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无妾-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铠甲的秦兵砍倒在地时,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砍倒的只不过是一具空空的铠甲而已。

    这诺大的城墙上竟然一个守卫的秦兵都没有,只有那一具具无人穿戴的盔甲在日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

第234章() 
无数的金兵涌入城中,他们近乎疯狂地寻找着那些将他们阻挡在金陵城外长达十七天的燕秦守军,尤其是他们的主帅——临川王秦斐,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以大开杀戒、血洗金陵来报复秦兵对他们的坚守。

    可是,他们搜遍了城中的每一间屋舍,除了一些重伤卧床的伤兵和头发苍白的老人外,别说临川王秦斐了,就是其余秦军的将士及城中的其他青壮百姓,他们也再没见着半个人影。

    而当他们举起□□马刀面目狰狞地朝那些伤兵、老人冲过去时,他们从这些汉人南蛮子脸上看到的不是恐惧,反而是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意。

    那一个午后,当终于冲进金陵城的女真人兴冲冲地举起他们的屠刀打算大肆屠戮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声又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他们本以为秦军早已将火药用完,这才只能在城头上用石头、箭矢、桐油这些东西来和他们对战。却没想到,此时几可说是一座空城的金陵,城中那些唯一留下来的老弱病残伤兵的手中,竟然人手一个震天雷。

    他们明知将死,也要在死前拉上几个鞑子兵陪他们一道共赴黄泉。

    女真人本以为他们已经打败了燕秦的战神秦斐,却没有想到在他们已经占领了金陵城之后,等待他们的不是胜利的狂欢,而是燕秦人最后一次激烈而坚决的抵抗。

    那个午后从金陵城中此起彼伏传出的震天雷的巨响,直到夕阳西下时才渐渐停歇。

    当金人以为城内已再无一个活着的汉人,他们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地睡上一觉时,子夜时分,又是一声冲天巨响,因爆炸燃烧而起的熊熊火光映红了漆黑的夜空,过得许久,方才渐渐黯淡。

    这一场爆炸里,不但死了数十名金人的兵将,也让他们的主帅,豫亲王豪铎失去了他的半截左腿,并且这一辈子都再也不能有他自己的孩子。

    而此时采薇和她余下的那数千将士早已人在长江之上,坐船行到了镇江。

    原来长江有一条支流横贯金陵东西,由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这两处水关皆有一巨石闸门,用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河水汛期流量。

    采薇早在金兵打到金陵的前一天就将这两处石闸的断流石全数放下,声言已将自己和全城军民的后路全数截断,断流石一放,船只俱焚,便是想要从秦淮河逃走也不能够,誓要破釜沉舟与鞑子背水一战。

    豪铎派了数个细作前去打探,也都说是那两处水关的断流石一旦放下就绝无再开启的可能,且他们还打听到临川王不但用断流石封了秦淮河道,确也将城中的大小船只都一并烧了。

    “王爷,听说之前那汉人皇帝曾给秦斐下了一道圣旨,命他和兵部尚书施道邻无论如何也要死守金陵,切不可再退一步。如今那施道邻已经以身殉职,想他一个堂堂的郡王,总不能只顾着自己性命连个兵部尚书都比不上。”

    豪铎当时也深以为然,觉得秦斐这是要死守金陵,还在心里头鄙视了一番汉人的皇帝,觉得他命秦斐死守金陵之举简直就是在自毁长城。

    秦斐他就是诸葛亮再世,岳飞复生,手上只有那么点子人马,拿什么和他的八万精兵抗衡,他们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再智计百出的统帅,手底下没有兵马、枪炮,有个毛用?简直就是自己找死,还不如先退一步,留得性命,再去多集结些汉人,凑足了人马再来和他对战,或许还能有一线胜算。

    看来这个秦斐也不过如此,皇帝老儿要他留在金陵送死,他就当真听话地死守,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却这般惟命是从没有自己的决断,看来虽有些谋略见识,却也是个干不成大事的。

    可是他完全没想到的是,这该死的秦斐居然是在诈他。明面儿上大张旗鼓的说是什么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死守金陵,其实全是在兵不厌诈,他放下来的那两块确实是断流石不假,可也不知他又动了什么手脚,竟然放下之后仍能再打开。

    就在二十七日夜里,秦军将两处的断流石同时打开,在秦淮河上坐船从西水关出了金陵城,驶入长江,就此水遁了。

    等豪铎好容易才搞清楚了秦斐到底是怎么从金陵城里不翼而飞时,已经是两天后的事儿了。而此时替夫守了十七天金陵城的临川王妃的座船已经行到了常州地界,打算往江阴而去。

    她曾对金陵全城的百姓和士兵郑重承诺过,她会率领他们狠狠地还击入侵的鞑子,可也会尽她最大可能地保全每一个人的性命,绝不会叫他们做出无谓的牺牲。

    是以,在明知金陵城注定要陷落的时候,她没有答应士兵们要求血战到底的决定,而是劝他们先保存实力,全体走水路撤出金陵城,等养好了伤,制出了更新式的□□,才能去杀更多的鞑子。而且等鞑子进了城,发现一个秦兵都找不着的失望愤怒,远比再多杀他们几个人头更能挫伤他们的士气,更何况,因为城中留下来的人的自动请愿,她还另有布置。

    她当初虽烧了一部分船只做幌子,实则暗地里藏了几十艘船,不足之数则将门板之类的拆下来拼成个木筏,一夜之间便将城中所余的八千多将士全数运出了金陵城。

    但此时随她往江阴而去的只有三千余人,其余四千多名伤势较重的兵士,她沿途安排他们到临近的村镇上先行养伤,秦军总有一天会打回来收复金陵,那时若他们便是安在这里的一支奇兵。

    采薇早在做出替夫守城的决定时就已经将这一切谋划好了,先做出破釜沉舟的样子来,再设计废了豪铎一半的红夷大炮,这样才能至少坚守半个月,然后趁鞑子没有防备,夜里走水路从秦淮河出城到长江,再沿江而下行到江阴,由江阴的入海口入东海,再向南行,由海路到泉州。

    甚至早在她想出如何守城之前,她就先想好了由水路而走的这一条退路。她先前安排秦斐他们走的路线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最快最节省时间的一条路线。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更为安全的一条路线。仇五当时曾问她为何不走杭州到建宁再到泉州这一条直线陆路,却要绕那么一个弯子。

    因为她怕如果走陆路的话,一旦人心有变,只消有那么一两个想要投靠鞑子的汉奸官绅,便会对秦斐的安危造成极大的威胁。

    自从鞑子入侵华夏大地以来,最让她痛心疾首的便是燕秦明明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马粮草,可是除了一些矢志抗金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外,更多的官绅将领却是对鞑子不战而降,甚至主动上书请降。

    京师之地的那些文武大臣、官员士绅们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高自成的大顺军占了燕京城,他们纳头便降,等到鞑子攻进了燕京,他们立刻又对新主子跪倒称臣,简直毫无半点节操可言。

    若不是北地的官绅投降鞑子投降的如此干脆彻底,且投降之后一心效忠,仅凭鞑子那数十万人的国力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北方,跟着就大举南侵。

    鞑子最初刚攻入京师时每每上阵都是他们的八旗子弟,可是现下,每当他们在江南地界上攻城掠地时,替他们打头阵的往往不再是金人,而是投降过去的汉兵。攻打金陵城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天禄、杨承祖那两个可耻的降将。

    那些投降过去的汉兵,为了向他们的异族新主子表忠心,一个个在战场上骁勇无比地对着他们自己的同胞兄弟狠下杀手,反为敌寇效犬马之劳。实是让人痛心疾首、悲愤莫名。

    早在金陵被围之前,采薇就已经得到些消息,知道早已降金的那些官员将领私下里给江南各地的将官写了不少劝降的书信,且不少官员都对投降鞑子有些蠢蠢欲动。

    所以采薇实在是不敢让秦斐途经那么多州县走陆路。这条水路在二十多天前来说,可说是最为安全的一条路线。只是如今,在金陵城也沦陷的情形下,只怕江南的人心局势会更加动荡不安,再从这条水路走,怕是也会有些凶险,尤其是她还带着这三千兵士。

    若是她只带着红娘子和甘橘,再带少数几个从人,扮成普通人低调而行的话,便是从陆路走也比走这水路安全许全。

    可一来她不能丢下这些誓死追随她的将士不管,二来她也想尽快赶到泉州见到秦斐。

    因为她知道,此时的秦斐肯定早已从病中清醒康复,即使有她写给他的那封信,她也仍怕他会因为担心她的安危,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不管不顾的跑来寻她。

    所以,她一定要尽快赶到泉州,回到他的身边。不只是因为他此时正在疯狂地思念她,更是因为在她心底,她也是一样的相思如狂,只想早一点再看见他安好的容颜,再被他坚实有力的臂膀抱在怀中。

    虽然之前她也曾目睹过两军交战、血肉横飞的残酷,可是那时有他在她的身边,只要有他在,她就什么都不怕。可是坚守金陵的这十七天,她却需要独自一人去面对战场上所有残酷的一切,再也没有他温暖坚实的臂膀给她依靠。

    虽然她挺过来了,硬是咬牙硬撑了下来,不但漂亮地狠狠打击了鞑子的嚣张气焰,还全身而退。可此时的她,只觉得身累心累,整个人都疲惫无比,只想伏在他的怀里尽情的小憩那么片刻就好。

    然而某些时候,造化就是如此弄人,你越盼着什么,它反而离你越远,你越怕着什么,它反而会找上门来。

第235章() 
为了尽量不引人注目,采薇命跟着她的这三千余人全都做普通百姓装扮,三、五艘船为一队,分批前行,遇人相询便说是从金陵附近村镇逃出来的难民。

    因路上不便再带着那狰狞面具,她便借口怕被人认出她的龙章风质来,另取了一个人皮面具戴在脸上。那些兵士之前好些都曾见过临川王殿下的真容,都觉得这位殿下的长相实在是貌若天人,太过惹眼,易个容低调些也好,见她嗓音身形未改,便也都未起疑。

    还好这一路倒还算顺利,虽曾遇到过几次盘问,那些岗哨见他们破衣烂衫的,且又塞了银钱过来,便都没怎么难为他们。问了几句鞑子兵是否多如蝗虫,是不是当真杀人不眨眼,便任他们过去了。

    眼见船已行到江阴同靖江之间的那段水路,再行数里便是长江入海的地方,只要一入了东海,再从海路往泉州,路上便会安全许多,再不用这么提心吊胆。

    自过了最后一处岗哨后,采薇便传下令去,命行在前头的十数艘船放慢行速,等后头的船只赶上来了,大家排成一队,一道儿入海,横竖眼下是夜里,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可就在她们的船只快要驶到入海口时,突然远远望见左侧靖江府的海港处竟然火光冲天,海边儿上影影幢幢地竟似停着数十艘大船。

    采薇急忙走到船头拿出单筒远望镜看过去,只觉得那船上的旗子倒似先前曾在哪里见过似的。

    她突然想起来先前在泉州随秦斐出海时曾见过倭人的海船上就插着这种古怪旗子,难道这竟是这是倭寇的海盗船不成?

    她心中正自迟疑不定,先驶到此处的船上已经有一个叫武雄的百总过来跟她上报道:“殿下,我们驶过来时便听见那边有些不同寻常的响动,跟着便见燃起了火,属下派了两名水性好的兄弟游过去打探了一下,发现竟是倭寇夜里突然偷袭靖江府的海港。”

    采薇忙问道:“可查探到倭寇大概有多少人,靖江守军又有多少?”

    “他二人说至少也有两、三千倭寇,且火器精良,在船上朝着海港放火炮,炸死了不少咱们的守军,情势对咱们是大大不利。因此小的过来问一声殿下,不知殿下——”

    采薇看着他道:“你是想来问我,咱们是帮着靖江守军打退倭寇还是置之不理,继续赶咱们的路?我且问你,弟兄们知道是倭寇来袭,是何反应?”

    武雄道:“先前倭寇祸害了咱们近百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些弟兄的家乡就在海边诸州府,深知其害之苦,个个见了倭寇都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立时冲过去,帮着靖江府兵打退了倭寇。只是咱们到底是殿下手下的兵,一切都听殿下号令,殿下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是打是走,全听殿下决断!”

    原来这倭人所居的东海扶桑岛,离大秦不过几百里远,先前西秦时,扶桑国因白江口之战惨败于西秦,臣服于西秦的强大,自请为藩国。更因慕天朝上国之物华天宝、鼎盛繁华,派了极多的遣秦使前来中原东学西拿。

    直到岈山之战后,倭人对大秦的态度便有些微妙起来,不但再不如之前恭顺,而且屡屡乘船到我沿海诸地烧杀抢掠。近百年间倭寇之侵扰更是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皆曾受其劫掠之祸。直到数十年前,燕秦出了戚、俞两位海防名将,才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伤亡惨重,从此再不敢大举来犯。

    采薇看着左前方冲天的火光和倭寇的船只,心中暗恨不已,如今燕秦既有内乱,又有外敌,竟连海境也不得安宁,这倭人也想趁乱由海入江来打劫一番。

    她举起单筒镜再看过去,见秦军红色的服色在一团团黑色的倭人中竟是星星点点,越来越少,若是再这样下去,只怕等不到靖江城里再派出援军,这海港就要被倭寇攻占了去。

    采薇再不迟疑,立刻传令道:“武雄,你立刻去找几个水性好的弟兄悄悄的游过去,先将倭寇的船底凿沉,我记得咱们造的水底龙王炮还有几个,全都给倭寇用上,先弄沉了他们的船,断了他们火力,然后咱们再两路包抄过去。传令下去,定要将这些倭寇全灭,绝不能让他们占了靖江府。”

    红娘子看着武雄精神抖擞地跃到旁的船上去传令,不由皱眉道:“我说殿下啊,你当真要再和这倭寇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