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校迷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校迷局- 第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流。

    想想也是,紫阳他们虽然也是各自家族门派之的重要人物,但这种场合,做主的,肯定是一家之主或者一派掌教,他们肯定会将最新掌握的消息,汇报去。

    顺着房间的排列,依次向后看,吴家也来了几个老头子,不过吴三泽坐在了家主的位置。庞家的房间里,只有两个人,分别是看起来要死不活的老庞,和他奄奄一息的徒弟霍炯。秦家的房间,不出所料的空着。

    华家到底是有人来了,为首的是个面白无须四十来岁的年人,同来的四个年轻人,多做学者打扮,但似乎对这样的场合还有些不太适应,一个个的显得有些局促。

    至于鲁家,家主是一位六十来岁皮肤黑黝黝却很是精神的老者,后面一同来的人,高矮胖瘦各有不同,但模样都十分干练,与其他门派家族三代或者两代分明的模式不太一样的是,鲁家的人,从二十到五十,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让人分不清他们的辈分,不过看起来该家族倒是好生兴旺的样子。

    至于,剩下的胡家、苗家的房间,与秦家一样,都是空空如已,而且都是房门紧闭,看起来,似乎也不会再有人来了。

    十三家,十家到场

    :

1320。第1306章 徐福门下十三家!() 
茅山的小房间里,紫阳起身,站到被撤去的落地窗前,轻咳两声,竖掌施礼道:“无量寿佛,贫道茅山紫阳,见过各位”

    “道长有礼了”众人各自施礼回道。

    “各位还请各自落座”紫阳起手道。

    我犹豫了一下,从后排起身,坐到了周家家主的位置,这一举动,顿时引得鲁家为首的几个家族一阵窃窃私语。

    我也懒得管他们,眼前的屏幕,光芒一闪,出现了一张建筑平面图,图形延展,只显示这十五个房间的图样,随即在各家相应的房间,标出了各家各派家主的名字。

    我依次看去,分别是茅山的紫林掌教,龙虎山的清木掌教,孟家的孟曲岩,杨家的杨占军,沈家的沈长青,吴家的吴三泽,庞家的庞世平,华家的华重,鲁家的鲁尤为,加我,刚好十个。

    紫阳再次咳嗽两声,将众人的议论压下,继续说道:“能在这里,见到在场十个家族门派的各位,紫阳是既欢喜又有些痛惜,欢喜是因为,回十三家会面之时,在场的十个家族,如今大都还在,而且次未到场的华家现在又回归了。痛惜则是因为,曾经与我等家族门派并肩而立的胡家、苗家,已经数次缺席,可以确认,他们已经消亡于历史长河之,而今,又新添了一个秦家”

    “紫阳道长,秦家不过暂时缺席一次,你怎么确定,他们也断了传承?”鲁家的鲁尤为提出了疑问。

    “鲁师兄的问题,贫道一两句话之间说不清楚,这件事其实和今天我们要商议的事情有关,贫道先卖个关子。不过,据可靠消息表示,秦家确实已经消亡了”紫阳看了我一眼说道。

    鲁尤为微微皱眉,却也没有再追问。

    “既然鲁师兄刚才提到家族传承,那我顺着他的话,再往下多说一些。在场的诸位,有些是老朋友,有些却是各家各派年轻的新一代俊杰,家族传承方面,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残缺不全。这些缺失的部分,有的是术法经义方面的,有的是家族的历史渊源方面的,也有的是关于在场各家的背景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

    “这术法经义,各家各派都不相同,贫道即便是想帮也无能无力,但在一些家族历史渊源和各家各派的关联方面,贫道却可以在这里,帮大家做些完善……”

    “紫阳师兄,连自家祖宗的哪来的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你何必费尽口舌,帮他们说明呢?”紫阳话音未落,一个声音不客气地插入了进来。

    我眼睛一眯,扫向另一边,刚巧开口的吴三泽,也扭过头来,一脸轻蔑地向我看来,与他一对视,让我心怒火燃起。

    很明显,紫阳要述说的这些东西,可能捎带手的,要带另一边坐在家主位置稍显年轻的华重等人,但最主要的是要告诉我。因为,华家虽然在一此十三家会面,没有到场,但他们今日能来,说明对这些还是有些了解的。

    不像我,幼时叛逆,啥都没学,等到回过头的时候,老爸又突然失踪,好多东西都不知道,今天出现在这里,还要多亏了老妈的指点,以及我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

    吴三泽此时开口,很明显是在挤兑我。

    对于这种挑衅,我向来时分毫不让:“不知道家族渊源的,可能是愧对祖宗,但也只是愧对自家祖宗而已,不像某些人,摸金天下,盗墓起家,理应愧对天下,愧对古人,如今却道貌岸然的坐在这里,真是让与他同坐此处的我,羞愧难当”

    “小子,你在说谁?”吴三泽怒道。

    “谁盗墓,我说谁,你急什么?”

    “好利的一张口舌,你周家都是这么教人的么?面对长辈,一点礼数都没有?”吴家后排有老者高声呵斥。

    我冷笑一声:“敬人者,人恒敬之,辱人者,那做好被人侮辱的准备自己没个长辈样子,少拿长辈的身份压人,那只会让人看不起”

    吴三泽怒立而起:“各位……”

    “吴师弟,稍安勿躁,还请先落座,紫阳师弟要叙说的事,也牵扯到今日要讨论的事情,大家耐下心来听一下吧”茅山掌教紫林抬手对吴三泽说道。

    吴三泽不好不给他面子,当下冷哼一声,坐了回去。

    “各位都清楚一段历史,那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大行于世,后来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加强统治,钳制百姓思想,便掘尽世家门阀,收缴先代典籍,焚杀天下学士,这是焚坑儒一词的由来。当时,大批术士遇难,大量经被焚,我原之地的玄门势力遭遇空前灾难,几乎尽数被剿灭。秦始皇妄求长生不老,为此甚至在天下各地巡游访仙,并且派出著名方士徐福,统领三千童男童女,驾船东渡,入海求仙。”

    “以这些,是世人都知道的,但世人不知道的是,秦始皇在焚坑儒的同时,并没有将所有的经奥义,尽数焚毁,而是选择一些教义精华,用丝绸誊抄备份,交由徐福带走,令徐福在入海寻仙的过程,将这些经奥义,传授于同行的童男童女。其本意是,寄希望于这些童男童女从得悟大道,成仙神。这样,即便是徐福寻仙未果,也能培养出仙人,从而觅得长生之法”

    “徐福从海归来时,神仙没有找到,但三千童男童女修习那些经奥义,到底是有十二个孩童,学有所成,从脱颖而出,得悟大道,同徐福一起回返原”

    “这十二个孩童,后来创立了十二个家族,分别是得儒、道、法三家传承的善于时政的孟家;得兵、法、墨三家传承的善于治军的杨家;得易学精髓的卜算沈家;对道、易、阴阳三家传承各有偏向,也各有所得的周、张、茅三家,这三家以术法见长;得道、易两家传承,擅长门遁甲,懂风水堪舆、分水破煞的吴家;得墨、鲁、道三家传承,擅长制器、建筑的鲁家;集各家绝学于一身,所学极杂的庞家;得易、医、道三家传承的医国圣手华家;得道家及一些杂学巫术的胡家、苗家……”

    :

1321。第1307章 大浪淘沙,谁存谁亡?() 
紫阳的叙述之,只提到了十二家传承,那剩下的一家,是有始皇血脉的秦家了,不过,从他这将秦家单独撇开来看,秦家的情况,与其他家族是不太一样的。

    果然,紫阳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顺便扫了我一眼,又继续说道:“除了我们这十二个家族,还有一个家族,与我们十二家略有些不同,那是拥有千古一帝始皇血脉的秦家。然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拥有始皇血脉的秦家,坐拥最丰富的经典藏,其本身却受天道制约,无法与其余十二家一样,在术法方面有所突破。”

    我听的暗暗点头,紫阳师叔的这番话,也和之前秦梦空的一番表述,相互印证。

    紫阳师叔接下来的讲述,逐渐将藏在暗处的历史画卷,缓缓铺开。

    据说,最初的十二个家族的先祖,是跟随徐福出海的三千童男童女的佼佼者,而徐福又受命于始皇帝,由此可以说徐福和同行的童男童女,都是为秦氏王朝服务的。

    然而,随着始皇帝的驾崩,秦氏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很快坍塌毁灭。而精研先贤奥义的十二家先祖,体悟大道,思想早挣脱之前为秦氏王朝卖命的束缚,在秦氏王朝毁灭之后,没有选择愚忠,去帮助同行的秦氏血脉分支,恢复秦朝大统,而是选择了坚守心道义,并逐渐发展为守卫原大地的古老世家门派。

    虽然说,秦始皇让徐福将经奥义传与众人的初衷,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无可指摘,但十二家的先祖,到底没有忘恩负义,他们在放弃愚忠的同时,合力帮助同归的秦氏旁支,建立了秦氏一族,让始皇血脉得以顺利延续下去,与其余十二个家族并立。

    这徐福虽然算不十三家先祖的师父,但到底是对他们有传义之恩,所以勉强都算是出自其门下,这是徐福门下十三家的由来

    有道是,小隐隐于野,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随着十三家不断的传承,各家存世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有选择隐于山野之间的,如庞家、张家几个家族;有匿于市井之的,如周家、沈家等几个家族;也有处身朝堂之的,如孟家和杨家。

    但十三个家族,彼此之间,一直都有一些联系。每逢天下大乱,或者妖邪乱世时,会聚在一起,合力商议应对。可有时候,各家意见不统一,谁也无法说服谁,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十三个家族的族长商议,依照各家的实力,以及以往的贡献等等,将十三个家族分为下三个等级,以此调整各家的话语权。于是,有了四、五、下四的分别。

    这四,分别是秦、茅、张、周四家,五则是孟、杨、沈、鲁、华五家,下四为庞、吴、胡、苗四家。当然,大家都知道,由于对出世入世的选择不同,这个家族等级的划分,并不以能调动的世俗力量的高低作为标准,否则谁也无法与精研孔孟之道,几乎控制了天下士林百姓思想的孟家,又或者掌握军队的杨家相抗衡。

    这十三个家族,历经两千余年的冲击,如大浪淘沙一般,谁兴谁败,甚至谁存谁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四家的张、茅两家,分别在龙虎山和茅山,建立了一家道家门派,并发展成为现在的道门圣地。两派自成立之初,都广收门徒,有教无类。略有不同的是,茅山一派更为开明,掌教不再限于茅姓后人,而龙虎山泽相对严苛一些,掌教一脉,依然还在张氏一族手。

    五家之,最为显著的,是孟、杨两家。这孟家,在各朝各代之,时隐时现,一旦预感到大治到来,他们会出世为官,甚至宰执天下,至于杨家,与孟家大同小异,只不过一个从政,一个从军罢了。

    可是,在古代,讲究皇权天授,他们入世为官治军,也受制于封建王朝的统治,出于一些忌讳,有时候他们会选择隐姓埋名再出世,所以并不是那么的显眼。

    只是,身处朝堂之,如何能躲过朝代更迭的冲击?两家本不以术法见长,仅有的一些,也早断了传承,家族虽然还在,但也只剩下一些从政治军之道了。

    当然,这世间的玄门力量,也不仅仅只是这十三个家族而已,有些是十三家门派分出的旁支传承下来的,又或者是后世诞生的新力量,当然,也有一些是秦始皇当年的焚坑儒幸免于难的,如墨门还有传人存世。

    这墨门,与十三家之的鲁家之间,发生了不少的恩怨,两个世家之间相互攻伐倾轧,许多带着邪气的阴毒器物,也由此产生,如尸血棺材等等。

    不过,两派都擅长建筑及机关消息,一旦一方势弱,便紧锁山门不出,另一方想攻破,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两派恩怨不断,但传承不绝。

    下四家之,胡、苗两家,情况和其余几家略有些不同。

    这胡家所学,偏重道家的通天教主一脉,还有一些巫术夹杂,与原各地盛行的道家教义不符,后来连同一些世间残存的通天教徒,远走东北。他们与当地的萨满教相融,最后发展成如今的东北仙家一脉。

    至于这苗家,与胡家情况大致相同,不一样的是,他们选择了避居湘西之地,与当地的苗巫之术相融。如今的湘西赶尸一脉,世间皆传是茅山道法与巫族祝由科相融而成,其实并不尽然。

    因为,早在茅山道法传入湘西之地之前,巫术早自成一脉,哪有这么容易将两派道法教义融合在一起?其实,在此之前,苗家携带的术法,已经和早期的巫术有过一些碰撞和交融。

    这湘西赶尸一脉,与其说是茅山道法与巫术融汇而成,不如说是,融合了苗家术法和巫术的后人,吸收了一些茅山道法,自成一派。

    这苗、胡两家,由于分别和别的教派相融,间免不了的摩擦碰撞,两家的后人,多有陨落。

    在这两家远离原腹地后,紧跟着的几次十三家会面,他们还曾派人前来参加,到后来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东北仙家和湘西赶尸一脉,逐渐昌盛起来。

    :

1322。第1308章 我会怕他们吗?() 
紫阳的叙说,不偏不倚,也很是详尽,其几个家族,一开始还有些不屑,慢慢地也跟着一起仔细聆听。

    毕竟,无论是选择隐于朝野的孟家、杨家,还是隐于世间的沈家、吴家等等,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历经了无数朝代更迭,世间纷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冲击,起一直隐于山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的茅山派,他们的传承,多多少少都有些缺失。

    而我更是从紫阳这些话里,彻底补齐了一些因为老爸失踪而缺少的,对家族传承和渊源的认知,也将之前对于东北仙家一脉,以及湘西赶尸一脉的错误认知,彻底扭转过来。

    原来,这两脉的背后,居然也有十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