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捉鬼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代捉鬼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高祖父赶忙把他引进屋里,我高祖父这不刚要做饭嘛,拿出些前些天存的干货,一坛子老酒,又炒了两个简单的热菜,两个人吃喝起来。

    几杯老酒下肚,捕头苍白的脸上有了一丝红晕,他放下手里的酒杯,叹了口气说:“刘先生,俺这次来找您,可以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呐。”

    其实不用捕头说,自打第一眼看见他,我高祖父就知道他有事儿,忙问:“官爷有啥事儿,尽管说,只要俺能帮你哩,一定帮。”说着,拿起酒坛又给捕头倒上了。

    捕头眼睛呆呆地看着酒杯,等我高祖父给他倒满以后,他抓起酒杯一下抽了个底儿朝天。

    “刘先生呐,今天俺来找您,想跟您说两件事儿,这第一件儿,府台大人给咱们上报哩那个请赏奏折,朝廷批下来咧,县太爷专门给我看咧……”

    我高祖父一听,顺势笑了一下说:“那是好事儿呀。”

    “好啥呀……”捕头摇了摇头,接着说:“俺听师爷说,天津那边儿,就因为小孩儿失踪哩事儿,老百姓们打死了几个洋人,烧了几座教堂,那些个洋人咧,真他娘个厥哩不是东西,不依不饶,要跟咱大清国开战,那大炮船都开过来咧……咱这请赏奏折报上去哩时候,曾国藩曾大人正跟洋人谈判,那奏折哩,也不知道咋到了曾大人手里,曾大人就批了四个字儿,又给咱送回来咧。”

    “啥四个字儿?”我高祖父问。

    “缄口莫宣。”捕头把酒杯狠狠在桌面上磕了一下。

    “啥意思?”我高祖父又问。

    “缄口莫宣哩意思就是说,闭嘴,以后不要再提这事儿咧,三缄其口,切莫宣扬,唉……”捕头又叹了口气,他这时候显然已经喝的偏高了,话也多了。

    “刘先生呐,不瞒您说,俺还指望着这件案子飞黄腾达咧,你看看现在弄哩……完咧,完咧,啥也没咧,缄口莫宣咧……师爷还说咧,天津那边儿烧教堂,杀洋人,要是让洋人知道小孩儿失踪案是咱自家人干哩,那他们就更不得了咧,曾大人让咱们闭嘴,做哩也对,俗话说哩好,家丑不可外扬呀……”

    我高祖父又把酒杯倒满了,捕头端起来抿了一口,继续说:“后来,就因为咱这个折子,曾大人觉哩理亏,不想把事情闹大,就、就赔款呀,赔了洋人四十六万两白银呐,刘先生你说说,几条人命,几座破教堂,它能值这么多钱?十万白银都值不了!”

    捕头说到这儿,我高祖父和他同时叹了口气。

    捕头接着说:“刘先生呐,俺是看透咧,咱们中国人就会祸害自己人,您说那些邪教分子,啊,你有本事儿,你娘咧个厥,咋不去祸害洋人咧?咋不看看洋人把咱欺负成啥样儿咧?就会自己人欺负自己人,孬种!”

    捕头这时候真的是醉了,脸红脖子粗,一番话说的倒是在情在理,看的出来,这捕头是个挺正直的一个人。

    像我高祖父这样儿的、目不识丁的一介草民,这时候只有点头的份儿,他知道这些道理,却说不出来。

    两个人又喝了一阵以后,我高祖父问捕头,“官爷,您刚才说,要跟俺说两件事儿,这第二件事儿,是啥咧?”

    捕头这时候正夹着一颗花生米要往嘴里送,听我高祖父问他,立刻愣住了,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恐怖的事,手一哆嗦,筷子上夹的那颗花生米“叭”一下掉在了桌子上。

    捕头干脆丢掉筷子,从凳子上站起身,一把抓住了我高祖父的手,说:“俺这里出了点儿怪事,俺想请你帮帮忙……”

    捕头这时候显得有些惊慌,让我高祖父感觉很不好,忙说:“官爷别急,别急,有啥事慢慢儿说。”

    我高祖父安慰了捕头几句,捕头又重新坐回凳子上,低着头沉吟了好一会儿,对我高祖父说:“三天前,府衙来人咧,传府台大人令,要俺们把洞里的东西全挖出来上交府衙,说啥,防止邪教余党盗挖,要入库封存,哼,入库封存,谁知道他们要这些东西想干啥咧!”

    “你们去挖咧?”我高祖父赶忙问。

    “挖咧,上头下哩死命令,谁敢不去挖……”捕头叹了口气,继续说:“前天一大早,我带着十几个兄弟,挖了一前晌,顺着原先那个洞口,把外面那一层挖开咧,后来俺们十几个人就往外搬东西,搬那些坛子哩时候,我有个兄弟一不小心,掉地上摔碎了一个……”

    捕头说到这儿,我高祖父脸色立刻变了,酒也醒了不少。

    捕头浑然不觉,继续说着,“那坛子一碎,怪事儿跟着就来咧,打碎坛子的那个兄弟,一下子就跟疯咧一样,拔出腰里的刀,见人就砍,当时洞里有我,还有四五个兄弟,除了我反应快,没给他砍中,其余几个兄弟全都给他砍伤咧,我那兄弟一边砍,嘴里还一边骂,还是一个十来岁小孩儿哩声音:‘砍死你们,叫你们挖我哩心!’娘哎,那兄弟的样子,可吓死俺们咧……”

第二十二章 望切之法() 
捕头说到这儿,我高祖父急着问道:“后来咋样儿啦?”

    捕头看了我高祖父一眼,一脸心有余悸,一面回忆一面说:“后来……后来洞外那些兄弟进来咧,十来个人一起上才把他摁住……唉,我带去哩十几个兄弟,一个疯咧,两个重伤,三个轻伤,洞里边儿那些东西呀,俺们也么心思挖咧,后来俺往洞里看了一眼,洞里还有六七个坛子么搬出去,这个时候哩,全碎咧,洞里一下子变的阴森森咧……”

    听捕头说到这儿,我高祖父心里一紧,明白村长几个人为啥晚上能听到孩子哭声了。趣*讀/屋

    我高祖父赶忙又问:“到底碎了几个坛子?”

    捕头想了想,说:“俺们搬出来七个,现在洞里边儿应该还剩六个吧。”

    “全碎咧?”

    “全碎咧,可能是俺们在跟我那兄弟打斗哩时候碰碎嘞。”

    捕头说到这儿,我高祖父这酒再也喝不下去了,碎了六个坛子,这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很清楚,而且这些坛子很可能是让那个被附身的捕快打碎的,要是给其他人打碎的,那被附身的就不止一个了,到时候场面会更惨烈。

    这时候我高祖父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赶忙又问捕头,“那些坛子里边儿,有十二个新坛子,一个老坛子,那个老坛子碎了么有?”

    捕头又想了想,说:“老坛子……么碎,现在在县衙放着哩,后来俺们把伤员跟那些搬出来的物品全都运回了县衙,县太爷见俺们挖个东西弄成了这样儿,也害了怕,就不再派人挖咧,他自己亲自上卫辉府找府台大人禀报咧,到现在还么有回来。”

    捕头后面的这些话,直接被我高祖父忽略了,他一听捕头前面说的,老坛子没碎,长长出了口气,新坛子里封的都是些小孩儿魂魄,也可以说是些新鬼,对付起来容易很多。那个老坛子里,我高祖父估计封的是个老鬼,看那坛子陈旧的样子,至少在五十年往上,要是给老坛子里的鬼跑了出来,再加上眼下一群小鬼儿,恐怕就是他师傅王守道复活,师徒联手也未必能制住它们了。

    捕头这时候一脸懊悔,喝了一口酒接着说:“刘先生呐,您之前让俺们别碰坛子,俺当时还奇怪哩,里面到底装哩是啥,咋还不能碰咧?后来抓着那几个道士一审,他们说,里面装哩是鬼,俺当时不相信,跟那几个道士说,这世上根本就么有鬼,少给俺妖言惑众,现在想想,俺那兄弟……是、是……刘先生,俺那兄弟是给鬼上了身吧?”

    “对。”我高祖父点了点头,又问他:“你那位兄弟现在咋样儿咧?”

    捕头说:“俺们几个人把他弄出洞以后,他就昏过去咧,到现在还么醒,今天俺来找你,一是说请赏那件事儿,二就是想请刘先生去给俺这个兄弟看看,看是不是鬼上身咧,给他驱驱鬼……”

    我高祖父听捕头这么说,在心里叹了口气,从捕头先对自己说请赏、然后再说他这个兄弟被鬼上身来看,这么正直的一个捕头,却把自己的任途,看的比手下人的性命重要,这或许就是官场吧。

    之后,捕头又趁着酒醉,絮絮叨叨说了些其他的,无非是些官场黑暗、任途不顺、勾心斗角之类的,我高祖父对这些不感兴趣。

    下午,我高祖父在村里借了辆马车,捕头坐在马车上指着路,两个人来到了那位被鬼上身的捕快家里。

    这捕快也住在黄河南岸,三王庄东边的一个小村子。这捕快一般不回家,都是住在县衙的,现在不省人事了,这才被捕头他们几个送回了家。

    到了那名捕快家里以后,捕快母亲在家,正守在捕快床边抹眼泪,看着挺绝望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捕头带着我高祖父进门以后,经捕头一介绍,那老母亲一听是王半仙的徒弟刘义,显得分外激动,直接就要给我高祖父下跪。我高祖父诚惶诚恐地搀住她,安慰了几句。

    这老母亲早就听说过我高祖父和王守道的名头,毕竟这村子距离三王庄不算远,儿子成了这样儿,这老母亲就想到了我高祖父,不过捕头打着保票对她说能找人救她儿子,这老母亲也就不再想其他的了。

    这名被鬼上身的捕快,大概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可能因为家境不怎么样,还没成亲。我高祖父来到他床前一看,见他脸色发白,双眼紧闭,先用手在他鼻下探了探气,然后抓起他一只手,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压在他中指末端指节上把了把,就跟把脉差不多。

    把中指末端指节,是判断有没有被鬼上身的最好方法,如果真的是被鬼上身了,中指末端指节就会像有了脉搏似的,一下下跳个不停,这时候就能判定当事人属于外邪侵体,也就是被上身了。如果不是鬼上身,指节把上去则像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跳动。这时候,就可以判定当事人属于癫痫之类的病症发作,跟鬼邪无关,要劝他们家里人赶紧就医。

    一般懂点常识的驱鬼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先作判断,然后再下结论。但凡有人胡言乱语、浑身抽搐、乱跑乱撞,或者谩骂打人等等,在救治时候首先不能贸然下结论,如果当事人只是病症发作,你用辟邪驱鬼的方法去治,不但治不好,还会延误病人的就医时间,到时候那你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造孽,影响自己的声誉是小,延误了当事人就医时间是大。

    把过中指指节以后,我高祖父长长出了口气,然后又翻开捕快的眼皮,把两只眼睛分别看了看。

    这是另一种检查方法,如果当事人被鬼上身,黑眼仁里会有一条红血丝,白眼仁里则有一条黑血丝,血丝由左至右贯穿整个眼球,轻则单眼一条,重则一眼一条。当然了,眼球上的血丝及其细小,没有深厚经验的人一般很难看出来。

    检查完以后,我高祖父对捕快老母亲和捕头说:“么事咧,那东西早就走咧,这兄弟最多到明儿个傍黑儿就能醒。”傍黑儿,也就是傍晚。我高祖父的意思是说,这名捕快最多到明天傍晚就能醒过来。

    “刘先生,这鬼上身,鬼还能自己走掉?”捕头问。

    我高祖父解释说:“是咧,那是个新鬼,这兄弟身上阳气重,那鬼在这兄弟身上不能久呆,我估计你们把他抬出洞的时候,太阳一晒,那东西就受不了,跑回洞里咧。”

    捕头和那位老母亲听我高祖父这么说,都放了心,那老母亲对我高祖父千恩万谢,非要留我高祖父和捕头吃晚饭,这个时候天色还早,再说我高祖父和捕头都灌了一肚子酒,哪儿还有吃饭的心思。

    我高祖父嘱咐那老母亲,让她找些艾草叶泡水,然后用枝叶蘸着水,洒遍捕快全身。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有去湿寒、去内邪的功效。在咱们中国古时候便把艾草用于针灸,所谓针灸,其实分两个部分,“针”就是拿攒刺穴位,而“灸”,就是用点燃的艾草去薰烫穴位。民间拔火罐时,多以艾草作为燃料,它比其它燃料效果要好很多。同时呢,艾草在我们这些人眼里,也是一种驱鬼辟邪之物,端午节的时候,民间百姓多以艾草插于门上,用以避邪驱鬼。

    我高祖父这时候让捕快母亲用艾草泡水洒遍全身,也是在给他辟邪,因为捕快这时候身体很弱,很容易再沾上别的什么东西。

    辞别捕头和那位老母亲以后,我高祖父驾着马车马不停蹄往回赶,他没回村子,直接朝三王庄村东南那片荒坡去了。

    等他到了荒坡那里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先前那个土洞果然被挖开了,虽然看上去还像个竖洞,但是洞口比原先大了好几倍,整个儿呈斜坡状,就是不用梯子,顺着斜坡也能下到洞里。

    在斜坡最底下,我高祖父看到一个四分五裂的坛子,想来就是那名捕快在抱着坛子上坡时不小心打破的,估计坛子破了以后,里面的鬼魂跑出来直接上了他的身。

    这个时候洞里阴森森的,我高祖父站在洞口只看了一小会儿,就感觉浑身汗毛孔发凉,虽然他还在太阳底下站着,这让他打消了进洞查看的想法。

    返回三王庄以后,我高祖父没回家,因为情况紧急,他直接到村长家里找到村长,交代他立刻找人挨家挨户通知,在晚上二更半之前,每家每户用鸡血条封住窗户,然后在门口放一盆二更天以后打上来的井水,水里再放上一面镜子,铜镜、玻璃镜均可,大小不限,只要镜子能放进盆里就行。

    玻璃镜在明末已经传入中国,清乾隆时期已经盛行于民间,不过这时候在很多普通家庭里还是铜镜居多,玻璃镜这时候的价格还要比铜镜贵上一点。当然了,没镜子的家庭更多。

第二十三章 招魂柳枝() 
对于那些没镜子的家庭,我高祖父交代他们,在盆里倒上些浓墨汁,倒好以后就别再碰水盆,让墨汁自然沉淀到水底,这样可以代替镜子用。趣*讀/屋

    我高祖父为什么要村民们这么做呢,因为他觉得今天晚上那些小鬼可能不会只是哭哭啼啼那么简单了,今天晚上它们很可能跑来三王庄这里胡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