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田-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的地方对员工能好到哪儿去,我也不想去。”

    说着话,她的头也垂了下去。

    “那女生不也可以去找街头招聘的么?”

    李夕颜叹了口气,“哪儿有这么简单,女孩子风险总是大很多的。”

    李夕容也点头。“你这要不是招聘会上招聘,我们都不敢来。”

    “为,你们这不是没工作么?”

    “是呀,可是现在骗子太多。前段时间我们同年级的一个女生就是,看了报纸上的一个招聘广告就去了,结果那个男的说要特殊照顾她,让她帮助做招聘工作。不知道怎么稀里糊涂就被人家下了药给糟蹋了,这事儿在我们学校闹得很大呢。”

    “就是,好多报纸和网上登的广告都是骗子登的,专门骗人过去骗押金的,甚至还有骗人去传销的。”

    “就连街边的店好多也很坏的,先说试用半个月一分不给,然后一个月多少钱,不过干到十天就找个理由随便开除你,这样的就更多了,我们班都好几个女生都被骗过。”

    “嗯,男生至少被骗了这多少还能赚个经验,女生还怕连人都被骗了,那样以后怎么见人?”

    徐毅也暗自叹了口气,这供求市场的怪圈,她们找不到工作,自己招不到人,这还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这里的条件和待遇也就这样,你看你们同学有多少能合适的?”

    “那可多了,要是这样的条件和待遇,光是我们班我就能帮你找来二三十个,更何况还有另外两班的呢。”

    徐毅汗都下来了,自己这是要招人干活儿,可不是要开福利院。

    “我哪儿用得到这么多人,每招一个人我估计一个月至少都得承担四五千块的运行成本,招的人越多这开店的风险也越高,哪儿能招这么多人。”

    人都有私心。李夕颜也一样。这要是招的人少。那就可着自己关系最好的那些介绍,多了才可能介绍到别人嘛。

    “那你还要多少人呢?”

    “算起来的话,基本上算上你们俩,再有四个到六个人就差不多了。这人手可能不够用,不过那就得开业以后稳定下来再说了。如果你觉得个别人看不准的话,那就帮我找七八个吧。”

    徐毅计划也好好的,这要是能招到的话,算起来都已经有八个到十个人了。应该熟应付开业这段时间不会有太大问题。

    如果经营情况不好,趁着人少这调整经营也容易点儿。

    收银的话,胡新光的侄女起来一个人应该差不多少,真的忙不过来还可以再有个人,这样就算是忙的时候也应该没啥问题,而且服务员相对的少点儿应该差不多,更主要的还是厨房的人要稍微多些才行。

    李夕颜点点头,暗自记在心里,心想着这至少能把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学找过来。

    名额有限,自己也只能帮他们把简历带过来。让老板自己来决定她们的命运。

    她接着追问:“有具体一点的要求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其实我这里对业务能力要求并不算高,你也知道这饺子馆能高难到程度?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人品。至少得为人诚恳老实,勤劳肯干。”

    想了想,徐毅补充到:“当然你要觉得还有同学合适的,到时候你让他们给你留个联系方式。如果我这里发展好了,那就这几个人也肯定不够用,如果到时候要招人,那肯定也可以直接联系到人,有愿意过来的,我不是也省得再跑中介或者招聘会了么?”

    李夕颜点点头。“那行,我回去问问,时候给你答复?”

    “这个当然是越快越好,毕竟如果你这里招不到合适的人,我也好再通过别的门路找。”

    “那我回去就帮你问,下午或者晚上再联系你行么?”

    这样自然好了,早点招聘好这早安心嘛,而且她们的同学都要实习,这样健康证更是人人一本,这无疑也节省了再招人还要等着体检和培训的时间。

    抬头看看大厅里也没几个人了,徐毅也收拾着东西也准备走人了“行,那就这么定了吧,这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也走吧。”

    俩姑娘都抢着相帮徐毅收拾,不过徐毅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份简历装到包里,他就直接问到:“我这要去大学城,你们也是直接回去么?”

    看着俩姑娘点头,徐毅就准备招呼她们一起走了。

    桌子上的盒饭,徐毅自然没兴趣。虽说里面荤素搭配的挺好,而且也算丰盛。

    吃惯了空间的东西,徐毅对外面的东西一点也不感兴趣。看看两个姑娘,他把盒饭拎过来递给李夕颜。

    “这也到饭点儿了,估计你们回学校也没啥饭了。要是不嫌弃,这两份盒饭你们拿回去吧。”

    一路回去,徐毅对于俩姑娘的身世也有了差不多的了解,对于李夕容得病的原因,他也知道了原委。

    李夕容这乙肝也不知道时候感染的,这上学体检才被发现。

    一家人寻思了好久也不知道个所以然,只能猜测李夕容小时候村卫生院没倒闭之前在那里打针,针头没消毒好导致感染的。

    徐毅想想倒是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小诊所为了降低病人开销,重复使用注射器的情况并不少见——哪怕是现在这种一次性的注射器也被重复使用的现象。甚至早两年徐毅在中医院实习的时候,那里手术用的一次性气管插管都被消毒后重复使用呢,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市里整顿了一次以后,这样的事儿才没有再出现了。

    公立医院尚且如此,这小诊所又或者之前乡下的卫生院又=怎么会少了这样的事儿?

    乙肝的途径就这么几种,她家里又没人得这病。结合着医疗管理上的滞后性,这乙肝的确很难排除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未完待续……)

    。。。

0423 造假() 
也正因为重复使用医疗用品存在着潜在的感染风险,所以各地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不断地向着一次性使用改革。

    包括对于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以及销毁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甚至国内不少像省城这样的大城市连着针灸针都要一次性使用了。

    这样的变革,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医疗的安全性。

    不过这样却也导致着医疗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一盒针灸针确实没多少钱,却不能跟患者收费,只能算到医院的运行成本里面。

    如果量大了,这也挺让医院为难的——尤其对那些盈利性能并不好的一级、二级医院而言。

    医院里面不能收费的耗材并不只针灸针这一种。

    大部分一次性耗材不可以跟患者收费,少部分可以收费的,也还得遵从物价局毛利率加价的办法定价——医疗是现在少有的依然采用政府指导定价方式计价的行业之一。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以及降低医疗风险,国家禁止医院直接从药厂或者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进货。相关的物品只能通过医药公司采购,对于一些器材或者药品甚至要经过多重流通渠道才能进入医院。重重加价之下,原本这不过三五毛一支的药品很可能就变成三五块钱。

    不过对于医院方面而言,对于药品的定价也得遵照物价局的指导,在进价的基础上加收百分之几以后卖给病人。

    即便医院里面原来出厂价格只有一块钱的一瓶药品卖到一百块,那医院最多也只能拿到几块钱的利润——虽说药品的利润在医院收入中占据的比例比较高。却也不能代表着医院就是高盈利的企业。

    在国内存在的一种怪现象就是:医疗技术的价值远远低于检查用的医疗设备的使用费用。所以有些小手术的费用别说跟CT或者磁共振相比。甚至就连着生化检查或者彩超检查的收费都不到。

    在这样的条件下,你说医生该选择?

    大多数公立医疗单位的设备都是要先向着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审批以后拨款或者直接集中采购以后调拨的——医疗单位除了水电以及耗材以外,就只有人力成本了。

    这样算来,医疗单位应该是盈利的。

    不过作为公立单位,这盈利多了其实就跟医院无关了。

    赚得少了医院要赔钱,不过财政却未必肯补贴,如果地方财政不足。那就更是有心无力了。

    不过如果医院除了支撑运营还有剩余,不好意思,你这剩余的收入需要全额上缴财政。

    你要再想添置设备或者是盖楼的,还得再向财政申请等着审批——医院其实并没赚到钱。

    就像中医院之所以会把这一次性的插管重复使用,也正是因为医院没钱。

    各种治疗的收费不高,甚至如果是外聘专家会诊的话,医院还得赔上一点儿。所以为了控制成本,才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没风险的一些一次性耗材上面。消毒后再利用,以便能够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国家一方面要控制各种抗生素之类的药品使用,设定了药占比的指导线。如果医院药占比高了,那就可能被罚款。医院也只能靠着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来拉低药占比。

    正因如此,各地医院都能看到的一种怪现象——甚至病人都拿好药了,还提着药在各个检查科室间奔走检查着。

    殊不知,就算是规避用药风险,这先开药后检查也根本没半分道理可言。

    假设患者真的有肝肾功能受损又或者检查中发现不利于用药的情况,难道你再修改处方让患者到药房退药么?

    不是一定不能退药,不过患者退药可是给药房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而且也使得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过度检查同样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患者负担,而且加剧了各个单位到处排长龙的现状。

    所以当全国都在抱怨看不起病的同时,不管是医生还是医院也只能苦笑——这关我们事儿?

    至于所谓医生子虚乌有的社会地位,谁信?

    在这个经济至上的社会,当医生并不是个赚钱的行当。

    人家动辄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可是绝大部分医生的年收入都在十万块以下浮沉着。

    连钱都没有,你有个毛的地位!

    整个下午,徐毅都在忙碌中度过。

    想着节省点费用,结果更加靠谱点儿,徐毅准备自己做这些求职者的背景调查。

    毕竟这是准备找个以后能帮着自己管理店铺的人员,所以徐毅对于这个岗位的确定非常的谨慎。

    他是准备先筛选下简历,如果有合适的那就再约到店里再详细谈谈。

    徐毅拿过来一张应聘信息登记表,跟那个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对照着仔细地检查起来。认真地查看他学历、工作经历还有担任职务这些地方,比对着登记表和简历上面填写的一致性。

    结果就这么查看一遍,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原本不多的简历这一下子几乎全军覆没,桌子上也只剩下那个高大上的海归的简历了。

    剩下这份简历的原因也比较奇葩——不是因为他的简历没造假,只是因为这人今年刚毕业没工作经验,这登记表和简历上的的实习经历能对得起来。

    剩下的那些简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最严重的一份是学历根本对不起来。

    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信息,不存在写错的可能,最多就是全称、简称的差别。

    可是这个人的简历上学校的名称都根本对不起来。很显然这就存在造假的行为了。

    剩下的几份这学历倒是没问题。不过简历中每一份都存在着一些工作经历又或者是担任职务这些东西对不起来。

    比如说之前那个伦熙晨。他的简历上面写着毕业头一年在某酒店客房部做客房服务,回头这应聘登记表上就变成毕业第三年才在这家酒店工作,在酒店大堂任大堂经理。

    至于登记表上写着的,刚毕业时候变成了另外的一家酒店,而且也不是在客房部了。

    还有几份简历也都是如此,全是工作经历对不起来。

    剩下两份经历能对得起来的,这就职的职位却也不一样了,反正这些简历没有一份是能让人信服的。

    最终。徐毅长叹一口气,把最后一分履历也甩在了那一叠简历上面,也下定决心彻底把这些人淘汰出局了。

    徐毅这才拿起海归的那份简历仔细看了起来。

    之所以现在才看这份简历,不是徐毅对海归多重视,毕竟这内外有别,水土不服的海龟还不如“土鳖”!

    这份简历之前徐毅只是查看了中文部分,不过要么说怎么是这海归高大上呢,人家的简历用中鹰文双语写的好厚一叠呢!

    中文读着绝对没问题,不过鹰文的就不行了,哪怕徐毅鹰文过了大学六级。却也离着精通十万八千里远。

    毕竟,这隔行如隔山。如果给徐毅一份英文医学文献他看着绝对没任何问题,可这酒店管理的英文,有很多的专业词汇并不在他的掌握范畴之内。

    他也只好一点点地硬着头皮啃,打开网页把不认识的专业术语输入到在线词典里面,再联系着上下文来阅读。

    就这么一份简历,徐毅差不多花了两个小时才看完。

    不过看完以后,再在网上找了一些这简历里面的重要资讯,徐毅最终还是毫不客气地把这份简历直接扔在了那一堆已经放弃的简历里面。

    这份简历的大部分都只是靠着机器翻译,再手动简单修改以后做出来的。不止术语使用错误,甚至连着语法的都是错误连篇。

    可以说,这份简历想来应该就是给国人看,提高自己逼格的一个“作品”!

    很难想像,这样的简历是一个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的个人简历。这要是真的拿给鹰文作为官方语言的歪果同行的人力资源部的人来看,只怕搭眼就能找出不少错误来,直接扔掉。

    徐毅倒是真没这样简单地放弃,毕竟如果只是这样,也许就是外语水平差了点儿。总的来说这人的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基本没啥太多出入,自己非较真儿这文字方面的问题也没太大意思。

    国内并没有太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不是从小在海外长大,没有环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