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南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南派-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个时候,大师兄举起油灯,往上方看去,这一看,他叫了出来:“快看,上方有个大洞。”

    我们仰头一看,上方七八米高的地方,赫然出现一个孔洞,通向上方,但是,那个通道的坡度非常陡峭,少说也有七八十度的样子,近乎笔直了。

    看到这些,四个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我摸了摸岩壁,发现上面有很多突起,攀岩功夫不错的话,爬上去应该问题不大,于是问大家的意见,见素和大师兄都没问题,千柔抿了抿嘴,勉强点了点头。

    我把从文仁那儿夺来的套索拿了出来,比划了一下,万幸的是,麻绳足够长,于是说道:“我先上去,然后再用绳子把你们拉上去。”

    大师兄说:“我没问题的,和你一起先上去吧。”

    我点头,转向见素,她也可以和我先上去,但她笑了笑,一把抱住千柔:“我和千柔姐姐后面再上去好了。”

    我嗯了一声,和大师兄攀爬上岩壁。

    两个人爬的不是很快,我们小心地试了试每一块突起物,确定安全之后才会踩上去,七八米的高度,足足爬了二十多分钟。

    我和大师兄进入那个通道。

    近距离看,这个陡坡看起来更加陡峭,令人倒抽冷气,仰头看上去,这个陡坡出奇的高,不知尽头,看样子还要爬。

    先不管这些,我们稳住身形,把麻绳放了下去。

    见素一把接住,拴系在了千柔的腰上,然后她们向上攀爬,我们在上面拉着,没费多少时间,她们也上来了。

    见素看了看陡坡,建议道:“这次,我们四个人一起上去吧。”

    我想了一下,点头道了声好,见素把把麻绳递了过来,我会意,把开头一端系在了腰间。

    接下来,千柔、见素和大师兄也用麻神系住了腰间,四个人串成了一线,相隔一到两米,我先爬,千柔和见素紧随其后,大师兄殿后。

    把大师兄放在最后,是考虑到体重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他在最上方,一不小心,脚滑了一下,掉下去时,非把我们牵连,都拽下去不可。

    放在最后就不一样了,大不了我们可以把麻绳切断,让他一个人掉下去。

    这次,四个人一起行动,又是爬这么陡峭的坡,每个人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点点向上爬,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这一爬就爬了约莫一个半小时。

    坦白地讲,爬了这么长时间,双臂全酸麻了,脚直哆嗦,那叫一个难受。

    尤其是爬啊爬,却始终看不到尽头,心里承受的折磨非常人所能想象。

    我心里一点谱也没有,不知还有多久才能到头,心里急得火燎,但我没有表露出来,面带笑容,不断鼓励大家。

    也许是我的笑容感染了大家,他们尽管也急不可耐,累得满头大汗,但都没有灰心。

    千柔最听话,见素很理智,大师兄特逗,四个人互相支持,不断攀升,又过一个小时,上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转折。

    陡坡的尽头是一方平整的空间,我们大喜过望,一鼓作气,爬了上去,一到平地,全躺了下来,大口喘气。

    嘿嘿,如果不是我们体力足够充足,根本坚持不下来。

    我不敢多休息,喘了几口,举起油灯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这一看,倒是吃了一惊。

第148章 石茧之墓() 
我首先看向的是头顶,结果令人失望,头顶依然是岩壁。

    也就是说,我们还在地下,不知有多深。

    接下来,这一层地下空间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无法形容看到岩层结构,空而不空,处处都是彼此连通的地下室,一个连着一个。

    “这是,巢!”千柔倒抽一口气,叫了出来。

    我们看向她,她指了指遍布周围的地下室说道:“这是巢的结构,蚂蚁、蜜蜂等群居性动物,都会筑造这样的巢穴。”

    我们听了,忙看了看周遭,对比了一下,不由得点头,心说还真是。

    我不知道蚂蚁窝是什么样,但我看过蜂窝,密密麻麻的小室一个连接一个,与我们眼前的岩层结构非常类似。

    我心头一跳,道了声不好。

    眼前的岩层结构绝非天然形成,而是某种奇兽的筑巢,糟糕至极的是,奇兽不止一头。

    他么的,先祖左慈圈养在第三关的守关者,居然是一种群居性的奇兽。

    不管这种奇兽是什么,一想到蚂蚁啊,蜜蜂啊,它们密集成群,遮天蔽日般的恐怖画面,我们四个全部不寒而栗,心中直发悚。

    而且,巢穴如此之大,那得是多大的蚂蚁和蜜蜂啊,太恐怖了!

    鈤,麻烦大了。

    我们疑心重重,只感觉危险就隐藏在附近,话都不敢大声说了,尽量使用眼神和手势交流。

    这个时候,见素忽然指了指地下室的岩壁,示意我们去看。

    我们走到近前,猛然发现,岩壁上,有许多奇怪的突起物。

    这些突起物大多呈椭圆形,像是蛋,有大有小。

    娇小的,不过花生米那么大;中型大的,数量很多,占大多数,都是鸡蛋那么大;最大的,则大得有些离谱,看起来像是鸵鸟的蛋。

    这些椭圆形突起物遍布整个地下室,大部分都在岩壁上,密密麻麻,互相紧紧挨着,如同镶嵌在岩壁上的一个又一个鹅暖石装饰品。

    仅少部分掉落到了地面上,我走上前摸了摸,心头一震,这手感非常熟悉。

    之前我们爬上来的那个陡坡,上面遍布突起物,与这个地下室内的突起物,手感一般无二,材质应该是一样的。

    不过,陡坡上那些突起物,形状不是很规则,五花八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所以我们只是想当然把它们当成是一种特殊的岩石构造,没有多想。

    此刻想来,我们那时候总感觉心惶惶的,还以为是过度紧张导致,看来并非如此。

    千柔细看了一会儿,眼神蓦然一亮,激动地低语:“这不是岩石,是化石!”

    扫了一眼周遭,“这些突起物是‘石茧';,某种生物的蛹变成化石后形成。”

    我们了然,心说这些石茧必然是奇兽结出的蛹,因某些原因没有孵化,黏在岩壁上,天长日久变成了化石。

    大师兄挑了一个稍小一点的石茧,用螃蟹螯足手轻轻一捏,哗啦,毫不费力就把石茧捏碎,掉下来的是石灰般的粉末。

    “不管石茧里面曾经装着什么东西,现在根本看不出来了。”大师兄悻悻的小声说道。

    我叹口气,看了看周围,深感茫然,不知该往哪里走。

    想象一下,你进入一个地下室,发现有三五个出口,各通向其他地下室,而其他的地下室亦是如此,也有三五个出口,如此循环下去,不知尽头。

    他么的,鬼才知道该往哪里走。

    于是我问见素有什么好主意,她也没辙,说道:“咱们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那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只希望我们走运,能追上吉田惠子,这样的话,才能找到出路。

    四个人小心翼翼地向深处走去。

    我们接连穿过一间间地下室,每间地下室的情景都差不多,岩壁上结满石茧,未见活物的生活痕迹。

    说实话,就连一点粪便都没发现。

    就这样,我们很快迷路了。

    万幸的是,一路走来,千柔一直在做标记,所以我们至少知道,新进入的地下室,之前有没有进入过。

    千柔知识丰富,她猜测,这些地下室,功能应该类似于孵化室,只不过,很显然,这些孵化室已经遭到废弃,变成了一处远古遗迹。

    千柔还猜测,未知奇兽成长的一个过程便是结蛹,但一部分的奇兽最终没能成功孵化出来,变成了死蛹,于是奇兽把那些死蛹搬到了这些地下室,安置在了这里。

    我听了,接连倒抽冷气,靠,难道我们闯进来的地方,其实是奇兽群的坟墓?

    大家出乎意料地对第二种猜测较为认同,至于理由,正如大师兄所说的那样,这鬼地方冷飕飕的,阴气森森,越看越感觉像是墓室。

    接下来,我们陷入了困境。

    当我们走进一个地下室时,一眼看到了千柔之前留下的标记。

    狗鈤的,我们绕回来了。

    我们只好重新挑了一个方向,接着穿行下去,然而,这样做无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我们总是会绕回到一间做过标记的地下室。

    两小时后,我们放弃了,不走了,坐下来讨论该怎么办。

    在陌生环境里,最怕的就是迷路,我们讨论了半天,说得口干舌燥,但谁也说不出个可行之法。

    我看大家的心情有些急躁,差点吵起来,忙叫停,啥也别说了,先歇一歇,休息够了在商议。

    我,千柔和见素,三个人都选择休息,只有大师兄闲不住,跑到岩壁边上,拿那些石茧出气,他的螃蟹螯足手,力量奇大,石茧根本不堪一击,被他一个接着一个破坏。

    啊!

    突然,大师兄叫了一声,快速倒退了回来,眼神满是惊骇。

    我们抬头看去,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不禁惊疑起来。

    大师兄指了指岩壁,声音发颤地说道:“那面岩壁,刚才发出了怪叫声。”

    我有点蒙了,心说岩壁怎么可能怪叫。

    走上前一看,大师兄把岩壁上一大片石茧剥离下来,露出了里面的冰冷的岩壁,贴近耳朵听了听,我啊的一声,脸色大变。

    我靠,还真是,岩壁真地在发出怪叫,一声接着一声,此起彼伏。

第149章 奇兽出没() 
见素和千柔上前看了看,也是惊得合不拢嘴。

    见素想了一下,说:“会不会是风声,风声透过岩壁,传进来了呢?”

    我又听了一下,怪叫格外尖锐,绝不是风声,摇了摇头,表示不大可能。

    因为,那怪叫听得非常真切,就是岩壁发出的,不会有错。

    见素坚定地表示,除非岩壁成精了,否则绝不可能发声。

    我赞同,但我们都无法解释,面前这面没成精的岩壁,是怎么怪叫起来的。

    千柔盯着岩壁上的石茧看了半响,眼神一亮,笑了起来:“我知道了,原来是共振现象。”

    我们不明所以,千柔想了想,简单地解释道:“共振是一种物理学现象,简单的说是一个物体发生振动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

    我点点头,想起了师父给我的讲得一个故事,他老人家年轻那会儿闯荡江湖,曾路过一个知名道观。

    这个道观里,有一口铜铸的磬。

    住在道观里的道士们,都说这口铜磬有灵性,对之敬若神明,摆在正堂中膜拜。

    师父很疑惑,问道士,这口铜磬到底有何神奇。

    道士回答说,每到吃饭时间,无论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饭点一到,铜磬就会嗡嗡鸣动(主意,没有人敲击,自己响的)。

    道士们都认为这口铜磬成精了,也想要吃饭,于是他们吃饭前,总是先孝敬铜磬一份最好的食物。

    久而久之,道士们愈发笃信,铜磬有灵。

    此事一传开,引来八方四邻前来祭拜,这个道观因此香火鼎盛,久经不衰。

    师父那时道行已是不弱,任他如何望气,也看不出这口铜磬有一丝神奇,他不信邪,决定留下来一查究竟。

    很快,师父就发现了一件异常之事。

    那一日,明明还没到饭点,铜磬毫无征兆地就响了起来,道士们无从解释,只是胡诌说铜磬睡醒了,打了个哈欠。

    师父可不是那么好糊弄,他认准铜磬嗡鸣另有原因,接连观察了几日,他发现,每次铜磬嗡鸣之前,厨房内有一口角铃会先响起来。

    角铃是开饭的号角,道观以摇动角铃为信号,通知道士们开饭了。

    师父断定,铜磬的嗡鸣正是角铃造成的,于是他把角铃偷偷取了下来,果不其然,后面接连数日开饭,铜磬都未嗡鸣。

    然后他再把角铃挂了回去,一摇,铜磬立即嗡鸣,试了多少次都一样。

    师父不知何为共振,但他知道,世间有因必有果,角铃是因,铜磬是果,不可妄自拜神,不然必要贻笑大方。

    千柔接着说了下去:“乍一看,发出怪叫的是岩壁,但这只是表象,其实,怪叫的不是岩壁,而是这些石茧。”

    我不解:“如果是石茧怪叫,为什么刚才我们一直没听到?大师兄一把这片区域的石茧剥下来,怪叫就出现了呢?”

    千柔指了指岩壁,“我想,怪叫的出现恰是因为小肥肥把岩壁上的石茧给剥掉了一块。”

    大师兄哦了一声,竖起了耳朵。

    “岩壁后面,有什么东西引起了石茧的共振,这种震动本就非常弱,再加上石茧弥漫整面岩壁,力量不断抵消,到最后,反而听不到一丝动静了。”

    千柔接着道:“小肥肥剥掉岩壁上的一块后,无意间,做出了一个扩音器,石茧的震动叠加一处,经扩音器放大,就变成了岩壁在怪叫了。”

    这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我们没有过于纠结,很快把注意力放到了岩壁的后面。

    究竟是什么东西,引起了石茧的共振?

    见素看了我一眼,问:“这面岩壁应该不是很厚,要不要打破看看。”

    我敲了敲岩壁,的确不是很厚,打破应该不难,但是我不知道后面有什么,万一是他么的一大波奇兽,我们打破了人家的巢穴,无异于找死。

    然而,转念一想,我们困于此地,走投无路,与其等死,不如冒险一试。

    这个想法一出现,我便看向了大师兄。

    不用我说,大师兄舞起螃蟹螯足手,冲了上去,轰地一声震响,岩壁应声破裂,碎石倒向了另一边,岩壁上出现一个大豁口。

    我们定睛一看,后面也是一个地下室,不同的是,里面有其他东西,豁口一开,我们闻到了一股异味飘了过来。

    大师兄先把油灯递了过去,照亮了那边。

    几乎在下一瞬,我们听到了两声怪叫,瞥见两个黑影在门口一闪而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