然大悟,他心中感慨万千,不禁赞叹道:“既然先生执意不为世俗所染,我李毅也不敢勉为其难!不过李毅还有一事相请,在先生穿相过镇之时,若闻官员欺压百姓,或贪赃枉法等不平之事,便寻机告知李毅,我必设法还百姓公道!”

    “宁不敢有负重托,请主公勿念!”管宁微微一笑道:“有几位好友同来幽州避祸,此时还在辽西,宁愿前往为我主引荐!”

    李毅知道定是邴原等人,他真是欣喜若狂,难道自己也能大杀三门?一次能收数名人才?李毅真是不敢想下去,他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对管宁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兴冲冲的赶往辽西,管宁得知邴原、刘政等奔赴辽东,前去拜访了公孙度。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人走时气马走膘,李毅在冀州平黄巾之乱,使任南和令的公孙度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公孙度本被黄巾兵逐出巨鹿郡,由于李毅夺回南和,又杀了左丰而逃亡,南和便成了无主之地。

    公孙度得到消息,又回到了南和县,并趁机霸占了克城之功,又运用能通神之钱财,在平乱黄巾后,官升辽东郡守。而公孙度颇有治理一方之能,他赴任后大刀阔斧的一番整顿,拢络乌桓铲除豪强,辽东百姓安居乐业。

    常言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刘政字子植,北海朱虚人。二人与管宁这一离别,乃是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相聚?见挚友别去,管宁只能为他们送上祝福。

    管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王烈讲述了一遍,管宁道:“天下竟又这等贤德之主,令管宁敬佩得五体投地!”

    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人,他年轻之时,曾投至陈寔门下学习,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陈寔,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盗牛贼?”

    王烈道:“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在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王烈空闻李毅贤明,此时高洁之士管宁,也对其连声赞叹,能入他法眼者少之又少。管宁能投入李毅麾下,那定非寻常之人,王烈也有了投奔李毅之心。(。)

第三百八十章 胸怀坦荡高出一筹() 
两人正筹划着行期,却不想刘政如丧家之犬一般,行色匆匆的奔了回来。81中ΔΔ见刘政行装不整,汗水湿透衣衫,样子十分狼狈,管宁惊喜交加的道:“子植此为何故?”

    刘政喘息片刻道:“公孙度乃地地道道的伪君子!传言他宽厚仁慈,实则蛇蝎心肠!我慕名投奔于他,不想此人露出本性,与置我于死地!”接着刘政便把前往辽东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邴原与刘政结伴赶赴辽东,见到公孙度后,其虽百般笼络,二人在未全面了解他的为人之前,也不会轻易做出抉择。

    见刘政颇有勇略雄气,又不肯投入自己帐下,公孙度生了畏惧厌恶之心,想将他杀死以绝后患。公孙度抓捕了刘政家眷,但刘政凭借高深的武功,杀出了重围得以脱身。

    公孙度通告各县:“敢有窝藏者,与刘政同罪。”刘政惶惶不可终日,万分危急只好去找邴原。

    邴原帮他分析了形势,他微微一笑道:“襄平之北不足百里,便是玄菟郡,子植兄可趁夜色入玄菟,待事情平息,我再设法劝说公孙度,释放兄台的家眷!”

    所谓当局者迷,经邴原的提醒,刘政豁然开朗,他深施一礼道:“一切都拜托根矩兄,刘政就此告辞!”

    刘政辞别邴原,先潜入玄菟郡,逃出了公孙度的魔爪,暂时脱离了危险。但他只身在外,所带钱财全被公孙度抄没,独自一人无法支撑,便想到了王烈和管宁。

    有此次教训,刘政深感人心难测,李毅为人与传言是否相符,令他心存疑虑,便选择了投奔隐居于辽西的王烈。

    听了刘政的叙述,王烈摇了摇头道:“这真是画龙画虎难话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想到公孙度盛名远播,却也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传言不可轻信,但我家主公爱民如子,乃是宁亲眼所见,此毋庸置疑,先生还有何犹豫?”王烈的思想有些动摇,管宁不得不再费唇舌。

    刘政的妻儿被扣,必须设法营救,但三人势单力薄,一时想不出好的办法。管宁想起李毅,他微微一笑道:“我主能剿灭黄巾贼之千军万马,设法救人应不在话下,子植不必担心,待我赶往建平,必得营救之法!”

    管宁不辞辛劳,往来于辽西、建平之间,将朋友遭公孙度为难之事,讲述了一遍。

    张英闻言微微一笑道:“先生之友便是我等的朋友,先生请放宽心,张英有妙计可救子植家眷!”

    救几个平民百姓,对张英来说,乃是小菜一碟。派快马传信太史慈,令他设法与公孙度交涉,并告知他五张羊皮换回百里奚的故事,让其从中得到借鉴。果然太史慈一点就透,他以代理辽西郡守的身份,与公孙度进行协商,以两匹战马换回了刘政一家。

    当太史慈陪同刘政家眷,来到王烈的茅草屋时,刘政不禁万分感激。代理辽西郡守,竟然躬亲这等小事,令王烈也感慨万千,他心中隐隐觉察到,太史慈定与李毅交情莫逆。

    果不其然,太史慈与王烈、刘政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他微微一笑道:“我家主公爱才如命,如今望眼欲穿,翘企盼二位贤德之士能赶往建平!”

    先有管宁力请,如今太史慈亲临寒舍,王烈之心已被打动。刘政与家人团聚,对李毅心存感激,他也对这一明主心存向往。二人便携家眷带,赶往了建平。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迎来了两位贤能之士,李毅等将王烈、刘政热情引入会客大厅,众人寒暄过后,开始促心长谈。因个人才能之不同,王烈被任命为刑司副领职,挥他善于教化之能。刘政文武全才,但他武功并不高,上阵冲锋勉为其难。而李毅军中少有才略之人,见其有守卫一方之能,李毅又分出一县,任其为辽平县令。

    看到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李毅不禁感触万千,当初自己万里寻访人才,却看多了别人的白眼,如今实力强劲了,而刘宏又挥剑自宫,把人才都逼向自己的建平,也使得自己的实力日益壮大。

    由于运力不足,松辽平原囤积了的粮食越来越多,恐百姓情绪低落,李毅及时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多种经营,用余粮养殖业,主要养猪和鸡,并辅以羊、鸭、鹅等家禽家畜。而辽西多荒山,随着无耕地的百姓逐渐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不能吸纳众多的劳动力,无业游民呈上升趋势,李毅又制定了一项政策,将荒山包给这些游手好闲者,让他们只可栽种果树,不能耕作破坏植被。

    就在李毅大搞经济建设之时,赵云已经转战了整个冀州。

    刘宏忍气吞声,违心的颁布了圣旨,加封了张燕官职。由于内忧外患,搅得张燕不得安宁,他这个新领做得并不称心如意。见朝廷来了钦差,张燕便就坡下驴,接受了皇帝的册封。骗取官军退兵,将内部事务加以整顿,待消除隐忧增强实力,再见机图之。

    冀州西部得以安定,皇甫嵩领精锐之师,奔赴冀南,与二次起兵的张梁决一死战。官军有大汉各州郡的鼎力支持,其无后顾之忧,兵精粮足出师有名,占尽天时、地利。而皇甫嵩、赵云、袁绍等几位主将,也都是身经百战,于沙场上历练出来的老将,对战乌合之众的黄巾军,乃是每战必胜,打得张梁望风逃窜。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张梁乃无谋之辈,其勇武在官军面前,也不堪一提,其手下均是泛泛之辈。在官军妙计频出下,逐渐丧失了所占城池,张梁最后带领残兵败将退入馆陶。

    馆陶乃魏郡小县,其被张梁攻陷后,还未进行修复,张梁看到一片破败的景象,心中便凉了半截,急令将士修城御敌。黄巾军残兵还有五万之众,但大半是负伤挂彩的病号,能坚持一战者,只有两万之众。黄巾将士得人公将军之令,忙取土筑城。(。)

第三百八十一章 官军残暴英雄心冷() 
但城墙未增加一尺,赵云的铁骑如同一阵旋风,刮到了馆陶城下。Δ8Δ1中文Δ网黄巾守军大惊失色,这队战无不胜的骑兵,令其闻风丧胆,慌慌张张逃入城内。赵云见城墙破败不堪,竟然有多处不足一丈的缺口,便马上一声令下,将士们喝喊着:“荡平馆陶小城,活捉贼张梁!”的口号,气势如虹的冲向守城的黄巾军。

    经过多次大战,黄巾军已经射没了弓箭,只好用刀枪,与铁骑展开肉搏战。赵云及手下将士,将几排箭矢天女散花般,洒向城头的守军,已有数百名黄巾兵中箭倒地。

    破败的城墙,实难挡住铁骑,随着一匹匹战马飞入城内,馆陶陷落已成定局。黄巾军士气低落,赵云骑兵军威大振,此消彼长,守军节节败退。

    在赵云军所向无敌,将馆陶守兵逼入绝境之时,张郃领两千骑兵飞马赶到,此乃袁绍在这次战斗中,所得黄巾军之战马,他也组成了一支精锐骑兵。

    有张郃的加入,黄巾军终于抵挡不住,馆陶城沦陷。张梁欲领军败亡,被赵云的玉龙驹追上,他大喝一声:“张梁,我主曾警告,若你再敢作乱,当将你处以极刑,今日你还有何话说!”

    张梁嘿嘿一阵冷笑:“赵云,你为虎作伥,休要在我面前提你之旧主!废话少说,吃我一刀!”

    二将一言不合,厮杀在一处,大战十余回合,赵云一声大喝,挑张梁于马下。贼已死,众贼像无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闯乱奔。但皇甫嵩、袁绍领大军掩杀上来,斩黄巾军万,擒贼四万众。

    皇甫嵩将贼兵恨之入骨,当即传下命令:“黄巾贼俘全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