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侠客传之打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海侠客传之打鬼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公元352年,武悼天王冉闵兵败被擒,斩于龙城遏陉山。山左右七百里草木悉枯,蝗灾大起。时谚曰:“武悼灭,净水绝”数百年后,天下动荡,东南海疆,倭寇横行。谁引银河仙浪,东南清海疆?敬请阅读
 101316

第1章 云屯水府,大浪滔天()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罗老汉已在鄱阳湖边住了十八年。这十八年来,他打渔为生,虽然苦了点,倒也平静。

    这天,风和日丽,罗老汉像往日一样,起锚打渔。几网下来,收获颇多。突然罗老汉看到,迎面驶来一座小丘似的大船。只见这船扬起风帆,乘风驶的甚疾。罗老汉住这湖边十八年。时常见到王公贵族所乘的庞大船只。而似这等体积庞大大,披红挂彩的豪奢船只,却也是少见。不由的撑开渔船,多看了几眼。这船全速向湖东岸驶去,不多时候,罗老汉已只能远远的看见那船。突然之间,天上风起云涌,霎时间,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湖面顿时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一个浪头过来,重重的拍打在罗老汉的渔船上。震的那船东倒西斜。好在罗老汉精通水性,立即趁势把船撑开。饶是如此,罗老汉亦不由的心惊。风浪之大,是他生平少遇。罗老汉当下不敢停留,立即把船驶向岸边。正在罗老汉抛锚停船时。风浪却小了不少,霎时间,云过天晴,湖面又平静如初。一切来的快,去的也快。

    中午时分一过,罗老汉胡乱吃些酒食之后又撑船出渔。突然,罗老汉看见湖面之上,漂来些许木板。心想,该不会出事了吧!罗老汉便朝那巨舟驶没之处划去。果然,湖面上满是残骸。似乎远处有大件物什,待罗老汉划进一看,却是一条汉子,伏在一根圆木之上,奄奄一息,背上似负有物什,圆鼓鼓的。罗老汉撑船驶近,救起那条大汉。解下他背上物什,却是一个婴儿。正睡着熟呢!

    罗老汉撑船回到岸边,不敢怠慢,当下施救。他精识水性,救人自不在话下,不一会,那大汉便醒来。腾的翻身而起,双目无神,嘴里叫喊着有鬼,便朝湖边奔去。罗老汉也跟了过去,这大汉猛地稳住身形。五指成爪,头也不回的抓向罗老汉的咽喉。突然旁侧黑影一闪,把那大汉凌厉的一抓化去。那大汉一击不中,转身扑将过来,出手如风,一身功夫使了出来,竟是极高明的鹰爪手。那黑影人却似鬼魅,忽左忽右,身形变幻不定,说不出的诡异。任那大汉三头六臂,也拿他不得。倒是那黑影人,游刃有余,只是闪躲,却不急于出招。转眼间,两人已斗到百招开外。渐渐地,那大汉身形慢了下来。想是他昏迷刚醒,体力不支。若不是他身负上乘武功,怕是起身行动都难,更别论如此打斗。果然,那黑影人闪到身后,轻轻一拍,那大汉便到了下去。

    这时罗老汉才看清,那人宽襟博带,朗眉星目,身材颀长,是个中年人。这中年人拱手行礼道:“老伯勿惊,有我在此,他伤你不得。”

    这中年人正是胡谢之,他平日里浪迹天涯,游踪不定。今日来鄱阳湖边,赏那浩渺烟波。却恰巧遇见这事,便出手相救。当下胡谢之便欲替那大汉诊脉治病,胡谢之一搭脉便大吃一惊。这人脉搏全无,却是已经西去。

    罗老汉见那大汉没有动静,便问:“这位爷如何?”

    “脉搏全无,已经死了。”

    “啊!”罗老汉大吃一惊,面有难色。

    “老伯莫怕,这事与你无关。”

    罗老汉便去把婴儿抱来,道:“这孩子是我与那汉子一起救起的。”

    胡谢之抱过孩子,便吃了一惊,这孩子年轻虽幼,却见生人不哭泣。两只眼睛,竟是一蓝一红,双目炯炯有神。胡谢之当下葬了那大汉,抱养了这孩子,便辞别了罗老汉。

    来到一处小镇,这小镇临江而建,设计颇为巧妙。胡谢之来到街上一家酒楼。

    “客官你里面请。”

    “小二哥,这是那里啊?”

    “客官,这里是宣花镇,你是外地人吧!一定没听过,宣花镇,张一半这句话吧!不然怎会不知这是宣花镇。”

    “此话怎讲?”胡谢之问道。

    “是说我们宣花镇,最富贵的是张老爷家,宣花镇酒楼,赌坊这最赚钱的生意。一半都是他们家的。”

    “哈哈……”胡谢之听罢爽朗一笑,便叫了酒菜。

    咚,咚……这时一个跛足乞丐柱着一个拐杖也进了酒楼,手中拐杖似是精钢铸成,显的极重。每走一步,便发出极大响动。这乞丐走到胡谢之桌前说道:“老叫花子,讨先生一杯酒喝。”说完也不待胡谢之回答,便金刀大马的坐了下来。随手吃了三杯酒。口中自语道:”淡酒无味,淡酒无味啊!“丝毫不理胡谢之。

    “只怕阁下不是为讨酒而来吧!”胡谢之恼他无理,也只此人绝非仅为讨酒而来,故冷冷的问道。

    ”我来此处,是望先生赐还怀中婴儿。”

    “这婴儿是我救来在收养,何言赐还?可是先生的子嗣?”胡谢之奇道。

    乞丐道:“这婴儿是我教用来祭祀的活礼。”

    胡谢之道:“先生怕是弄错了吧!”

    那乞丐不耐烦的道:“拿来吧。”言未罢,已出手如风,攻向胡谢之前胸,胡谢之侧身避过。那乞丐一击不中,立时变招,手中拐杖横扫,胡谢之一手抱着婴儿,一手不敢硬接。只得急退。那乞丐见胡谢之,轻描淡写的避过两击。心里立时便明白,今日是遇到了高手,当下不敢急攻,一根拐杖舞将开来,将生平绝学“铁拐十三式”使了出来,这“铁拐十三式”相传是李铁拐死后还魂所创。经历代武学名家完善,时至今日,已非十三式。因临敌形势不同,故有诸多变招。自然是威力不凡。胡谢之是当世高手,晓得利害,当下不敢托大。使出了日前游鄱阳湖,观那浩渺烟波时,悟出来的一套掌法。这两人,一个使铁拐,势大力沉,走刚猛一路。一个使烟波掌法,虚实变幻,时重时轻。一时间,斗的旗鼓相当。百招已过,那乞丐越斗越心惊。心想,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人武功之高,生平少见,不如先探探他的低细。当下主意打定,手上猛攻几招。便立时向后一跃站定,胡谢之见那乞丐住手,当下也负手而立。

    乞丐道:“今日我有要事在身,恕不能奉陪。阁下留下名号,敝帮该日讨教。”

    “贱名胡谢之是也。”

    那乞丐脸色大变,口上却说:“原来是“神龙不见尾”胡大侠。闻名久矣。今日一见。”当下便住口不言,冷哼两声。招呼来身边的一名属下,耳语了几句,脸上闪过一抹杀意。

    (本章完)

第2章 流水十年间() 
那乞丐唤过一名属下,低声耳语了几句,脸上闪过一丝杀意。冷笑声中,口上尽是奉承话。

    胡谢之知他是指责自己,抱了这婴儿。便欲叉开。当下朗声道:“还未请教朋友姓名。”

    那乞丐道:“蒙江湖朋友抬爱,送一个浑名铁拐李。”

    胡谢之游遍山河,见多识广。自然知道铁拐李是黑魔教的三星祭司。在教中地位仅次于黑魔教教主。胡谢之心想,常听旁人说黑魔教邪门,私营盐铁,很少有人知道它教址所在。却不想它还有杀婴活祭的这等邪门规矩。他教中弟子虽多,可要从我手中夺去这孩子却难。心中主意一定,便道:“原是黑魔教的三星祭司,久仰。”

    铁拐李口称:“不敢。”打了个手势,从酒楼下又上来十多个人,把胡谢之围在中间,胡谢之恼他奸诈,顿时豪情一发,冷冷道:“是想抢吗?”

    铁拐李道:“这婴儿是我教祭圣之物,万不能由你带走。”

    胡谢之道:“有本事便来拿。啰唣什麽?”周围众人,一时摄于胡谢之豪气。不敢上前,胡谢之脱下披风,把那婴儿小心负于背上。

    “上,大家夺回那婴儿,教主有重赏。”铁拐李喊道,果然是重赏之下有猛士,那周围十多人,便并肩冲了上来,胡谢之身形一闪,犹如雷电,往左边那人飘去。登时便卸了那人的双臂。后面两个又攻到,胡谢之反手两掌,荡开攻来的那两柄朴刀。扭转腰身,向前一记烟云掌。震开众人,铁拐李看到众人不是胡谢之的对手,便舞开铁拐攻了过来,立时这两大高手斗在了一起,铁拐李一招指南打北,直奔胡谢之胸口而来。胡谢之一招烟斜雾横。身形变幻不定,虚虚实实。铁拐李大惊,心想:“他之前百招之内,胜不了我。怎么片刻间,一招之内,便逼的我无从出手。”当下不敢冒险出手。回拐自守。胡谢之心想:“等黑魔教教众一到,我脱身不难,却要护这孩子,只怕不易。”便一掌逼开铁拐李,轻身远飘而去,朗声道:“这孩子我要了,望贵教成全。”待“全”字说完时,早已不见了胡谢之身影。

    胡谢之本是江湖上有名的游侠散人,行踪漂忽不定,他远飘而去。黑魔教便再也找他不得。

    话说胡谢之,那天从宣花镇离开后,胡谢之便想把背上婴儿寄养在那附近人家,又担心黑魔教趁他不在,伤那孩童。便带孩子,往北而去。

    一日,太行山下的官道上,一个黑衣人乘马缓行,怀中抱有一个婴儿。这人正是胡谢之,时值盛夏,这太行山也一副生机,倒有了几分江南山水的峻雅。胡谢之心想:“我听人说,燕赵大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风纯朴。今日到太行山,不妨留顾一番。也不枉来此一遭。”当下主意打定,便纵马上太行山,快到中午时分,胡谢之远远看见山崖那边似有炊烟,胡谢之心想:“这么高的山上,难道会有人家。也当真是少有,我不妨去看看。”待胡谢之来到那崖前时,便吃了一惊。只见这崖边参差不齐的,一一都是人家,再往那崖下望去,深不见底。以圆木筑成小路,从那悬崖上而过,显得惊险无比。胡谢之心道:“世上都说,华山险,这崖边凌空路,却也是奇险无比。像这种把村子建在这么险峻崖边的,生平少见。”

    胡谢之感慨万千之际,忽见一年青人,猎人打扮,便问他道:“敢问小哥,可是这村里人?”

    “俺是王小虎,住在村东头的崖边。”王小虎道

    胡谢之道:“我是路过之人,怀中婴儿,甚是饥渴,可借宿几日否?”

    王小虎道:“先生你有话就说,净整些文绉绉的,俺真听不懂。”

    胡谢之喜欢这汉子耿直,也不生气,道:“我想去你家住几天。”

    王小虎道了声:“好。”便伸手来拉胡谢之,也不待胡谢回答。

    胡谢之便由他拉着,不多时,两人便到了王小虎家,王小虎热情好客,就立时让妻子煮食沽酒,款待胡谢之。胡谢之心想:“这里民风质朴,风光怡人,我身旁有这孩儿需要照顾,不妨住在此间,待孩子长大成人,再去游那大好河山。”这数月来,胡谢之时时与这婴儿为伴,虽然这婴儿还不会言语,然而胡谢之每每看他那纯洁的眼睛,便觉的怜爱无比。又时常思及这婴儿可怜的身世,更加的疼爱。

    从此以后,胡谢之便在这崖东村住了下来,打猎为生,闲来无事,站那崖头。观烟雾纵横,悟武学至道。

    青山还青,斜阳犹在,只恨年少,不似青山,亦非斜阳。匆匆间,十年便过。那“神龙不见影”的游侠胡谢之,也有了烦恼丝。当初那婴儿,也成了少年。当真是光阴易主,经尘变幻。

    一日,胡谢之打猎归来,便把胡临唤到跟前。原是胡谢之想这孩子,是自己从湖边救来,就取名胡临。古月曰胡,临水之侧。

    胡谢之道:“临儿,今日我出门之前,叫你读的书,你读的如何了?”

    胡临做个鬼脸道:“孩儿读过了。”

    胡谢之道:“那我问你,呦呦鹿鸣,食野之萍。下面是什么?”古人读书,往往是先诵读百遍,再求其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抵便是如此。

    胡临不等胡谢之说完,便接着背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校。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吹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胡谢之听罢心里喜欢胡临聪慧,有心要他传自己一身本领,说道:“临儿,自今日起,你早上读诗颂经,下午我教你拳脚武功。你须拜我为师。”

    当下叫胡临三拜九叩,行了拜师礼,道:“我派在江湖上,名不见经,那是因祖师爷淡泊名利,不愿卷入江湖纷争,且我派收授弟子,条例甚严。”

    胡临不解的道:“那都有什么规矩啊?”

    胡谢之道:“凡想成我派弟子者,必要天资聪颖,心怀慈悲,不图名利。”

    胡临吐吐了舌头道:“只这么几条而已!”

    胡谢之听了,也不恼火,只叹了口气道:“说着简单,可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天资聪慧的多,不逐名逐利者少。那不慕名利,心怀慈悲的,更是少之又少。”言罢,似有无尽的惆怅。

    胡临听的一知半解,说道:“那爹爹你是我们一派的,那你就是天聪慧,心怀慈悲,不慕名利的人啦!”

    胡谢之不禁莞尔。说道:“小小年纪,莫耍贫嘴,在传你本派功夫之前,我来问你,读诗诵经是为了什么?学武练功又是为了什么?”

    胡临心想:“爹爹今日好奇怪。”当下如实答道:“孩儿不知。”

    胡谢之道:“临儿,你须知道,学文,为知晓大义;学武,为行侠仗义。”

    胡临虽然聪慧,可毕竟是十岁的孩子,那懂的这些道理,听的胡谢之如此说,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应了声:“嗯。”

    胡谢之道:“今日我就先给你说说本派的源起。”说完这句话,胡谢之略微停顿了下,示意胡临坐正。便又接着道:“本派源起魏晋,当时羌,匈奴,鲜卑,羯,氐这五族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人,后来冉闵建立了冉魏政权,又大肆屠杀胡人。”胡谢之说道这里时,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