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沅的后宅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傅沅的后宅生活-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瞧着是乖巧了几分,等过两年定了人家,寻一门好亲事,你这当娘的也能放心了。”

    黎氏听到太后这话,笑道:“太后说的没错,只是妾身心里也不知该给她寻个什么样的人家,到时候还要太后您多疼这丫头几分了。”

    黎氏说完,就带着几分期盼看向了坐在软榻上的太后。

    太后笑了笑,便应了下来:“嗯,你既开口了,哀家哪里能不应了你,好歹珍丫头也算是哀家的半个外孙女儿。”

    太后说着,对着站在那里的傅珍招了招手:“来,到哀家这儿来。”

    傅珍应了声是,缓步走上前去,再离太后一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福了福身子叫了声:“太后。”

    太后拉着她的手将她打量了一番,对着一旁的宫女含玉道:“哀家记着前些日子内务府新送来一对金镶红宝石垂珠耳环,你拿过来。”

    含玉应了一声,很快就进了内室,从梳妆盒里拿了这对耳环过来,呈到了太后手中。

    “叫你母亲给你戴上,让哀家瞧瞧,这耳环比你如今戴着的更配这身儿衣裳。”

    黎氏听着,便站起身来,笑着道:“太后的眼光自然是极好的,不用看也知道。”

    说着,上前从含玉手中接过那耳环来,替傅珍换着戴上了。

    太后看了她几眼,笑着点了点头:“这孩子生得好,小姑娘家竟也能压住这对耳环。”

    听太后这样说,傅珍眼底露出几分欢喜来,这些年因着母亲太后也赏过她不少东西,可还是头一回对她这样亲近。

    傅珍笑着福了福身子,谢恩之后,才又重新坐了下来。

    正说着话,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声,有宫女进来回禀道:“回禀太后,皇后娘娘和太子妃来给您请安了。”

    听到宫女的回禀,太后脸上的笑意收敛了几分,才对着那宫女吩咐道:“叫进来吧。”

    “是。”那宫女应了一声,福了福身子转身朝殿外走去。

    很快,就领着皇后姜氏和太子妃姜鸾从殿外进来。

    姜氏身着一身湖绿色绣烟霞紫芍药宫装,梳着流云髻,发上插着一支累丝嵌宝石金凤簪,款款进来,说不出的贵气。

    身后的太子妃姜鸾,则是一身杏黄色绣牡丹宫装,下头是散花如意蜀锦裙,是个清丽佳人,只是眉目间带了几分哀怨之色,不免叫人瞧着觉着不大喜气。

    见着二人进来,黎氏和傅珍便站起身来。

    “臣妾给太后请安。”

    “孙媳给皇祖母请安。”

    皇后和姜鸾缓步上前,俱是恭敬地请安道。

    太后的视线朝姜鸾看了一眼,见着她眼底胭脂都盖不住的青色,露出几分嘲讽来,开口道:“都起来吧,今个儿不是十五,怎么过来了?”

    太后平日里礼佛,喜欢清静,便将后宫妃嫔每日一次的请安改成了每月十五一次。

    今个儿不是十五,皇后却是带着太子妃姜鸾过来了。

    听太后这样说,皇后面色不变,恭敬地回道:“是臣妾听说平淑郡主进宫了,想着许久没见郡主,就过来了,还请太后不要怪罪臣妾才是。”

    皇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虽带着几分敬意,到底不是出自真心。

    她这个皇后向来不得太后喜欢,自然也不会一味地伏低做小去讨好太后。

    太后听她这么说,眼底露出几分恼怒来,却是叫她坐了下来,转头对着一旁的太子妃姜鸾道:“你身子可好些了?”

    姜鸾听太后问,忙福了福身子道:“孙媳吃了药好很多了,谢皇祖母关心。”

    太后点了点头,对着皇后和姜鸾道:“都坐吧。”

    “谢太后。”

    黎氏和傅珍给皇后见礼后,这才上前几步,坐了下来。

    皇后说了几句话,就将视线落到了黎氏的身上,出声问道:“去年中秋宴上本宫见过府里大姑娘一面,瞧着很是懂事,不愧是宣宁侯府教导出来的。”

    皇后这些话说出来,丝毫不顾侄女姜鸾的脸面,姜鸾却是面色一阵发白,眼底露出几分哀怨来。

    黎氏听着这话,脸色微微变了变,笑着道:“娘娘谬赞了,她哪里担得起娘娘这般夸奖。”

    “是郡主谦虚了,这些年京城里的姑娘,能入了本宫眼的不过几个,府里大姑娘是不错,听说还跟着张氏管着后院的事情?”

    黎氏点了点头,视线朝坐在软榻上的太后看去:“方才妾身还和太后提起娅丫头来,这会儿娘娘您又问了起来,那孩子真真是有福气。”

    皇后笑了笑,却是站起身来对着太后福了福身子道:“正好说起这事儿来,臣妾有一事要讨太后示下。”

    “臣妾这侄女肚子不争气,这些年未能诞下子嗣,臣妾想着给太子纳个侧妃,瞧着宣宁侯府的大姑娘就很不错,有福气的孩子。”

    “昨个儿皇上过来,臣妾已将此事和皇上说了,皇上倒对这傅大姑娘很是满意。”

第35章 烫手() 
皇后姜氏说完这话,便低下头去等着太后示下。

    黎氏的眼中露出一丝诧异来,视线也不由得移到太后身上。

    半晌,才听太后轻笑一声,道:“既是问过皇帝的意思,就依你的意思吧。事关太子,叫钦天监选个好日子,将傅家大姑娘接进宫里吧。”

    太后说完,便将手中的茶盏放在桌上,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好了,你下去吧。”

    “是,臣妾告退。”

    皇后姜氏福了福身子,带着太子妃姜鸾从慈安宫退了出来。

    黎氏站起身目送姜氏离开,才忍不住道:“太后,皇后娘娘先请了皇上旨意,后才来讨您的示下,真真是。。。。。。”

    黎氏说到这里,便止住了话语,可她话中的意思,谁都听了出来。

    太后听着这话,微微皱了皱眉,抬头看向了黎氏,那目光里带着几分审视,叫黎氏当即就紧张起来。

    “太后。”见着太后不说话,黎氏带着几分不安道,她不知道方才那句话是不是犯了太后的忌讳,可这些年,太后对皇后向来不待见,她不过是顺着太后的心思说出那些话来罢了。

    “嗯,说了这会儿话,哀家也有些乏了,都跪安吧。”

    太后说着,语气中带了几分毫不掩饰的不耐,黎氏听着这话,脸上的笑意立时就僵在了那里,一时也有些失足无措。

    片刻,才福了福身子,恭敬地应了声是。

    “妾身改日再来给太后请安。”

    “臣女告退。”

    黎氏和傅珍退出了慈安宫,脸上早已没有方才进来的时候的喜色,有的只是慌乱和不解。

    往常她进宫请安太后总要留她用过午膳的,这回却是没有这样的体面。

    黎氏想着,脸色愈发不好了几分,走出一条长长的宫道,在转角处,却是遇见了来给太后请安的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是怡太妃所生,怡太妃和太后处的很好,永安公主也时常到慈安宫去。黎氏和她,算是有一同长大的情分。

    只是,不论黎氏如何讨好,永安公主对她都不待见。

    后来,永安公主下嫁到江南郑家,两人便没见过面。也只去年年底,永安公主才和驸马从江南进京,太后甚是喜欢她,叫她在京城里常住些日子,也时常叫她进宫陪着说话。

    黎氏见着永安公主,眼中露出几分不喜来,碍着规矩,到底还是恭敬地福了福身子,道:“妾身见过公主。”

    “臣女见过公主殿下。”

    永安公主的视线落在黎氏的身上,半晌才开口道:“起来吧。”说话间透着几分冷淡和高傲。

    “本公主还要去给太后请安,就不陪着你说话了。”永安公主说完这话,便径直朝前走去,丝毫不顾及着黎氏的脸面。

    宫道上有宫女太监朝这边看过来,却又很快移开了视线,当做什么都没看见。

    可黎氏知道,方才那一幕,用不了一会儿功夫就能传的宫中尽人皆知了。

    黎氏眼中露出几分恼怒来,死死捏着手中的帕子,心里满满都是屈辱。

    傅珍见着黎氏这样,上前拉了拉黎氏的袖子,低声叫了声:“母亲。”

    黎氏转头看了她一眼,冷冷道:“咱们回府。”

    傅珍跟在黎氏的身后一路到了宫门口,等在宫门口的陶嬷嬷立时就迎了上来。

    见着黎氏的脸色有些不对,心里多少有了些才想,以为是太后没应了自家太太,太太不好和府里老太太交代,才脸色这般不好。

    陶嬷嬷扶着黎氏和傅珍上了马车,车内的气氛很是凝重,马车走到朱雀大街,快到宣宁侯府的时候,陶嬷嬷才忍不住问道:“太太,太后可是没答应不叫大姑娘进了东宫?”

    她伺候了自家太太这些年,深知太太的性子,这样回了府里,可不是在老太太和大太太张氏面前丢尽了脸面。

    更别说,昨个儿晚上,大太太已经叫人将谢氏当年的嫁妆单子送了过来,只等着过几日从库房搬到沉香院呢。

    如今,太太没办成事儿,难不成还要将那嫁妆单子送回去。

    这要是传开来,怕是要成了众人眼中的笑话。

    陶嬷嬷这般想着,心里不是没有觉着自家太太失算了。

    太太虽是郡主身份贵重,可既然嫁进了傅家,又何苦和老爷斗气,将自己逼到现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黎氏听着陶嬷嬷的话,半天才开口道:“我进宫前,皇后就讨了皇上的旨意,只等着传旨的太监去府里了。我就是再能耐,也没那脸面叫皇上改了圣旨。”

    说这话的时候,黎氏的语气中带了几分嘲讽的味道,陶嬷嬷脸色变了变,眼中露出几分诧异来,下意识朝坐在一旁的傅珍看去。

    傅珍对着她轻轻摇了摇头,陶嬷嬷这才止住了话语,没继续问下去。

    若她猜的没错,方才在宫里,定还发生了什么别的事情。不然,便是太后不答应,太太也不会这样生气。

    马车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宣宁侯府,黎氏下了马车,就一路去了周老太太所住的宁寿堂,将具体的事情回禀了老太太。

    周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也是沉得住气的,听了黎氏的话,脸上虽露出几分失望来,却是平静地道:“既是皇后讨了圣旨,是没有别的法子了。”

    周老太太虽没怪她,黎氏却从其中听出一些嘲讽来,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母亲若没什么别的吩咐,儿媳就告退了。”黎氏站起身来,开口道。

    “嗯。”老太太点了点头,黎氏便福了福身子,退出了宁寿堂。

    等到黎氏走了出去,老太太才忍不住咳嗽起来,卫嬷嬷上前拍了拍她的后背:“您也宽心些,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如今看来,皇后是铁了心叫大姑娘进了东宫去。”

    卫嬷嬷说着,想了想,才又道:“老奴有一事想不明白,京城里这么多的姑娘,皇后为何就选中了大姑娘,偏偏皇上也应了。”

    自家姑娘门第相貌和性情的确是出众,可东宫选侧妃,按照常理来说,皇后设宴请了各家的夫人小姐进宫,好好挑选一下才是。

    可这回,却像是直接就定了大姑娘,卫嬷嬷总觉着,这事情透着几分古怪,叫她实在想不通。

    听卫嬷嬷这样说,周老太太也跟着点了点头:“这事情我也想过,按说黎氏嫁进咱们傅家,皇后如何也不会选咱们家的姑娘进了东宫。”

    老太太说着,和卫嬷嬷对视一眼,眼中俱是露出几分担心来。

    。。。。。。

    蕙兰院

    怀青进来的时候,傅沅正坐在软榻上,手里拿着棋子,自己和自己下棋。

    怀青见着,抿嘴笑了,上前走上前去,笑道:“三少爷叫人送了本棋谱来,姑娘就一上午忙活着。”

    傅沅观察了片刻,将手中的棋子放下,才抬起眼来,看着怀青道。

    “太太可从宫里回来了?”

    怀青点了点头,道:“奴婢派人去打听了,太太回了府里就去了宁寿堂,脸色不怎么好。”

    傅沅听了,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茶盏喝了起来:“如此,大姐姐怕是真要进了东宫了。”

    说到此处,傅沅不由得替傅娅惋惜起来,这些日子她也听说了一些东宫的事情。虽说有些只是传言,可传言未必全都不可信。

    据说,太子最宠爱的不是太子妃姜鸾,而是崔氏。那崔氏原先不过是个宫女,所以位分上也只是个东宫侍妾,可偏偏,不知为何能入了太子的眼,就连景阳郡主都是崔氏所生。

    崔氏前些年也再有过一次身孕,只是不知何故被姜鸾罚跪了半个时辰因此小产了。在这之后,太子便愈发不待见这个太子妃了。不仅如此,还上了折子请封崔氏为侧妃,只是皇上留中不发,既没允准,也没不允。只是此后,太子便没敢再上这样的折子,私下里却愈发宠爱起崔氏来。

    倘若傅娅进了东宫,如何能斗倒崔氏,夺了崔氏的恩宠?

    “可不是这样,大姑娘心气儿高,哪里能屈居人下,处处仰人鼻息。”

    怀青说着,有些庆幸看了自家姑娘一眼,道:“好歹这事情和姑娘不相干,姑娘也别多想了。”

    说到此处,怀青将话题转移了开来,问道:“奴婢听说大太太昨个儿派人将夫人的嫁妆单子给了太太,如今事情没办成,不知那些嫁妆可还要搬到沉香院去?”

    昨个儿宁寿堂的事情早就传了开来,府里便是洒扫的婆子都知道了,有的说黎氏是贪图谢氏的嫁妆,有的说是黎氏想借着这些嫁妆拿捏住傅沅这个原配所生的女儿来。

    如今事情没办成,那是该还回嫁妆单子去,还是照样将嫁妆搬到沉香院去。

    若是前者,黎氏这个二房太太的脸面还要不要?若是后者,也要黎氏舍下脸皮来,接了那些嫁妆。

    傅沅抬头看了怀青一眼,轻笑一声,道:“既然放到台面上说了,自然是要搬到沉香院去的,我只替太太点心,母亲那些嫁妆多得很,拿着太烫手了一些。”

第36章 接旨() 
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姜皇后讨了皇上旨意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宣宁侯府。

    一时,府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