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列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列侯-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时忽然轻声笑起来:“你们要挑战我?好吧,放马过来吧!窦家,窦太后,馆陶长公主,你们感觉到心底里的畏惧了吗?你们害怕吗?”

——

泰一是正神,五方帝君是次级神灵,商人把帝喾抬进五帝又抬为正神可谓是煞费苦心。

第81章 儒生的难堪

“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亲弑君者赵穿也。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不讨贼也。”

公羊寿摇头晃脑的讲解《公羊春秋》,座下七百三十多人是来到京师几个月招来的门徒,才几个月就聚集起七百多名天资好受过基础教育的弟子,让他对京师的感官顿时提升好几个档次,不愧是天下腹心人才汇集之地,只在一隅之地就招来如此多好学生,他在齐地治学三十多年也句三千弟子而已。

这些新嫡子个个神情专注,不时的捧着白纸低头记录,时而露出欣然满足的表情,那是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他很喜欢教育人才时的感觉,自己发一问弟子沉思良久而不可得,他才会轻描淡写的给出答案,《公羊春秋》是以史之微言阐述春秋大义,在他看来这是堂皇正道。

原本他在齐国开坛设讲门徒数千,再传弟子多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早已名满天下的人是没有必要从齐国远道而来进入京师,朝堂上争斗激烈京师里险象环生,这是儒生们从大秦吸取到的教训,所以许多大儒都喜欢躲在家乡开坛设讲,很少有人乐意去长安冒着杀头的危险拼功名。

奈何孔家人的面子不能不给,攸关儒家气运升降的大事也由不得他怠慢。

这一讲非常精彩,待一堂课讲完了许久,弟子们依然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他的好友胡毋生也在另一处讲坛在讲着《公羊春秋》,两人同为齐国临淄人,儿时为同伴求学于伏生得授《诗三百》、《尚书》而成为儒生,出师至今三十年已成为齐国著名的名儒。

“只可惜董仲舒没有来,否则我公羊学派就可以占据京师的半壁江山了。”公羊寿对现在的状态也算满意,孔安国所属的鲁儒一系败退,王臧、赵绾为首的儒生被斥出朝堂,余下的儒生根本不值一提,再要动就只有请鲁儒的首领申培公出山了。

申培公在儒家集团的备份极高,不仅是鲁儒学派的实际控制者,更是继伏生身故以来儒家的名义首领,而齐儒则没有统一的首领,而是由公羊寿、胡毋生、辕固生三个年岁相仿的儒生共同组成的学术联盟。

双方传承不同经典侧重方向不同,曾经在汉文帝时期于齐鲁之间往来激变争斗不休,双方的关系是一见面就吵架,一吵架就不欢而散的关系。

做仇人略有不足,做政敌绰绰有余。

难得的是让心高气傲的鲁儒低头了,孔家人一向自诩孔子嫡传正朔,从来不把他们这帮稷下学宫的余脉放在眼里,尤其看不起荀子一脉的学问,这让齐国儒生非常不爽,两边打口水仗从荀子在位时到今天持续了快两百年之久,时至今日终于换来鲁儒低头之日。

侧过头余光瞥见胡毋生满面春风,几个鲁儒在讲台外鬼鬼祟祟的样子,公羊寿快要开心死了,这就是命运流转的神奇力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鲁儒牛气到不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呜呜……

讲台下的儒生忽然一愣,抬起头望向城南的方向,那声苍凉悠扬的法螺就来自那个方向。

公羊寿眉头一挑,弟子们分神可不是件好事,清清嗓子提醒学生们回过神来:“诸生听赵盾弑君的典故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可以畅所欲言的说出来,吾会一一进行解答。”

三十多年治学经验让他对讲坛的掌控能力非常强大,大多数门徒立即回过神来踊跃的提问,讲坛的立刻恢复到正常轨道。

“先生,赵盾为什么要诛杀晋灵公呢?这是有违君臣大义的恶行啊!”

“先生,赵盾弑君,而史官董狐坚持记载,这样的品德是怎样做到的呢?”

公羊寿笑眯眯的听着学生们的提问,类似这样的讲坛提问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每个学生提的问题也被无数人提起过,所以公羊寿的应答如流完全不惧任何疑问。

呜呜呜……

城南的法螺声骤然响起,这次的螺号声洪亮如雄狮怒吼,其声势远震千里令人浑身一颤。

七百多名门徒的脸色忽然变的很难看,许多人焦躁不安的左顾右盼,完全忘记听讲时严肃认真静静聆听的礼仪,更糟糕的是边角就坐的门徒开始陆续退场。

公羊寿怒了:“你们要做什么去!吾的课还没有进行完不得随意走动,你们不告而别还有儒生的样子吗?”

“先生实在抱歉!学生忘记今天是逢五逢十祭拜泰一神的日子,请先生允许学生离开。”

“哎呀!今天是祭拜泰一神的日子,我竟然忘的一干二净,实在太糟糕了,先生请允许学生离开!”

“我也忘记了,今天晨起还听到祭拜泰一神的仪式准备,我就没想起来做点准备,先生请允许学生离开!”

眨眼之间,七百多名门徒全部向他行礼告辞,才不大会儿功夫就走的一干二净,讲坛下空空荡荡只有几只麻雀落下来啄食草种子,真是门可罗雀。

公羊寿面色呆滞怔忡半天,回头看向好友胡毋生的讲坛下同样不见人影,片刻前此地还是热火朝天的鼎盛景象,没想到几声螺号就把这一切毁的一干二净,公羊寿心里焉能不气!

“童儿,告诉老夫,刚才那螺号声是怎么回事?”

十二三岁的侍童苦着脸,吞吞吐吐地说道:“回禀先生,听说城南的太一神庙在举行祭祀大典,五天前有关中信众二百万热汇集于广场祭祀泰一神,想来……想来今天也是这样吧。”

“你说什么?关中信徒二百万人?二百万人拜神?他们都疯了吗?”

公羊寿瞠目结舌,齐国的富庶总人口也没有二百万人,这一下来了足足两百万信徒实在耸人听闻。

胡毋生铁青着脸走来说道:“公羊生怎么看待那泰一神祭祀?”

“还用问?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儒生当远离鬼神之事,这些长安门徒初看素质好的惊人,却不想竟然喜好鬼神之事,真是令人失望啊!”公羊寿的脸色难看极了。

他从十岁学儒,二十五岁出师,而后治学三十多年成就极为不凡,《公羊春秋》是他根据昔年稷下学宫留下的春秋资料,联合胡毋生、董仲舒三人之力整理增删编纂成书,假托先祖公羊高之名为《公羊春秋》,所以论及此书没有人比他们三个人学的更透彻,若不是要假托先人的名号,凭着此书也可以成为名传千古的大儒。

论年纪和阅历还要比袁固生厉害许多,他自问若在汉廷为春秋博士绝不会惹怒窦太后,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老人还从未碰到过全场门徒跑的一干二净,理由居然是要去祭拜草木顽石一般的神灵,简直荒谬到了极点。

眼看火候差不多,孔安国闪身走出,笑眯眯地说道:“两位有所不知,汉兴以来多迁徙六国故地的贵族豪民以充实关中,其中由以楚国人为最多,楚人好巫,拜泰一神的习俗就是从楚国带来的,秦人素来不拜神灵,但是被楚人夺取天下后同化的也拜泰一神。”

“怎么又是楚人的东西?”

胡毋生的脸色不好,公羊寿则是一脸无奈,先秦以前学派也好信仰也罢杂乱无章没有定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来,招募百家书生整理典籍,留下咸阳城内典籍百万的盛况,然而秦人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之力也少有占卜吉凶。

楚人则大不相同,他与诸夏另个霸主晋人同样喜欢鬼神之事,楚汉战争时代是西楚刘邦与西楚人项羽之间的争霸,楚国人打败楚国人称霸天下,国号称汉而不称楚,一则是受封汉王继为汉帝顺理成章,再则也有避免刺激秦人神经的含义。

可这毕竟是楚人的帝国,大汉帝国上层的楚人非常多,列侯集团九成九来自楚国,同姓诸侯王更是一水的楚人,楚人把楚国的所有文化习俗爱好全部搬到关中,觉得不太满意又从楚国故地迁徙许多父老乡亲设立新县居住,比如安抚刘太公的新丰县,就是把丰邑的老乡全部迁如关中。

对于楚国蛮子,齐鲁两地的儒生打心底里瞧不起,孔子就喜欢大谈尊礼,楚国蛮子的表面功夫做的还可以,但骨子里的粗鲁却是如何也洗不掉的,这会儿听到楚国的太阳神成了大汉帝国的主神,还要举行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可想而知几个儒生的脸色有多糟糕。

呜呜呜呜……

悠扬的法螺声又一次响起,三人走到街道旁看见成千上万的长安市民扶老携幼向城南走去,而在目光尽头的地方矗立着一座他们不想看到的巨神像。

信众们虔诚的目光热切的眼神刺痛了他们,公羊寿与胡毋生铁青着脸气愤的折头就走,孔安国阴着脸道:“打击儒学还不够,创经文立国教,你这是要和我儒家结下死仇吗?赌上我的荣誉也绝不会让你称心如意的!”

——

乌梅在刺骨的寒风中跪求收藏!

第82章 联姻提议?

泰一神像立起的第十五天,恰逢整十祭祀的大日子,神庙的主体建筑在数万民夫日以继夜的忙碌中全部竣工,宽阔的神殿高达的立住和漂亮的穹顶深深的震撼了所有人,十余丈约合二十五米高的神殿是从古至今闻所未闻的。

巨大的神殿不但让信徒们再次情绪失控,就连前来祭拜的三公九卿也十分激动,他们亲眼见证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纯以巨石垒砌的建筑打破土木建筑对诸夏文明长达数千年的垄断。

同时证明了汉文明可以应付更复杂也更安规的建筑工程,侧面反证出大汉帝国要优于灭亡的大秦,当年秦人修阿房宫,修骊山王陵,修长城耗费无数,修出来建筑一把火被项羽烧的一干二净,比比看这座泰一神殿巨石垒砌万古不朽,孰强孰弱不言自明。

原本对徭役牢骚满腹的百姓们也没话说,皇帝并不是为一己之私修建亭台宫阁,既没有让百姓自带干粮服徭役,动用国库也是为长安居民区大肆修整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更耗费巨资立起祭祀泰一神的神庙,百姓们再也不愿骂天子无德了。

自秦始皇以来,第一次有皇帝大兴徭役为百姓民生和信仰做实事,长安城的居民们住进崭新的二层民居时怀着对皇帝无比的崇敬欣喜,这是连仁厚的太宗文皇帝也没有做到的。

刘彻简直高兴极了,有生以来还从没有像今天的心情这样快活,从清晨踏出宫门那一刻起嘴巴就没合拢过。

高兴啊!

千古第一神殿多大的荣光,想到一万年后的子孙后代来此地祭祀泰一神,一定会提到万年前伟大的先祖们留下的瑰宝,他的嘴巴都快乐歪了。

趁着祭祀放松的空档,刘彻扯着他的袖子,偷偷竖起大拇指:“姊夫,你真厉害!”

“好说好说,为了天子能升入太庙配享牺牲,我就是豁出去也是值得的。”曹时得意地眨眨眼,自从那日被他捯饬出旷古绝今的《泰一经》,太子刘彻对他的态度就发生重大转变,原先只是比较亲密、而又非常倚重的君臣关系,到今天已经上升到非常亲密,非常信赖和倚重的亲戚关系。

刘彻叫出一声姊夫可不容易,以他的性格能够说服他的只有他父亲汉景帝刘启,母亲皇后王娡都拿不住他,更不用说相隔更远关系也略冷淡的窦太后,馆陶长公主之流在太子眼里完全没有影响力,所忌惮的无非是窦太后的余威而已。

他对曹时的服气源自泰一神教的教法符合所有优点,严格规定了神权不得干涉君权,泰一神的信徒必须符合温良恭俭善良勇敢,忠于人皇服从律令的基本品质,这是一件远比儒家更有利于教化风俗保持百姓淳朴不生奸利之心是非常好的武器。

曹时很清楚这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个儒家没有大行其道,而民间信奉鬼神之风浓郁的上古时代,正确引导黔首百姓的信仰始终是个难题,就好比西周春秋时代有国野之分,战国秦汉时代有闾左贱民的划分,为的就是把整个社会认为败坏民风民俗的上门女婿、食利商贾、好吃懒做的混混全部编入贱民,用严刑酷法惩罚这帮人,以得到杀鸡儆猴警告百姓不要效仿的目的。

闾左制度时至今日依然运行良好,但这不代表闾左制度永远不会崩坏,任何制度运行长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崩坏,唯有把信仰与制度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做到更久远的延续下去,当初曹时向天子刘启提出泰一神教的计划,得到首肯的主要原因就在教化风俗上。

曹时不太相信儒家的教化能力,历史上儒家的教化水平也很一般,在1500年后儒家大行其道的时代,儒家依然没办法杜绝迷信邪教等邪秽思想的产生,往远了说战国秦汉绵延到魏晋的方士炼丹修仙思想,儒家不但没有打击反而还很推崇。

外教传入中土衍生的弥勒教,白莲教,拜上帝教等乱七八糟的邪教数不胜数,更不用说各地茫茫多的土著神灵,各种奇闻怪俗歪理邪说多到令人发指,直到曹时穿越前的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到如此地步却无法阻挠震惊世界的大邪教出现。

种种事实证明一个道理,即便文明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多数百姓依然被愚昧所蒙蔽着,如果不给他们一个正确引导,他们会非常随意的轻信任意信仰,这些信仰有的好有的坏有的难辨好坏,造成的后果会是打着宗教旗帜的黄巾之乱,或者太平天国起义。

刘彻这么热心并不是傻,《泰一经》里其中有人皇升天篇,讲述了皇帝与神界的紧密关系,有功德的皇帝可以直升神界享受无穷的欢喜和快乐,皇帝死后可以升天国的**有多大,最妙的是经文里通篇都在教导信众培养诚实、谦卑、坚毅、忠诚、勇敢、怜悯、正直、守誓这八种品德。

为了约束宗教这个大魔鬼的力量,曹时特意设置森规铁律,避免泰一神教与世俗皇权相互干涉,心怀不轨之徒以泰一神名干涉世俗,影响人皇的仁德破坏朝政阴谋诡计诸般手段,将会打入炼狱受永世火焰炙烤的刑罚,洁净之火是对贪婪无耻者的最终告诫。

太庙落成的祭祀上,刘彻笑的像一朵花儿似的,出了太庙仍然不住的笑着:“姊夫,以后没人的时候我就这么叫你,以后姊夫有了女儿嫁给我儿子,我有了女儿嫁给你儿子,两家紧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