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里那些事儿-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带着疙瘩坡十多个青壮年上了大梁山,穿过狭窄的山道,翻过一道道山岭,整整走了四天的时间,终于赶到了山外的那条国道上。

    很多年轻人第一次出门,在他们的记忆里,整个世界就是大山组成的,大山的外面是大山,再外面还是大山,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平原的存在。

    因为有了海亮带路,大梁山的野狼根本不敢对村民袭击,那些熊瞎子也躲得远远的,他们顺利通过。

    来到了国道上,一条弯曲的泊油路仿佛人的腰带在山腰上盘旋,一眼看不到尽头。

    等了很久,才看到有车路过,上去公交车以后,每个人都异常兴奋,只有海亮跟大夯不以为然。

    大夯早已出去过几次了,经验老道。至于王海亮,整个大梁山也就他一个人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

    海亮是小中医,也是最好的猎人,每次上山采到好的药材,或者打来野兽的皮,他总要走出大山去卖掉,贴补家用,这条路走了不下几十次。

    灵芝草,血燕窝,是山外所有药铺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良药。狼皮,熊皮也是那些生意贩子打破头也抢不到的好山货。

    这些东西拿到山外的县城,立刻就会被抢购一空,而且价格不菲。

    正是有了采药的技术,不凡的打猎手艺,王海亮家祖孙三代都是吃喝不愁,并且稍有积蓄。

    大梁山五个村子,上百户人家,除了张二狗的爹老子张大栓有钱,就应该属王海亮家有钱了。

    这也是孙上香为什么放心将闺女玉珠嫁给海亮做媳妇的原因,至少吃喝是有保障的,闺女不会受屈。

    公交车十分平稳,在大山里来回穿梭,蜿蜿蜒蜒行驶了四个多小时,又走出去三百多里,才算是真正走出大梁山,进去了大平原。

    他们要去的第一个城市是Z市,Z市是距离大梁山最近的城市,也有差不多五百多里。大梁山的大部分民工都在Z市找活干。

    来到车站,下车以后,看着眼前宽阔的街道,高高的楼房,几个毛头小伙子忍不住惊叹。

    “妈呀!还是城里好啊,好热闹……”

    建军跟建国都是第一次进城,刚下车就被几个漂亮的姑娘勾住了眼神。

    几个姑娘的身上好像长了钩子,勾得建军跟建国身不由己跟着人家就要走。

    还好大夯哥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们,怒道:“别到处乱走,小心迷路!”

    建军跟建国咽了口唾沫,赞叹道:“哥,城里的闺女咋穿这么少啊?你瞧瞧,下面都没裤子,只有裤头,大冷的天,也不嫌冻着?”

    大夯眼睛一瞪怒道:“你们懂个屁!这是潮流,人家图得是凉快。”

    建军说:“啧啧,穿的这么少,简直是伤风败俗,换做是我媳妇,看我不打死她?丢人现眼!”

    王海亮苦苦一笑,没把建军的话当回事,山里来的土包子,就是这么没出息,没见过点啥。

    这些姑娘也就是化妆品抹的多了点,脸蛋红的像猴子屁股,跟自己媳妇玉珠比起来,提鞋子都不配。

    如果说玉珠姑娘是七仙女,这些庸脂俗粉就是七仙女脚上穿的绣花鞋……下面踩得那泡屎。

    海亮觉得任何女人都无法跟玉珠媲美,也无法跟二丫媲美。

    他们的第一个落脚点,是Z市的劳务市场,外地的民工到达Z市以后,都要到劳务市场找活干,因为常常有大老板去哪儿招工。

    大夯,建军还有建国的运气很不错,刚刚站定就有人跟他们联系了。

    找他们干活的是一个土建包工头,那包工头相中了山里人一身的腱子肉,力气大。

    大夯跟建国还有建军屁颠屁颠上了那包工头的拖拉机。包工头也冲王海亮招招手:“兄弟,上车啊……”

    海亮摆摆手说:“你们去吧,我不去了。”

    大夯问:“为什么?”

    海亮说:“不为啥,我不想去,我还有其他事儿,你们好好干。”

    那包工头一听有点泄气,因为他第一个看中的就是王海亮。

    王海亮的身材比其他人都要魁梧,手臂也比其他人粗壮,人高马大,一眼就看出他天生神力。

    土建工程是力气活,要的就是力气,可海亮不去,他也没办法。

    大夯知道海亮心里想什么,这是个不想被人驾驭的人,也是个看不惯别人脸色的人。

    他自由自在惯了,性子野,自己说了不算的事儿,绝对不做。

    大夯没办法,只好摆摆手,大家坐上拖拉机走了,劳务市场只剩下了王海亮自己。

    海亮有自己的打算,这次出山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寻找市场。

    他要为大梁山的人开辟一条致富之路,寻找新的商机。

    他比任何人都仇恨贫困,是贫困拆散了他跟二丫,是贫困毁掉了张大毛,毁掉了喜凤嫂,也毁掉了整个大梁山。

    不把所有的村民领上致富之路,他誓不罢休。

    海亮要去的第二个地方是药材铺。

    他首先想到的是大梁山的药材。

    大梁山山肥水美,到处是原始树林,到处长满了珍贵的奇珍异草。那些奇珍异草年年生长,年年枯萎,不用就糟蹋了。

    如果把大山上的药材全部采集回家,运进城里的中药铺,无疑是为村民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他跟中药铺的老板关系很好,从前的人参,鹿茸,血燕窝跟野生灵芝,就是卖给了他。

    这老板每次给的价格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市场的价格。但有个条件,就是海亮送来的药材,只能卖给他一个人,不能卖给第二家。

    久而久之,海亮跟那老板就成为了忘年交,两个人关系好的不一般。

    发现海亮再次登门,药材铺老板欣喜若狂,以为海亮又带来了新的好药。

    “呀,海亮大侄子,你又进城了?这次有什么好东西,拿来我瞅瞅。”

    那老板姓李,海亮总是叫他李叔叔。李老板赶紧倒茶让座,非常客气。

    海亮摇摇头说:“李叔叔,这次不好意思,我什么也没带,但是我想跟你做其他生意。”

    海亮是敦厚的,也是诚实的,李老板就喜欢跟这样憨厚的年轻人做生意,至少他不会骗他,更加不会耍手段,立刻问:“什么生意?”

    海亮说“李叔叔,你知道的,我是大梁山出来的,大梁山可是神山,山上有数不尽的中药,而且都是野生的,纯天然无污染。如果我大量采集中药,跟你的药铺合作,你可以不可以常年收购?我想……成为你的供货商。”

    “啊?这个……?”李老板怔了一下:“海亮,你的意思,打算将山里的药材全部卖给我,让我成为你的销售商?”

    海亮说:“就是这个意思,有什么问题吗?”

    李老板一听眉开眼笑,立刻道:“没问题,我知道你们大梁山,到处是原始树林,到处是好的山药,可惜就是没有路,山里的野杏,枣子,大量的山货也运不出来,只能生生烂在地里头。

    而且你们家家都喂猪,猪长大了也不能运出山,只能自己杀了吃肉。放心,只要你可以把山里的药材运出来,有多少我要多少。而且跟市场上的价格一模一样。”

    海亮一听同样跳了起来,惊喜道:“真的?”

    李老板道:“当然是真的,现在的野生药材是供不应求,我正发愁没地方进货呢。”

    海亮说:“好,就这么办!今年是不行了,因为将要入冬,明年,明年开始,我一定会将大量的药材运出大山,到时候你不要食言。”

    李老板说:“没问题,我会安排专车,在大梁山的国道上等着你们,药材上车就结算,我可以跟你签合同。”

    就这样,海亮签下了大梁山跟城里人的第一个合同。

    这个合同是海亮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再后来,大梁山的野生药材果然源源不断运出了大山。李老板也每年大量收购。

    李老板靠着这些药发了家,王海亮也攒下了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

    当海亮拿到合同的那一瞬间,他的心里激动不已,也彭拜不已。

    三年,只要三年的时间,他就可以让村里的人富起来,家家点上电灯,家家看上电视。

    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海亮要去的第三个地方,是Z市的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非常大,足足一公里长。

    农贸市场里有各种新鲜的水果跟蔬菜,几乎垄断了Z市所有人跟附近好几个小镇的蔬菜供应。

    海亮也想过让村里人种菜,种菜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可一想到山里没有路,那些蔬菜即便丰收也无法运出来,他就作难了。

    再说大梁山的地大多是山坡地,也就是梯田,当地人称作八卦田,因为浇水成问题,粮食都难保丰收,更何况是种菜了。所以他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的眼睛在农贸市场扫过来扫过去,脑子里也翻江倒海。这里总会有商机的,到底商机在哪儿?

    单单靠药材是不行的,怎么才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怎么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二丫?

    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猛地看到地上的一个柳框,他笑了……

    一条新的妙计从他的心里油然而起。

第49章 拔刀相助() 
第49章拔刀相助

    王海亮想起的第二个致富门路就是编制柳框。编制柳框,是大梁山村民独特的手艺,几乎家家都会编制柳框。

    从前,他们编制柳框大多是为了方便,上山的时候可以用来挑粪,也可以用来挑粮食。

    当然,还可以用来装其他的东西,比如,装蔬菜用柳框就非常合适。不但美观,而且透风,结实耐用。

    而他的眼睛瞅遍了整个市场,却只看到一只柳框。

    这是一条新的商机,他的父亲王庆祥,还有张大毛,跟村里其他的老年人,全都是编制柳框的高手。

    王庆祥编制的柳框上带花纹,非常漂亮,也特别地精致。

    大梁山漫山遍野长满了野生柳枝,如果将这些野生柳枝收割回家,大量编制成柳框,然后再运出大山贩卖,在家里坐着就可以挣钱。

    其实满世界都是商机,人勤地不懒,关键看你能不能把握这些机会。

    王海亮在Z市溜达了好几天,不单单走了药材铺,走了农贸市场,而且还走了其他几个地方。

    渐渐地,他胸有成竹了,做老板发大财的计划也在他的心里慢慢成熟。

    海亮第四个要去的地方是一家罐头厂。

    他之所以要了解罐头厂,就是因为大梁山上长满了山果。

    那些山果都是野生的,味道甘美,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年年掉落。

    大梁山大部分的山峰都没人上去过,上面到处是野生的果树,那些野果没人采摘,一过秋天全都烂掉了。

    如果把这些山果采摘下来,制成罐头,再运出大山,又是一笔新的收入。

    那就是说要在大梁山修建工厂了,而且制作罐头是需要技巧的,这是一门技术,只要自己掌握了这门技术,就可以回家开罐头作坊了。

    于是,海亮毫不犹豫准备到罐头厂去打工了,先干几个月再说,只要学会了罐头的制作方法,老子就辞职回家,抢了你的生意,夺走你的客户。

    罐头厂在Z市的郊区,海亮是傍晚时分出发的。他要赶在工厂下班前跟哪儿的老板见面。

    走出Z市,是一条宽阔的土路,这段路非常僻静,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密不透风,白天的时候一个人根本不敢走。

    但是海亮不怕,他山道走多了,大梁山比这条路也凶险多了,至少城市郊区的道路不会遇到野狼。

    有野狼也不怕,后背上的猎枪,还有弓箭都可以克制野狼。

    海亮顺着路人的指引,踏上了这条土道,当他走到大路中间的时候,忽然,耳朵一动,听到有人尖叫。

    “啊!救命啊!抓小偷啊!”

    妈的,竟然遇到了抢劫的。

    海亮眼尖,一眼到大路上有两男一女,两个男人在欺负一个姑娘。

    姑娘的肩膀上挂着一个包包,两个男人一脚将姑娘踹倒,夺了她的包包就要跑。

    女孩子吓得哇哇大叫,拼命地争夺。

    两个男人每人一把刀子。其中一个猛地挥起刀子,在姑娘的手腕狠狠划了一刀,姑娘浑身一抖,松开了包包,两个男人抓起包包拔腿就跑。

    刚刚跑出没几步,就跟海亮撞了个满怀。王海亮早就义愤填膺了,伸开双臂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海亮说:“慢着!光天化日,你们还有没有王法?把包留下!”

    前面猛地出现一个大汉,身体非常魁伟,仿佛一座铁塔,几乎遮住了半条大路的阳光,两个男人吓一跳。

    其中一个说:“小子,你少管闲事,滚开!”

    海亮道:“我再说一句,把包留下,我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

    “呀喝!小子,找着挨揍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那小子勃然大怒,手中刀子一挥,直奔海亮扑来,刺的是他的肚子。

    王海亮哪里肯把他们放在眼里,跟大梁山的野狼比起来,他们狗屁不是。狼王都是老子的手下败将,你算个球?

    王海亮眼疾手快,刀子没到,他的手已经抓在了那小子的手腕上,往怀里一带,下面一脚,直奔他的前胸,前面就发出一声惨叫。

    那小子的手腕已经被他抓脱臼了。

    海亮是小中医,对人体的关节非常熟悉,轻而易举将他制服,一脚踹出去老远,趴在地上不动了。

    另一个发现不妙,同样抓着刀子扑了过来,奔向的是海亮的脖子,他想一刀将海量毙命。反正这里荒僻,杀个人也没人知道。

    发现这人下了死手,海亮的怒气就不打一处来。大手一挥,手掌磕向了他的手腕。

    那小子把持不住,感到手腕好像撞上了一座大山,刀子嗖地一声飞了,不见踪影。

    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海亮的另只手已经到了,比闪电还快,瞬间捏住了他的脖子。

    也赶上海亮的力气大了点,卡着他的喉咙,将他提得双脚离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