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告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告状-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眼前这些东西让他明白了:唐秋生所借助的乃是外力,通过外力浸染一个人的筋骨和思想,然后使之拥有一种诡异的能力。

    照这么说唐秋生可算是开派的宗师了,可惜世人不能理解,终使得枭雄落幕。

    吕不辰只想着走,躲在了两个女人后面,白长生放下了这些器皿,走到了那桌子的边上,坐在了椅子上面,心头倏尔间一阵激荡。

    感受到了古老的气息,蓬勃散发,压榨着他的神经。

    脑海中浮现了一个人,那个人也曾经坐在这里,翻阅典籍,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心,来经营自己梦寐以求的道果。

    可结局何其苍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人凄惨的结局背后隐藏了无数的惊天大秘。

    白长生一阵悸动,也把桌子上的卷轴拿了起来:

    “这应该是唐秋生一生研究来的成果,也可能是他这辈子的叙述,你们要不要来看看。”

    “你念出来就好了,我们可不想碰,万一上面有毒呢?”

    吕不辰是个没出息的货色,虽然得了两个美人的白眼,但也怪不着他,但凡寻常人等面临如此未知的诡异场景,都会心生畏惧。

    巧了,这屋子里也就他一个寻常人。

    白长生点点头,把卷轴摊开,发现这是金丝捆绑起来的湘妃竹,有着复古的制造工艺,能保持经久不烂,留待后人。

    想必也是唐秋生的良苦用心。

    两个女子在一旁扫看着,吕不辰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白长生轻咳嗓音,缓缓念着卷轴上的文字。

    一字一句皆是利刃,刺破了无数人迷茫的心境,道出了一段惊天的过往,一笔勾勒,大是大非近在眼前:

    “乾隆十五年,惊蛰,余终看破虚无,惊察人间祸端将起,意象横生,以物推演,觉察我唐家一脉将有惊天大祸,特书此卷,留待后人以证我门兴衰成败···”

    原来唐秋生的手段使用外物进行推演,就像是道家的玄空数理,用扶乩的方式来进行推演,这也是集百家之所长。

    这卷轴是从唐秋生入京为王开始说起的,之前他陪王伴驾征战沙场的经历一笔带过。

    当初唐秋生来了北京,便已经有了一些手段,毕竟是异域人士,早前就通晓一些风水相术的手段,虽然与汉土的风俗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却也巧夺天工造化,另有巧妙之处。

    选址在了这里,让很多人都感觉惊奇,因为这地方正是京城白虎天官的方位,按汉家风水来讲可是大凶之地。

    但唐秋生不顾一切选择了这里,并且在一开始的建造过程当中,亲力亲为,凡事面面俱到。

    更实在开工在即的时候,先自行带着手底下心腹之人闭门谢客在这忙乎了足足小半年。

    也正是为了造就这些机关密室,唐秋生好心思,果然提前就准备好了一切。

    等府宅修建完毕,唐秋生也在众人的羡慕里开始过起了八旗贵胄一样的滋润日子。

    平日里遛鸟掐虫,清闲自在。

    后来也是感念先人传承,唐秋生想起了幼年时经历的一切,和老人提及关于一些奇异的记载。

    左右闲来无事,也就想着干脆光耀他们祖上的传承,就派人去了故土边疆,按着儿时的记忆,找来了些许典籍。

    这一看不要紧,竟是从古旧的典籍里了解了一些惊天的隐秘,原来他们那里的先人早就有了惊天造化,惊人谋略。

    可随着后世战乱,人丁稀落也就慢慢沉沦了,现如今能掌握那些手段的人不过一掌之数。

    唐秋生毕竟是个王爷,想找到那几人还不简单,派下人马前去追寻,果然找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这老人都快咽气了,听说这蛮族的后辈竟然入了京,还当了王爷,也是憋着一口气就来了北京。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和掌握的手段典籍都交给了唐秋生,那老人呜呼哀哉一倒不起过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唐秋生感慨之余更有了光复传承的打算,开始研究起了那些诡秘的手段。

    但毕竟过了这么些年,没人刻意保存着这些东西,剩下残缺不全一些记录摘抄也不准确。

    唐秋生想到了汉家的玄学,便令人遍访各地名士,将他们的传承融合在了一起,像是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道果。

    唐秋生也是有野心的人,不然怎能想到这样大费周章。

    可当他准寻无数传承想要融合百家之长的时候,确实遇到了难处,因为他遇见了一个人,那个人用手段推演到自己所正在进行的一切,特意前来府上劝阻唐秋生。

    唐秋生很是惊诧,这人居然料到了自己想要做的,手段可见一斑。

    本想着迎合此人,虚心求教,但这人却说了一段话,让唐秋生震惊失色。

    白长生念到这里,却是怔住了,悦而看他脸色苍白,赶紧问道怎么回事。

    白长生半天说不出话,看这卷轴上那个名字,累挂两腮!

    “父亲!”

第268章:唐门旧事(伍)() 
原来当年唐秋生遇到的人,正是自己的父亲,白三石。

    是老父亲找到了唐秋生,劝阻他不要这么做,如若不然必遭反噬,终尝恶果。

    白长生赶紧看了下去,想要知道怎么回事。

    当年的白三石料到了这一切,就跟唐秋生说了这么做的后果,唐秋生不以为然。

    毕竟是戎马半生,又是边疆子民,生性杀伐,哪怕这些离奇的言论。

    白三石无奈之下,劝说不得,留了一句话就离开了。

    “若寻百家所长,必遭反噬,你有一路王命,天不降责,但子嗣之殇绝难幸免,日后定有家门不幸,殃及鱼池。”

    白三石早都猜到了这么做唐门必有一劫,才会前来劝说,但这话听在一个王爷的耳朵里,那可是大大的不恭不敬。

    想要擒杀白三石,但是白三石露出手段,轻松离去,空留下唐秋生一脸错愕奈何不得。

    后来越想越气,不甘心就此作罢,唐秋生便悉心钻研起了那些诡异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醉心于此,才引得京畿之地的其他王爷记恨起了此人,本就是边疆子民,沙场得志,来了北京又不来拜会他们,还终日研究这些邪门歪道,怎能让人心安。

    最重要的是唐秋生的府上,总是来一些稀奇古怪的人,都是一些玄学人士,更有一大堆毒师造访。

    这可是个好说辞,当即有人上报朝廷,说唐秋生憋着坏想要下毒谋害帝王。

    这话传到乾隆爷的耳朵里,乾隆爷一听,虽然有些惊讶,但也不以为然,刚刚平定了边陲战乱,心情大畅,哪管的了这么多。

    把告状的人斥责了一顿就不管了,可这斥责的话传到王爷们的耳朵里更加重了对唐秋生的怨恨。

    此时唐秋生也已经渐入佳境,融合了百家所长,竟然真的钻研出了一条门道。

    初窥天道,唐秋生暗自窃喜,从他的手段和聪明劲不难预料,已经是“病入膏肓”不能自拔了。

    就连门都不出了,终日里在屋里研究这些手段,他是想借机证道天地,光宗扬祖。

    他发现通过一些诡异的手段,再融合一些奇异的药草碾碎成的蛊水,可以淬炼筋骨,让人凭空生出一身武艺。

    像是在人身上作画,只要将这人的筋骨浸泡其中足够长的时间,再在一旁耳熏目染教会此人武艺宗旨,便会让人在极短的时间里造就高超武艺。

    可也有后果,毕竟是邪门手段,长时间的浸染,会让人精神紊乱,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也许会发疯,也许会癫狂,但那个时候的唐秋生早都无暇顾及这些了,首当其冲拿自己做起了实验。

    本来就是疆场得志,在沙场上能杀人破溃那便是最实际的招数,其他都是花架子,所以唐秋生所研究出来的种种手段,都讲究以最快的速度最果决的方式取人性命。

    这点从唐无心的手段就能看出来,虽然出招不像寻常宗派那般光明正大,但一招一式都能切中要害,绝不拖泥带水。

    唐无心更是研究出了种种高强的手段可下蛊的方式,可以取人性命,也可以遣物驱使,就像是蛊毒宗师,又像是驭魂术的法门。

    白长生猜想这唐秋生肯定是也拜会了驭魂术的高手,不然怎能如此接近。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唐秋生也成了半个开派宗师,手段愈发高明起来,也愈发邪气逼人。

    不知道是自己侵染那些药水过多,还是心思过于沉浸当中,总之这个人变得让人惶恐不安起来。

    除了府内的家眷之外,唐秋生再不面见任何生人,他在各门各派的手段和传承当中,了解了无数的惊天隐秘。

    想当初在前朝的岁月里,就有了制造火枪的手段,犀利异常,无往而不利,但是后来随着江山易主而沦丧了。

    康熙大帝也是唯恐此手段入了民间,毕竟初问江山,社稷不稳,也就严查此火枪之术,后世君王也都如此。

    所以到了如今,当今乾隆治下,能制出火枪的匠人早都不复存在了,这原本绝佳的手段也彻底消亡了。

    随之消亡的,还有无数的教派传承,有传说是因为康熙大帝,也有说是乾隆爷的意思,总之是有帝王看见这些习武之人,终日里习武问道,无事生非,有了些意见。

    毕竟若是人人习武,到了后来万一有些动荡,这就是致命的因素,所以朝廷一纸文书下达,灭绝了不知道多少教派武艺的传承。

    也使得当今天下会得真武艺的高人,愈发稀少起来,所有略通谋略的名士更是蛰伏不出。

    江山看似平稳了,但也为后世埋下了祸端。

    唐秋生不胜唏嘘,又在那只言片语里听说早在明朝就有一股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存在,似是因为一桩奇冤大案集结在了一起。

    按卷轴所说,这群人后来被剿灭了。

    可到了如今治下,这股势力好像又死灰复燃了,越来越多的人反抗起了朝廷对待文字案的无情。

    所以这些年来也有不少的势力暗流涌动,伺机出手,但都被朝廷铁血镇压。

    唐秋生时常与那些门派的后人交流,耳熏目染也染上了不少江湖气,好像对这事情很在意。

    着人去调查,还真找到了敢与朝廷斗争的一伙人马。

    软磨硬泡让那些人将信将疑来了自己府上,唐秋生想是弄清楚背后的一切,还有明朝那股势力的过往。

    不仅是好奇,因为他听说前朝出了盖世高人,推演天机,融合了四门绝世手段,这才使得朝廷狠心出手绞杀殆尽。

    唐秋生想要得到那手段!

    这是痴心妄想了,因为眼前这群人不过是群杂鱼,借着旧日名号来以振声威罢了,对于之前的一切他们根本不了解。

    但是也听到了有用的消息,就是在山西境内,有个叫忻州的地界,听说有座迷山,而那迷山之中,有着无数的瑰宝!

    唐秋生马不停蹄赶奔忻州,正是在铜狗之下,找到了一处密道,从那密道之中获取了无数的惊天手段。

    白长生看到这里,又是感慨又是惊讶,原来这唐秋生的手段,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忻州,可是在卷轴之中,这段经历一笔带过没有多表。

    唐秋生只道那迷山之中,有着无数的瑰宝,但也确实凶险,后世之人万万不可轻易寻觅。

    而就在唐秋生回到京城之际,那些有歹心的人可是找到了好由头,赶紧将这件事情上达天听!

    乾隆爷最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了,听说唐秋生与谋逆之人密谈不知道什么事情,又去了一次山西秘地,真是好一阵子睡不踏实。

    就这一段时间,正巧唐门的大少,唐念君又出了事。

    也正是因为唐念君,才使得唐门一脉不得安宁!

第269章:唐门旧事(陆)() 
唐念君这个孩子,正逢人生得意,年少轻狂,没少和北京的各路王爷府的后人厮混。

    王爷们什么心思不得而知,但他们的后人也不过是一群酒肉之徒,唐念君为人大方,仗义疏财自然博得这伙人的欢喜。

    一群纨绔子弟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唐念君得了家里人的宠溺,老父亲每天神神叨叨放任不管,他自然乐得清闲,也正是因为这份清闲,可是坏了大事了。

    因为他被一群二世祖劝说,要去勾搭胤缇留在北京的千金!

    这胤缇是什么人?那可是十四王爷的女儿!

    这十四王爷又是什么人?那可是数不尽的野史当中,真正的江山之主!

    有传说这十四王爷胤缇才是当年雍正爷立位的真正皇储,但是诏书被人篡改,才使得后来乾隆爷登基。

    这故事不过一句话,但当中藏着多少腥风血雨谁也说不清楚。

    尤其是胤缇,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他决不能够甘心,但毕竟是看着乾隆爷长大的,这口气掺杂着血水亲情,更显无情。

    也真是让人琢磨不透,自打乾隆爷登基以来,就放任胤缇去了江南,久居不上,无故不得进京面圣。

    这当中的意味多少都给那些说书的艺人添了料,是越传越乱越传越邪性。

    但也从侧面证实了,乾隆也确实有心提防胤缇。

    早年间胤缇有个私生女,也是江南之女生下来的,自幼丧母,胤缇对这女儿宠溺非常。

    自打有了这个女儿,别人不管,乾隆爷好像是有了主意,这就下诏令这女子进京,于京办的学院中修习礼法。

    这有点违背常理了,但想想原因,大家也都猜得出来。

    这是一种牵制,把十四王爷最宠爱的女儿送到北京,也许是为了挟持要挟?

    这可是皇帝下的旨令,十四王爷贵为皇亲国戚也不得违背,只能忍痛将女儿送至北京。

    这女儿交由了乾隆爷的亲信看管,就在京城繁华的一间大宅子里,寻常的也没什么事,更无人敢扰。

    有人这么提议,也真是无事生非,不知道背后是不是有家大人的意思在里面,可唐念君没想那么多。

    再怎么惊天的来历,也不过是个女子罢了,见见又有何妨?

    也就去了,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