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厨-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时间进入战国,国战爆发的频率和死亡人数越见夸张,数十万人已然抵挡不住,百万变成常态,更为关键的是,受西方罗马帝国远征影响,一群西方被灭国和打为邪魔的魔神远渡东方,和地府天庭爆发了第一次东西方神魔战争,致使地府阴神死伤惨重,秩序停滞,轮回的重压再一次的压到了地府身上。

    无可奈何之下,地府只得从滞留的亡灵中开始选拔新的阴神,以补充地府的空缺。

    这便是镇魂将的开端,灵界势力的雏形的源头。

    当世的几大家族有部分就是从那时候延续下来的。

    但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秦朝的开辟、称霸到灭亡,不甘心失败的秦始皇直接在地府中再次拉起了一批老秦子弟,在先期老秦人住民及取得了阴神职位的赢姓王氏祖宗的帮助下,再次在地府中重建了秦国,召讨不降!

    不降是谁?自然是覆灭他现实秦国的六国先人,所以一场波及整个地府亡灵甚至是阴神系统的大战就此爆发。轮回再此停滞,秩序受损,阴神、亡灵死伤惨重,闹得阎罗王不得亲自出面,求救于十方鬼帝,以无上大法力在地府之外又建灵界,将秦国和所有的非阴神系亡灵送入了灵界。

    而这也就是灵界的开端。

    然后十方鬼帝配合阎罗重理地府,再招阴神,这才让地府的秩序重新恢复,轮回恢复正常。

    但因秦国而起的战乱却是没有就此停歇,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六国子民的加入,蔓延到了整个灵界,并以原与的王氏为核心,分别在对应现实的燕赵之地、中原腹地、长江以南地区重复了六国。

    越国也是这个时候建立的,借由古越国子民及先夏后裔,在原吴越地区开创国度。

    自然,别的小国也是一样。

    毕竟人心百样,在有机会重新得享权贵的情况下,估计没谁会不想着再当一把帝王。

    至此诸国乱世便就此形成,灵界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

第195章 变迁() 
这一次的和平持续了大概数十年。

    当然,这并非是秦始皇和其他欲除秦始皇与秦国而后快的各国贵族想要维持的,而是世事逼得他们不得不暂时放下争端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毕竟之前大了十数年,原本滞留人口糟到了极大的消耗,再加之各国的分裂,每个国家内部的人口基数都达到了一个极低的数值,在不好好调养的话估计都不用别人出兵,他们自己就先因为人口与发展潜力不足的关系提前灭掉。

    就更不要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牛人的到来了,那又是一堆事。

    所以在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国家都开始了内政方面的努力。七国王族重新划分权利,整治民生,为再一次的大战做着准备。

    汉之刘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然而与历史上的情况相比,此时的刘邦可谓凄惨,张良不见了不说,一些知名的文人武将也不吊他,各自向着自己心中所谓的明主、故国移动而去。

    就比如那张良,妥妥的去了韩国,哪怕一开始颇为不受当时的韩君待见。

    但刘邦依旧凭借着不要脸和流氓的作风硬生生的挺了过来,先是利用项羽好面子的特点让刚灭了熊姓、屈氏、芈姓荣登楚国王位的项羽放弃了直接斩杀以除后患的想法,然后又借着樊哙的勇武、萧何的调度、周勃、曹参的能力与当时尚未重用张良的韩国军队周旋,生生的从众国围包中搏得了一条生路,在中原的淮北地带占据了一城,成为了一个还算有名有实的小诸侯。

    只是好景不长就是了,没安定十年,诸国乱战便再一次在灵界这边土地上爆发了。

    最开始依旧是由有着秦始皇镇压,手中握有大批能臣武将和老秦悍卒的秦国引发,先攻赵国,凭借着白起、王剪、蒙恬、章邗四代将领,携大将重兵兵分数路而出,历经险阻,闯入赵国境内,一路撕杀向东,直奔邯郸。

    此时本就勉强维持一个表面和谐的赵国王室大惧,连忙一边起兵抗秦,一边派大臣出使诸国,引他国来源。

    结果无需多说,在现实就已经体会过大秦之强的七国诸国立刻发兵援赵。

    其中齐国应与秦国相隔,只能派兵入赵协助守城。

    宋、鲁等国国小力弱,除了派人过去当观察团吆喝助威外,就是送钱送粮,帮助聚集物资。

    韩国、魏国分兵西进,从侧翼与出大兵的楚国一同攻击秦国。

    吴国脑子犯病,对越国发起了攻击,引来了当时还未当镇魂将的阿青随手反杀,国灭不说,也造就了越国当下几乎占据长江以南三省之地庞大格局。

    只不过至此之后,阿青彻底淡出越国,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至于说如何当上镇魂将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继续说国战这边。

    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没强大到可以以一敌七的程度,因此除了正面的兵抗之外,秦国也积极派人走访诸国,挑拨他国内本就积累以深的重重矛盾,从内部破解诸国的攻势的同时,还派潜能人进入深山老林,以不知道什么条件请动了山林里的妖兽和部分向秦的百家高手加入战争,玩起了特种作战。

    这在顷刻间就改变了诸国大战的局势,使之原本的岌岌可危的情况变得反复起来。

    然后齐国军队被赵国贵族赶出了赵国,理由也很简单,说是怕齐国借机占据赵国城池不还,玩假道于虢的把戏。

    楚国内部发生内乱,原王氏熊姓、屈氏、芈姓等人聚众造反,闯宫袭杀项氏族人,逼得重感情的项羽不得不放弃讨秦大战回国救人。

    魏王忌惮前线指挥的龙阳君,在后面搞事,弄的魏军战力大减。

    韩国虽然没事,但却国小力弱,后勤补给在失去同盟国的助益下也开始变得艰难,让本就僵持的战局更加僵持。

    如此一来,首当其冲的赵国就危险了,骑兵被妖兽一口吞了,士卒被秦卒围杀,整个国家没坚持几年就彻底被秦国所灭。

    但相应的,秦国的行为也等于是开启了潘多拉的盒子,所有国家都开始效仿秦国,用各种办法引诱或是请动灵界内里藏身的妖兽魔兽出山,加入战斗,再次弄的灵界生灵涂炭,亡灵十不存一,惊动了刚刚松口气不久的阎罗王。

    因此阎罗王一怒之下果断建立起镇魂将体系,一边让镇魂将对抗、镇压、监管灵界的妖兽魔兽让他们不残害亡灵,影响灵界安全,一边也是让镇魂将监视各国情况,以免他们挺而走险,干出什么影响地府的事情来。

    当然,也不排除协调平衡,以免灵界出现大统一帝国,兵犯地府的想法就是了。

    所以一时间,灵界的气氛再变,高手纷纷脱离战团成为镇魂将,并在地府方面派出的强力鬼王、阴神的协助下,再次把妖兽魔兽们赶回了山里。

    至于说那些不听话的,自然是杀了了事。

    而后灵界又一次恢复和平,开始新一轮的修养生息。

    同时地府也遭到了自建立以来的第二大难——大圣闹地府。

    当然,这跟灵界都没太大关系,除了那段时间感觉天地不宁外,该过的日子都还照常过,该打的战也一点没少。

    只是在不知不觉间,蜀地那边开始变的混乱起来。

    古巴蜀国与汉蜀互相看不顺眼,开始为了争夺蜀地的领导权而展开各种争斗,并且一战就持续了百多年,直到后汉刘备出现,带领蜀国上将才算平定下整个蜀地。

    再之后随唐出现,在杨坚、李世民和随唐众将的帮助下生生从秦国身上咬下一大块肉,有了自己的地盘!

    而作为其成功的代价,原本通力合作的两方开始互相排挤打压,渐渐有了分裂的趋势,直到大周——也就是武则天的出现!

    阴葵派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在随唐之间搅风搅雨,勉强维系住了彼此间的平衡,这才没让秦国找到机会反杀,重新取回太原旧地。

    古魏国被大秦和随唐加上刘邦的汉联合捅了刀子,在韩国眼睁睁的注释下被秦和随唐瓜分,让汉刘邦白白出了会力不说,还同时引起了几方的忌惮,再次成了小‘受’缩回了汴梁老家。

第196章 二() 
无奈之下,刘邦改变了策略,依旧不动有着张良坐阵,韩非子当王的韩国,转而北上,直接对宋、鲁两个小国出手。宋、鲁两国没把刘邦的太当一回事,也不向旁人求救,直接和汉国开了瓢,然而人才的差距可不是信心就能弥补的,所以没过太久,宋国就失了半数的土地,王城在汉国的兵锋下变得岌岌可危。

    鲁国被吓到了,连忙向齐国求救。

    齐国到是痛快,确实派兵过来帮忙了,但鲁国也就此亡了,借着驻兵的机会,直接把鲁国这个孔子之乡给吞了,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齐国境内的小圣贤庄于齐国产生了矛盾,各种人才被强行叫了回来,使齐国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人才紧缺。

    但是齐国也是狠绝,你儒家不理我找别家,转头就把商家之人给找了来,以齐国为门户,开始了以商利国,以农立国的农商道路。

    而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儒家和齐国彻底失心,加之汉国的怂恿和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那些有心仕途的儒生尽数跑去汉国任职,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进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宋国,使汉国的领土从原来的两三座城一跃成长到了近乎一省之地。

    韩国见有便宜可拿,也果断出击,将汉国赶出了古中原,让整个中原南部都归入韩国的版图。

    秦国也是知机高手,同样果断出手袭击韩国。

    毕竟有着谋圣张良存在,再加上韩非子,因此别看韩国国小力弱,但却也是秦始皇心底的一根钉。

    是的,这个时候的秦始皇还活着,至于原因,就和那些依旧活跃的历史人物一样,都是靠修为和灵药撑过来的,所以别看过去了好几百年,但秦国依旧是秦始皇统摄一切,让一切宵小没有冒头的余地。

    秦国越发强大,周边诸国却在内部倾轧中变得衰弱不已。

    而后宋太祖赵九重出现了,先是在汉朝里蛰伏,了解着灵界的情况,然后才猛得骤然起势,凭借个人魅力及后来渐渐会聚到他身边的熟人旧将抢下一城之地,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

    也是这个时候,儒生们的价值观被充分体现!对独尊儒术那一套颇感满意的旧儒们——也就是古儒们到是能坚持自己的操守,对国家尽忠,支持着当时已经因外戚啊、王族啊、勋贵啊弄得有些怨生在道的汉国。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他们的利益都和汉国捆绑在了一起,相当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活得又长,都是老不死的,说汉国乱局有一半是他们的愿意造成的也不为过,所以为了保住家族和个人利益,他们就算不想参战也不行。

    而新儒,也就是历史上唐朝之后,思想越来越偏向古板和统一的儒林人士及汉朝当时并不为士林中人所接受的某些旁支、冷门的儒生们则全都跑到了赵九重的阵营。

    毕竟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口号喊得太好了,由不得那些儒生们不心动,所以短时间内赵九重的队伍就极速膨胀,各种人才涌现,再加之其他方面的帮助,汉国一时间风烟四起,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更何况,这其中还有见有利可途的齐国参与其中,不时出卖兵器,出借军队来获得利益,让汉国变得越来越危险,民生越发的凋零,甚至更进一步的引发汉国大乱,农民起义开始频频出现,将汉国推入到了随时国灭的深渊。

    无法可想之下,刘邦只得再次丢掉脸皮,派人去兵家主事、百家附从的楚国找项羽求助,但是还没当他的人见到项羽,随唐便趁着韩国被秦国牵制之机迅速出兵,给了汉国致命一击,彻底将汉国推到了国灭的深渊。

    众多能人大臣跑路,四散诸国谋求新生。

    随后随唐与宋开战……

    然而仅仅打了几场便各自收手议河,并以黄河为界划分国界。

    大理应时出现在了滇区,女真、大辽、吐谷珲等番邦国度也逐一开始出现在了此时还是匈奴人所驰骋的草原地区。

    就此而言,没发展起来的汉国也算是救了他们一命,否则的话这个时候他们早就远去海外,去当欧美人口中的‘上帝之鞭’了。

    不过也没好到哪去就是了。秦始皇素来就是一个不惯着域外民族的狠人,所以灵界立国数百年间,除去正常的中原征讨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就是对付塞外匈奴和后来出现的突厥、吐谷珲、回鹘、羌、鲜卑等民族,死死的把他们抵御在长城之外,无法踏足中原一步。

    所以在这些塞外民族眼里,除去没发迹的汉国外,就属秦国最可恨。

    至于随唐……有李氏家族在,到时和塞外民族混得挺好,哪怕杨坚坚决反对随唐和塞外民族结盟。

    所以除了正常的利益诉求外,在对待塞外民族的问题上,杨坚和李唐的矛盾也越发深刻了。

    武则天继续稳坐钓鱼台,维持着随唐表面上的平衡。

    但挡得了西边却挡不了东边,齐国终究是腐朽了,哪怕因为执行农商政策焕发了一些新机,但在对付塞外民族方面,不说比之秦唐、单就是已经被灭的赵国他们也有所不如,何况是腐朽的现在?因此就在灵界再次进入短暂的平静时,辽国突厥兵与匈奴东贤王部联合突破齐长城的防御,打入了齐国境内,在其他几国完全没反应过来的时间里,连带着齐国小圣贤庄在内,一同被灭!兵锋直指中原地区。

    诸国大惊警觉,随唐、宋、韩及楚、越几国皆进入了备战状态。并于数月后,转年新夏,爆发了第一次中原与塞外民族之间的大战。

    此战双方损失惨重,整个旧齐国境内汉民十不存一,苏地靠近旧齐国区域直接赤地千里,无见生民。宋依靠城池之利还算过得去,虽然也丢了几十万兵民,但大体上还能维持国本,反到是有着大量马匹可以组建骑兵的随唐损失惨重,丢掉了不少地区,人口被劫掠一空。

    直到秦国突然出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