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马-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马义从扬名与皇甫岑之手,但公孙瓒与刘备皆是当年统帅!

未等李察想好怎么回话,刘表跨前一步,对着城下公孙瓒高声问道:“公孙将军可也是受大将军之令,兴夜来此驰援洛阳城?”

一听这话,李察猛然转头看向刘表。

刘表装作不知,寻常口吻道:“百万黑山南下,听闻曹操逆贼联合黑山精锐,企图偷袭洛阳城,再次坐实南宫之乱。大将军听闻风声,连夜飞鸽传书尚书台,征调各地骑兵精锐回援京师。此乃尚书台田仆射手谕!”

“那田仆射呢?”

李察问道。

“正在南宫城外等候我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公孙将军的士卒入城!”

“这……大批士卒入城,岂不会?”

“将军,恕我直言,你只是一个城门校尉,管的太多了吧?”

未等李察再有反应。

早就知道刘表是自己内应的公孙瓒当即照着黑衣人早先给的口信,回应道:“李察速速开门,哨骑来报,黑山与曹贼余孽正要过来!”

“这。”

“李察,此乃尚书台签令!”

“李察,我也曾是你上司!”

两个人同声响起,李察一颤,他纵然谨慎,但现在不仅有大将军皇甫岑结义大哥在此,更有尚书台田丰田仆射的签令,李察自认为没有太大纰漏,而且他确实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影响尚书台的安排,只是李察……

“李察!”

“诺!”

“开门!”

一声长啸,从城内竟然步履蹒跚走来刘备一人,他身上的伤还未痊愈,可是那目光之中却依旧透漏着很多坚定!

有田丰签令,再有公孙瓒、刘备两人的出现,李察再无反对之意,刘备在荆襄誓死不投叛军的事迹,李察当然听说过,他自然认为刘备决然不会背叛大将军,也决然不会背叛朝廷,当即扬手道:“城门!”

所有守城士卒扭头瞧向李察。

刘表对刘备的出现很意外,在黑衣人的提示里可决然没有刘备这条信息!但就在李察说话之际,他已经跨前一步,隐蔽的躲在李察身后。

刘备就那么走了几步,看似很软,却突然挡在刘表身前,用手压下拔剑而立的刘表,轻声道:“入宫为上!”

“城门——开!”

一声令下,洛阳城的城门咯吱咯吱的被打开,与此同时,城内外的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在眼眸之中划过一丝喜悦,但就那么一瞬间,瞬间过后,公孙瓒部下所有人都涌入城内。

刘备悄悄地拽住刘表的衣襟,两人追随下城。

只有李察心境乱颤,不安的望着他们离去的背景,咬着嘴角,沉吟一刻后,当即令道:“令下,不许北军五校入城,再派人给田仆射通告此消息!”

……

北海城南。

一处土丘之上,阎柔极目向北而望。灰黑色的北海城墙,在视线中,隐隐约约。这大概是自己这支军队距离青州最近的一刻,借着月色的掩护,此时离北海城不过三里的距离。

在他身后,两万辽东水军,正在土丘下面静静等候。人牵马而立,只能看到铁盔吐出的寒气。

昨夜。

……

“子义,你难道真要亲自带领这点人去抢北海城?”

“嗯。”

“大哥,担心什么,我们不是有高干这厮给领路吗?”

“嗯。子义将军此去,千万小心,如果诈城不成,我们回来强攻也未尝不可。”

……

身旁辽东小校,牵招凑到阎柔的身旁,低声问道:“就让子义将军领这么点人去诈城,是不是太危险了?”

阎柔勉强一笑:“现在也只能等着了,子义将军说过,他出发半个时辰之后,我们才能全力北向,直扑北海,眼前就是天塌地陷,我们也不能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听他的。”

牵招点点头,深情的眼望东北方向。大将军皇甫岑麾下,忠义之士太多了,自己见过不少,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为君死亦无憾”的豪情,少帝一句话,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此一生,能与这些豪杰血染征袍,死亦无憾。

“只有祈祷子义将军能够平安的取下北海城。”

田畴摸着胡须,静静地祈祷着,他很清楚,只要他们拿下青州,就算是彻底断了盟军的粮草供应,以后的仗即便不打,也能困死十二路盟军!

似儒将的田豫也迟迟没有说话,只是在心中呐喊:“子义兄啊子义兄,此去北海,不止我们,整个天下,整个大汉都在为子义兄祈祷,青州定,则河北定,河北定,则北方定,北方定,则天下定。”

……

北海城南外。

刚刚经历了几场大战的北海城,残存的墙头上,不过只有七八人的影子在游荡。北海城南门护城河外头,也有同样几个孤鬼似的影子,等着换岗。

寒风一动,传来脚步的声音。

就见城下,跌跌撞撞走来六七十号人,当先的人还打着破烂不堪的旗号。正是袁谭派出去巡视的高干人马。他们人人都狼狈不堪,身上衣服已经不成样子,不过这些人还没忘记自己是个军人,至少兵刃还带着。

守在护城河外的一个小校扬声大呼:“什么人?”

太史慈就在队列当中,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一路走过来,也是筋疲力尽。但是此刻,他顿时就忘记所有一切,心中紧张的握住自己的兵刃,在他周围都是他挑选的辽东死士。

走在前头的阎志一捅高干:“说话。”

高干是在昨夜被太史慈生擒的哨骑军。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本无什么本事,但是因为嫡系的关系,被调往袁谭的帐下听用。几日前被袁谭调往各地巡视,不想正被太史慈擒个正着。

阎柔还没有捅到他,全神贯注的高干就已经扬声:“妈的,我是高干,我碰倒了青州黄巾流寇,对方势大,我们死伤一大堆,借着夜色逃出来,回来报信,让我进城,找大公子禀报!”

护城河下的小校一见果真是高干,知道高干的底细,急忙道:“将军等着,我们这就放下吊桥。”

高干还想嘎嘎嘴,说些什么。

阎志回头瞪了他一眼:“不要多言,埋头过去。”

阎志虽然为人胆大,但这一路走来,心里头也是砰砰乱跳。战场上的变数本来就很多,但这一次,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以不足百人,要抢下眼前的北海城。再多的心理安慰,这个时候都不大派得上用场。

人群之中的太史慈轻轻摘下身上骑弓,藏在人堆里头。

这几十号人,只是杂乱的走到壕沟旁边,木桥横在壕沟上头。对面就是北海城墙。身侧不远处的营寨上头,方才以为是敌军的脑袋瓜子又缩了回去。

壕沟前头,守着的人按着兵刃走过来,扫了众人一眼,也不盘问,只是拉住最前头的高干,低声道:“高将军,大公子早在城中等着您呢?”

高干气焰很高的点点头,没有回话。身后的阎志、太史慈等人跟着高干直往城下走。

桥口守卫,退开一边,只是木讷的看着眼前这些残兵败将。

太史慈给夹在人堆当中,浑噩的走了过去。此刻,人人呼吸粗重。只有前头阎志和太史慈两人面色宁静。

青州是自己的家乡,昨夜登陆东莱郡,太史慈连自己的家乡都没过,对于青州他太熟悉了,这里有太多关于他的回忆了,当年为上司报仇杀人,如今太史慈终于可以从新的杀回来。自己又回到了青州,这次却是要将这座城市,踏在自己的脚下。

这时,城上探出一个人头。身上文士装扮,只是朝下大叫:“什么人?怎么放他们过来?”

高干不用阎志提醒,立刻仰头大叫:“我是高干。我们一队人马巡视四地,遭逢黄巾流寇,大部分的弟兄都战死了,只剩我们几个逃回来了。城上的可是辛毗辛先生?”

城上人影坚决的摆手:“城门绝不能开。你在护城河外等候,卸去兵刃,我去通知一下大公子。”

“佐治先生,我可是主公的外甥,今番遭此大难,你竟然不让我进城,是何道理?”高干好歹也是袁绍的外甥,是袁绍的嫡系,面前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就敢如此,岂不是让北海城上的守军看笑话。

城上那人却并未受高干的恐吓而有所动摇,依旧没有松口,打开城门。

“辛佐治!”高干感觉到自己要上的寒意,知道阎志正在用刀威逼着自己,强忍着大吼一声:“辛佐治,我怎么说也是这城里的副将,小心我告你罪怠慢上司的罪过。”

城上辛毗一怔,瞬间失神。

太史慈在人群当中,心知,北海城看似松懈不堪,但守城将领都是智将,不易诈取。目光如闪电一般,抓住这一丝机会。所有压抑在胸中的气息,所有的艰辛,所有的提心吊胆,在这一刻,都随着一声大吼而出:“射死他!”

吼声震荡着北海城墙,震荡着青州蓝天。

人群哗的一下闪开,身后的太史慈已经拉满了弓,一箭电闪般射出,正正直透城头那辛毗面门。在守军还没反应过来之际,那辛毗已经一个踉跄,头上脚下,从两层楼高的北海城墙,直挺挺的摔了下来!

这一开弓,战事自然而起!

北海城上,虽然守备松懈,但是胜在人多,而且巡城守将又有辛毗这样谨慎的谋士。诈城不成,辛毗死活不开城门。高干也没有办法。

城门不见得能骗开,这个大家都考虑到了,不能指望侥幸。一旦骗不开城门,只有硬冲硬抢,这短短的时间,就是最为危险关键的时刻。太史慈带领的这七八十人的精锐,发起了攻击,力量虽然少过袁谭所部,但好在此时北海城上已无领军,此时,一旦抢不回来,就再也没有这等机会了。

这个时候,太史慈觉得眼前一切,都已经放慢了,所有守军的反应都是超慢,不,那是他身旁辽东死士的速度,他身后的十余人,已经拔出兵刃,冲向壕沟外头那些已经目瞪口呆的守军。前面太史慈冲在最前头,将环首刀咬在口中,手中挥舞着预备好的钩索,直直的冲向城下。

阎志,带数名射手。半跪在地,彼此间隔的或发出一箭,似乎在此刻,都能看清这羽箭向前飞出的轨迹,看见羽箭长长的破甲锥头,撕开冰冷的寒风。

城上探出头来的人,试图还射,或者想推出滚木的人影,只要稍稍露出形迹,就带着羽箭颤动的箭尾,哼也不哼的倒地。太史慈已经扑到了城墙之下,他的身边,就是辽东水军的士卒,抛出十几条钩索。太史慈矫捷的身形如电一般,已经咬刀蹂身直上,比身边的其他人还要快上一线。

太史慈知道,只要夺了城门,三里之外的两万大军就会直扑北海城下。

一个探头的士卒被射倒,另外的人却藏身垛口之后,挥刀猛砍。

这个时候,城墙上头拉长了惊呼惨叫,变了嗓门儿的怒吼,凸显出他们这次突袭,到底带给了城头守卒多大的意外。城头各种预备传令的号角金鼓都在纷乱的敲响,完全不管什么样的声音传达什么样的信号了,只是拼命的敲响。寒风当中,这突然杀到的数十人,一下就干掉了巡城司马辛毗,让城头守军,现在还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凭着本能在进行抵抗。

对于北海守军来说,这种近似后世海军陆战队的突袭作战方式,让他们惊恐无比。这个冷兵器时代的中古军队,还是习惯于列阵而战,凭着号令旗号统一指挥,机械的前进或者后退,最后进行厮杀。

可太史慈的优势在于,他率领的辽东水军是从三年前就训练有素的部队,无一不是健斗之士,再有太史慈和阎志这样武艺高强的人在,带给城头守军的震撼和混乱,同样是惊人。

现在城头守军,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组织防御。只是依托城墙下意识的进行抵抗。指望能够拖延到其他地方的守军增援过来!

而城下太史慈周围,同样是一片混乱大呼的声音。后尾几人,已经砍翻了四五个站在壕沟外头的守卒,其他的人不是掉头就跑,就是跪地乞降。不远处的南门营寨上头,同样是一片金鼓声音响亮,不知道多少人放开嗓门大叫。

太史慈耳边,还有一个破锣一般的嗓门在大呼,却是那个俘虏高干,他疯子也似的跳脚大叫:“我们还替袁谭卖什么命。汉军回来了,这天下就是大汉的,我们就降了也是汉军。”

阎志在城下压阵,也同样大呼出声:“我们是汉军,降者不杀。”

太史慈掉头,朝着阎志呼喊:“我去开城门,让大军冲进来。你去点狼烟。”

这个时候,北海城内终于被惊动,四面城门,都响起了应和的号角声音。正对南门的数千士卒,同时发出了大声的欢呼!而南门城墙上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

墙上领兵的一个袁军统领,只是举着手,咬牙切齿半晌,就要挥手下令,让麾下人马冲出,去抄太史慈他们这队人马后路。身边的副将却一把拉住他的手:“看!”

此时从城内,已经杀出一股军队,正是袁谭带领的一部人马。

寒风中,太史慈牙齿只是碰得格格作响,却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遏制不住的激动。他早已拔刀在手,只是在手里攥得死紧。

眼前厮杀正激烈,却丝毫都杀不到城下。

身旁无数双目光都投向自己这里,无数声音同时涌来:“将军,敌军的援军来了,我们不成啊!”

太史慈猛的大吼一声,他举起长刀,扯开嗓门大呼:“老子就不相信了,他奶奶的,只进不退,就是战死,咱们也要把这北海城门抢下来。”

北海城墙上头,在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又遭遇了一场厮杀。

在太史慈几人扑上城头的时候,守卒还鼓起最后勇气,从四面八方涌上。太史慈只是一口直刀,在身边扫出巨大豁口。兵刃还不及挨身,长矛就被斩断枪头,直刀就被他远远的磕飞出去!

每扫开一个缺口,太史慈就大喝一声,抢身直上,左手抓着一个守卒就硬拖过来,背后几柄长矛刺过来,却被太史慈将手中那抓着的人一推,顿时就变成了肉盾牌。太史慈半矮着身子,用肩膀抵着那肉盾拼命朝外推。那背后几名守卒抓着长矛,都忘记了松手,只是拼命用力抵抗。可是太史慈这一下突然的爆发力惊人,几个守卒转眼之间,就被推得翻出了城墙,惨叫着扎手扎脚的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袁谭所部虽然久经战阵,作战经验丰富。可是这城头混战,拼的就是个人战力。人多也装不下,大多数比的就是个人的身体素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