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鬼谷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鬼谷门-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顿时来气:“等于三公不在了,茅山鬼谷门的端公就要解散了是不是?要是这样,倒不如去花围墙请赵先生……”

    花围墙是十里外的村子,赵先生是道教的端公,也有些名气。做幡花结果的法事肯定没问题。

    本章完

第140章 幡花结果(1)() 
“你咋就这么性急呢?”

    黄元奎耐着性子说,不过我知道他已经很生气了。

    “我说很难,但是也没说没办法啊,这不是在和你商量吗?”

    看来我真的性子急了。

    我纳闷地看着黄元奎,认真地说:“等于这个事情我还能插得上手?但是……我现在是孝子身份哦。”

    黄元奎点点头:“这个事情,恰巧就是要孝子做的……何况你还是做端公的孝子,力量应该是够了的。”

    我顿时又紧张起来:什么力量?是蛮力的力量还是那种玄乎的东西?

    “这个力量,说起来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假如那天幡花不结果了,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我摇摇头。

    黄元奎“哦”了一声,面露得意之色。

    端公都是这个鬼脾气,就喜欢在别人面前故弄玄虚,以此展示自己的知识渊博、道法无边,实际上都是哄鬼的把戏。

    这个说法偏激了一点,对于三公,的确有着达冥通幽的本事,可以通过元灵和神仙鬼怪对话的。

    黄元奎说:“颁职的法事,就是要昭告天地冥三界,得让众多神仙鬼怪都知道你这个端公的存在。要祷告的对象多着呢,比如三清六御、五方五老、三官大帝、四大天师、火神祝融、水神共工、蚩尤刑天、玉皇大帝、嫦娥后羿、八大神仙、牛头马面、十殿阎王、五斗星君、六丁六甲、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将、九司三省、北极四圣……”

    “晓得了晓得了。”

    黄元奎就像说相声一样,数起神仙鬼怪的名称来就不停歇,就喜欢在我这个见习端公的面前显摆,有这个必要吗?

    黄元奎却没有意识这个问题,不耐烦地看了我一眼,也就不再列举神仙鬼怪的名号了:“你跟它们都打过招呼了,它们也就记下了你的法号,你就才是正式的端公,以后以你的法名做的法事才管用。”

    “嗯嗯!”

    这个倒是说道点子上了。

    “但是……”

    黄元奎话题一转,我的心又加快跳动的速度。

    “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神仙鬼怪记下你的名号没有呢?这又说到幡花结果这个问题上来了。你大概也知道,颁职的法事都要立十二支幡杆,每支两丈四尺高,幡布一丈二尺长。每支幡杆的间距最好是在五丈左右,避免幡布之间纠缠不清。这样一来,三清六御、五方五老、三官大帝、四大天师……”

    “咳咳!”

    我捂着嘴巴咳了两声。

    黄元奎看了我一眼,接着说:“这些神仙鬼怪一旦认可你了,就会吹来一口仙气,当然也有鬼气,把帆布顶端的幡花结成一个花骨朵的样子,这样你就算是成功了。如果幡花不结果,就有两种可能,一是端公的法力不够,没有把法事做到位,请不动各路神仙鬼怪;第二呢,就是请求颁职的端公还不够资格,神仙鬼怪不答应。不管是哪样原因,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所以你看看,有的做到七老八十的端公,始终都没有颁职……”

    “不答应就算了呗,跟着混也行啊,不见得每个端公最后都能做到掌坛师的位置。”

    我不屑地说。

    黄元奎却悠悠叹息一声:“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三公特别交待了,一定要给你颁职,否则,你以为我没事找事吗?我刚刚说后果很严重,还不单单是颁职的端公有灾难,还会殃及到做法事的端公……”

    啊?这个的确……不太好吧……

    “会是什么后果?”我忐忑地问。

    “轻则鬼怪缠身,在床上躺个三天五天,严重的话……无常回来索命的……所以啊……”

    黄元奎沉默了。

    看得出他对颁职的法事没有多大的把握,严格说来是对我这个见习端公的不信任。

    “只是这个法事,一个人是做不下的,但是我又不想殃及其他同门……”

    这话说得,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端公,好像是其他同门用命搏来的一样。

    不过我总算知道了黄元奎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在北麓的时候我是误会他了。

    “要不……就算了!”

    我不是赌气,我也觉得有风险。

    这严重的后果,首当其冲还是我。

    “但是三公说了,我也答应了他的,必须给你颁职,否则三公在天有灵也是不会饶过我们的。”

    堂屋里已经躺着三奶的遗体了,黄元奎的这话说得更是阴风惨惨的。

    “那么咋办嘛?”

    左右都不是,我脾气又上来了!

    黄元奎看着我说:“冷静点,我刚刚不是说了吗?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凭你的力量是做得到的。”

    “直说直说。”

    我真的生气了。

    “要是那天风不大,如果哪根幡不结果的话,你就得在幡杆下磕七七四十九个响头。你想清楚哦,要是十二根幡杆都不结果,你得磕多少个头,而且还是要响头,要在硬石板上磕的。”

    一根幡杆就是四十九,十根就是四百九,还要磕响,这个……的确很有难度。

    我父亲没有教过我铁头功。

    黄元奎看我面露难色,不由得笑了:“慧茅小师傅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连《茅山诡术》、《茅山召阴术》都敢看的人,折寿都无所畏惧,捉妖驱鬼眉头都不皱一下,还会怕磕个头?”

    “哎呀你不要冷嘲热讽的了,你以前颁职的时候磕过多少个头?”

    “嘿嘿,幸运得很!”

    黄元奎幸灾乐祸地说:“我颁职的时候,一个头都没磕,十二杆幡花,个个都结果了,拳头那么大的果子,好得很。”

    心里暗想:你黄元奎就这点本事,都能感动三界鬼神,我还怕个球啊?

    “我刚刚说了,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就那么一回事。”

    黄元奎老气横秋地说教起来:“人世间不是有这样几句话嘛,第一句叫做‘心诚则灵’,第二句叫做‘人在做天在看’,第三句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可是制胜无底的法宝。意思大家都懂,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领悟其中精髓。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地履行了这三句话,再加上多一份善念,多一份慧心,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对人问心无愧,对天日月鉴心,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呢?不要说才是让幡花结果,你就是想让铁开花也不是难事。”

    我突然想哭。

    黄元奎的这番说教,让我想起了师父的教诲。

    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对人问心无愧,对天日月鉴心,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本章完

第141章 幡花结果(2)() 
三个晚上连续绕棺,我的确很疲倦了。

    所谓绕棺,就是所有孝子贤孙、三亲六戚都围着亡者的棺材转圈,手里拄着半截竹棍,越短越有诚意,最长的也不过一尺。

    绕棺者一手拄着竹棍,一手捏着一根燃着的香,必须躬身前行,转到法坛前面,还得跪下磕头。

    三公是外来人口,在马鞍山没有亲戚,三奶据说倒是本村人,但是没有娘家,所以,我这个徒弟和杨梓杨楠,是亡者唯一的亲人。

    但是三公生前有恩于村民,绕棺的队伍还是很庞大,足足有五十多个,我的两个哥哥也在其中。

    我很有面子,父亲是也很骄傲。

    相信躺在棺材里的三奶,和飘忽在房顶的三公的灵魂,也该感到欣慰了。

    黄元奎坐在法坛前,一边打着鼓一边领唱:

    玄奘西方取经来,白马蹄下祥云开。

    魑魅魍魉成灰烬,芸芸众生乐开怀。

    唯有漆树不让路,千刀剥皮泪不停。

    唯有棕树不让路,剥皮之后还抽筋……

    想起来,度亡经书里所讲的内容,都是教人向善的,不过因果报应的成分很浓,宣扬的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行善还是有所图的,不是无私的那种。

    法事做到了第六天,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异常,黄元奎还是很有本事,几场法事下来,把三奶和三公的两重度亡法事相互交替,都做得顺顺利利圆圆满满。

    第六天一早,到了最关键的法事:“立幡”。

    一大早,黄元奎就招呼弟兄伙们把早就做好的幡布挂在十二根小腿粗的树干上。树干是王宽招呼村民们按照黄元奎的要求,从火焰山砍来的青杠树,统一砍成二丈四高,沿着村子马路边的地里,每隔五米栽上一根。

    幡布是专门从镇上买来的黄布,边上还镶了一绺蓝边,两尺四宽,一丈四长,中间是用大号毛笔画上的“敕令”符咒。下摆是剪开了的近两尺长的六条布绺,迎风飞舞着。

    所谓的幡花结果,就是幡布下面的六条布绺要扭在一起,纠结成拳头大小的疙瘩。

    时间只有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早上八九点开坛做法,下午四五点,日落之前必须结果。否则没有阳光之后,阴气郁结,结下的果子就是苦果恶果,预示着灾难降临。

    法事还是在门口的土坝里进行,两张一样大的桌子角对角地摞着,顶上再摆上一张椅子,掌坛师得坐在椅子上去。

    黄元奎没有三公的本事,找来了一架楼梯,还叫一帮人扶住梯子和桌子才敢爬上去。

    说起来也很玄乎,他要是在上面稍微挪动一下,上面桌子的四脚要是错开了一些,桌子和人就会摔下来。

    黄元奎没有腾跃上将近两米高的两张桌子上去,但是打坐的功夫还是有的,就这样端端正正地在椅子上硬坐了三个小时,把一场“立幡”的大法事做完。

    下来的时候如法炮制,十多个人扶的扶楼梯,扶的扶桌子。,黄元奎双脚落地,腿肚子突然抽筋,整个人都站不住了,还是两个弟兄伙搀扶着到墩口里坐着。

    墩口是我们老家的土话,指的是堂屋门口空出来的那一片面积。堂屋朝着正前方,比厢房两边凹进去一道门的面积,大概有一米多宽。两侧的厢房门是面对面的,和唐堂屋门呈直角状。堂屋前面空出来的这一片就叫墩口。

    黄元奎坐在墩口里,眺望着远处迎风飞舞的十二块幡布,眉头紧锁着不言不语。

    吃完午饭,好在接下来,下午三个小时的法事都是坐着完成的。

    再过一个小时,十二块幡布都得结果,必须结果。

    风,还算大,夹杂着细小的雪米,吹得脸生疼。

    人们似乎忘记了还躺在堂屋里的三奶,似乎这场法事专门是为我颁职而做的,一个个都盯着幡杆眺望。

    几个不懂事的小孩,还跑到幡杆下面去玩耍,却又不敢靠近,就在马路上跑着,念着童谣。

    红萝卜,蜜蜜甜,

    望到望到要过年。

    大人一天三顿饭,

    娃娃还要压岁钱。

    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女孩,夹在人群里,两只羊角辫随着她的蹦跳,在风里一抖一抖的。

    谁家的姑娘,我怎么记不起来了。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啊?

    我顿时一惊,也不管黄元奎等一帮弟兄伙怎么看我,径直就跑了过去,边跑还大声喊着“嫣月。”

    不错,眼前的这个女孩,背影和几天前在刘艾家旁边念诗的嫣月一模一样,只是个子高了点,念的还是那首《苔花》。

    “哥!”

    肥坨斧子不离身,也跟着跑了过来。

    等我跑进一看,红衣女孩原来的杨楠。

    “莽子,你也来玩?”

    一群孩子还在跳着唱着:红萝卜,蜜蜜甜,望到望到要过年,,大人一天三顿饭……

    我顿时愣在了原地,像一根没有幡布的幡杆。

    我这是怎么了?

    “滚回去!”

    耳边传来父亲威严的喝斥。

    回头一看,父亲原本就黝黑的脸,更黑了。

    我急忙悻悻的回到门口。

    这个时候,不可能再和父亲较劲。

    一看黄元奎,原本很黑的脸,也更黑了。

    还有四十五分钟,幡花就得结果,必须结果。

    人们都在焦急地期待着奇迹发生的那一刻。

    这样的法事,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才看见一回,也是最显示端公本事的法事。鬼啊神啊什么的,凡人看不见,也就跟着大家盲从罢了,都相信人死之后灵魂还在,还会投生做人或者做畜生,所以乡下人都很淳朴,都相信善有善报。多作善事,来生还继续做人。

    杀猪宰羊汉,转世只能做猪羊。

    不过下辈子的事情,谁知道呢?

    但是这幡花结果,可是眼睁睁摆在眼前的奇异现象。

    两丈四高的树干,栽在地里的那一截不过一尺,稳住树干就行,树干是承不住人的。再说,就算谁谁身轻似燕爬上树干,那一丈二尺长的幡布也是迎风摇摆的,很难把幡布抓在手里去把六绺布条挽成疙瘩,人的手究竟是要去抓树干还是要去挽布条呢?

    何况这一切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好几百双眼睛盯着。端公要是有那个躲开凡人眼睛爬上树干挽布条的本事,倒是比让幡自然花结果更让人佩服了。

    所以,这幡花结果,讲的还是天意。

    人们都在看热闹,幡花结不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时的惊叹或者惋惜。

    但是我不一样,黄元奎也不一样。

    这四十多分钟,我简直在承受着莫大的煎熬,如坐针毡,心如汤煮。

    端公要是有那个躲开凡人眼睛爬上树干挽布条的本事,倒是比让幡自然花结果更让人佩服了。所以,这幡花结果,讲的还是天意。

    本章完

第142章 幡花结果(3)() 
法事做完之后,黄元奎死死地盯着路边的一溜树干,足足一个小时没有挪身了,一包香烟被他抽掉了一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