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设下了此条绝户计。”张英凝神多时,终于想通了此中关节。

    是不是如张英所讲呢?几乎让她猜中了。这个人也属于董卓阵营,而且是大名鼎鼎,为人所熟知,他便是李儒。

    李儒字文优,司隶河东人,此人饱读诗书,是位青年才俊,但他出身寒门,虽博学多才,却得不到重用。

    怀才而不遇,李儒是闷闷不乐,这一日出外踏春,渡过黄河来到陕县。李儒正于街边的一家酒肆把盏小酌,不想外边一片嘈杂喧闹。

    已有几分醉意,李儒一反常态,放著出门瞧一个究竟。由于出来的稍晚,当李儒来到事发地点,事态已经发展到白热化。正是李毅和李傕大打出手,两方各不相让的关键时刻。

    李毅是何许人也,居于中原的李儒当然不认识,李傕军职低微,他也不熟悉,不过西凉军还是识得的。

    见到董太守的军队,与对方起了争斗,看情形好像结了深仇大恨似的,令李儒甚觉好奇。

    为什么打得不可开交呢?凝神细听,有好事者窃窃私语,解答了李儒的疑难,原来是那匹红马。真是一匹绝世的宝马,李儒越看越是喜欢,忍不住啧啧赞叹了起来,他凝眉沉思片刻,不禁开怀一笑,这不是自己进级的阶梯吗?

    想到此处,李儒毫不犹豫的走上前去,趁着交战双方不注意,冒着生命危险,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赤兔宝马牵走了。

    一路赶往河边,行至半途,便遭遇狼狈逃窜的李傕,李儒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想法讲出。

    原来李儒欲投奔董卓门下,苦于寻不到机会,如今得了此宝马良驹,他要用此马作为敲门砖,得到拜见太守的机会。而李傕也不是空忙一场,只要他能答应李儒的要求,也作为股东之一。

    虽然自己不能独吞,但献给主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到此后青云直上,李傕不自觉的露出了微笑。

    追兵转瞬即到,李傕催促着将士乘舟渡河。但船小兵多,还有数十匹战马,一次不能全部过河,而留下的必被对方俘获,因而将士争先恐后的登船,竟然出现殴斗的情景。

    见此番情况,李儒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有所领悟的开了口:“据李儒所知,几十里外还有一处可以摆渡,李将军可令将士顺流而下,只留你我二人当做诱饵,如此全军皆可从容过河。”

    李傕沉吟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点头微笑道:“就依先生之策。”便传令下去,将士全部弃船登岸,该从下游渡口摆渡。

    命令刚刚传达完毕,将士忙于弃船上岸,李儒又心生一计,他一声冷笑道:“若将所余船只凿出几道沟痕,待其行至河心,将发生什么情况”李儒说到此处,不由得笑了起来。

    李傕反应再慢,说得如此直白,他也会意了,也跟着大笑起来,笑罢传出命令,除了所乘大船,其余全部做上手脚,他要让李毅死无葬身之地。

    李儒计策不可谓不周密,但遇到张英,却是他的滑铁卢,见只一乘船只,几名随船而去的军士,其余人员呢?不可能成功渡河,这一叶扁舟,明显是诱饵。其居心叵测,中间必有缘故,张英只稍稍开动脑筋,就想到面前的船只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经盘查果然如此。

    由于张英的机警,使一个巨大的阴谋胎死腹中,一场虚惊啊,其中多少人心有余悸,多少人出了一身的冷汗。

    “此贼不除,遗患无穷!”于冰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她要领军绕路,渡过黄河伺机报复。

    “君子不争一时之长短,来日方长,终有较量的机会,下一次相遇,决不让他讨到便宜。”论战果,李毅军未死一人,算是大获全胜了。但赤兔马终究落到对方手中,李傕军又全身而退,归根结底还是棋差一招。

    “对,常赶集,不愁会不着亲家,先放他李傕一马,待到贼人作乱之日,定那他试问。”李毅阴沉着脸说道。

    之所以等到贼**乱天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窃取大汉的天下,也才能名正而言顺。一部分人做出牺牲,才能为生者创造朗朗乾坤。这是李毅三人达成的共识,黄巾造反,董卓祸乱都不予以过多的干涉。

    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与拖后人员顺利会合,没有丢下一个人,便是奸商钱燕,也哭丧着脸,跟上了队伍。

    见钱燕可怜兮兮的样子,李毅从缴获的西凉骏马中,挑选了一匹好马,赠与他打发走人。没想到这个钱燕得了便宜还卖乖,就如同黏皮糖一般,一时半会还甩不开了。

    “钱燕,你是不是钻进了钱眼,爬不出来了!”于冰开起来玩笑,对这个脸皮如城墙一般厚的人,她也无所顾忌。

    “将军说得是,小人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这才万里跋涉,要多赚些钱。”钱燕也遮掩,这倒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既然你跟定了我们,那么就跟你交个底,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变了,不再是凉州,而变成了远在西域的大宛国。”于冰的眼睛紧盯着对方,想瞧瞧钱燕的反应。

    “啊!”钱燕一声惊叫:“去大宛?难道几位军对汗血宝马产生了兴趣?”

    “不错,没得到赤兔,我们不死心,要去一趟宝马的产地,也许能买到更多的汗血宝马。”于冰的神色流露出几分得意。

    “小人家中还有老母和妻儿,大宛是去不得了,否则家人就得活活饿死。”钱燕流露出惨不忍睹的神色,他用祈求的眼神望着于冰。(。)

第二百五十四章 至西凉拜见贾文和() 
“别再演戏了,你的一套托词已经过时了,还是趁早收起来吧。”于冰面色阴沉,不给钱燕半点余地:“你想回柳城也可以,但那匹马必须收回。”

    “什么?没了马匹做脚力,我怎么回幽州?还不如闯一次大宛呢!”钱燕如同吃了苦药一般,龇牙咧嘴,显出极为苦闷的神情。

    “这也不是诚心难为你,往来西域和大汉,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给我们当个向导,事成之后绝不会亏待你的。”于冰似笑非笑的望着马客。

    钱燕只有苦笑,他多次的努力,竟然毁于一旦,即便有再优厚的待遇,哪里有自己走商赚得多?但本钱全部赔光了,就是回家的费用,也要靠别人施舍,他是穷途末路,只能任由他人摆布了。

    “多谢将军抬爱,小人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施展全力助一行人旅途平安。”心里虽然苦楚,但钱燕还是识时务的满口答应。

    也亏钱燕干得出来,他一千金入手的赤兔马,却能谈到一万金的天价,不过就因为这离谱的开价,令其全军覆没,血本无归,反不如本分一些,早一点出手,便没了之后的惨案。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赤兔马轻松到手,李毅等也不会负气作出决定,大宛之行就会化为泡影,也就再无几乎够得更多的宝马良驹。这便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果循环,其中充满了奥妙和挑战。

    钱燕的的确确是个活宝贝,他加盟队伍,讲述了数次穿越河西走廊的经历,特别是进入西域,大多是人迹罕见,黄沙漫天,匪患成灾的僻静险路。要安全走过全程,需要与其他商队结伴而行,以壮大队伍的实力,抵御天灾**,此外还要一定的运气。

    听到一路的艰难险阻,李毅三人接连摇头。来自后世的他们,享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规避了诸多旅行风险,真是无法想象徒步之难。

    凉州地处西北,河西走廊自其境内横贯而过,其地处偏僻之所,有西羌、匈奴等少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不畏死亡。

    来自东北的一行人,行进在类似的环境和气候下,适应能力比之中原人,要强出许多。但随着向凉州腹地深入,两地气候的差异,还是逐渐显露出来。凉州毕竟深处内陆,比起临近海边的东北,气候更加干燥,久而久之成了狂风肆虐的沙漠。

    行走的道路距离沙漠还有一段距离,没有狂沙滔天的恐惧感受,却也遭受了风沙的洗礼。好在制作了大口罩,对脸和呼吸系统起到了很好的防护。

    武威姑臧处于凉州中部,扼守在河西走廊的咽喉,一座万人城池,地理位置却十分的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贾诩已然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又因他资质过人,才华横溢,在这偏僻之所,已经小有名气。因朝政**,贾文和得不到朝廷重用,负气返回家乡。

    但行至中途,贾诩等一行人,被叛乱的氐人所掠。被抓的数十人,都遭到了屠杀,只要贾诩谎称当朝太尉段颎的亲属,借助其名望、地位,而保全了自己。此足见贾诩的机智,与平凡之人不等。

    顾不得一路旅途劳动,当得知贾文和闲居在家,三人大喜过望,带了礼品叩开了贾府大门。

    贾诩闻听下人报知,三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登门拜访,心中也是一怔,三个毛头小子,操着一口幽州音,远来西凉拜访他贾文和,其所为何故?未看到来人,贾诩只能将疑问埋在心中,整装出门迎接。

    三人等了片刻,见出迎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长方脸尖下颏,三缕长髯飘摆前胸。一双明目收敛了锋芒,却逃不出三位身怀绝技的眼光,从此人的气度来看,必然是贾诩无疑。

    宾主相互问询,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贾诩。而三人名不见经传,贾文和身处西北,当然不知到他们的英雄壮举,在其眼中也是无名之辈。

    但张英的谈吐不俗,于冰的应对得当,李毅的豪侠气概,却给贾诩耳目一新,极为震撼之感。尤其三人乃年轻俊才,前途无可限量,以贾诩的圆滑为人,更不可能小看他们。

    客套一番,贾诩将远客让人厅堂。

    众人分宾主坐定,于冰扫视了一下屋内的陈设道:“先生院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屋内更是陈设古朴、雅致,难道先生乃闲情雅兴之人?”

    贾诩立即从于冰的话中听出些味道,知她在进行试探,果然是另有目的,便微微一笑道:“诩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也只能养花弄草,而聊以自慰!”

    于冰心中一乐,贾诩此言表明,他是个不甘寂寞之人,之所以修身养性,那是无奈的选择。那么看起来,他是不同于二荀,更加不甘寂寞,看起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于冰想至此处,面带微笑道:“弟子等路经此地,闻先生学识广博,乃凉州饱学多才之士,而慕名拜访,求先生不吝赐教!”

    “诩才疏学浅,怎敢以先生自居?”贾诩深藏不露,乃天下一绝,不妄自尊大,更是他恪守之道。

    果然是名不虚传,于冰心中佩服他的沉稳老练,但面色依然如故,微微一笑道:“凉州之地鱼龙混杂,民风彪悍,能久居此地而门庭兴旺,足见先生浩瀚之智。”

    “水寒客气了,此乃雕虫小技,并不足道也。”贾诩说得不错,只要为人低调,不与异族发生矛盾纠纷,自保确是小菜一碟。

    “实不相瞒,我等远道而来,全是为了贾先生,只要先生出山,便可大展宏图。”见二人讲话避实就虚,一旁的李毅有些忍耐不住,把此行的真实目的说了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三人是有备而来。但请自己出山,贾诩还是没有料到。如今大汉疲弱,但终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窃取万里河山,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贾诩沉思良久,却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得贾诩笑坏李清刚() 
见李毅打乱了节奏,于冰就是一惊,不过她马上冷静下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临时调整话语:“我等唐突,请先生莫怪。以先生的过人才智,闲居于一隅,真是太可惜了。而我等与鲜卑激斗塞外,经过大小十数次交锋,终于得了一席立锥之地,为汉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一片薄土。而塞外民风朴实,人才凋零,急需先生这等绝世之才”

    贾诩面露惊异之色,与胡人缠斗,不但占据上风,而且抢了对方一片土地,即便以举国之力,也要谋臣良将,配给精锐之师。而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能完成如此壮举,真让人难于想象。

    但面前这三人确是不俗,他们是否有此能力?昔日霍骠骑年不满二十,便驰骋塞北大漠,斩将夺旗,令匈奴闻风丧胆。面前的三人英姿勃发,其豪气恐不弱于当年的霍骠骑。

    于冰侃侃而谈,将带领太平民众与鲜卑军大战的经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每讲到关键之处,于冰都精准的变换语调。由于是亲身经历,贾诩寻不到丝毫的破绽,他偷眼观察三人神色,断定此绝非虚言。

    这三人有如此壮举,真是天纵奇才,贾诩不由得心中吃了一惊。尤其是张英巧计频施,数次以少胜多,以弱灭强,即便他亲临战场,也没有此等能力,看起来张英之学识与见地,都有独到之处,不是他贾诩可以相比的。

    贾诩不知道,张英比他多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可以参考,两人的起跑线不同,见识当然不一样了。若将汉末至现代的史书贡献出来,贾诩还是要高出张英一筹。

    是否投奔一人,先看这个势力的潜质,其次是所能提供的施展空间,再次是在此过得是否舒服。在贾诩看来,这三人情同手足,各怀绝技,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惊人,定能干成一番大事。建平人才凋零,正可以为他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李毅唯才是举,任贤为亲,可以充分施展才华。

    只短暂的接触,贾诩便看透的李毅,基本分析出张英和于冰的身份和地位。只是二人有些怪异,却一时弄不明白。

    “得主公赏识,乃贾诩之幸,诩愿侍奉主公左右!”大汉朝政不张,令贾诩失去了信心,但他凭一人之力,绝难改变积重难返的颓势。李毅等年轻志士,让贾诩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犹豫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

    贾诩大出将近十岁,见他撩衣拜倒,李毅当然不会妄自尊大,急忙拦住了他跪倒的动作,双手扶着与自己相若的身躯,神情激动的说道:“得先生之大才,我李毅如丰羽翼!”

    此称赞毫不为过,因三人的特殊关系,动则齐出,静则齐入,首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