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一定是个独木难支的局面。刘主任想了想还是决定给老校长打个电话,无论如何都要让老校长知道这件事,也只有老校长才能摆平这件事。
十二、往 事(1、鬼打墙)()
在湘市的南效,湘水河边,有座独立的小院,小院里栽满了各种花木,满院葳蕤,绿树成荫。
这就是科大老校长的家,几年前,老校长从科大退休之后,他拒绝了科大给他安排的房子,搬到这个小院居住,每天种花栽草,也是怡然自得。可昨天科大金融系刘主任的电话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听到刘主任的电话之后,老校长站在窗前,望着远去的湘水,陷入了沉思。
那是四年前的一个晚上,春节刚过,老校长听到一阵敲门声,当他打开门看见那张三十年前的一张脸时,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震惊。他苦苦寻找了三十几年的人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三十前年,老校长做为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臭老九,下放到湘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老校长下放的地方叫白石寨,寨子后面有座山叫虎形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白石洞。白石寨因白石洞而得名。
相传白石洞中有一虎形奇石,历经千万年,已修练成仙,经常化身一老者行走人间,行云布雨,救难济危。所以白石洞成了远近苗人心中的禁地,虎形山也成了当地的圣山。每逢苗年、四月八都会有苗人来拜祭。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相传其祖先可追溯到蚩尤部落。蚩尤率东方九黎族人及风伯、雨师和夸父族人与黄帝部族大战于涿鹿,黄帝已应龙、女魃为将与之对战,最后在九天玄女的的帮助下,用《阳符经》中“天一在前,太乙在后”而演化的“天一遁甲阵”,大败蚩尤。蚩尤在此战中,被俘身死。其九黎部落族人被迫南迁,退居荒蛮,成了苗人的祖先。
苗族主要分布在华夏的湘、贵、云等省境内,自称“达木”或是“达吉”。如果按服饰分则称为“红苗”、“花苗”、“白苗”等,而按接受外界同化程度有分为“生苗”、“熟苗”。
白石寨是“熟苗”居住区,民风强悍却质朴,对老校长这种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很是尊敬。小辈们见了老校长都会尊称他一声“阿打”,年长的都亲切的叫他“把秋”。
老校长在寨子里,平时除了偶尔跟在年轻的“得那”后面狩猎之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寨子的吊脚楼里教一群小孩识字,因为老校长是整个寨子甚至是整个县城中文化最高的人,当老校长刚下放到白石寨时,白石寨就全体一致同意让老校长教寨子里的小孩识字。所以,老校长在白石寨还是比较清闲,虽然生活清苦了一些。平时有事没事的,只要寨子有事,都会叫上老校长搭把手,说叨说叨。
这年的四月八,白石寨的老“阿打”和老“阿达”商议,要在四月八这天去白石洞拜祭,今年是白石洞十年大祭,以前这天都是热闹异常,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到白石寨,在白石洞外搭祭台对洞中奇石进行拜祭,到了晚上更是篝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这天也是白石寨最热闹的一天。但这些在当时还是属于封建迷信,所以寨子中几个老人只能偷偷地去拜祭,拜祭的三牲、纸钱、香烛也都要偷偷的准备,祭台没有了,篝火自然也是没有了。而拜祭物品也必须去几十里地的县城采买,所以必须要一个能干而且又可靠的人,他们认为老校长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老校长见多识广,去县城采买祭品应该是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老校长是下放到白石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臭老九,和他们这种封建迷信活动来说应该是一条心,至少不会去出买他们,所以他们很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老校长。
老校长当天就进了县城,采买的效率也是很高,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他东家买支烛,西家买支香,买齐了,然后放在箩筐里往回走。
从县城到白石寨都是逢山过山,遇水过水的小路,虽然老校长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身体还很不错。东西也不是很重,一路轻快,在傍晚时分远远的就看见了虎形山,老校长决定走近路,翻过虎形山的半道山梁就到了白石寨,寨中的“阿打”、“阿达”们会在虎形山后面接他。
因白石洞座落在虎形山,所以虎形山很少有人走,山道的二边荆棘众生,就象一个大文豪所说的那样,世上本无路,因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虎形山则是原本有路,因走的人少了,路都不成为路了。
老校长沿着山道七弯八拐的走到了半山腰,山路二旁的茅草灌木也越来越高,渐渐地挡住了就要落山的太阳,山道陡然暗了下来。老校长擦了把汗,看着路边不远的山坡上一间小木屋,隐隐约约记得刚才走过去有看见过,怎么又遇上了?老校长上了心,用脚将路边有茅草踏平了一小片,又继续赶路。当他再次看到半山坡大樟树下的小木屋时,又在路边看见自己用脚踩过的一片茅草,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刚走过的路上了。
“鬼打墙!”老校长在心中暗暗叫声不好。但也很快就镇定下来,老校长毕竟是经历过旧社会的老知识份子,知道一些风俗传说。他听说过“鬼打墙!”,也听说过用童子尿、舌尖血可以破“鬼打墙!”,这里童子尿是没有了,舌尖血还是有的,老校长咬破了自己的舌尖,用食指将舌尖血抹到山道上,然后又开始上路。
老校长不会迂腐认为“鬼打墙”是因为人在迷路的情况下,因为两脚迈出的长度差异,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打圈。这种情况在一望无际而又没有明确道路的地方也许会发生,象在这种山道或有明确的道路上发生的“鬼打墙”是完全无法用这种说辞的,因为人迈腿二脚的距离会有偏差,当偏差超出了道路难道走路的人会不知道?难道原有的道路也会偏差打圈?这当然不会,所以,在东北就有黄皮子作祟之说。。。
老校长一阵急赶,额头已隐隐见汗,当他再次看到山坡上的小木屋时,心顿时凉了半截。抹了舌尖血也没能破了“鬼打墙”,老校长放下箩筐,将箩筐里拜祭用的香烛拿了出来,先点燃一柱香,对山一拜,口中喃喃有词,然后插在路边,“一柱引路香,引来土地指方向”。然后又点燃三柱香,插路中间,又从箩筐里拿出纸钱,烧了三堆买路钱,再狠心用力咬破舌尖,将舌尖血抹在路上,可他抬头一看,三柱香的烟,笔直的直冲天空,没有丝毫飘散。老校长的心沉入冰窟,凉透了,这“鬼打墙”是直接让他升天的节奏。
老校长看着山坡上的小木屋,也许这个木屋是人守山时住的,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里面会有人,有人就好办了,老校长想。于是,他决定先去小木屋看看,实在不行,至少可以小木屋里暂停一晚,“鬼打墙”在鸡鸣五更天自然也就破了。可当他往前走二步时,眼前空荡荡的,小木屋突然不见了,眼前只有一条山道飘在灰蒙蒙的雾气里,老校长感觉雾气越来越重,并且沿着山道缓缓涌动,四周的树林也刹时不见了,全是灰蒙蒙浓雾。老校长赶紧往后退,退出浓雾之外,四周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老校长决定往回走,可回头一看,来时的路也不见了。
浓雾象有意识一样,沿山道压过来,在老校长烧香的地方停顿了一会,那三柱笔直的烟柱象承受不了浓雾的重量,竟然被压弯了,浓雾也开始一点一点浸过三柱香的地置,向老校长压过来。
老校长见烧的三柱香还起了一点作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箩筐里的香烛全部点燃,插在四周,将自己团团围在中间,不管它有用没用,能拖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十三、往 事(2、赶尸)()
浓雾象洪水一样缓缓地漫过来,所过之处,香烛一支支地熄灭,就象有只怪兽隐藏在浓雾中,吞食着香火。老校长也是个蛮豁达的人,他也不管这些,将用来拜祭白石洞的熟食三牲统统拿出来,先祭了自己的五脏庙,就算死了也好做个饱死鬼。
“好香,贫道能不能打个秋风?”一张脸从浓雾里伸了出来,因为整个身子还隐藏浓雾里,把老校长吓了一大跳,幸好老校长胆子也大,管他是人是鬼,随手撕了半只鸡递了过去。
那个人接过半只鸡,才完全从浓雾里走出来,老校长才看清楚是个道士,因为一身青衣,就象溶入在浓雾里一样。所以刚才老校长只看到一张脸,被他吓了一大跳。
道士和老校长肩并肩的坐在扁担上,二个人谁也不作声,只顾各吃各的。等他们把面前的三牲都一扫而光,道士扯了一张钱纸,擦干指尖的油腻。然后将粘满油腻往火烛上一扔,只见一团火光瀑燃,那浓雾象吓了一大跳似的,往后缩了缩,那只即将熄灭的香烛又重新燃了起来。
“你不是本地人?”道士见老校长一身汉装,与苗人完全不一样。
老校长告诉他,自己是汉人,原来是科大的教授,到这里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因为后天就是四月八,寨里要拜祭白石洞,今天他就是去县城里买祭品,回来时,因一时想走近路,在这里遇到了“鬼打墙”,被困在这里。
道士听了老校长介绍,瞥了他一眼,便沉默不语,因为在当时,象老校长这种情况多了去,说不上理由,也没有理由。
老校长见道士沉默不语,便问:“师傅,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还在这里?这鬼打墙是怎么回事?”。。
道士告诉他,自己四方云游,偶尔经过这里,不想打扰村民,就想在山坡上的小木屋里暂住一个晚上,远远地看见老校长担着箩筐上了山,在半山腰遇到了“鬼打墙”。他看见老校长咬破了舌尖,把舌尖血抹在路上,还以为老校长是个会家子,所以也没放在心上,因为只是个简单的“鬼打墙”,很容易就破了。谁知道老校长根本就是个门外汉,只知其表,不只其里。
道士说:“童子尿、舌尖血可以破鬼打墙,也不是这么简单,舌尖血也是心包血,抹在路上,是有符咒的,一边画符,一边诵咒,不是简单地抹上就行。如果有这么简单,鬼打墙也就没有让人好怕的了”。
“后来,看见你点燃一柱香插在路边,想请动土地菩萨,就知道事情麻烦了。你知道这个木屋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木屋有多长时间了?”
见老校长懵懂地摇着头,道士继续说:“湘西赶尸听说过没有?这间木屋就是赶尸人休息的地方,至少有上百年的年头了。赶尸相传苗族祖先蚩尤在与黄帝大战之后,为了将战死的尸首带回故乡,由军师诵咒作法,将战死的尸首带回了故乡。自那时起,就有了赶尸之说。赶尸的时候,青衣老司会将辰砂,也就是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脑门心、胸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心和脚掌心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以镇死者七魄。再用辰砂封住死者耳、鼻、口三处,亦用神符封镇,以压死者三魂。这样死者三魂七魄还残存在体内,这样就可以上路了。”
“赶尸人用小阴锣开道,摄魂铃传信,昼伏夜行。专走生辟之地,避免鸡鸣狗叫,所以他们都在赶尸的必经之路上,都有赶尸人搭建的“赶尸客店”,“赶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见了都会远远避开。“赶尸客店”一年到头门都是开着的,因为二扇门后面就是尸体的停歇的地方。赶尸匠天末亮就入宿,死尸就倚门后墙壁而立,天黑再上路,如遇雷雨天气,则要停留等天气好转。所以,“赶尸客店”阴气都很重,非一般人能承受。”
“这间木屋就是“赶尸客店”,赶尸匠歇脚的地方,应该有上百年的年头了。所以这间木屋阴气极重,并慢慢地扩散到整座山,这座山就让人感觉阴森森的,如果有人进山,被阴气所侵,轻则神情恍惚,重则会大病一场,极端的则命丧黄泉。久而久之,这座山也没人敢进来了,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禁山。”
老校长听了点点头,确实是这样,这山是周围方圆几十里苗族人的禁地,苗人都不会轻易上山,有事都会绕山而行。
见老校长听明白了,道士继续说:“刚才,你点燃一柱香,本是想引动土地菩萨,可却引动了散落在山间的孤魂野鬼,这些被赶尸匠驱赶的死尸,阴魂散落在此处,也不知有多少年月,没有人来祭拜,都成了饿鬼了。现在突然有人燃香点烛,所以它们就纷纷过来抢食,你才会看到那浓的化不开的雾。其实,那浓雾里就隐藏上百年的死尸的众多的阴魂。”
听着道士说到这里,老校长起了一身冷汗。他也不是对这种所谓的封建迷信一无所知,对一些风俗传说还是比较了解。他见道士仙风道骨,明知山中有孤魂野鬼,一个人也敢在山中留驻,自是世外高人,所以也就放下心来。
这时,浓雾已漫了过来,所有香烛都已熄灭,道士站了起来,抬头望了头顶一小片天空,星月还在,那浓雾似乎很害怕道士一般,往后退缩了一点距离,但又好似不甘离去,与道士对峙着。
老校长站在道士后面,四周都是浓雾围成的一个圆圈,抬头可以看见星月的光华,象根光柱连接着这个小小的天地。道士就站在这光柱的中间,只见他双指并如剑,指向浓雾,口中念念有词:“天地自然,秽炁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律令一出,浓雾如见洪水猛兽般疯狂般退去,瞬间无影无踪。天地顿时清明一片,月明星朗,山间树木稀疏,山道沿山梁逶迤而行,翻过这道山梁就是白石寨了。寨中的老“阿打”和老“阿达”们就在寨后等他。
道士拍拍手,转过身来看着老校长说:“好了,没事了,沿着这条路,要不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寨子。”
“师傅尊号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