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王小道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尸王小道长-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龙城这个别称,并没有太过特殊的地方,太原是跟天子挂钩密切。

    而给太原建都的人,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了,那就是大禹,现在网上倒是有不少人说孙悟空是大禹的儿子。

    二战的时候,太原民间有一首民谣是这么唱的。

    蒙山大佛佛不在,晋水出自娘娘怀,

    铁人举步会走路,油锅分水三七开,

    一山两座龙王庙,道佛石窟紧相挨,

    六月牺汤喝得怪,四季凉风洞中来,

    黑脸农奴当神拜,姊妹相见脸朝外。

    这首民谣正是太原古时候发生过得一些怪事。

    十怪之首,就是蒙山的大佛了,现在人都知道在川江的乐山有着一尊大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的保护对象。

    而在太原蒙山这个地方,还有着一尊大佛,相传高有200尺,也就是六十多米高,而乐山大佛高是71一米,两者属于一个等级。

    这大佛乃是当年唐高祖李渊亲自到开化寺拜过礼的。

第两百四十三章 冷风刺骨() 
现在蒙山大佛的头是可以看到的,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在元朝末年,蒙山大佛的头像在战火中被毁,大佛的头部掉落,并被山泥覆盖,在多年间大佛都没有脑袋,就矗立到那里,直到600多年之后,才重新修建了大佛的头像。

    太原后来补上去的,也不光是这蒙山大佛,晋祠的金人台上有四个铁人,传说这四个铁人常年闻香火,慢慢的就有了灵性,于是就想逃跑。

    于是东北角那个铁人先逃跑,但是响声惊动了庙里的和尚,剩下的三个铁人还没来得及跑,就被庙里的和尚打了一顿,两个铁人的脑袋被打破了,胳膊也打断了,还有一个铁人脚上被砍了几刀。

    东北角那个铁人跑到黄河边上,河边有一艘小船,船夫就问他,“这位客官要不要渡河?”,铁人说,“我太重了,这条小船估计不行”,船夫哈哈大笑,“我这条小船坐四五个人都没问题,除非你是晋祠的铁人”。

    铁人被道破了真身,立马现出原形,成了铁人立在了黄河边,金人台缺了一个铁人不好看,就又重新铸了一个补上了,现在看到的东北角那个铁人就是后补的。

    常人都知道昆仑山瑶池有个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水母娘娘,这水母娘娘就在太原。

    相传很早以前,晋祠名为古唐村,是个缺水的村庄,人们吃水都要跑到五六里以外的后山上去挑。

    有一年,村里一户人家娶了个媳妇叫柳春英,可是她有个恶婆婆,总是让她去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但是回来呢却是喝一桶倒一桶,春英没有办法只能天天这样做。

    有一天,她遇到一个口渴的老翁向她讨水,便好心把水给他喝,老翁喝完水后跟她说:“姑娘,你好心给我水喝,我送给你一个马鞭,把它放在水瓮里,水就会出来,但是千万不要把马鞭提出瓮外。”

    后来恶婆婆为了弄清楚媳妇不用挑水之谜,便假惺惺的安排春英回娘家,然后抽出了马鞭,瞬间大水淹没了村庄,春英听到消息急急忙忙回到家中,用草甸盖住了瓮口,然后往上一坐,水便细细流出,从此春英就成了水母娘娘了。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在太原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同一座山上却修建了两座龙王庙,传说天龙山上住着两条龙,一条白龙一条黑龙,有一年晋阳城连续大旱,小白龙于心不忍偷偷下山,找到了一个老翁,把龙宫里一双筷子给了老翁,告诉老翁拿筷子在地下画圆圈,画多大的圆圈就可以下多大的雨。

    但是这件事被小白龙的表弟小黑龙知道了,小黑龙认为小白龙违反了天条,要驱逐小白龙,不能在天龙山上居住,双方约定在天龙山决斗,谁赢了谁就镇守天龙山,最后小白龙杀死了小黑龙镇守天龙山。

    人们为了答谢小白龙就在天龙山上修了一座龙王庙,小黑龙虽然死了但是人们怕他死了上天庭告状,为了安抚他就也修了一座黑龙庙,这就是一山两座龙王庙的由来。

    一山两座龙王庙,事情说来虽然罕见,但是太原这个地方,还有着华夏一个非常大的神话传说,那就是伏羲和女娲。

    上古时期,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巡游名山大川时路径龙山,看到此处气场强大,森林茂密,环境清雅便在此处留下遗训,后人便在山的南峰建了“祖先神庙”,昊天观和道教石窟,石窟中有大小石像60余樽,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道教石窟。

    然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高欢高洋父子崇信佛教,便找了一个大师找一个风水好的地方建造佛寺,这个大师叫宏礼禅师,选了很多地方,最终也选了龙山,就在距龙山道教石窟不足1000米的龙山北峰建了佛寺,叫童子寺,从此佛道两家同处一山和谐相处,成为太原县城外的又一圣地,这边是佛道石窟的由来。

    早以前,太原有很多五道庙,供奉的事五道将军,又叫五道神。这个五道将军叫柳下石,是春秋时期的农奴起义首领,从鲁国起兵,来到太原后,在西山柳子峪安营扎寨,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盗亦有道。

    史书记载,他有九千兵马,横行天下,各国诸侯听见他名字都头疼,觉得他是强盗的祖宗。这个柳下石的哥哥也很有名,柳下惠,坐怀不乱的那个。孔子和柳下惠是好朋友,就想去权柳下石,于是来到了太原,和柳下石辩论,结果被柳下石辩论的面如死灰,哑口无言,灰溜溜的回了鲁国。

    柳下惠看见了,就说:“看你这脸色,是不是去见我弟弟了?被他骂了吧”,孔子说,我这才是没事找事了。后来柳下石死了之后,太原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太原建了很多五道庙。

    最后一怪,说的乃是九龙圣母的事情。

    相传晋祠圣母有个九妹,从小就好吃懒做,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够。圣母很生气,就骂他:“就你这德性,嫁都嫁不出去,正经人家谁娶你了”。

    九妹就说,“我将来要嫁个有本事的人”,圣母说:“快拉倒吧,你要是能嫁个有本事的人,我脸向外见你”

    结果,九妹后来嫁给东魏权臣高欢了,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东魏的两个皇帝,都是皇后。六个儿子里,四个儿子后来都当了皇帝。

    后人在晋祠旁边的古城营村建了一座九龙庙,供奉九龙圣母,也就是这个九妹,每次祭祀的时候,就要把晋祠圣母像脸朝外抬进九龙庙,以兑现圣母当年的承诺。

    进入太原市区之后,闫雪开车从京昆高速直接拐进了二广高速上,下了高速进入市区的时候,已经将近凌晨了,比方的天很冷,尽管在车里面还感觉不到,但是当易尘在网上订了一家酒店,闫雪这边开车到了之后,从车里面一出来,顿时就是一股寒风袭来,零下几度的温度确实不是闹着玩的,而易尘和闫雪离开锦都的时候,身上穿的本就单薄,这一下子冷不丁的就打了个哆嗦,易尘倒是没想到,僵尸居然也怕冷。

第两百四十四章 苦海幽州() 
下了一天的雪,尽管并不大,但是地面之上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了,神农架虽然冬天也挺冷的,但是巫灵谷毕竟是一个谷,常年四季如春,温度并不低,也就没什么积雪了,而成都这个地方更是不太可能积雪了,下个雨夹雪都是一年难有的事情。

    所以当从车里面走出来之后,看到大街上白茫茫的大雪,易尘多少还是有点新奇的,而闫雪就不一样了,出身小兴安岭的她,也算是东北的正宗五大仙儿之一,小时候属于成年在雪窝子里面蹦跶,这种积雪压根儿就不够看的。

    闫雪直接拐着易尘走进了酒店里面,一对俊男悄女倒是引来了大厅之内不少人的关注,进了房间之后,闫雪是累的不想动弹了,直接躺在床上不起来了。

    “饿了么?”易尘坐在床边上,将电视打开了说完,说完就感觉房间挺热,于是把外套脱了。

    到了北方之后,挨家挨户的都有暖气了,所以虽然外面冷一些,但是到了房间之后,那就是另外两个世界了,不开窗户的话,在家里光着膀子都不会冷。

    “嗯,有点,点个外卖吧,懒得出去了,明天就能到京城了,而且到了还要再赶路,从北京到内蒙还是有段时间的,再加上要出边境去外蒙,想想都头大呀,皮肤要遭罪啦。”闫雪翻了个身,趴在了床上,挺翘而有人的屁股漏了出来。

    易尘忍不住拍了拍闫雪手感完美的翘臀说道:“你一个狐狸精还担心皮肤不好么。”

    闫雪小嘴一咧说道:“那当然啊,万物有灵,狐狸精要是不保养,就变成老狐狸精了,那多难看呀,我才不要呢。”

    “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这话事情和女人去争辩,本来就是错的,易尘点了点头就掏出手机点了一些快餐过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尽管外面风雪依旧,稳定也低,时间都快要到凌晨了,但是外卖小哥依旧是顶着风雪将外卖准时送到了,这份辛苦活儿虽然遭罪,但是也算是正经工作,虽然不怎么收到交警同志的待见,但是只要勤快一些,还是比一般的打工族要强的。

    厉害点的月入过万都有,所以对于外卖小哥没必要去同情,给予正常的尊重就可以了。

    吃了个夜宵之后,两人一起洗了澡就草草睡觉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从太原到京城,全称大概有五百多公里,正常走高速的话,也要六个多小时。

    早上九点出发,车子中间去服务区加了个油,休息了一个小时后再次上路,到了下午五点左右,这才进入了京城地域。

    说起京城的话,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那就是刘伯温,作为历代首府的京城,正是刘伯温建的。

    刘伯温建京城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高亮赶水”。

    据说元朝皇帝住在苦海幽州府,燕王扫北以后,这幽州府没了,就剩下一片苦海了。刘伯温要建京城,就要制服盘踞在这里边的老龙王和老龙母。他们一看朱棣修北京的决心越来越大,刘伯温的主意也越来越坚定,便决定来捣乱,他们化成了一对老夫妇,用两只水篓装起全城的井水,推车带走。

    刘伯温就选山东大汉高亮去追水,并告诉他,在捅破水篓后,赶紧往回跑,不可回头。高亮骑了马,出了西直门,追上了龙王、龙母,捅破了一只水篓,高亮就往回跑,可是他没完全记住刘伯温告诉他的话,回头看了一下,结果被浪头卷走。

    高亮被水卷走的地方,就是高亮桥。现在按谐音叫“高粱桥“。

    可惜,他捅破的水篓装的不是那个甜水,是咸水。另一只装甜水的水篓被龙王就带到了玉泉山,所以喝水老爱玉泉山的水。城里边的水井不是甜水井。

    再有一个传说,就是赶石的传说。建京城得有材料,特别得用石材。京城房山区有一个大石窝,叫石窝村。石,就是所谓的汉白玉。这些石头怎么运过来的,这也有传说。传说这些石料都是有灵性的,可以像赶牲口一样赶到京城来。

    有一个传说,来自一句口头禅叫“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落在卢沟桥”。

    就是说从那大石窝赶这三块大青石,要修京城。但是大青、二青和三青都商量好了,说刘伯温要赶咱们上京城,咱们就坚决不动。

    刘伯温拿鞭子就抽这三块大石头,最大的那块大青石它不动,它忍着疼;这二青呢?稍微动弹了一下,所以这二青就离开了石窝村了;这三青实在受不了,就被赶走了。

    可是赶着、赶着,到了卢沟桥那儿的时候,有一个绊脚的地方,就把三青给绊住了,三青一下趁势也就不往前走了。所以说叫“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落在卢沟桥。“

    当然,现在是看不见这个景观了。

    要修京城,得用银子吧,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

    刘伯温听说京城有个活财神名叫沈万三!就是有聚宝盆的那个人。

    就命令手下人四处找他。手下人就在鼓楼一带看见一个穷要饭的正跟人抢烧饼,一问正是沈万三。沈万三就受到刘伯温的款待了,可是他不肯承认自己有钱。

    刘伯温就叫手下人拿板子痛打沈万三,沈万三只好带人找银子,边走边挨打,走到后门桥那儿实在受不了啦,忍不住啦,随便就那么一跺脚“就在这儿!”

    于是就按其所指开始挖地,真挖出了一窖银子。后来又打他,因为一窖银子不够,刘伯温又不断地痛打沈万三,结果他一共跺了十回脚,在这个地方挖了十窖了银子,所以这个地方叫“十窖海”,后来念白了,叫“什刹海”,其实这都是富贵之水。

    上古时期,京城相传还是一片苦海,所以这京城啊,还有一个别称,叫做‘苦海幽州’。

    世人都知道哪吒闹海这个传说,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哪吒闹得海,正是这‘苦海幽州’,因为京城原来是一片苦海,所以老百姓们没法子过日子,只好住在西面和北面的山上,把这片苦海让给了龙王。

第两百四十五章 鬼市() 
龙王和龙母就带着全家占据了苦海。

    躲到山上去过日子的人苦到什么份上呢?

    苦到泥锅做饭、斗量薪柴、人吃血米的地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苦海幽州来了一个穿着红袄短裤的小孩,名字叫哪吒!

    哪吒跟龙王、龙子打了起来了,整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最后拿住了龙王、龙母,放跑了龙子、龙孙。这龙王、龙母被拿住以后,水就平下去了,慢慢地露出了陆地。

    接着哪吒又封闭了各处的海眼,把龙王、龙母关在一处大的海眼里,上面砌了一座大白塔,叫龙王、龙母永久地看守白塔。从此,这个地方就不叫苦海了,光叫幽州。

    说这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京城有几口海眼,东边通到大海。

    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北新桥,没镇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