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强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统制直到在后来的南宋才有了临时的实权。

在杨凌的另一个时空,童贯很明显在北伐之前就低估了契丹奚人卫国之决心,惨遭大败,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童贯和老种在朝堂之中的角力依旧是童贯赢,赵佶便是如此的一个官家,仅仅凭着一己喜恶行事,童贯是其宠臣,又是宦官,哪一边亲近,一看便知。

更不用说,童贯自有一番说辞,将北伐失利的过错全部都归咎到了老种相公掣肘兵事之上,结果就是吃了败仗的刘延庆反而取代种师道成为都统制,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这一次刘延庆又是大败,童贯将西军北伐精锐折损甚重,若不是西军还有部分未曾出关西,否则大宋兵马更加不堪。

种师道就是在西军儿郎死伤无数,北伐大事一而再的失利的情况下积忧成疾,最后郁郁而终。

童贯在镇守边关的二十年并没有像如此这般浑招跌出,相反,他是知兵的,也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封王的美梦冲昏了头脑,只是费尽心思抓稳自己的权柄,将整个大功尽数揽在自己的身上,太祖有云,复燕者为王,而他就站在大门口,就差最后这一哆嗦了。

只不过,此人做得也太绝了些,本来以前的西军上下对童贯也是有些好感的,要不然童贯也不会从里面拉出一支胜捷军精锐,为其效忠,环庆军上下一体都是听其号令行事,纵然有刘延庆的因素在,下面的人就不会阳奉阴违了?

说到底,之前的童贯确实是还是得了部分西军将士的拥戴,可是自从北伐以来,这位宣帅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寒了西军将士的心。

战事失利之下,西军都没了拼命的心思,大不了回转关西便是,可是就在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凭借着一股子狠劲厮杀除了一条生路,为当道诸公上下打开了一条再度北伐的大道。

没有人想到,局面就这样急转直下,易州一下,涿易二州犄角之势顿时不在,燕京之前,防线大开,只要大军徐徐而进,即便是辽人还有数万兵马,又有高粱河作为屏障,可是西军上下又不是打不得硬仗,更不用说,大宋掌兵者历来都是以稳重著称的。

ps:老妈住院了,有些忙,对不住了,明日恢复三更。

第九十五章 招揽(四)

童贯虽说一直将老种相公压着打,可是种家在西军当中根深蒂固,几代经营,却不是他能够动摇的。

从此番吴玠动作较之童贯使臣来得竟然还要快便可以窥得一二。

就在吴玠沉思的时候,外间忽然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吴玠感到有些好奇,就在他准备出门一观的时候,数骑兵马便直抵衙门之前。

便是杨凌与汤怀回转,身侧岳飞引见道,“大人,这便是老种相公遣来的吴玠大人。”

“吴玠?”杨凌吃了一惊,还来不及下马,便是抱拳,“阁下出身可是关西?”

“正是。”吴玠也是抱拳还礼,二人边走边说,不一时便回返到了大堂,各自坐定。

“吴军使是否有一位亲弟,唤作吴璘?”这个时候,直呼姓名倒算不上太失礼,只是呼表字更显得亲切。

可是偏偏杨凌又哪里记得上这两兄弟的表字,只是依稀记得史书之中提过,这两兄弟打仗好像很猛的样子。

毕竟后世流传下来的史料驳杂不齐,两宋之间更是有些混乱,小说传记当中,抗金风采又被岳飞和韩世忠赚了干净,所以一时之间能够为后人耳濡目染的其他英杰,便是少了许多。

吴玠见到杨凌竟然对自己家事有所了解,也是有些意外,心中只是在猜测,“难不成此人的手脚已经伸到了老种相公的身边了?否则,某孤身前往此地,已经是极为机密,杨凌此人若不是事先得知消息,又怎会将某家的情况打探得清清楚楚?”

吴玠虽然是军伍出身,可脑子活泛,兼之少年时候又读了不少书,一时之间便是想到这里,“确有此事,某那二弟,此刻正在小种相公所属秦凤路听用。”

杨凌心中了然,这个时候,才发现唐突过问家事,难免显得有些唐突了,“吴军使莫怪,此事是杨某唐突了,某麾下儿郎有一部分是从白梃军转过来的,平日里闲谈之时提到过吴玠兄弟之名,阁下自报名讳之时,杨某恐怕认错了,这才询问了一遭,未曾想今日确是见到真人了。”

杨凌饶了半天,这才圆过去了,联想这等在史书都能提上一笔的将领,恐怕声名之上,不会太小吧。

吴玠听此一言,心中也是开朗,原来不是杨凌手眼通天,而是自己确确实实想得太多了。

吴玠对杨凌的说辞自然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当下便是道,“此番,老种相公派遣吴某前来,所为何事,杨都指挥使想必心中已经了然。”

杨凌点了点头,扯了半天终于到了正事儿上头,却不知这老种,又会开出什么样的价码?

吴玠上前,细声道,“据某所知,童宣帅给了杨大人保义郎的差遣,可有此事?”

杨凌没有否认,“确有此事。”

吴玠皱了皱眉头,仔仔细细的向杨凌解释道,“保义郎乃是武臣军阶差遣,俺们大宋立国以来都是重文轻武,自始至终,除了少数如狄青一般的功于社稷之臣以外,都难以做到最高的位置上。”

“所以说,而且武臣行事,自然有文官掣肘,平日里,俺们武臣三四品的军阶,见到五六品的文官也得退上一步,童宣帅如此安排,着实是害人不浅。”吴玠慢慢的道出其中的原委,杨凌也知道他说得没有错。

不过当初那般情形,难不成,自己还能拒绝不成?

武臣就武臣罢,大不了自己捏着鼻子认了。

文官和武官在这个时代的差距有多大,从老种被童太监欺负得不要不要的,便可以看出来。

种师道毫无疑问,他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武臣的巅峰,而童贯却是以文官差遣领武事,现下已经领了枢密使的官位。

枢密使是什么官?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从他的名字当中便是不难看出,这个部门就是地地道道的军务处理所在。

可是这里面,却是清一色的文官?这是为什么,就是充分诠释了大宋以文御武的国策。

原因无他,实在是唐末武人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动乱不休,人心丧乱,最后导致君不君,臣不臣。

当年狄青何等风光,以一配军武夫立下盖世功勋,也当到了枢密使这个位置之上。

可是,狄青功高如此,难免是触动了文官潜规则的底线,最后结局何等凄惨……

所以说,整个大宋,都是宁愿做文臣当中的一个芝麻官,也不愿意做武臣当中的大人物。

杨凌假意叹息了一声:“杨某如何不知,可是厮杀之间,哪里有得其他选择,想要在这燕云之地立下不世功勋,不如此,怎能行事?武臣也是臣,总好过……”

“现下就有一个机会摆在杨都指挥使面前,老种相公在朝中也是所门路,童宣帅虽然已经许了你保义郎的官衔,可是只要公文未曾到达汴梁批红劾审,便做不得数。”对于杨凌的风云际遇,吴玠也是羡慕得紧脱离武臣告身无疑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文武之道一但区分,便难以再转。

类似杨凌这种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老种相公亲自为其打通关节,只要他愿意,便可以转为文官衔。

杨凌心中不由得一动,当下便是问道,“吴军使此言何意?”

吴玠站起身来,“杨大人,只要此番大功能归于老种相公,一个文官差遣自然是跑不掉,而且老种相公说了,你麾下兵马还缺的一个指挥,将会从老种相公的亲军当中选拔,来日俺们泾源军便会当先北上,以你为先,全军殿后,这涿州大功依旧是你的,登上涿州城头的也自然是你。”

杨凌顿时大惊失色,这一番差遣可谓极其之重,首先文官呢差遣自然是不用说了,老种更是拨付自己身边的亲军为其所用,亲军的战斗力何其之重,毋庸置疑,可以说,老种的诚意,到了这里,已经是极深,更不用说最后还抛出了一个相当重量级的鳌头。

第九十六章 招揽(五)

只要杨凌此番助了老种相公一臂之力,将来整个泾源军数万雄兵威逼涿州,打得郭药师无力再战之时,只为了杨凌最后率兵破城而入,夺得如此大功。

杨凌当下便是拍案,“军使此言当真?”

吴玠点了点头,“老种相公之言,安敢造作半分,某在此立誓,如若虚言,天人共愤。”

杨凌这个时候便是急忙拉住,“哎呀,吴军使没事儿发什么誓,某这里信了便是,如此多不吉利。”

吴玠心中只是想打人,既然如此,为啥不不在俺发誓之前拉住俺,这个时候再制止,你不觉得有点晚了么?

一念及此处,吴玠就忍不住狠狠的抽了抽脸颊,“那童宣帅那边?”

“唉,某这几天偶染风寒,这病有点怪,得四门紧闭,见不得风,且传染性强,实在是不能见客。”杨凌一边说着一边做出一副极其虚弱的模样。

吴玠终于是受不了了,一把拎住杨凌的衣袖咆哮道:“你丫的就不能等我走了再装?”

“俺们sorry……”

吴玠没有停留,得到了杨凌肯定的答复之后,便快马加鞭返回雄州,军伍之人就是这般,行事雷厉风行,面对杨凌之时,他也没有半分拖沓,几乎就是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比起一般的官场之人,倒是少了不少的心机。

不得不说,老种相公看人自然是极为准的,阴差阳错的让杨凌识得了吴玠这样一位中兴名将,所达到的效果自然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吴玠在马背之上,心中只是爽朗的舒了一口气,野地之外,数名跟随自己前来的径源军将士都是喜悦,前番北伐大军颓败之气一扫而光。

杨凌已经夺下了易州,大军就可以以此为据点,缓缓推进,进抵高粱河,大宋立国以来,对于燕地的地形都是了然,原因无他,盖此地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北伐之初,更是将当年太宗北伐之时绘制的地形图都翻了出来,三军上下都是憋着一口气,据此地便可以险要地势,外加长城屏障抵抗胡虏的入侵,实失却此地,马背民族便可长驱直入,大宋除黄河以外,再无可守之地,京都汴梁随时随地都饱受威胁。

宋太祖建国之后便是觉得汴梁虽然是龙兴之地,可是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差了些,如此繁华,不过就是因为汉家儿女辛苦经营才换来的结果。

但是每年黄河泛滥,都是一大威胁,维修河堤所带来的费用都是不再少数,更不用说胡虏兵锋胁迫。

赵匡胤曾经起了迁都长安的念头,可是遭到了士大夫之辈的强烈反弹,可是依照太祖雄姿,已经是铁了心迁都,便根本不会有动摇,曾经还亲自前往长安巡狩,其中透露出的意味自然不言而喻。

就在迁都之事基本定下基调的时候,烛光斧影迷案突生,宋太祖赵匡胤英年早逝,迁都一事遂作罢不得行,汴梁为大宋都城便是永久的定下了基调,终其灭亡,始终未变。

立国百年,就是因为汴梁地理上缺失优势原因,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西夏,辽,金,前前后后崛起的政权无不是向大宋所要岁币,要说国人心中不引以为耻,那是假的。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辽国衰弱,趁此良机收复幽云十六州,大宋腹地便再无战乱之忧,杨凌这一番功勋可谓是振奋人心,不仅仅如此,杨凌还收编了部分常胜军为自己一部,再度北伐之时,将这些前辽兵马以之为大军前驱,地形困顿,客军作战之忧立时便解。

再加上西军上下又是能战之军,十五万大军就在高粱河之前驻扎对垒,残弱大辽,休说打一仗硬仗,就是消耗下来,辽国也根本经不起这样架势。

当今官家虽说不喜兵事,但是掩不住其好大喜功的本性,本来政事一向懈怠,这个时候也对北伐局势关乎得紧,不管是老种相公还是童贯,但有所想,都是能在第一时间直达天听。

举国上下,对战事胜利呼之欲出,天时地利人和,大宋这边都是占了上风,若是再拿不下燕云,也忒没用了些……

吴玠这个时候,只是想将这个消息快些送到老种相公的面前,以老种相公行事之老辣,定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布局,将胜利局面彻底抵定。

这燕京,还不是稳稳的落在了俺们的口袋当中?

朝中局势如何变化,他们厮杀汉是管不着的,谁胜谁负都无关紧要,俺们只是想好好的打赢这场战事,策勋三转,荣归故里,总不能让数万弟兄白死了。

……

张浩之这个时候依旧还在赶往易州的途中,比起老种相公行事,童贯整整慢了一日,说到底,还是童贯排场太多了,生了大事,本该自家立即做出决断,甚为大军统帅,这个时候本来就应该有所警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偏生还召集一番幕僚宣赞好生议事。

本来老种相公得到的消息就已经是早了童贯,等到童贯大事决议,又是晚了半拍,纵然是张浩之行事算得上极快,毫不拖泥带水,这个时候也已经是晚了。

不过此时此刻,张浩之却是没有丝毫的慌忙之意,虽然他出发的时间自然是极其的早了,但是耐不住行军的辛苦,骑马也是不习惯,一路之上,都是信手游缰,缓慢前行。

杨凌实在是太小看这个时代的官僚主义作风了,张浩之如此行事,不过就是料想,北伐大军都是在某家宣帅手中掌控,这杨凌难不成还能翻了天不成?总归是要归于宣帅帐下听用的,如若不然,此人今后哪里还有好果子好吃?这个时候如果是站错了队,恐怕一生都难有出头之日。

更不用说,宣帅对于自家人一向都是厚待,杨凌此子如果识趣,今后总是会保送他一份大大的前程,想到此处,张浩之心中便是大为开怀,仿佛此次出行,正是理所当然的大功到手。

第九十七章 招揽(六)

杨凌虽然屡立奇功,但是究其根本,最大的弱点便是毫无根基,若是其本身就出身西军将门,自然有人会提拔为其靠山,张浩之不会这么有恃无恐,说到底,这样一个毫无后台之人能得到宣帅的赏识提拔,已经泼天的恩赐。

张浩之一行人来到易州城中,已经是日暮时分,当然张浩之进城之后便是先遣了一人前去通报,童贯宣帅行帐之下便是如此,虽然大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