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侠客传之打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海侠客传之打鬼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人又都盯着李大,李大微感神气,道:“那就是洞庭君山啦。”

    楚蓁听的是君山便问道:“你们可知道这君山有个美丽的传说?”

    李大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李二,李三自然也是不知道。

    楚窈笑道:“山上有个老神仙。”

    楚蓁道:“妹妹你就会乱猜。”

    楚窈不服气道:“那你倒是说嘛!”

    楚蓁颇为得意道:“传说唐朝仪风年间,有个书生叫柳毅到京都长安赶考,可惜未能考中,落魄归来,路过陕西经阳的时候,他看见有个牧羊姑娘正在痛哭流涕。柳毅就问她为什么伤心,她说自己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远嫁到洛阳,受到夫家的种种虐待,命她在此牧羊。”

    “哼,她夫家的人真坏。”楚窈嗔道。

    “嫁夫从夫,那是应该的。”李大道。

    楚窈白了眼李大道:“后来呢?后来呢?”

    楚蓁道:“龙女委托柳毅带一封信回洞庭湖龙宫,告诉柳毅君山有棵株橘树,解下自己的衣带,在树上敲了三下,便能到龙宫。”

    楚窈问道:“那他到了吗?”

    楚蓁道:“你猜呢?”

    楚窈道:“我猜他一定到了龙宫,见了老龙王。哈哈…”

    楚蓁道:“柳嫁答应了龙女。他步行千里,来到君山,找到龙女所说的株橘树,解下衣带,在树上敲了三下,果然有龙宫的武将出来,带他分开水面,进了龙宫。”

    “然后呢?老龙王是不是很生气啊!”楚窈急道。

    楚蓁有心要楚窈着急,故意缓了一会儿才说:“龙王看到龙女写的信,很生气。而龙王的弟弟钱塘君的性格十分暴烈,立马就化作了百丈赤龙,飞到泾阳,下了一场暴雨,灭掉了泾阳君一族,然后救出龙女,回到洞庭湖。”

    楚窈听到此处,脸露笑意。喜道:“柳毅真好,龙女嫁给他多好啊!”

    楚蓁道:“龙王原也是这么想的。”

    楚窈道:“龙王这下聪明了。”

    楚蓁道:“可柳毅家中已有妻,便辞别了龙王回家了。后来柳毅妻病逝。龙女便做一女子,陪柳毅过了一生。这便是《唐人传奇》里柳毅传书的故事了。”

    几人说话间,轻舟已至君山。抬头望去,青山妩媚。楚蓁道:“早闻君山秀丽,今日算是见到了。听说君山上湘妃祠甚是灵应。不如我们上去参拜一番。”五人乃是巫祝门中人,自然对鬼神之事,深信不疑。就当即让船家停靠君山,五人便往山上走去,行的一段路程,穿过一片竹林,便到湘妃祠了。只见湘妃祠白墙青瓦,素而古仆。与青山遥相呼应,显的仙气不凡。墙上画着水波烟浮的君山。走进正殿,略显萧条,大殿内台上供奉有二妃塑像,四尊侍女塑纷立两旁。上悬一块黑底金字匾,上书渊德侯。却也是有漆脱落,但那三字气势犹在。相传娥皇女英殁水之后,被天帝封神为渊德候,故有此匾。两尊神像是凄凄含泪的神情,相传二妃泪洒斑竹,神像如此便也在情理之中了。五人恭恭敬敬的叩首焚香,神情甚是虔诚。楚蓁,楚窈两人对二妃更是崇敬,在这大殿之上,更是片语不发。五人上香已毕,便都退出了湘妃祠。刚一出得湘妃祠,楚窈便摇头晃脑的道:“李太白诗里说‘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我今天是见到了。他又说‘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却被咱们找到了。”

    说罢五人俱都大笑,楚蓁知楚窈自小古灵精怪,常在太祝教读诗书的时候偷懒。却不想她还能记得李太白的一首诗。打趣道:“这真是李太白的诗吗?”

    楚窈道:“当然是啊!不信你问他们。”

    两人又斗起嘴来,这一路倒也多了不少乐趣。这一日船已行至岳阳。岳阳地处洞庭湖滨,大江之侧。乃是走南通北的交通要道,江湖交汇,自古以来人物繁华。因那船家不愿再顺江而下,楚蓁五人便只好往岳阳码头换乘别家船只。码头临湖望江,船桅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五人一路劳顿便寻了一家客栈歇脚。五人一入客栈,便只见满座食客。也不见伙计小二,便自寻了坐下了。楚蓁,楚窈一入客栈,那一众豪客便看呆了,只恍惚觉的是仙女临凡,直勾勾的盯着。二人久居九嶷山,向来不通俗尘世事,这下不知如何是好,只羞的满面通红。五人只觉的众人目光有异。李大悄声对楚蓁道:“这些人盯着咱们看,似是不怀好意。”

    楚蓁道:“我们走。”说罢便转身往回去。楚窈四人紧随其后。

    突然人影一闪,门口站了个又矮又胖的汉子,穿了一身红衣。一双小眼睛笑眯眯的看着楚蓁五人。李大上前道:“兄台借过一下,容我等出去。”

    那红衣矮汉道:“这位公子请。”便让在了一边,楚蓁五人不料这人如此好说话,便往门口走去。楚蓁刚踏出一步,那红衣矮汉身子一动,又挡在了门口。道:“我只说让这位公子请,可众位不能都走了啊。”

    (本章完)

第28章 洞庭湖畔书生剑() 
五人都是第一出远门,一时茫然无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那人打什么主意,李大作一礼问道:“兄台这是何意?

    红衣矮汉满脸笑意道:“我想请两位姑娘往家中一叙。”

    “我呸,罗胖子,你也不照照自己的德行。”寻声望去,却是一个中年青衣人。他灌了一口酒饮下又骂道:“我说罗胖子,你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识相的快滚一边去,放这五个孩子离去。在这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你要强抢不成。只怕今日王法不许,侠义不许。”原来这红衣矮汉就是‘大力罗汉’罗辉。中年青衣人越来越气,胀红一张脸。说话间已踱步到门前。脚步摇摇晃晃,却自有一股威严气势。

    罗辉似是未料到青衣人会替楚蓁五人强行出头,恶狠狠的看了几眼那青衣人,又看了眼满座豪客。极不情愿的走开了。满脸堆笑道:“我只想略尽地主之谊。封兄何出此言。即使如此,那请吧!”

    那青衣人也不理他当先出门,招呼楚蓁五人往门外而去。楚蓁五人便随青衣人出了客栈,转过长街青衣人道:“诸位还是快快离开此地,那罗辉人称‘大力罗汉’是此地一霸。今日我在码头客栈暂且拿话压住他。只因有官府的差人们在。只怕到了晚上,他又要为难各位。”

    楚蓁道:“多谢搭救之恩,还未请教壮士名号呢。”

    青衣人叹口气道:“一介没落儒生封平志。”原来这封平志少年时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曾酒后写诗曰:“裂土封候平生志”。这原本是儒生狂言,不足为道。却不想此诗竟然传到京都主考官的耳里,因此便断送了一生仕途。既不能处庙堂之上,那便游于江湖之中。封平志便仗剑辞乡远游,任侠使气。也闯出了‘书生剑’的赫赫声名。他为人方正,功夫又好,那“大力罗汉”罗辉倒不敢公然开罪与他。

    楚蓁五人初入江湖,自是不知‘书生剑’的大名。却也起道声:“久仰,久仰。”

    楚蓁五人在码头租了船家,嘱咐那船家去买点酒食。再三道谢,别了封平志便抛锚往临安府而去。五人怕惹上麻烦,一路也不曾逗留。大江上游水流甚为湍急,可自江水过九曲回肠而至岳阳之后,水文已然不同,自岳阳已下,汉水北来,湘、资、沅、澧四水又入注,江面为之开阔,而水流也平缓起来。船行在江中,甚是平稳。

    正是八月初时,一轮新月挂在天边。岳阳城外,洞庭湖边。一青衣人徐步缓行,手执一壶酒,狂歌痛饮,夜色无边、灯火阑珊。只听歌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原是李太白《将近酒》,那青衣人孤身一壶酒在这一月满江水之间唱来颇有韵味。歌声高亢激昂,似有无尽悲愤。一曲《将近酒》歌罢。又做《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歌曰:“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段却是苏东坡是词。一壶酒尽,两曲歌罢,青衣人似是意犹未尽。

    “死到临头了,那么多事情干嘛!”一个红衣矮汉冷笑着对那青衣人说道。不知何时来了两人。红衣矮汉正是日间欲为难楚蓁等人的‘大力罗汉’罗辉。那青衣人正是封平志。封平志似是早料到罗辉会寻自己麻烦,头也不会道:“只怕凭你未必。”

    “那再加上高五爷呢?”罗辉笑道。显得胸有成竹。

    那被唤作高五爷的是个富商大贾模样的中年人,一双眼睛笑眯眯的道:“还请封先生记着送你去阎罗殿可有我高某人一份气力。”

    封平志骂道:“无耻小人。”封平志‘耻’字刚出口,罗辉一声不响的朝封平志后背攻去,双手两锤快似流星。罗辉人称‘大力罗汉’是因他手中铁锤比之常人重上两倍不止。这一锤打去当真能破石惊天。封平志不及回身,使一个‘直上青霄’避开罗辉势大力沉的一招。眼见封平志身在当空式已老,高五爷长枪直刺,势若飞鸿。那高五爷等在地上,只待封平志式尽,便是全力一击。封平志只觉身后杀气袭来,不荒不忙,长剑反使一招‘雁过留痕’,接下高五爷这夺命一枪。罗辉两人丝毫不顾江湖规矩,出手便欲置封平志于死地,俱是阴险毒辣、狡诈异常的手段。‘书生剑’封平志也绝非等闲之辈,使一套‘秋思剑法’,四季之中,秋主肃杀之气。封平志长剑所过之处,好似霜降,草木纷纷凋零。罗辉和高五爷只觉满面寒风袭来,俱是一惊。罗辉心道:“平日里只听人说‘书生剑’凌厉无匹,却不想这么棘手,今日若不杀了此人,日后成了仇家那可就是一个大麻烦了。”心思及此,两柄混元锤使了开来,双锤曳、挂、砸、擂、冲、云、盖,

    使的虎虎生威,威猛异常。高五爷的长枪在外,罗辉两柄混元锤近攻。这两人联手而攻,上下三路通杀。封平志却是不慌不忙,一剑知秋,剑若秋霜,剑断秋水…‘秋思剑法’招招连环,封平志在这八月秋节使来,便占了天时。片刻之间,几十招已过,‘秋思剑法’不免招式重复了起来,罗辉,高五爷不禁心头一喜,只觉除掉强敌在望。高五爷枪挑一线,刺喉夺命,罗辉双锤使一个‘猛虎开山’,砸向封平志胸口。封平志长剑回胸,忙中挡下罗辉双锤。只觉寒意袭面,高五爷长枪又至,封平志险中求生,身形急错,已然来不及,只觉左肩一凉,被高五爷长枪正中。封平志心道:“今夜只怕是逃不过贼人的手了,罢了。拼将一死也绝不叫这等人留在世上。”

    (本章完)

第29章 侠客歌() 
封平志必死之心已生,‘秋思剑法’使来,剑意之中多了几分悲怆,多了几分厮杀。封平志虽精通剑法。却也不知这‘秋思剑法’变化虽玄妙无比,然最重的却是剑意。唐人张籍《秋思》诗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如这才子诗人见洛城秋风,起意万重一般。“秋思剑法”是以招起意。剑招乃为体用,剑意方是神妙所在。封平志剑意渐起,那剑招之上自然是威力愈大。秋风自大湖之中而来,含烟带雨。封平志斗至此时,已是灵台一片空明。只想随秋风而舞剑,一招‘凄风剑雨’由心而生,自剑而发。罗辉两人只觉杀气漫天袭来,周围落叶飘飘。封平志长剑使的如斜风带秋雨,飘忽东西,四周俱是。待秋风过时再看,罗辉双人已是满身血污,两双眼睛直直的盯着封平志。喉头略动,似是有话,却又双双扑倒再无声息。血静悄悄流,没有活着的人明白那种感觉。世上再无罗辉,高五爷两人。

    封平志的血也在静悄悄的流,他面色苍白,像极了一片即将在秋风里落下的叶子。“老六。”封平志喊完这两字只觉头眩目晕。只见洞庭湖中的一艘渔船上出来了一个人,夜色已深,只看那人佝偻着身子,走的极慢。过了好一会儿,他把封平志扶到了船上,包扎伤口的手法却是比走路快上十陪。

    “原来你乌老六是个打渔的郎中。”封平志笑着说道,声音却是极小。显然真气不足,被称做乌老六的人一声不吭。又去把那两具尸体搬上了船,他身形佝偻,却轻轻提起两具壮汉的尸体一跃而至船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老六,给我一壶酒。”封平志这时声音更低,断断续续的道。

    乌老六依旧是一言不发,佝偻着身子取来一壶酒却自己先喝了两口,顿时满船酒香。封平志已是口齿生津。说道:“快给我喝。”说话间人却是精神了几分。乌老六递过酒,封平志猛灌几口躺在船舱之中再无声息。

    乌老六起锚挂帆,只觉灯火越来稀。船已使离了岳阳码头,消失在了浓雾渐起的洞庭湖中。只听夜色浓雾中歌声缥缈,却隐约有浩然之正气。正是李太白的《侠客行》歌曰:“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终于歌声不见了,洞庭湖水波茫茫,谁也不知封平志去了何处。

    “老六…”封平志第二日刚睁开眼就急着喊道。

    乌老六还是一声不吭,却从门口进来,手里提着一壶酒。也不看封平志,却自顾喝了一口酒,这才把酒给了封平志。封平志却是不喝,问道:“你可知我最仰慕的人是谁?”乌老六也不言语。封平志接着又道:“少读诗书之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然我最仰慕的却是诸葛孔明。只是太过尊敬,却不敢以之自比。后遭逢大变,仕途无望,经日以酒解愁,最仰慕晋人嵇康。史书载康‘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