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捉鬼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代捉鬼人-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燕摇了摇头,“陆二喜现在一到晚上就不出门,我爷爷根本接近不了他。”

    我叹了口气,鬼不可能白天出来,晚上又进不了陆二喜的房子,是挺为难的,又看向了强顺,问道:“你说吧,听你一句话,这忙咱帮不帮?”

    强顺立马儿大声说道:“帮呀,陆二喜这种货,早就该死咧!”

    “那好。”我点下头,“这可是你说的,你也得帮忙。”

    强顺立马儿一噎,端起酒杯讪讪的喝了一口,他知道我叫他“帮忙”的意思,开阴阳眼呗。

    我扭头又跟小燕说道:“今天不行了,你待会儿告诉你爷爷,明天白天,我先到陆二喜住的地方看看,踩下点儿,晚上动手,我前半夜破掉陆二喜房子外面的咒,你爷爷后半夜进房子里找陆二喜报仇。”

    小燕闻言,狠狠点了点头。

    一夜无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回家找包工头的领班师傅还没回来,他不回来我们就没活儿干,不过也刚刚好,不用我们找他请假了。老贾吩咐我们,别乱跑了,一会儿铁壳子来了就得干活,不过我们没听他的,偷偷溜了出来。

    书说简短,三个小时后,我们站在了他们乡政府门口对面的大路旁。

    打眼一瞧,这个乡政府,占地面积不大,房子也挺老旧,看样子像是新中国成立没多久盖起来的,几座红砖房子,全都是老式的门窗,几座老房子围成了一个环形大院,整个儿也没个大门啥的,在院子正中间,立着一个*石像,能有三米来高吧,看着特别伟岸,整个政府大院也就数这个最显眼。

    *像前面是个大花坛,这时候已经算是深秋,别的花叶子几乎都快掉光了,就剩下里面的菊花开的鲜艳夺目。

    乡政府大院旁边,全是楼层建筑,把个乡政府比衬的又寒酸又落后,在乡政府大院的东边,紧挨着就是个居民区,居民区前面有一个商品房,开的是一家百货商店,根据中年人给我提供的地址,这个商店,应该就是陆二喜住的地方。

    走进商店,里面卖的东西还挺全乎,在柜台后面,坐着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正百无聊赖的看着电视,我们一进门,她只是扭头撇了我们一眼,随后头扭回去继续看电视。

    走到柜台跟前,我叫她给我拿盒五块钱的红旗渠,当时在我们看来,五块钱的红旗渠已经是很不错的好烟了,谁知道,在他们这商店里根本就没有,最差劲儿都是红塔山。

    没办法,肉疼的买了盒九块钱的红塔山。

    买过烟以后我们并没有离开,撕开烟盒递给强顺一根,两个人把烟点着以后,我就问那女孩:“你们这家商店的老板是不是姓陆?”

    “嗯。”女孩眼睛盯着电视,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嗯了一声。

    我又问,“这个陆老板,是不是懂看风水?”

    女孩终于把眼睛从电视那里挪到了我身上,回道:“是呀,你们是想找他看风水吗?”

    我一笑,“不找他看风水,随便问问。”

    女孩把嘴轻轻一撇,上下打量了我几眼以后,盯着电视看上了。

    我给强顺一使眼色,走。

    出了门,强顺问我,“里面那小妞儿,不会是陆二喜的闺女吧?”

    我看了他一眼,“你傻呀你,陆二喜今年才三十岁,哪儿来这么大的闺女。”

    “那是他……他老婆?”

    我点了下头,“有可能。”

    “年轻小媳妇儿,看来陆二喜这货混的不错呀。”

    我轻哼了一声,“今天他就混到头儿了。”

    来到外面,围着陆二喜的商店转了一圈,原来他这是个前后两套房子的,前面是门面房,后面是住的地方,而且盖起来好像还没几年,房子最后面,紧挨着一座居民楼,房子左右两面是高墙。

    看完以后我合计了一下,他要是想给家里下什么防鬼辟邪的物件或者符咒,房子后面跟左右两面都不可能了,只能是商店的正面,而商店的正面,能下咒的地方,只有门口跟窗户,窗户是两个大玻璃窗,在门两边,一边一个,我仔细看了看,玻璃上没贴啥驱邪的符箓,窗户棱上也没悬挂啥辟邪的、看着像装饰品的物件。

    既然窗户上没有,那就只剩下商店门口了,而且,这商店门口前面,有一个……有一个学名那叫什么来着,就跟个地毯似的,一米来长,五六十公分的宽度,红色的,我们当时叫它红地毯,现在还这么叫吧。

    我看了看那红地毯以后,对强顺说道:“咱得想办法把这个地毯揭起来看看。”

    “看啥?”强顺不解的问。

    我说道:“你看,这商店周围全是水泥地面,咱看看这毯子下面是不是水泥地面,要是水泥地面就算了,要是土地面,往下刨一尺,里面肯定埋着东西。”

    强顺说道:“刚才我踩上面感觉硬邦邦哩,不用看,肯定是水泥地面。”

    我说道:“要是毯子下面铺着块铁板呢?”

    强顺立马瞅了我一眼,“你想的倒挺周全,我咋没想到咧,你别管了包我身上,我过去看看。”

    我在商店对面路边等着,强顺走到毯子,朝身边看了看,见没人经过,蹲下身子假装系鞋带,趁势呢,掀开毯子往里面看了看。

    回到我身边以后,强顺小声对我说,“毯子下面不是块铁板,是块大理石。”

    我问道:“大理石下面是不是土地面。”

    强顺一咧嘴,“那我咋能看见哩,可能是土地吧,要不然用水泥铺起来比铺大理石省事多咧。”

    我点了点头。

    中午,我们没回去,在附近找了家饭店吃了点东西。下午,我们在附近找了家五金店,在店里买了一把铁铲,小号的,记不清是多少钱了,反正不值啥钱,说是不锈钢的,其实就是个白铁片,一点二钢性都没有。

    晚上又在饭店吃过饭,我就可着乡政府这一片瞎溜达,这里虽然不是啥繁华区,但是有住户,显得也是人来人往的。

    一直等到十点半左右,陆二喜的商店熄了灯,路上这时候也没啥人了,又等了大半个小时,十一点了,这时候路上彻底没人了,天还有点冷,冻的我们直哆嗦。

    路两旁亮着路灯,不过商店门口刚好没给路灯照上,显得有点儿昏暗,我们两个悄悄摸到商店门口,把门口的毯子掀开了。

    (感谢站外读者“羊哥”的百元红包。)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理石板() 
毯子下面,果然是块大理石板,不过整个也不全是大理石的,只有毯子中间部位,有一块五十公分见方的大理石,其他的地方还是水泥地面,大理石在里面嵌着,毯子扔一边,我用铁铲顺着嵌缝把大理石撬了起来。

    这是块大理石板,比砖头稍微薄点,四五公分的厚度,往石板下面一看,确实是黄土,给石板压的还挺瓷实。招呼强顺蹲下来一搭手,两个人把石板掀到了一边。随后,我们两个一分工,一个站路边望着风,另一个用铲子刨,累了就替换一下,路上来人了就赶紧招呼一声。

    所幸这时候已经是深秋,而且这两天天气也不好,一到晚上特别的冷,路上别说行人,连个车都没有。

    就这样,我们两个来回替换着刨了能有大半个小时,坑给我们刨下去两尺多深,不过,除了黄土啥都没刨出来。

    等换我刨的时候,强顺没去路边望风,蹲下来凑我跟前小声问道:“黄河,还要刨多久呀,你不是说一尺来深么,这都刨两尺多咧,这里不会啥都没有吧?”

    强顺这话我其实在心里也在想呢,本来不想承认,不过听强顺这么一说,那口气终于松懈了下来,放下铁铲,看了强顺一眼。说真的,我头疼着呢,按理说这辟邪物件不该埋这么深,不过,这都刨了两尺多还不见动静,难道底下真的没东西,是我判断错误了?

    强顺从身上掏出烟塞给我一根烟,我摆手推到了一边,低声说道:“你还敢吸烟呐,不怕别人看见。”

    “不行咧,烟瘾上来憋不住咧。”

    “憋不住也得……”

    我话还没说完,强顺“嚓”地一下把火机打着了,当时还是那种火石气体打火机,砂轮摩擦火石打出火星,火机身上一般都还贴一张只穿着三点式内衣的美女贴画,这种火机是强顺的最爱。

    我还没来得及责怪他,电光火石间,我眼角的余光就发现给我们掀起来的那块大理石板上好像有啥东西,伸手夺过他手里的火机,把石板上的土沫子拨拉拨拉,打着火机一照,我顿时愣住了……

    下面,开启防盗章节,我真的对盗版妥协了吗?没有,只是换个方式。磨铁正版读者,晚上七点过来看正文,外站微信群里的读者,防盗也防住了你们,不过你们放心,我会在同一时间,把正文发到群里。

    今天又来了很多新面孔,感谢之前看盗版的朋友们过来磨铁支持正版。其实我这么做本意不是为了防盗版,这是那些看着盗版骂着我的人,给我逼上这条路上的。我宁愿这本书的路越走越窄,也不能叫别人拿着我们家最大的隐痛骂我。

    时至今日,我的忍耐度已经到达了极限,那些看盗版的,看着我的书,骂着我的人,前两天的章节是我哭着写出来的,盗版网站上居然还有人骂,你们到底还有没有良心,看盗版也就算了,还给我伤口上撒盐,拿我弟弟的事儿骂我,骂也就骂了,居然还有其他看盗版的给他们点赞,你们到底还是不是人呢?你们是不是想试试骂我会不会遭报应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不会遭报应,就是遭了报应,也别往我身上扯,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们想咋骂就咋骂吧,可劲儿骂,反正从今往后,你们只能天天看“第一章”。

    再说一句,有些在其他网站上付费看这本书的,别以为你们花了钱看的就是正版,你们花的那钱我一分钱都没见着。

    你们都看清楚了,除了“磨铁中文网”的正版读者,在其他付费网站看书的读者,跟盗版一样,一律会被我视为“盗版读者”,加群会被拒或者被踢,加我的微信也会被忽略或者被拉黑。

    反正都是花钱,为啥不来磨铁支持正版呢,“磨铁中文网”,然后在网站内搜索“末代捉鬼人”或者“途中的旅人”。像“磨铁”这个,我已经说过无数遍,已经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了,别再说你们不知道“磨铁”是个啥。

    第一章家传来历

    祖传捉鬼人,说一说祖上几代和我的真实经历。

    各位朋友安好,我叫刘黄河,年龄七零后靠后一点儿,祖居黄河边儿,打祖上传下来的驱邪抓鬼手艺,到我这一带,算是已经传了五代了吧。

    这些事要讲,我觉得就得从头儿讲起,从我们家怎么吃上的这碗饭开始讲起。

    咱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我高祖父那一辈,高祖父,也就是爷爷的爷爷。我们家干这一行,就是从我高祖父那一辈开始的。这些呢,全是我小时候听奶奶说的,我在这里做一下整理,我下面讲的,各位可以不信,也可以当故事来看。

    我高祖父名叫刘义,十五岁时在延津县的黄河渡口做艄公,说白了也就是撑船的。

    那时候黄河水大,河面上又没有桥,来往客商货运物流,全靠船只来摆渡,我高祖父撑的是自家的一条蓬船,主要是用于渡人,有时候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也会帮人托运少量货物。

    1847年,也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年,这年我高祖父二十岁。

    阴历七月的初一天正午,天气很热,也刚好没客人,我高祖父把小船停在渡口附近的一个缓水区,拿出早上他母亲给他做的火烧,就着凉水啃着火烧,这就算是午饭了。

    火烧吃到一半儿,忽然打岸边来个了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老头儿大老远就对着河面就喊:“福公福公”

    老头在喊谁呢?在喊船的艄公,众所周知的,水上跑船有很多忌讳,我们这里的人习惯喊撑船“福公”,“福”谐音“浮”,漂浮的意思,客人喊撑船的“福公”,算是给自己图个吉利,也算是对艄公的尊称,客人坐到船就像给福星保佑着,不会在水上犯事儿交厄运。

    不过在黄河里摆渡的可不止我高祖父一个,两岸有很多像高祖父这样靠摆渡为生的艄公,紧挨着我高祖父的蓬船旁边,就停着五六只蓬船,这些蓬船见有生意,一股脑儿朝老头划了过去,我高祖父见状也赶忙三口两口把火烧吃完,撑着船过去了,不过我高祖父的动作稍慢了一点,被另外几条船抢了先,高祖父一看这单生意他是接不住了,失望之余就想把船调头往回划。

    不过还没等把船头调过来,就见起先过去的那几条船跟见了鬼似的,纷纷离开了,一个比一个离开的快。

    高祖父一看,心里纳闷儿,不过也没多寻思,感觉自己还有希望,来了精神,船也不调头了,一口气划到了老头儿跟前。

    这时候呢,其他那些蓬船已经远远儿的跑开了,其中一个艄公跟我高祖父关系不错,还冲我高祖父招了招手,那意思,别过去。

    高祖父这人实在,心里也沉了一下,瞅了岸上老头儿一眼,感觉也没啥,老头儿又不是妖怪又不是鬼,不过别人都躲着他,自己凭啥要往上撞呢,调头又想把船往回划,不过老头儿这时候冲着我高祖父说话了。

    老头儿眼睛红红的,还带着哭腔,作着揖说:“这福爷,这福爷,帮帮俺吧,俺求求你咧,帮帮俺吧……”

    听老头儿这么说,我高祖父硬不心离开了,就问了老头儿一句,“大也,你是想过河么?”大也,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就是大伯的意思。

    老头儿还是带着哭腔,说道:“过河,跟俺家孩儿一团儿过河……”一团儿,也就是一块儿一起的意思。老头儿的意思是说,和他儿子一起过河。

    高祖父一听,往河岸上瞅了瞅,心说,这河岸上除了老头儿没旁人了呀,他儿子呢?

    于是问老头,“大也,你家孩儿哩,咋就你一个咧?”

    我高祖父话音落,老头愣住了,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