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里那些事儿-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拐子一瞪眼怒道:“王海亮,你可是我兄弟,我跟喜凤在一块,就是你做的媒人,你一定要帮我。”

    海亮说:“说媒也不管过日子,不管生孩子啊。拐子哥,我真的没有办法,你自己搞定吧。”

    王海亮想当甩手掌柜。

    的确,说媒的不管过日子,也不管生孩子,只要两口子成亲,媒人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小夫妻炕上那点事,媒人无法掺和。

    张拐子发现海亮不管,开始苦苦哀求,扯着他的胳膊不让海亮走。

    张拐子说:“海亮,你是我兄弟,亲滴溜溜的兄弟,你不能看着哥哥跟你嫂子就这样不管吧?我知道你足智多谋,有办法把如意支开,希望兄弟不吝赐教。”

    现在的王海亮成为了张拐子唯一的救命稻草,他抓住他怎么也不肯放手。

    海亮没有办法,眨巴两下眼,只好帮着拐子哥出了个注意:“你附耳过来,这样,这样……”

    张拐子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大拇指一竖赞道:“高!实在是高!不愧是大梁山喊炕大军的总队长,就是有办法,兄弟,我老佩服你了。”

    从王海亮哪儿找到了办法,张拐子屁颠屁颠拄着拐杖走了,依计行事。

    其实王海亮的办法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用糖将如意支开。

    如意是喜欢吃糖的,不仅仅是喜欢,简直到了贪吃的地步。

    那时候,糖果还是大山里的稀罕物,不逢年不过节的,一般人家吃不起。

    就算吃得起,也没地方买去,大山里根本就没有卖的。

    但是张拐子家有糖,因为他当初开过小卖部。

    这次张拐子学精了,进门以后,还是看到如意在抱着喜凤嫂吃奶。

    张拐子呵呵一笑,将手伸进了口袋,对如意说道:“如意,你看,爹给你准备了啥?”

    他将糖果在如意的眼前晃了晃,如意的小眼睛立刻瞪圆了,闪出一道光彩。

    张拐子抬手一挥,手里的糖果撒在了院子里,对如意说:“好儿子,快去抢,别让你娘抢走了。”

    糖果刚一落地,如意从喜凤嫂的怀里蹭地跳了起来……然后像一条听到召唤的小狗子,摇着尾巴冲向了地上的糖果。

    如意这么一走,张拐子赶紧关上门,将如意关在了门外面,然后插上门栓,一下子将喜凤嫂推在了土炕上。

    喜凤嫂格格一笑,赶紧抱紧张拐子,两口子抓紧时间亲热一番。

    等如意将地上的糖果全部捡完吃完,再次拍门的时候,喜凤嫂跟张拐子哪儿已经完事了。

    王海亮这个办法很好使,就这样,张拐子跟喜凤嫂偷偷摸摸了好几年,一直在用糖果哄骗如意。

    一直到如意长大,开始懂事,进学校以后,跟他们分开住,这一对鸟夫妻才如鱼得水。

    张拐子家批发了一大袋子糖,隔三差五就将糖果撒在院子里,如意每次都是扑过去抢。

    每次扑过去,身后的房门必然会关上,他可以听到他娘喜凤跟张拐子嘻嘻哈哈的笑闹声。

    可他懒得去管,地上的糖果太吸引人了。

    以至于后来孩子的牙齿都吃坏了,出现了虫蛀,张拐子才知道自己造孽不浅。

    再后来,孩子整天哭,牙齿疼地不行,里面出现了虫子。张拐子吓坏了,赶紧将孩子抱进了王庆祥的医馆。

    王庆祥用一个葫芦,葫芦里装满了葱籽,葱籽被点燃以后,葫芦口出现了青烟。

    王庆祥利用青烟放在如意的耳朵边熏蒸,从耳朵里爬出了几十条米粒一样的小虫,如意的蛀牙才好了。

    当然,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张拐子还是非常喜欢如意的,视如己出。

    第一是他爱喜凤嫂,如意怎么说都是喜凤嫂身上掉下来的肉,爱屋及乌,所以他也喜欢如意。

    其次,如意非常讨人喜欢,这孩子一逗就笑,一笑脸上俩酒窝,活泼可爱,跟玩物一样。

    最重要的一个,张拐子家没有孩子,也奢望有个孩子,他渴望有个传种接代的人。

    娶了喜凤,白白捡到个儿子,不用播种,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锄地,不用任何管理,这白白得来的收入,不要就是王八蛋。

    开始的时候,张拐子确实感到如意碍事,阻隔了他跟喜凤嫂之间的正常感情。

    但是后来对如意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境地,几分钟看不到孩子,他就冲喜凤嚷嚷:“孩子呢,孩子呢?别碰着,别磕着……千万别掉井里去。”

    有时候,他对如意几乎到了溺爱的地步,喜凤看着都嫉妒。

    每次村里有庙会,或者赶集,张拐子总是一手拄着拐杖,一只手将孩子抗在肩膀上,格里格拐,满大街地显摆。

    他逢人就说:“这是我儿子,可爱吧?我的种……”好像就怕别人知道如意不是他亲生的一样。

    有时候孩子在他的脖子上撒泡尿,尿水顺着脖子淌成一条河,张拐子也甘心情愿尝上一口,那滋味真是甜如蜜糕。还一个劲地说:“童子尿……大补啊……!”

    时间长了,如意接受了张拐子,有一天,孩子终于轻轻喊了一声:“爹……。”

    那一次张拐子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问:“如意,你叫我啥?再叫一遍?”

    如意轻轻喊一声:“爹……”张拐子就站在地上呆立不动了,一行眼泪滚滚落下。

    猛然醒悟以后,他一下子将如意抱紧,叭叭叭,接连亲了孩子七八口,并且哭着对喜凤道:“喜凤,你听听,如意说话了,孩子会叫爹了,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张拐子如癫如狂,兴奋差点晕倒,喜凤嫂就格格笑话他:“瞧把你乐得……?”

    如意从张拐子的身上重新得到了父爱,大夯哥死了以后,他的童年没有留下任何阴影。

    其实喜欢如意的,不单单是张拐子,疙瘩坡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张大毛。

    只不过张大毛对如意的爱跟张拐子不一样。

    张拐子对如意的爱是流于表面,而张大毛却是发自内心。

    他一直在背后默默照看着如意,每次想到如意,张大毛的身上就充满了活力,干活也更有劲了,犁地赶牛的时候,牛鞭也甩的啪啪作响,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他是为如意而生,为如意而活,他所有的希望也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因为如意毕竟是他的种啊……。

    这是疙瘩坡众所周知的秘密……

    每次如意跟村子里的孩子打架,如意受了委屈,张大毛就卷起袖子一扑而上……把跟如意打架的那孩子一顿好揍……并且警告他,谁以后再欺负如意,他就跟谁拼命。

    每次从地里回来,张大毛的肩膀上扛着老犁,后面牵着那头犍牛,总要多绕一段路,故意从张拐子的家门口经过。

    他为的就是多看如意一眼,看到孩子难过,他就难过,看到孩子兴奋,他也跟着兴奋。

    他喜欢看着如意哭,看着如意笑,也喜欢看着孩子在喜凤的怀里撒娇……。

    有一天,张大毛路过张拐子的家门口,发现如意一个人坐在门墩上。

    瞅瞅四下没人,张大毛就放下手里的老犁,一下子将如意抱紧,并且抓了一下孩子的小公鸡。

    “如意,我是你爹,快叫爹,叫爹啊……叫一声就给你一颗糖,叫十声给十颗,快叫啊?……你叫不叫?不叫,爹就揪掉你的小公鸡,喂猫吃!”

    三岁的如意瞅了瞅张大毛,他就是不叫,觉得张大毛是在占娘的便宜。

    如意小眼睛一瞪,猛然伸出手指,刷拉……狠狠给了张大毛一爪。

    张大毛的脸上出现了三根血道道,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如意已经挣开他,冲进了家门。

    张大毛惊讶了一下,但是立刻就笑了,骂道:“这小王八犊子……。”

    别管如意叫不叫他爹,他总是把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悄悄放在孩子的口袋里。

    看着孩子心满意足啃着糖果,张大毛的心也跟着陶醉起来。

    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第161章 戏班子进山() 
第161章戏班子进山

    1985年的秋天,大地震过去以后四个月,大梁山的天气开始凉爽。

    所有的村民全部离开了帐篷,搬回了新居。

    尽管那些新居都不怎么好,依然是土打墙,茅草顶。可总算是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家。

    村子里出现了街道,街道也变得干净起来。

    度过酷夏的人们,全都焦躁不安起来,根本坐不住了。

    有的人猛然想起,好久都没有收入了。

    自从地震以后,人们忙于躲难,忙于大救灾,村子里的柳编队,采药队,跟运输队已经荒废很久了,

    这些队伍的荒废,等于切断了大梁山的经济命脉,村民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少。

    于是,很多人想起了王海亮,还想跟着海亮继续干。

    可这时候的王海亮,已经从村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接近半年了。

    于是,几个青头后生就去跟建国商量,打算将这些队伍快速成立起来。

    哪知道张建国将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道:“不行,不行,我没那个能力啊,当初,跟山外那些销售商签约的是海亮哥……大梁山运输队,柳编队,采药队的法人代表也是海亮哥。

    那些销售商也只认识王海亮,不认我张建国。想要挣钱干活,还是去找海亮哥吧?”

    那些村民一听,立刻后悔起来。

    当初,大地震爆发的时候,人们怨声载道,把那些自然灾害全部算在了海亮的头上。说他修路挖断了大梁山的龙脉,得罪了山神爷爷。

    而且他们也将那些大灾难算在了小燕的身上,说小燕死了以后阴魂不散,要报复大梁山的人。

    大家异口同声,生生将海亮从村长的位置上给轰赶了下去。

    现在,虽说小燕的回归让村子里的一部分谣言不攻自破,他们知道委屈了海亮。可根本张不开那口再去求他。

    晚上,建国吃过饭以后去了一次海亮的家,跟海亮商量队伍重建的事儿。

    建国说:“海亮哥,这村长我干不了,还是你来干吧,很多工作我展不开,村子里的小青年不听我的,山外的销售商看的也是你的面子,没你,大梁山不行啊……。”

    海亮说:“建国,既然大家拥护你,你就接着干,那个村长的位置,我不稀罕。”

    建国说:“海亮哥,我知道你不稀罕,可你不做村长,怎么发号施令?大路怎么修?山上的果子也成熟了,不能生生看着烂在地里头吧,那可是哗哗响的钞票。

    还有柳编队,采药队,都是你一手训教出来的,他们只会听你的指挥。村长还是你来干吧?”

    海亮憨厚一笑:“兄弟,我不会做村长的,以后我的事儿也不会跟大队掺和,我打算自己干?”

    “自己干?”

    海亮说:“是,我要自己成立队伍,大量招工,让村子里的人为我打工,无论成败,无论赔赚,都是我一个人的。

    大路也有我自己来修,我一个人垫资,那些山果,药材,跟柳框,你们可以卖给别人,也可以卖给我,但是我保证,我的价格不会比别的销售商低。”

    建国开始迷惑不解了,问道:“海亮哥,你为啥要这样做?你想抛弃我们,抛弃大梁山的父老乡亲?”

    海亮摇摇头说:“不是,主要是村民的目光短浅,他们只认眼前的利益,让他们集资,让他们掏钱的生意不能做啊。

    他们只认自己的口袋,我当上村长,那这些队伍就是大队的,利益也是大队的,难免会产生分歧。

    我一个人来干,就可以自己说了算,大权独揽。我不想被人左右。也不想听那些人发牢骚。”

    张建国惊讶地问:“你……有那么多钱?可以自己修路,自己贩卖山果跟柳编?”

    海亮说:“没有,但是万事开头难,我想试试,独自闯荡一下。”

    张建国的心里不是滋味,他知道海亮受委屈了,觉得海亮已经心灰意冷。

    看到建国不乐意,海亮说:“你别误会,我只是不想你为难而已,而且也不想跟大队的利益掺和……万一赔了,算我一个人倒霉。”

    这是一步险棋,谁也不敢保证大梁山的生意会赚钱。主要还是没有路啊,运输不方便。

    而且大梁山的人久居深山,大部分人跟外界不接触,无论是经商的头脑还是人脉,都不及王海亮。

    王海亮的客户张喜来看的也是海亮的面子,山外的销售商,看的更是他王海亮。

    确切的说,以后的路跟从前没有什么两样,生意照做,只不过海亮一个人将风险给承担了下来,当然,得到的收益也全部有他一个人支配。

    再说的明白一点,就是他要做老板,做企业家了。

    这是海亮迈向成功的第二步,而且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建国说:“那以后村子里的领导班子……怎么办?”

    海亮说:“当然有你支配,新的支委也有你定,你喜欢让谁干,那就让谁干。”

    建国说道:“没了你,我以后可怎么干啊?”

    海亮说:“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疙瘩坡屁大点地方,就那么几百口人,你搞不定,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建国知道,王海亮是一条蛟龙,他要腾飞了。

    疙瘩坡太小,好比一个浅滩,根本容不下他这条大龙。

    海亮打定了注意,而且很快就在村子里招工了。

    这一次是第三次招工,这次招工跟上两次不一样。

    上次招工是大队招工,条件比较宽松。这一次招工的人数,全部有他一个人安排。

    而且,柳编队,采药队,运输队跟修路队的人员,也是有他精挑细选。

    工人的工资也有他一个人定,跟从前一样,干得好可以加,干的不好立刻炒掉。

    而且这次依然是股份制,如果效益好的话,谁在股,年底可以拿到分红。

    以后挣来的钱,全部是海亮自己的,赔钱了也是他自己的。宁可赔死,工人的钱他也一分钱不会少。

    村子里的人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