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渔村- 第6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金军追到了东海海滨,当时有渔民载着他和一众大臣乘风破浪躲开了金军追兵。”

    “退难脱险后,赵构感激渔民们关键时刻出手就想送他们谢礼,可惜官家那会跑的及也没什么金银财宝,就把一条御裤送给了当时帮助他的渔民。”

    杜兴义惊愕的问道:“这皇帝也太粗犷了一点吧?用裤子做谢礼?原来九品芝麻官里那故事是有现实做依据的啊?”

    敖沐阳瞥了他一眼说道:“传说,这都是传说。”

    姜晓玉好奇的问道:“还有这故事?”

    敖沐阳说道:“嗯,我刚刚上网搜的,东海那边的渔民也穿笼裤,这故事就是他们那边的,反正都是笼裤,那故事肯定能套用的上。”

    四人换上大襟布衫和笼裤,赤着脚站在木船上一字摆开,这样看起来跟木船的风格确实很搭配了。

    江雪和许楠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流程,然后对苏乘龙点头,苏乘龙打开了摄像机。

    这时候陈冬娃怯生生的举起手说道:“报告领导,我有话要说。”

    敖沐阳笑道:“什么领导,什么报告,老爷子你有话尽管说,就当他们四个不存在,你们待会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陈冬娃抿了口口水看了眼摄像机,脸上表情很紧张,他说道:“那不能行吧?我们还没被拍过哩。”

    江雪补充道:“村长,你安慰不了他们,他们对着镜头总会紧张的,不过咱们可以跟拍好几天,有空了就过来拍一段,他们总会熟悉的。”

    敖沐阳点点头,示意他们再度开始。

    陈冬娃急了,说道:“领导,我有话要说哩。”

    “噢噢,对。”老敖讪笑,“要说什么?”

    陈冬娃深吸了口气道:“昨天我们四个老弟兄讨论了一下,其实光拍我们捻船没啥意思,然后我们琢磨了一下,就想再展现点别的,捻匠除了捻船,还会收老船木,老船木功能多,做板凳椅子家伙什,手巧的还能搞木雕,程大金平时就会弄一些木雕。”

    沉默寡言的程大金点了点头,他从放在船上的工具箱里拿出一大一小两个木雕,大的有二十多公分,小的则是巴掌大小。

    敖沐阳走过去看了看,大的木雕是一条龙盘在木柱上吞云吐雾,小的则是一只三足金蟾,程大金雕工不错,木雕线条流畅而细腻,竟然相当漂亮。

    许楠问陈冬娃道:“陈老伯,你先介绍一下这个老船木吧。”

    摄像机转了过去,陈冬娃瞥了一眼镜头哆嗦了起来,他挤挤眼想说话,可话到了嘴边说不出来,又愣住了。

    许楠打了个响指道:“龙哥,把摄像机给关了。”

    她又对陈冬娃说道:“今天我们就是跟着你们看看,不拿镜头拍你们,后面再拍,所以你们随意点就行。”

    陈冬娃有些心虚的看向敖沐阳道:“领导,我们给你丢脸了呀。”

    敖沐阳笑道:“老爷子,你们愿意来拍这些东西是给我面子,不管做什么,都在给我脸,哪有给我丢脸?刚才我没说,现在我还得告诉你们,这视频拍出来以后,你们一人有五千块的奖励。”

    杜兴义道:“哟,村长好大手笔。”

    姜晓玉倒是习惯了他的作风,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这算什么,我们村长那是真视金钱如粪土。”

    敖沐阳只是觉得这些老匠人生活太不容易,虽说拍这视频的本意是为了宣传捻匠这门职业,但现在他明白这视频是可以帮他赚钱的,而且赚的还不少,那自己吃肉怎么能不让人家喝口汤呢?

    听了他的话,四个老捻匠眼睛都亮了:“啊?还给钱?”“五千块哩,一个人五千吗?”

    陈冬娃搓搓手说道:“领导,这怎么行?这多不好意思?”

    敖沐阳说道:“这些你们听我的吧,来,继续,现在不拍了,你先介绍一下老船木。”

    陈冬娃咳嗽一声来了精神,他说道:“咱们国家自古以来这造船用料就讲究着呢,你问老家伙,他们都知道要造船得用密度高、硬度大、有油性最好带蜡质的木材,对吧?”

    “以前年份好的时候,大户人家造船得用海南紫荆、铁梨木、铁樟木、泰柚、金柚檀、昆甸木,特别是海船,不光得用好树种,还得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原木,这样成船终年被海水浸泡、被风吹浪打也不会散了,反而会更加的结实耐磨……”

    “这样的木头防潮、防水、防虫,特别珍贵呢,老辈儿的时候老百姓人家可用不上这样木头做的船。”程大金补充道。

    许楠恍然点头:“这些船所用木头特别珍贵,等到船退役报废,可以拆解开来再利用是吧?”

1352。养猪吧(3)() 
围绕老船木,四个老捻匠对着许楠侃侃而谈。

    在红洋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港口城市,老船木并不罕见,特别是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国家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大量具有远洋能力的大型现代渔船投入了使用,一些老式木制渔船就开始报废。

    这类船本身年代比较久远,一般在60年以上,上百年也较常见,一艘木船能航行上百年,由此可知其材质多么出众。

    不过木船既然要报废,肯定已经近乎破烂,否则渔夫们找捻匠修复一番还能去海里扛一段时间赚点钱。

    破烂木船的船舷、甲板长年经过海水的浸泡,早已面目全非,看上去就像一块块烂木头。

    这种木头价值低,处理起来费劲,捻匠们会趁机将之采购到手,经过精心打磨与修复后,老船木的美感就显露出来了。

    程大金给许楠看自己手里的两座雕塑,这都是老船木做成,表面有着似被火烧过的黑褐色沟壑纹理,另外分布有不规则的铆孔。

    这些铆孔使得木头价值锐减,可是在他手中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在蟠龙盘柱的木雕中,他把密密麻麻的铆孔四周做了雕琢,将之变为了龙鳞;而在金蝉望天的木雕中,因为铆孔很少,他把铆孔做成了金蝉的眼睛和嘴巴。

    老船木历经百年海上风云,它本身就拥有粗犷的气质以及强烈的沧桑感,这样做出来的木雕格外有味道。

    “要是木头的块头大一些,其实我们更喜欢做茶桌、茶凳、板凳、椅子和餐桌,它们木料可是好啊,做出来的东西特别的结实。因为它们毕竟是老木材嘛,所以天然就带着古朴的气息。”陈冬娃说道。

    许楠问道:“按照你的说法,捻匠不光要捻船,还可以发展个木雕的副业,是吗?”

    陈学冬咧嘴笑道:“对头,现在木船比以前少多了,但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些老木船会报废,只要愿意到处接活,有了人脉以后,哪里有船报废,哪里就有人会通知你,去了把船拖走花不了几个钱,回头自己雕刻一下既能陶冶情操,转手又能卖上一些钱,多好。”

    他们在聊着天,江雪把目光放在了老捻匠们身上的衣服上。

    这几套衣服带有刺绣图案,看起来颇为精美,她对敖沐阳说道:“村长,回头我们可以做一期渔家传统服饰的视频节目,现在粉丝对渔家文化还是很有兴趣的。”

    敖沐阳说道:“这个可以啊,让姜主任给你们联系村里的老人,他们肚子里有许多关于这些服饰的故事。”

    “除了这种大襟布衫和笼裤,传统的渔家服饰还有什么呀?”江雪转头问姜晓玉。

    姜晓玉想了想说道:“大襟布衫和笼裤是基本,另外还有背单——不是套被子的那个背单,就是一种外套,以前我们渔家人冬罩棉背单,春秋穿夹背单,夏穿单背单。”

    “大襟布衫、笼裤和背单是男人的家伙什,渔家的妇女穿另外的东西,主要有三大件:头巾,布褴,横襟衫。以前老婆子戴黑白头巾,年轻的戴花头巾,我结婚那会娘家就给陪嫁了好几块漂亮的花头巾呢……”

    这边没敖沐阳什么事了,他对杜兴义说道:“老杜,我先撤了,你们多跟捻匠师傅接触一下,让他们慢慢适应镜头,然后就能拍好视频了。”

    杜兴义低声笑道:“这已经在拍着了,喏。”

    他往苏乘龙的位置努了努嘴,敖沐阳看到苏乘龙看似随意拎在手里的录像机其实在稳稳的对准许楠和老捻匠。

    先前许楠打响指说关闭录像机,其实是给苏乘龙发信号,让他进行隐蔽拍摄。

    敖沐阳恍然,这样一切进行的就更顺利了。

    他离开码头回到家里,禁渔期是他最轻松的时候,村里渔船都不出海了,家家户户专心致志的招待游客,让他省去好些事宜。

    闲了两天,他倒是觉得有些无聊了,就给自己找了些事做。

    首先他把做羊油饼的老贾给训斥了一通,老贾发现山上有羊,他得知那些羊是野山羊,就起了贪念,去山上设了陷阱想捕捉这些山羊。

    结果没套到山羊,倒是套到了一个在山上跑的孩子,孩子家长很生气,拆掉陷阱后循迹而来,找到他家门上闹腾起来。

    敖沐阳警告老贾老老实实的卖羊油饼,山上不管是鸡鸭兔还是野猪野山羊,他都不准去捕捉。

    老贾不服气,敖沐阳使劲拍了拍他店面门口的桌子说道:“这是村里的规矩,你要是不乐意遵守,那你就回你以前的小巷子里吧。”

    一听这话,老贾萎靡了。虽然来到村里时间不久,但实打实的销量让他了解了龙头村的消费潜力,待在这村里赚钱更多,他怎么能舍得离开?

    办妥了这件事后,敖沐阳其次思索起了山上放养的野牲口。

    大龙山上野菜多、牲口适口的野草多——倒不是当地钟灵毓秀,主要是村里从去年就开始往山上撒野菜和优质野草的种子,这些东西好养活,见风就长,今年野菜野草比以往多了许多。

    这些东西不能浪费,他觉得村里可以在山上养上点家畜。

    但放养普通的牛羊猪没意思,他盯着央视农业军事频道看了一会后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养殖小香猪。

    小香猪的西南一带少数民族将野猪驯化后长期培育出来的一个品种,个头小,一般四五十斤就要出栏了,具有皮薄、骨细、肉嫩、味美的特点。

    另外他观察小香猪长得也是秀气,平时在山上养殖可以保持干净,这样可以当宠物养着给游客看,如果游客喜欢,那可以等它肥了以后宰了给游客吃。

    他把这个想法给村里的干部说了一声,几个人一起用看灵异事件的眼神看他,潜台词就是:你怕不是脑子里进了鬼?

    敖沐阳不悦道:“你们什么眼神?我这提议不好?”

    姜晓玉说道:“村长,咱们都是渔民,祖祖辈辈打渔,养鱼咱们懂,养猪的事咱不懂啊,这个咱们不擅长。”

    “就是,好比抢劫的去干行骗的事,不专业呀。”敖大国帮腔道。

1353。民主(4)() 
敖沐阳选择养殖小香猪是有理由的,香猪天生就适应山林环境,再者香猪是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给培育出来的,他们那边耕地少、野菜野草水草多,小香猪的肠胃习惯了这些食物,而龙头山上多的是这些东西。

    最重要的是,小香猪出栏时间快,且价值大,村里养上一批香猪不愁销路,卖给村里渔家乐就行了,到时候让他们推出个新菜单,让游客多一个选择。

    他把想法说了出来,几个干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统一了意见:“既然村长想搞一下这事,那就搞搞吧,村长的想法总归是没错的。”

    敖沐阳说道:“什么叫我想搞咱们就搞?村委不是我的一言堂,咱们这是在策划给村子增添财政收入的项目,大家伙群策群力一起讨论,都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咱们是民主村委嘛。”

    敖大国说道:“要是说心底话,那我不想搞这个香猪的项目,你让谁去养香猪?村里没有什么闲置劳动力了,再说放猪上山这种事都是旧社会贫苦人家才干的活,现在谁还干呢?”

    敖沐阳摆摆手说道:“大国的意见没有说服力,过掉,下一个。”

    姜晓玉说道:“我也不想养这个东西,咱们村里就老老实实打渔和搞旅游业成了,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

    敖沐阳继续摆摆手说道:“姜主任是头发长见识短,真是毫无远见,咱们不听她的意见了,下一个。”

    敖文昌说道:“我赞成去山上养一批香猪,资源最大化利用嘛。”

    敖沐阳赞许的说道:“文昌这些年的书没白读,说得好。”

    大家伙明白他的意思了,其他人纷纷响应他的提议:“养猪!”

    知道这个消息后,村里不少人傻愣愣的懵了一会:“什么?村委要养猪了?哦,是村委要找人养猪?去山上养猪?那爱找谁就找谁,反正别找我。”

    本来去山上养香猪这事,就是老敖一拍脑袋灵光一闪想出来的主意,纯粹是打发这两天的无聊时光。

    可是他提出这想法后,却发现全村上下都很排斥,这就让他很火大了:村里这些人啊,一个两个都是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没有一点开拓进取的精神!

    没人看好这项目,老敖自己一咬牙一跺脚,决定自己养,反正狼家兄弟最近没事干,它们已经到了成熟的年纪,得给它们多找点事干,否则村里母狗还得遭殃。

    他准备让狼家兄弟去放猪,以前他试过这一手了,狼家兄弟都能去放养小野猪,所以更何况香猪?

    香猪不光个头小,脑子也傻——它们是近亲繁殖的产物,在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都是几个村养一两头公猪来给母猪配种。由于配种过早、利用过度,导致公猪发育不良,使用个一两年就得淘汰。

    淘汰了种公猪以后,当地人往往没有财力再去购置新的种公猪,他们就从种公猪繁育的后代中挑选强壮的来充当新的种公猪。

    就这样,近亲繁殖导致了香猪基因出现问题,变成了长不大的侏儒猪,另外它们智商也有问题,很是老实听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里,这些小猪都是放养的,它们不会乱跑。

    村里没事,又不用出海捕鱼,敖沐阳把海上巡逻队的事交代给了几位副队长,然后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