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化大师-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的血脉,不仅流淌在身上,更浸润了土地。

    ……”

    没有多炫技的文字,易之原原本本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用真心来表达。他用白话文,就能够把信息传递给更多人,浅显已经足够。他也没有提起鲜卑利亚的故事,直到写到最后——

    “苏洵《六国论》有言:‘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鲜卑利亚本为华夏故土,如今,罗斯屡有异动,窥探祖先血脉浸染之地。却听闻,有人将鲜卑利亚视为多余,半点没有保全国土之意!

    只是我只觉,华夏虽大,却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

    这就是朱鼎钧和宋谦士想要的,充满了煽动力的文章。更是潜藏着易之为何对这个大明产生认同的深层次原因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被报纸刊载之前,朱鼎钧就已将这些文字过目。

    “易之,果然是人才。”他这么感慨,先前的许多迷茫情绪,在读过这篇文章之后竟然一扫而空。朱鼎钧知道没有易之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能够短短时间点醒他的,同样难得。

    “只是可惜了……”易之不会如同宋谦士一样为他所用,更遑论忠诚。他虽然有时候也难以接受宋谦士过度甚至是自我的忠诚,然而遇到一位他所认可的人才,却因为诸多原因无法真正交心,沮丧的情绪,终究是有的。

    到底,他是这个国家的君主。承担整个国家,不就是他的责任吗?不论易之是如何看他个人的,只要是对大明有帮助的,他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从洪武帝一扫寰宇,立下开国基业,大明皇帝就注定要承担这国度的一切,即使是为之牺牲,也是理所当然。

    朱鼎钧打从内心这么想,心下安定。

第107章 谁要杀他!?()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够明显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世界的认知。

    强盛的国家,总会对周遭的一切抱有相对宽容和轻松的态度。而衰微的国家,却让自己的人民容易敏感,容易苛责。

    大明是个称霸世界数百年的超级大国,然而它正因为种种因素显出一种衰微的征兆来。然而,作为这个荣光的国度的子民,许多人拒绝承认衰落的现实存在,并且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觉得,易之这个家伙根本是在鬼扯!”在茶楼大厅,有人拉开了嗓子高谈阔论,“什么叫做‘大明虽大,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要我说,鲜卑利亚那边除了木头就是雪,根本就没有什么好东西!现在重要的是海上,那何止是一日千金的损失!西北边儿先放放也成,海上才是大头!”

    旁边就有人咳嗽了:“你家是做海运的吧?还鲜卑利亚除了木头就是雪,那里还有矿啊!上好的矿!”

    “那个矿,一年得有一半儿是冻上的,根本开不出来什么玩意儿。我家做什么的,你管得着?我就是说,易之这口气,忒不吉利了,说得跟那小罗斯能把咱大明怎么着了似的,这也太小看大明了吧,他是不是大明人啊!”

    打开了窗户的包厢里,白忆娥望着易之,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温暖的茶盏。

    “老师?”

    赵静章在桌面上磕了磕,缓缓道:“你学生,可比你早明白这件事。”

    易之只是无奈摇头:“我……其实也没有想到吧。你知道的,我和整个大明,有些脱节。”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大明土生土长的人,只不过旁人并不会想到易之是穿越者,稍微了解他一点的,也不过以为他是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隐士罢了。

    “不仅仅是你。”赵静章却摇头,沉声说:“应该说,是我们。你,我,岳激流,乃至陛下,乃至顾……”他没有说出顾斯的名字,“至少,我们都是很清楚如今的大明究竟面临什么的人。但是更多的大明人,还在过去的光辉里,走不出来。”

    易之苦笑了一下。老实说,虽然有个穿越者前辈在前面兴风作浪,给了大明数百年世界霸权,但是对于易之而言,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大明,总是容易代入原本历史中那个积贫积弱,百年苦难的国度。所以每每在面对世界局势的时候,易之并不能用大明人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天下第一”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反而会更加充满了忧虑。

    忧虑,那个不断被分割,侵占,劫掠的命运,是否会出现在这个大明身上。

    所以在遣词用句的时候,易之很容易把大明放在一个弱势的角度上去面对一切。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民众来说,这样的角度会让他们非常不适应,甚至感觉受到了侮辱。他们在大明最强盛的时代出生,在歌舞升平中成长,在大明的霸权中享受生活,把这一切看做理所当然。再怎么强调居安思危,已经习惯的环境也容易让他们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

    所以割裂产生了。

    易之,赵静章,岳激流,甚至朱鼎钧,顾斯,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在深刻的忧虑感中,并不会认为易之“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这样的措辞,有什么问题。然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易之这个口吻,就像是激进派里那一群多少惹人厌烦的家伙,动辄表示只有西学才能拯救大明,大明就要亡了……简直是耸人听闻。

    更麻烦的是,这群人,并不会像文坛的人一样,和易之在报纸上争论,在课堂上辩谈,如果不是白忆娥从周边人群的言谈里发现了一些苗头,也许易之不会知道。

    “这不是一件小事。”易之这么说。

    “陛下……还有很多人,”他想起了角色已经越来越像是曹操的顾斯,没把这个名字说出来,“其实都已经准备开始改变了,但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甚至从来不觉得一切会改变。一件事情如果自上而下,推行太急又没有基础的话,会闹出乱子来的。”

    就像商鞅变法,就算是成功了,商鞅也被车裂处死,本质上还是因为抗拒改革的势力的反扑。就像王安石变法,就像张居正变法。一切没有基于最广大群体利益和思想的变革,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是非常美妙的情况。关键是,大明现在正是要一国战平全世界的时候,所以一切虽然看起来十分平静。但问题却非常严重。

    如果加上顾斯这边军方和朱鼎钧所代表的皇权的矛盾的话,一切又会更加混乱。

    正是因为清楚地意识到了其实已经在火药桶上的局势,在被人误解拿出来调侃的时候,易之难以升起不快的心情,反而更多的是焦虑和不安。

    依靠电报,海上的战局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了。易之所得到的消息是海军方面采取了最大限度利用信息便捷的方式,包围分割所遇到的敌人,在局部战场玩数量优势。这是非常稳妥的选择,目前看来效果也很不错。

    但是鲜卑利亚局势微妙,某些变革迫在眉睫但上下思想割裂,加之上层势力的对立情绪,易之总觉得,有些事情即将发生。

    不同于易之几个人察觉到了上下思想割裂的问题。至少,在学界和文坛,大部分人所看见的还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易之的文章是否被大众接受的重要程度,比不上这篇文章被朱鼎钧赏识这一点更让人看重。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才是他们的想法。所以,很快的,强调国土重要性的各色文章就开始不断地在报纸上出现。其实这原本也是上面的人所想要的。

    抛开隐秘的不安,光看报纸,易之有一种看七点整的新闻的感受。

    局势一片大好,一切都很光明,国土分寸不让,还有,海上大胜。

    朱怀仁亲自上阵指挥,打沉了十一艘战舰,俘虏了一艘战舰。

    总计十二艘战舰,正好是前世甲午海战中每一方的战舰数量。这让易之有种微妙的感受,似乎历史的惯性隔着两个时空,依旧发挥着莫名其妙的作用。然而他又清楚一切是不一样的,因为无论是大明还是联合海军的战舰数量都远超12艘,到目前为止,联合海军因为不同的国籍归属,根本没有能够很好地整合起来。

    但是,朱怀仁往日掩盖在顾斯的军事才能和朱鼎钧的皇室背景下的光芒,开始闪耀了。

    让易之来看的话,他并不太明白所谓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易之说,其实有时候军事才能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好比唐朝,总感觉是煌煌天威,征服四夷,但是有唐一代真正的对外战争反而是赢多输少,不为什么,因为国力强盛,输得起。

    强盛的国家可以输掉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乃至十数次,只要最后赢了就行了。然而羸弱的国家,只要输掉一次,就足够万劫不复。

    大明虽然正在陷入困境,但是它依旧是个国力强盛的超级大国。只要国力保持优势,一两场战役的胜负,根本不足以影响世界态势。

    但许多人,却开始重视一场战役的胜负了。就算他们总表现出自得而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打从心里,很多人已经察觉到了情势的变化。

    等到海上的第三次战役的情报传来,朱怀仁所在的舰艇一次性击沉了七艘联合海军的战舰的消息见报,报纸上给了他一个绰号:“海龙王。”

    据说是主杀伐的白虎星君顾斯降世后,跟下来的专精海战的海龙王。

    “大家都知道,这顾帅,乃是天上白虎星君降世,主杀伐,正是要为我大明杀服那些不晓事的夷狄之辈。让大明江山安稳。但这星君降世,哪里能是独独一个?左辅右弼自然跟星君一同来到这世上,这海龙王,就是星君坐下专司海战的一员大将!这不,几个小国妄图袭击我大明,海龙王不过随意出手,就把这些小鬼全都镇压了去……”茶楼说书人煞有介事地把这个星君那个仙人的名头往最近风头较盛的几个人身上安,夹着魔幻的召唤天兵天将的情节,听书的也不辨真假,只管听得有趣就是。

    宋谦士就坐在易之的对面,专心地听。

    窗口有阳光落下来,在他那张总让人觉得发寒的面孔上,洒下明亮的辉光。他指间夹着一支云烟,朱怀仁最喜欢的那种,采镇产的玉生牌限量蓝装烟。火光在阳光下看不分明,大约是明明灭灭。他偶尔吸一口烟,吐出一小口烟圈。

    易之不喜欢宋谦士,毕竟一个总是阴测测的人,很难让人觉得舒服。但是好歹经过了电报等等几件事,加之看过的特工故事,他面对宋谦士的时候,比起其他人要么恐惧要么避之不及,更有甚者愤怒的态度,好了不少。

    也许有一部分缘故,是宋谦士和朱怀仁呆在一起的时候易之见过,让他多少意识到宋谦士其实也是人生父母养的?

    但是今天的易之面对宋谦士,却觉得很不舒服。

    他总觉得宋谦士在做什么打算,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没有平时那种让人背后发凉的感觉,但是越是这样,越显得和平常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一种异常。

    直到说书人讲完了一段中式魔幻故事,宋谦士还是怔怔,在说书人接着打赏的连声道谢中,他忽而手一抖,将那支已经不成样子的烟落在了桌子上。

    易之看见他指节间的皮肤渐渐浮起了一层赤红的色彩,但他好像并不觉得疼痛,用那被烫红的手指重新拿起那截烟头,反复磨蹭了几下,将它碾灭在烟灰缸里。那最后的一点烟气飞快上升,然后消失不见,只留下黑灰色的痕迹残留在烟灰缸上。

    然后宋谦士才像是大梦初醒一样,几乎半是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完成我的职责了。失陪。”

    易之懵懂。

    直到一周后,一个让人根本无法相信的消息席卷了大明。

    “海龙王”朱怀仁,被人在常吸的烟里投毒,毙命船长室!顾斯紧急接替,直接指挥海军,却被几个军官当面指责是妒忌朱怀仁身为皇室中人占据大功,仗着大敌当前没了朱怀仁只能用他,蓄意谋害!

    举国震惊!

第108章 殉道者() 
生命如烛,暗淡昏光,一阵风,一捧水,它就这么轻易地逝去。

    年少气盛的时候,从不相信死亡会在身边降临。即使那漆黑的身影就在身侧穿行。

    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身边的人消逝时,才会意识到死亡的存在。

    然后在惶惶中,开始与死神捉迷藏。

    易之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感觉,即使是在焦灼的情绪中,明知战争会带来死亡的情况下,他没有想过自己身边认识的人会死。

    朱怀仁死了?怎么可能呢?

    出身皇族,天生拥有远超旁人的资源,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应该在中军,却稀里糊涂就这么去世了。

    太奇怪,易之来不及悲伤,他想起了更多更多的东西。

    柴世祖的死,让宋朝成为了中原正统。

    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世界大战。

    街头小贩的遭遇,促使阿拉伯之春。

    身处历史之中,一件看似微小的事,却是掀起狂澜的前奏。

    占据大半个地球,统治世界数百年的大明,一位皇室近支亲王竟然在战争中逝去,根本不用去思考,远超此前战争烈度的真正的世界大战,就要因为这件事爆发了!

    整个大明的战争情绪都会被煽动起来,而这意味着整个大明开始趋向于战争。无论之前的形势是怎样一种情况,现在主战派将会占据完全的地位。

    多少年了,大明傲视世界,从来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即使是遭遇联合海军的进攻,但是现在,即使得到了海战的胜利,所有大明国民的感觉,都像是被人照着脸狠狠地抡了几个响亮的耳光,面红耳赤,热血上涌。

    写几百篇文章,做几十场演讲,都不及大明亲王竟然战死的世事来得冲击。

    但是易之不知道,不知道大明到底是从此意识到□□上国已经要成为过去,还是在过激的自尊中昏招迭出,然后陷入他所阅读过的历史那百年屈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