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渔村- 第6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给敖沐阳出了个主意,让他先把船拖回村外海域,抛锚固定好位置后,蓝色船工找一艘改装船去进行现场作业。

    这是个好主意,当天巨舰被拖到了村外海域,然后抛锚停了下来。

    突然看到海边出现了这么大一艘船,龙头村和王家村的人都惊呆了,他们以为这是一艘还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巨舰。

    杨树勇得知海上出现了这么一艘船后,他当场就骑着摩托车跑来找敖沐阳,火急火燎的问道:“老敖你现在家里开着印钞厂吗?这是万吨巨轮啊,多少钱买下的?你打算去南极捞磷虾啊?”

    敖沐阳笑道:“我家里世代贫农,根正苗红,什么时候开过印钞厂?这船不是我买的,是我们村的集体财产,我花了五十万买来的。”

    杨树勇眼睛顿时直了:“五十万?你逗我玩吧?”

    敖沐阳没好气的说道:“你也不瞅瞅你那丑样,我逗你玩是图啥?行了,你好好看看,这是一艘废船,就是个空铁壳子!”

    杨树勇嘀咕道:“空铁壳子也不止五十万吧?这船就是卖铁能卖多少钱?”

    敖沐阳说道:“你还别说,这个我问过了,卖铁的话有价无市,没有钢铁厂愿意回收这样的废船,拆卸造价太大,且钢铁之中添加了大量稀有元素,属于特殊钢材,回炉要收获商品钢,那还得重新提炼,有那钱不如买铁矿来炼铁。”

    巨舰停泊稳定后,他就找人给看了起来。

    现在舰船被拆卸的乱七八糟,危险系数很大,不是习惯船上工作的人上了船,一个不小心会跌下船舱,而船舱可是精钢材质,这高度掉落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当场死亡!

    正在码头上干活的老捻匠们赶来凑热闹,得知这是敖沐阳买回来的废船,陈冬娃便捻着花白胡须笑道:“老板,这船要想修补就难了,可别找我们,我们几个老头子没有本事去伺候这个大铁壳子。”

1424。最初的理想(2)() 
    一进七月,村里改变还挺大,敖沐阳买了这艘铁壳子船,敖富贵则不知道从哪里捣鼓来一套老式的电影放映机。

    敖沐阳把船停好、收拾妥当后就已经是下午接近傍晚了,他去村委报账,然后看到村委前的小广场扎了个大幕布。

    看着这黄白色的大幕布他有点茫然,就问正忙前忙后的敖富贵道:“你搞什么鬼?不去唱新闻啦?”

    敖富贵抬起头抹了把汗说道:“先不去唱了,不用天天唱,吕书记说了,我一周唱个两次就行,现在先练练嗓,以后去镇上唱。”

    敖沐阳指了指这大幕布道:“那这又是怎么回事?”

    敖富贵神秘一笑,问道:“羊子你认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敖沐阳仔细辨认一番后迟疑的说道:“你用过的尿布垫子?”

    敖富贵气的跺脚:“操了,羊子你这是埋汰我还是高看我?我小时候能用的上这么大的尿布垫子?”

    敖沐阳笑道:“没说你小时候用的。”

    敖富贵翻白眼道:“行,懒得跟你多说。”

    敖沐阳摆手道:“别露出这个熊样,我逗你玩呢,我眼睛又不瞎,这是放电影用的那个白幕布是吧?你弄起这个东西来干嘛?”

    敖富贵嘿嘿一笑,道:“你说干嘛呢?我不光撑起了幕布,你跟我来这边,你看这是什么?”

    说着他走了几步打开了一个木头箱子,露出里面一套机器。

    看到这套机器,敖沐阳就笑了:“哈,电影放映机啊?从哪里搞到的?这年头还有这玩意儿,挺罕见啊。”

    敖富贵得意的说道:“绝对罕见,这机器是我在镇政府仓库里找到的,当时我想去看看有什么跟咱们风俗有关的东西,结果就找到了这台放映机。”

    说着他拍了拍木箱子,仰头长叹:“真是缘分啊,这机器已经有五六年没用了,差点被处理给卖废品的,还好没处理。而且我试了试竟然还没坏,你说,这机器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

    敖沐阳失笑道:“给你准备的?你还挺有意思,你准备用这东西放电影?”

    敖富贵一本正经的说道:“对呀,我要放电影,你忘了上小学那会老师问咱们有什么理想,你忘了没有?我当时的理想是什么?”

    十几年前的事了,敖沐阳揉了揉太阳穴问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敖富贵道:“滚蛋,正儿八经的,你看你就没把弟兄当回事,我还记得你的理想呢,当个宇航员,大鹏想当科学家,研究一个能飞到太空的窜天猴,你那会还说你就坐着他那窜天猴上天,哈哈。”

    周围有人在看他收拾幕布,听到这话纷纷笑了。

    敖沐阳不耐的摆手道:“行了你说你当时有什么理想?当电影放映员?”

    敖富贵拍了大腿一把道:“对啊。”

    敖沐阳仔细回忆了一下,还是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不过他那个没错,这点他还有印象。

    敖富贵兴致勃勃的说道:“我是正儿八经把这当理想的,二十岁那会我去红洋打工,还在电影院打过工呢,就想去做放映员。”

    “那怎么没干下去呢?”

    敖富贵叹了口气道:“我还没捞着干成技术工种,就当了半个月的服务员,然后我打工的电影院倒闭了。”

    “那老板真倒霉啊。”

    幕布拉起来后,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那就是拼起机器来,机器有几样主体,放映机、留声机、扩音器、喇叭,敖富贵说还有一台发电机,现在村里电压稳定,用不着那东西了。

    敖沐阳报完账后,敖富贵把机器安装了起来,他把两个大喇叭分别挂在了两根路灯杆上,正好从两边对着小广场。

    看见敖沐阳出来,敖富贵把一只脚踩到了木箱上,昂着头说道:“羊子,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你在喇叭上喊一声,今天我放电影给村里人看。”

    敖沐阳苦笑道:“你快别废这个劲了,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有电脑,电视是4K高清屏,电脑片源是1080P,谁还会出来看这个?”

    敖富贵不在意的说道:“总有人愿意出来看,你不信就试试,肯定有不少人愿意来看,因为我放的都是大家以前没看够的电影,这些电影现在在电视、电脑上看不了。”

    敖沐阳笑道:“在电视上可能看不着,在电脑上怎么看不了?”

    敖富贵又搬起一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排铁盒子,上面涂着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的油漆,历经多年岁月,漆面已经斑驳,上面本来贴的图片颜色几乎掉光了,只剩下一些隐约的线条。

    “自己看看,这些片子你在电脑上就是能搜倒片源,可片源清晰度是多少?根本看不清!”敖富贵自信的说道。

    敖沐阳随手拿出一个铁盒子,他以前没接触过放映机录像带,就问道:“这就是录像带保存盒?”

    敖富贵道:“对,你别乱打开,都是老片子,得由我这样的专业人员来处理,你不能乱动。”

    “切。”敖沐阳嗤之以鼻。

    铁盒子脊背上用修正液还是什么写了一列字:瞧这一家子。

    本来铁盒子上有类似海报的图片,可是损毁严重,他看了看没看出来上面画的是什么,就问道:“这是什么片子?”

    敖富贵精神抖擞:“嘿,这可是一部好片子,陈强和陈佩斯爷俩主演的片子,你去网上找片源都不好找,不信你试试,我找过来着,就找到一些介绍和一些模糊的片源。”

    听他说这是陈佩斯父子出演的电影,敖沐阳多少有了一些兴趣,作为八零末生人,他这一代的童年见证了陈佩斯的演艺巅峰,对这位光头艺术家还是很有好感的。

    一边介绍着,敖富贵一边又抽出一个铁盒递给他:“看这个,这个你喜欢,当时咱们村放这个的时候你还跟着打拳来着。”

    盒子背脊上写的是《少林寺》三个字,这片子的封皮图案保存的还凑活,应该是后来换过的,上面是光头的jack…李一身武僧练功服在挥拳。

    敖富贵的话让敖沐阳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些事,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忍不住笑道:“你小子记忆力真不错。”

    “那可不,”敖富贵得意,“专门记你们的糗事。”

    敖沐阳点点头道:“嗯,你这样的在电影里活不过两分钟。”

    PS:说句题外话,如果有九零后和零零后的朋友没看过《瞧这一家子》这部电影,那真可以去看看,背景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故事也很有意思,是一部好电影,B站就有高清资源。

1425。改造大船(3)() 
    敖富贵找到的老片子还不少,敖沐阳看了看,待到满山红叶时、神秘的大佛、朝阳花开、上甘岭等等,一共得有二十多部。

    这些片子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拍摄出来的,如他所说,片源在网上很不好找,即使能找到也不清晰了,他手中的录像带算是高清片源。

    夜幕降临之后,敖富贵把组装起来的放映机放在一张桌子上,然后在桌子腿上绑了一根细棍翘起来,他在上面系上灯泡,电源一开,灯泡亮了。

    敖沐阳拿着个包子吃的香喷喷,看到灯泡亮了他就问道:“富贵,这灯泡干啥呀?”

    “照明用的。”敖富贵解释道。

    敖沐阳指着头顶上的路灯说道:“你傻呢,这不有路灯照明吗?”

    敖富贵冷哼道:“你才傻呢,路灯待会就熄了。”

    太阳落山,万家灯火亮起。

    村里家家户户的灯光也亮了,路灯隐隐约约的亮起,有的吊在树冠里,光芒通过枝叶间隙冒出来,恍恍惚惚。

    随着放映机启动,一道光柱照在了幕布上,然后先是出现了个圆形光环,光环很快绽放变成了长方形。

    这是敖沐阳童年记忆中,关于放映电影为数不多的画面,他记得小时候看的这种电影,确实是从这样的场景开始。

    接下来就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和标志性前奏音乐响起,陆陆续续有人带着小板凳来看电影。

    敖沐阳以为没人对这种老式电影感兴趣,结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来的人不少,到电影正式开始后竟然有四十多个人来了,这些人多数不是村里人,而是游客。

    有游客举起手机拍照,然后跟左右的朋友说道:“哈,还挺有童年感觉的。”

    也有游客带着孩子来的,敖沐阳听见好几个人跟孩子说:“这就是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看的电影。”“这是爸爸小时候最爱的娱乐活动。”“来,儿砸,爸爸带你体会一下最早的电影院氛围。”

    敖富贵放了一部叫神秘的大佛的电影,不断有游客嘿嘿笑:“这是七十年代呀?”“真挺怀念那时候的。”“你怀念的是自个儿的青春,哪是七十年代?”

    几个人正讨论的热烈,突然有人插嘴道:“什么七十年代?这电影演的是四十年代的事,是解放前的。”

    本来是想来回忆青春的几个七零后游客顿时觉得没劲了。

    敖志满老爷子趴在窗口磕着瓜子看电影,他对敖沐阳说道:“村长,这个电影你们小年轻没看过吧?好看,这个跟少林寺一样好看。”

    敖沐阳没看过几部这种电影,在他记事开始,电视机就开始进入老百姓的家庭,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这种露天电影模式就不受欢迎了。

    敖沐阳问道:“这电影讲什么的?”

    敖志满含糊的说道:“你自己看、自己看,好看。”

    敖沐阳觉得晚上反正没事,就倚着墙看起了电影,这电影叙事风格很古朴,故事有悬念,充满八十年代电影的风情,倒也有些意思。

    从这天开始,敖富贵在村里放起了老电影,每天晚上夜幕降临,他就开始放电影,一天放一部,因为村里人多,零零散散总有人来捧场。

    过了两天,蓝色船工的机械作业船来到龙头村外海,开始对大船壳子进行改装。

    关于大船的改装细节,这得靠敖沐阳来定夺,颜青城帮不上他的忙。

    老敖这两天没什么事就上网去查阅关于船舶养殖的灵感,他没找到各国用渔船养鱼的新闻,倒是找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构建大型离岸养殖平台进行渔业生产的消息。

    典型如法国与挪威合作在布雷斯特北部的布列塔尼海岸建成的一艘长270米的养殖平台,它就是用一艘退役报废的轮船改装而成,总排水量达到10万吨级,专门养殖鲑鱼,年产3000吨,效益很好。

    还有,欧洲渔业委员会正在筹备建设一种半潜式工船,长189米、宽56米,航速8节,可接运活捕金枪鱼,也可作为养殖母船。

    当然,这种工船还在研究计划中,船舶好造,金枪鱼的养殖技术难以攻克,而这种船的造价很高——不管是铸造还是运营,它的成本都很高,只有养殖金枪鱼这种名贵鱼才有盈利空间。

    敖沐阳就想把这大铁壳子改造成这种养殖平台,但国内没有技术,现今国内顶多就是设置海洋网箱养殖平台,比较成功的是在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的那100多口深水网箱,里面养殖龙胆石斑鱼、军曹鱼、龙虾等名贵海产,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他的养殖池里也有龙虾,中华锦绣龙虾,他计划把这些龙虾转移到大船壳子里。

    关于大船壳子的改造计划,敖沐阳想请教一下专家,但他认识的专家没有擅长这块的,他更多的还得靠自己琢磨。

    他请教过李继,李继不太懂,又去托关系请教海洋养殖方面的同行大拿,最后联系到了一位在国家水科院渔机所就职的专家。

    这专家叫沈玉,李继联系上他后很高兴,就去找了敖沐阳。

    敖沐阳一听又要接触专家,且专家又是来自中科院且姓沈,他脑袋顿时就大了:“我娘来,李老师这事咱们自己搞得了,这中科院的大佬我是实在不想接触了。”

    李继给了他一个白眼,道:“沈老师不是中科院的,是水科院的,我打听过了,他确实是这种大型养殖平台的专家。”

    敖沐阳搓了搓手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